创伤急救紧急救护法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5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一、止血(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止血。
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外伤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出血压力高,可随心脏搏动从伤口向外喷射,呈鲜红色,如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
②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持续从伤口流出,暗红色,一般可找到出血点。
③毛细血管出血:多看不清明显伤口,量较少。
(二)操作前准备根据出血性质不同,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止血措施。
止血可用的器材很多,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布料、毛巾等进行加压止血;充气止血带、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是较可靠的止血方法。
(三)操作步骤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创口小、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的出血。
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扎紧,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2.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位置表浅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
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血流被阻断。
①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压迫颌下动脉,大出血时往往同时压住两侧颌下与颞动脉。
②颞部出血:对着下颌关节压住颞动脉。
③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④下肢出血: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可用消毒的棉垫、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4.抬高肢体法适用于临时应急措施,不适用于动脉出血。
5.屈肢法适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在肘窝、窝处放上纱布卷、棉垫卷,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但方法复杂,一般不采用。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是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受伤者或目击者所采取的紧急行动。
以下是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
1. 确保安全:在救援行动中,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燃气泄漏、高压电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2. 停止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创伤,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紧急止血带、加压止血等。
3. 确保呼吸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受伤者,应采取措施确保其呼吸通畅。
如果受伤者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 保护受伤部位:对于受伤者的外伤,应在不移动受伤部位的前提下,用固定物体进行保护,避免其再次受伤。
5. 保持体温:受伤者在接受救援之前,应保持体温。
可以使用毛毯、衣物等物品覆盖受伤者,避免其受寒。
6. 稳定情绪:在救援行动中,受伤者或目击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恐慌。
此时,急救人员应稳定情绪,安抚受伤者和目击者,避免出现二次伤害。
以上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技术,不同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您面临紧急情况,请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进行求助。
创伤急救操作
1. 保护自己
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评估现场
是否存在危险或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的因素。
如果有必要,请寻求
他人的帮助或通知急救服务。
2. 停止出血
如果受伤者出血,应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
布料、纱布等进行直接压迫伤口,并抬高伤肢,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如无法止血,应尽快就医。
3. 固定骨折
如果受伤者可能有骨折,应尽量保留其自然姿势,避免移动骨头。
可以使用绷带、木板或其他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轻疼
痛和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4. 呼吸道管理
如果受伤者的呼吸道受到阻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呼吸道管理。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颌提起或侧身扫除异物的方法,确保呼吸
通畅。
5. 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受伤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照合适的
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6. 通知急救服务
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的同时,应立即通知急救服务或寻求专业
医疗帮助。
急救人员将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需要注意的是,创伤急救操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对,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提供的操作步骤仅供参考,具体
操作还应参考急救培训和专业指导。
请记住,您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时应始终保持冷静,并尽量遵循合适的操作步骤和原则。
创伤急救知识讲座引言概述:创伤急救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因此了解和掌握创伤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创伤急救知识讲座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
一、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1.1 快速反应:在发生意外伤害时,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处理伤者。
1.2 判断伤情: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伤势的严重程度。
1.3 保护现场:在救助伤者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二、创伤急救的常见伤情处理2.1 外伤处理:包括止血、清洁伤口、包扎等基本处理方法。
2.2 骨折处理:对骨折伤者要进行固定处理,避免骨折部位移位。
2.3 烧伤处理:对烧伤伤者要及时冷却烧伤部位,避免烧伤加重。
三、创伤急救的常见技能3.1 CPR急救: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能够在心跳呼吸停止时进行急救。
3.2 创面缝合:学会正确的伤口缝合方法,避免感染和留下疤痕。
3.3 骨折固定:了解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保护受伤者的骨骼。
四、创伤急救的应急措施4.1 求助医护人员:在处理伤者时,及时呼叫救护车或求助医护人员。
