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跨省市融合创新发展实践区)
- 格式:pdf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18
光明科学城国内外科学城案例科学城是指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为主体,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光明科学城作为中国科学城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特点和成功经验。
一、背景概述光明科学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其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地。
二、国内科学城案例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集聚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核心地区。
2.上海张江科学城: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城之一。
该科学城依托上海的科研和创新资源,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推动了上海的科技创新发展。
3.广州科学城: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广东省重点打造的科学创新基地。
该科学城聚集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致力于推动广州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国外科学城案例1.美国硅谷: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集聚了众多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和创业企业。
硅谷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科技氛围而闻名于世。
2.新加坡科技园区:新加坡科技园区是新加坡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
该科技园区拥有优质的科研设施和创新资源,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进驻。
3.以色列特拉维夫: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中心,被誉为“创业之都”。
这里有以色列最重要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培育了许多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项目。
四、光明科学城的特点与成功经验1.产学研结合:光明科学城注重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通过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的形成。
2.人才引进与培养:光明科学城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支持。
同时,该科学城还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更在产城融合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在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方面做出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典范案例。
一、上海产城融合的实践经验1.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上海致力于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大幅度优化。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最早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自1990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产城融合,带动了整个上海城市的产业转型。
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上海培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2.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调发展上海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产城融合的理念,提供了更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上海浦东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了产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配套规划,使产业、商业和居住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上海还注重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创新环保理念,建设了一大批绿色生态园区和低碳示范城市,加快了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3.城市创新服务业的引进和发展上海以发展创新服务业为重点,建设了众多的创新园区和创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知识产权企业入驻。
逐步形成了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了产城融合的目标。
上海还依托自身的城市品牌和资源优势,发展了众多的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医疗、教育等,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1.张江科技城张江科技城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之一。
作为上海新兴的科技创新基地,张江科技城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配套设施,集聚了大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在张江科技城,不仅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优质的科研成果,还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便利的生活服务,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生活条件,成为了上海高品质生活的典范。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项目情况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43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
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
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
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
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
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细分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一期:龙东大道以南、科苑路以东、祖冲之路以北、金科路以西,面积约1.5平方公里。
生物医药产业区二期:背面靠高科路,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张江集电港一期:龙东大道以南、金科路以东、祖冲之路以北、张江路以西,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张江科学城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
作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核心区域,张江科学城的建设对于推动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张江科学城的建设,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 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3. 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创新环境。
三、重点任务。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强科研机构建设,提升科研实力;(2)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3)加强科技成果评价,激励科研人员创新。
2. 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
(1)建立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际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2)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留住本地人才;(3)提高人才待遇,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 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1)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3)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示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4.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科研实验条件;(2)建设科技园区,提供创新创业场所和服务;(3)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共享。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2.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3.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施资金需求;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效果。
五、预期效果。
经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幅提高;2. 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才结构优化;3. 产学研深度合作成果显著,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4.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第35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020·珠海质检)我国是世界上玉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缅甸以生产和加工玉器蜚声远播。