4.2 保持冷静: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决策。
4.3 定期复习:定期复习创伤急救知识,保持技能的熟练程度。
五、创伤急救的培训机构5.1 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是一个专业的急救培训机构,提供各种急救课程。
5.2 医院急救中心:各大医院都设有急救中心,可提供专业的急救培训。
5.3 在线培训课程:现在也有许多在线急救培训课程,方便大家学习。
结语:创伤急救知识讲座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创伤急救技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创伤急救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急救能力,为身边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愿大家都能平安健康,远离意外伤害。
创伤救护知识点创伤救护是一种关键的医疗技能,用于处理各种创伤和急救情况。
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及时的创伤救护措施可以挽救生命,减少伤害,并提供更好的康复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创伤救护知识点,帮助你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
第一步:评估现场安全在任何救护行动之前,首先要评估现场的安全情况。
确保没有危险的环境或物品,例如火灾、漏电等。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并寻求帮助,然后再提供救援。
第二步:检查伤者意识一旦确保现场安全,下一步是检查伤者的意识状况。
轻轻摇晃伤者并喊叫他们的名字,观察他们是否有反应。
如果伤者无意识,需要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第三步:止血处理创伤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因此止血是救护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如果伤者有出血,可以使用直接压力止血法。
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直接压在出血部位,并保持压力,直至止血。
如果血液渗透透明物体,不要试图取出,而是继续施加压力。
第四步: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创伤可能导致骨折或关节脱位。
在处理这些情况时,首要任务是稳定伤者,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可以使用可用的物品,如棍子、板条等作为支撑物,固定骨折部位,并避免移动伤者。
第五步:处理烧伤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类型,根据烧伤的程度和范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对于轻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冲洗或敷上凉爽的湿毛巾来缓解疼痛。
对于严重烧伤,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用湿润的纱布覆盖伤口。
第六步:保持伤者舒适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需要保持伤者的舒适。
这包括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寒冷或过热,以及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与伤者进行交流,并让他们知道你在他们身边,会给予他们安全感。
第七步: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是最适合提供专业治疗的人。
一旦你完成了前面的紧急救护步骤,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在他们到达之前,继续提供基本的急救措施,并与急救人员分享伤者的状况和处理方法。
总结:创伤救护是一项关键的技能,具备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创伤急救常识
急救对于创伤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减轻伤势。
以下是一些创伤急救的常识:
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环境不安全,先将伤者移到安全地点。
呼叫急救:如果伤者伤势严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具体情况和位置。
止血:控制出血是急救的关键。
使用纱布、手帕或直接用手按住出血部位,尽量保持伤肢位于心脏水平线上。
保护呼吸道:如果伤者失去知觉或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CPR)。
处理骨折:不要移动骨折部位,尽量固定伤肢。
使用夹板或绷带支撑骨折处,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处理烧伤: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冷却,但不要使用冰水。
覆盖干净的敷料,避免使用棉花。
处理刀伤或刺伤:不要拔出插在伤口中的物体。
用干净的敷料包扎伤口,并在周围固定,以减少出血。
处理挫伤或擦伤:用清水冲洗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保持温暖:如果伤者有失温的风险,覆盖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中。
不要给伤者喂食:伤者在急救前一般不要进食或饮水,以防止意外发生。
请注意,以上仅为基本的创伤急救常识。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伤者的具体状况和急救物资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及时的急救可以大大提高伤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如果可能,接受专业急救培训会更有利于提高急救技能。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引言:创伤是指身体在外部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或破坏,是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
在遭受创伤时,正确的应急救护程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创伤应急救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人们在遇到创伤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一、现场安全与判断1. 确保自身安全:在救护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创伤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救援人员应注意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判断伤情:对于创伤患者,应迅速判断其伤情。
可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意识、出血等状况来初步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二、紧急救护措施1. 呼叫急救:在创伤现场,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相关信息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 控制出血:创伤常伴随出血,救援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位置等方式来减少出血量。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可采用头后仰法或侧卧位等方法。
4. 固定骨折:在发现患者有骨折的情况下,应尽快采取固定措施。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移动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5. 保暖与安抚:创伤患者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慌状态,应及时给予安抚与心理支持,并保持患者体温,防止其出现低体温等并发症。
三、后续处理与送医1. 清洁伤口:在创伤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伤口清洁。
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2.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应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供必要信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伤情描述,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4. 送医就诊:根据患者的伤情和需要,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四、创伤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1. 不移动严重受伤的患者:对于严重受伤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动其身体,以免加重伤势。
简述创伤的院前急救
创伤的院前急救是指在受伤者被送往医疗机构之前,在事故发生现场或者紧急情况下进行的急救措施。
以下是针对创伤的院前急救的一般步骤:
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评估事故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例如火灾、交通流量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2. 呼叫急救服务: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例如911)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告知相关部门有关伤者的状态、伤势程度和现场情况。
3. 判断意识与呼吸:检查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4. 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明显的大量出血,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以使用压迫或包扎伤口,提高受伤部位,或者使用止血带等方式。
5.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如果伤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措施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颚抬高等方法来维持呼吸道开放。
6. 保持体温和舒适: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避免过度失水,并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
7. 不移动脊椎:如果怀疑伤者有颈椎或脊柱损伤,应该避免移动脊椎。
可以使用固定器材固定伤者的头部和脖子,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总之,在创伤的院前急救中,及时呼叫急救服务、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控制出血、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以及保持体温和舒适都是关键步骤。
然而,请注意,在处理任何紧急情况时,最好接受专业培训并依靠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
论述创伤的急救技术
急性的创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造成死亡的是大出血,其次是感染和神经损伤。
临床上创伤的急救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止血;第二个方面是包扎;第三个方面是进行固定;第四个方面是进转运,这是临床上急诊急救的基本技术。
止血可以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还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总的原则是动脉出血要在近心端结扎,静脉出血要在远心端结扎。
包扎主要减轻患者疼痛,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和感染,同时减轻患者的损伤。
临床上可以采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同时还止血的作用。
再有就是固定,可以采用夹板或比较直的木条固定,主要对骨折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避免组织进行二次损伤。
最后就是转运,临床转运主要是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比如患者脊柱损伤,首先在固定的基础之上,保持头体躯干为一条直线,否则容易引起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创伤止血的应急救护方法创伤止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应急救护技能,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控制出血,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创伤止血方法。
1.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是最基本的止血方法之一。
当出血部位明确时,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出血伤口,施力要均匀而有力,持续数分钟,直至出血停止。
如果纱布被血液湿透,应叠加新的纱布并继续压迫。
压迫时应尽量避免移动伤口,以免导致伤口再度破裂。
2. 提升伤肢止血法当出血伤口较大且无法直接压迫时,可以考虑提升伤肢以减少出血量。
将受伤的手臂或腿抬高,使其高于心脏位置,可以利用重力降低出血速度。
同时,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固定伤肢,减少活动,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出血。
3. 加压包扎止血法当直接压迫无法控制出血时,可以使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首先,在出血伤口上覆盖一层纱布或无菌敷料,然后用绷带或胶布将其固定住。
在包扎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加压,但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包扎时要从伤口处开始,逐渐向外包扎,以确保伤口被完全覆盖。
4. 手指压迫止血法当小动脉或小静脉出血时,可以使用手指压迫止血法。
将干净的纱布直接放在出血部位上,用手指轻轻地施加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指或脚趾出血,但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血管或神经。
5. 止血粉或止血剂止血粉或止血剂是一种常见的外用止血药物,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加快止血速度。
在使用之前,先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将止血粉撒在出血伤口上,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压迫固定。
但要注意,止血粉或止血剂只适用于轻度出血,对于大面积或严重出血,应尽快就医。
6. 紧急止血带紧急止血带是一种用来紧急止血的装置,适用于严重动脉出血时。
使用紧急止血带时,应先在伤肢上方找到较远的位置,将止血带固定在该位置,然后用一个固定器将其固定住。
在固定之后,使用一个杠杆或其他工具将止血带拉紧,直到出血停止。
但要注意,紧急止血带只适用于严重动脉出血的紧急情况,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组织。
现场救护方法一、现场救护的应急程序(一)现场救护的目的:1、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2、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3、尽可能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
伤害或急症发生后,在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驻地医生和施工现场的值班干部。
(二)人员受伤现场救护的应急程序:1、在生产现场一旦发生人员受伤事故,伤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疾呼“受伤了”,同时赶赴报警点发出急救信号,并报告值班干部(如果有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
2、用电话、对讲机与120急救中心或医院联系,通报伤者情况、出事地点、时间,要求医院做好急救准备,必要时马上出动救护车。
3、单位应急小组人员(含医生)立即赶到受伤现场,必要时启动车辆做好护送准备。
4、检查受伤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救护和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5、运送伤员去医院。