北京自古以来是全国的玉雕加工中心和消费中心,产品以精雕细琢著称。
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
近年来,北京玉雕加工业逐渐向玉器产地转移,缅甸、云南昆明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的产业转移区。
大部分制玉厂家把采集地点放在缅甸,加工地点放在云南。
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劳动力丰富②能源充足③政策支持④加工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缅甸吸引北京玉雕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消费市场广B.环境优美C.产业基础好D.交通便利3.与缅甸相比,在云南设厂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低B.避开高额关税C.加工技术成熟D.减少运输成本答案 1.D 2.C 3.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可知,北京市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加工技术的改进,是其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
第2题,缅甸以生产和加工玉器蜚声远播,说明玉器相关的产业基础好。
第3题,我国是世界上玉器消费的主要国家。
制玉厂家把采集地点放在缅甸,而加工地点放在我国云南(即云南设厂),可避开高额关税。
(2019·江西赣州期末)下图是“中国某著名企业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东莞是该企业总部所在地。
读图,回答4~5题。
4.该企业很可能是()A.制鞋厂B.食品厂C.炼铜厂D.汽车厂5.影响该企业在①②③阶段进行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A.政策、科技、劳动力B.原料、市场、科技C.政策、劳动力、劳动力D.原料、市场、劳动力答案 4.A 5.C解析第4题,该企业由我国东部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非洲,主要受廉价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中国主要高科技园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高科技园区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这些高科技园区集中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高科技园区,包括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
一、北京中关村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科技园区之一,北京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中关村园区依托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这里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这里紧邻上海浦东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张江高科技园引进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和创新机构,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圈。
园区内有众多的创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城市,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投资环境,培育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这里的创新氛围浓厚,是创业者追逐梦想的热土。
四、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这里依托西安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培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推动了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五、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园区内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支撑。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以软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为主导,推动了湖北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实力和规模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08•【字号】沪府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21〕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8日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推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张江科学城的科学特征日益明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持续增加。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布局。
张江科学城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8个。
光源二期首批线站投入试运行,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成功实现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并创下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顺利出光,硬X射线装置核心部件研制加快推进,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的用户遍布全球,初步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集群。
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加快集聚。
张江实验室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先后挂牌成立,李政道研究所、张江药物实验室、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等一批创新机构和平台落地张江。
原创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原创新药“九期一”正式上市;由上海科技大学牵头的“抗新冠病毒攻关联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和RNA聚合酶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为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浙沪“毗邻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基于浙江平湖市、上海金山区的实践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上海市金山区(以下简称“两地”)毗邻地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工作模式,以“1+6+4”合作框架为基础,联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共同守好红色根脉,加快推进两地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党建融合、感情融合、发展融合。
一、背景与动因平湖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与上海市金山区相邻。
双方地相依、水相连、业相近、人相亲,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
近年来,两地汇聚党建工作合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首创“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工作模式。
该模式以党组织为纽带,打破区域壁垒、突破行政区划,拓展和外延区域化党建工作,在不属于同一行政隶属关系的毗邻地区,形成了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马拉松示范带“十村党建联盟”、广陈·廊下·大云乡村振兴联盟·旅居产业集群活动型党委和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党建联盟等创新成果。
两地紧紧围绕党建联建、社会治理、区域发展等内容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引领沪浙毗邻地区实现跨界治理、协同发展、共建共享。
通过“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合作,两地全面构建“1+6+4”合作框架,共同推进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的共建与合作,努力打造以一条毗邻七彩党建示范带为基础,深入推进六条合作共赢发展走廊,辐射带动嘉兴乃至浙江、上海的区域联动发展。
两地“毗邻党建”工作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提供了一个以更高质量的党建水平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的生动样本。
“毗邻党建”引领跨界治理与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拓展了区域化党建的内涵和外延,打通了沪浙毗邻地区跨界协同发展制约因素,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鲜活经验。
二、举措与成效平湖市坚持顶层设计,注重实效,与金山区从地方党组织到基层党组织密切互动,坚持以“毗邻党建”引领沪浙跨界协同治理,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两地百姓实际需求。
实践=PRA C TICE城市党报如何做好“本土”外新闻——以长三角一体化报道为例文_周璐彦周璐彦▼杭州日报杭州湾新闻中心副主任前不久,杭州日报在头版推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栏目,连续7天刊发系列报道,从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保、民生共享、旅游共推等角度,全面展示杭州与兄弟城市携手,全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南翼核心增长极的积极举措、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成就。