运送人员在途中要与急救小组时刻保持联系,随时报告伤者的病情和具体位置。
6、基层干部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现场救护的一般原则是:1、先确定伤员是否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使伤病者脱离危险区。
2、先救命后救伤,沉着、冷静、迅速地对危重病人给予优先紧急处理。
3、最大限度地争取快速投入救护的时间。
4、搬运伤病员之前,应将骨折及创伤部位予以相应处理,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如断肢、断指等。
5、对呼吸、心力衰竭或停止的病人,应清理呼吸道,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6、控制出血。
7、考虑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8、如必要时,尽快寻找援助或送医疗部门。
同时,加强运送医院途中的监护。
在伤病员较多的情况下,应首先判断病情轻重。
在一般现场急救中,应首先抢救危重病人,然后再处理较轻病人。
二、外伤的现场急救(一)外伤现场急救处理的基本项目1、进行紧急临时止血:利用现场能够达到止血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撕成的布条等,包扎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直到停止血流。
止血后,要记住时间,每30分钟可进行松绑1~2分钟,将伤员迅速送医院处理。
2、对伤口进行临时包扎:用急救包内的包扎材料进行包扎。
创伤与止血壹、创伤一、创伤的定义所谓创伤(trauma)就是体表或体内组织遭受外力伤害,而造成皮肤或其它组织遭受破坏的现象。
二、创伤的原因与分类创伤主要是由外力造成的,如跌倒、钝器打击、车祸、机械、枪弹等所造成的伤害。
大致分成两类:(一)闭锁性创伤:皮肤完整而皮肤以下组织受到损伤,轻者如挫伤,严重者可能伤及体内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二)开放性创伤:有开放性伤口,皮肤及皮肤以下组织均受到损伤,如擦伤、切割伤、撕裂伤、穿刺伤、断裂伤等。
三、创伤的合并损伤(一)出血:因伤势而异,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二)特别组织损伤:在创伤的同时,伤及血管、神经、骨骼与肌腱等,也可能因为创伤没有救护或处理不当而加重以上组织的损伤。
(三)感染:引起发炎、化脓、组织坏死、败血症、破伤风等。
四、创伤处理的目的(一)控制严重出血。
(二)预防休克。
(三)预防感染。
(四)送医治疗。
五、创伤的急救救护人员于触碰伤患体液时,应先戴上手套,以自我保护。
(一)轻微出血之处理l.用清水及肥皂,彻底洗净急救员的双手,并戴上保护手套或代用品。
2.用凉开水、自来水或生理食盐水等,以伤口为中心,环型向四周冲洗,彻底洗净伤口,以无菌棉签或纱布将伤口拭干。
3.用消毒纱布块或干净布块,敷盖保护伤口,然后用绷带包扎或胶布固定。
4.伤口已有感染症状时(局部的症状如肿胀、发红、疼痛﹑化脓、发热。
全身的症状如发烧、淋巴结肿大等),应立即就医。
5.预防破伤风的感染。
(二)严重出血的处理1.步骤(1)立刻以敷料覆盖伤口,施加压力设法止血。
(2)使伤员静卧,若无骨折,抬高伤处。
(3)伤口血液凝块,不要除去。
(4)覆盖伤口,预防污染。
(5)伤员清醒时,可给予饮料,以供身体所需的液体。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可给予任何饮料,如呕吐、头部及胸部、腹部严重创伤者、需要手术者或昏迷者。
(6)伤口内刺入异物或有断骨、肠子突出等,不可移动、取出或推回伤口内,应先用无菌的Y型敷料覆盖伤口,以大小合适的环形垫置于伤口四周,便于止血及包扎。
创伤急救紧急救护法
5.1 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
5.1.1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
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急救成功的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延迟和误操作均可加重伤情,并可导致死亡。
5.1.2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3.1.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
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5.1.4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
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5.1.5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
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伤员搬运时的方法如F图7-19所示。
(a)
(b)
(c)
F图7-19 搬运伤员
(a)正常担架;(b)临时担架及木板;(c)错误搬运
5.1.6若怀疑伤员有脊椎损伤(高处坠落者),在放置体位及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不扭曲、不弯曲,应将伤员平卧在硬质平板上,并设法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及躯干两侧以适当固定之,以免引起截瘫。
5.2 止血。
5.2.1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
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5.2.2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5.2.3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见图20),应
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上肢每60min、下肢每8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
开始扎紧与每次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
扎紧时间不宜超过4h。
不要在上臂中1/3处和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
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5.2.4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
5.2.5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
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见图21),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
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F图7-20 止血带 F 图7-21 抬高下肢
5.3骨折急救。
5.3.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见图22,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
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a)(b)
F图7-22 骨折固定方法
(a)上肢骨折固定;(b)下肢骨折固定
F图7-23 颈椎骨折固定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
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5.3.2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见图23)使颈部固定不动。
应进
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颏使气道通畅,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
5.3.3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见图24)。
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3.4颅脑外伤。
3.4.1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5.4.2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
也不可用力擤鼻,排除鼻内液体,或将液体再吸入鼻内。
F图7-24 腰椎骨折固定
5.4.3颅脑外伤时,病情可能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速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