其中头版头条3篇。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于一份城市党报而言,一直以来相对边缘的"本土”外新闻,迎来了"高光时刻”。
这是杭州日报第一次以如此高密度、大篇幅在最重要版面推出区域合作新闻。
而"高光"之外,这份报纸坚守了16年的区域合作报道阵地——“杭州湾新闻",如何在日常报道中,宣传"做深大融合”,彰显新闻推动区域合作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正是我们的工作指引。
而共性的新闻"四力"之外,做好长三角一体化报道,还要求我们学会抱团合作、借势借力,形成合力。
脚力:体验式报道民生获得感杭州都市圈是杭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基本盘,也是杭州日报报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如何让普通读者感受到在这个无形的圈推动下的同城化带来的幸福感?坐在办公室里介绍民生工程的进度、报道合作项目的情况,肯定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就需要我们增强“脚力”,去一线,下基层。
而体验式报道的形式,则使记者变成群众,从群众的视角,切身感受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一体化红利,让宏观的区域合作报道有了可感的温度,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我们推出"都市圈杭州辐利”系列报道,选取国内首条跨区域公交588作为样本,在早高峰体验这趟公交接驳杭州地铁2号线;以杭州都市圈通勤高铁首创地诸暨为样本,乘坐"西施号"来往杭州、诸暨两地感受同城化;坐一趟"娃哈哈”的员工班车,体验海宁与下沙"断头路"打通后的便捷;选取省妇保全面托管海宁妇幼保健院为样本,体验在“家门□“挂省城专家号的便利等。
2020年张江:世界一流科技园努力建设成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重要引擎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3年第8期张江规划中提到的“一核三带”,“一核”,即张江核心园,“三带”,即浦东创新带、沿北中环—沪宁线的沪北创新带、沿沪闵—沪杭线的沪西南创新带。
主导先导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
7 月16 号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务院最近批复原则同意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 年)》主要内容。
张江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活跃区、科技金融结合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四区一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带动上海、长三角区域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
规划将优化调整张江示范区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三带”,明确五大主导产业和两大先导产业,到2020 年企业总收入要达到约6 万亿元,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侯劲介绍说,今年6 月2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 年)》(以下简称张江规划)。
7 月上旬,科技部印发了张江规划。
张江规划的获批,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及张江示范区寄予的厚望。
张江高新区经过20 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实力,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中示范带动作用愈加重要。
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还体现在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集群优势领先、创新创业环境良好等多个方面。
示范区2012 年企业总收入1.88 万亿元,增加值3300 亿元,出口额575 亿美元,税收980 亿元,有效期发明专利2.2 万余件,占上海市拥有量的2/3 以上;已集聚了300 多家世界500 强企业、43 所高校、50 多家国家科研院所、34 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3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0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有159 名院士、380 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 万多名归国海外留学人才汇聚张江示范区创新创业。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产城融合是指将生产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
在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在创建高品质生活和践行产城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典范案例:位于中国上海的张江科学城是一个被公认为成功的产城融合典范。
张江科学城于1992年开始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之一。
张江科学城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措施:张江科学城注重高品质生活服务。
在城市规划中,张江科学城保留了大量绿地和公共空间,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这些绿化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也能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张江科学城还注重教育和医疗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这些措施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并提高了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们的幸福感。
张江科学城致力于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科学城通过吸引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该地区建设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园区,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和研发环境。
科学城还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人才引进等方式,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张江科学城注重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
科学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包括社区协商、公共设施管理、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科学城还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服务。
通过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科学城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周年创新实践案例集,汇集了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和企业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一、苏州工业园区“创意小镇”模式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意产业基地。
在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了“创意小镇”模式,通过在园区内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小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创意企业入驻,为园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不断推动金融开放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试点,如扩大外汇业务自主权、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等,为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三、杭州“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创业中心,杭州以“互联网+”为引领,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杭州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为长三角区域的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南京沿江产业带跨江发展合作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之一,南京作为长江下游城市,积极探索跨江发展合作的新模式。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南京和江苏南通、镇江等沿江城市加强协作,共同规划跨江产业带,推动跨江发展合作,打造跨江经济带,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五、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合作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合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积极探索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张江文化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是上海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张江文化产业园自2009年获得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授牌以来,坚持“创意科技、创新服务、创业精神”的核心理念,在推动创新发展、加强规范管理、集聚产业集群、打造优秀品牌、形成规模效应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一)总体发展规划张江文化产业园制订了中长期规划,成为长远发展的战略路线图:建设一个融合科技、文化、金融、时尚优势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贸易的紧密结合,放大“聚焦张江”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形成产业的规模优势,到2015年形成约120万平方米的文化产业园区,吸引800家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和新媒体产业等企业入驻,其中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100家,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
(二)基本功能定位张江文化产业园坚持基本定位,稳步推进四大功能建设:确立“创意科技、创新服务、创业精神”的核心理念,探索一条科技创新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之路,突出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强大带动作用,建设科技研发、金融扶持、企业孵化、时尚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创意社区,集聚国内外文化产业的高端资源,开发原创型、高端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突出主要产业板块,顺应全球文化产业向科技含量高、创意含量高、集聚程度高方向发展的大趋势,集中主要优势资源,确立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内容、新媒体为张江文化产业园的四大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互联网、3G通讯网等全球媒体的优势、形成高产值的市场优势。
建立和健全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系列,加强金融、贸易对文化产业发展与繁荣的支持,建设上海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东方惠金投融资和担保服务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核心部分、上海市宣传系统人才交流中心、上海动漫产业促进会等市级文化产业重点要素功能平台,形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突出“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顺应浦东新区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开创国内文化产业园区机制创新的多项第一,包括国内第一个作为原创产品发布地和展示地的上海动漫博物馆,第一个有效运作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版权交易中心),第一个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率先推动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从“原创、研发驱动”向“研发+商业+资本联合驱动”转变。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扬州“飞地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作者:孙虹朱明珠来源:《职教通讯》2021年第07期摘要:结合长三角“飞地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扬州发展“飞地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扬州“飞地经济”的发展现状,从跨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模式、优质资源跨区域合作模式、跨区域园区平台共建模式、供应链跨区块整合模式四个维度思考与扬州发展相适宜的飞地模式选择,总结整理出扬州“飞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有顶层设计有待优化、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发展理念不够创新、要素保障不够有力等四个方面,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扬州“飞地经济”发展的路径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规划;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互利共赢;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内生动力;深化要素保障,加强政策扶持。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飞地经济;发展路径;扬州市作者简介:孙虹,女,苏旅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商务管理;朱明珠,女,扬州市邗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科科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7-0052-06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经济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据了重要战略地位。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飞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合作机制进行了方向性指导[1]。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再次明确了“飞地经济”新契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施。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具体包含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三省一市,近年来“飞地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合作模式和经济策略,并逐渐扩散至全国。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上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枫泾园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04.10
•【字号】
•【施行日期】2015.04.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
正文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上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枫泾
园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枫泾园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沈山州区委常委、副区长
副组长:沈国忠区科委主任
赵云枫泾镇镇长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建国区环保局局长
张伟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张继华枫泾镇副镇长
陈坚区质量技监局局长
陈国忠区发展改革委主任
杨国贤区规划土地局局长
沈敢锋区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胡晓岚区科委副主任
倪向军区经委主任
盛宗耀区财政局局长
上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枫泾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公室(设在区科委),由沈国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继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今后,上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枫泾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若有变化,除组长的调整需行文外,其他成员由该单位相关负责人自然替补。
特此通知。
2015年4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设立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有关问题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1.09.02•【字号】浙政办函〔2011〕72号•【施行日期】2011.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设立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有关问题的复函平湖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要求设立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的请示》(平政〔2011〕20号)悉。
经省政府同意,现函复如下:一、为学习借鉴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经验,打造产业对接平台,推动平湖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与服务业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同意你市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在平湖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块之一的新埭工业园区内共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
二、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的开发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政策,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与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
要科学合理制订、实施产业规划,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安排用地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工作,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境生态保护。
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指导力度。
三、你市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开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战略合作关系,扎实推进资源整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自主创新、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等工作,努力把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建设成为规划布局合理、投资环境优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特色明显的新兴技术产业园区,实现合作共赢,为全省接轨上海作出积极贡献。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