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检验及工程验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最新钻孔灌注桩施工检验批一、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在了解检验批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1、场地准备平整场地,清除杂物,确保施工场地坚实、平整,满足桩机的行走和施工要求。
2、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准确放出桩位,并做好标记。
3、埋设护筒护筒一般采用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埋设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护筒顶端应高出地面一定高度,以防止杂物和地表水进入孔内。
4、钻机就位将钻机安装在平整、稳固的位置上,调整钻机的水平和垂直度,确保钻孔的准确性。
5、钻进成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进参数,控制钻进速度和泥浆比重,保证成孔质量。
6、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清除孔底的沉渣和泥浆,使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7、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确保钢筋笼的尺寸、钢筋间距和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然后将钢筋笼缓慢下放至孔内,并进行固定。
8、导管安装安装导管前,应进行水密性试验,确保导管密封良好。
导管底部距孔底应有一定距离,以便于混凝土的灌注。
9、二次清孔在混凝土灌注前,再次进行清孔,确保孔内泥浆性能和沉渣厚度符合要求。
10、灌注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混凝土,通过导管将混凝土灌注到孔内,灌注过程应连续、均匀,控制灌注速度和混凝土顶面标高,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二、最新钻孔灌注桩施工检验批的划分检验批的划分应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对于钻孔灌注桩工程,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划分:1、按桩的数量划分以一定数量的桩为一个检验批,如每 50 根桩为一个检验批。
2、按施工区域划分根据施工场地的不同区域,将同一区域内的桩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3、按施工时间划分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施工的桩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三、最新钻孔灌注桩施工检验批的主控项目1、桩位桩位的偏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检查时可以使用全站仪或钢尺进行测量。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要求1. 引言机械成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通过机器进行孔洞的成孔和清理,再将混凝土灌注于孔洞中,用以加固地基或作为建筑物的基础。
为保证机械成孔灌注桩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2. 检验标准机械成孔灌注桩的质量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验标准》(GB 50164)进行。
检验应包括桩身的尺寸、强度、密实度、外观等方面的检查。
2.1 桩身尺寸检验机械成孔灌注桩的尺寸检验应包括直径、长度和竖向偏差等方面的测量。
直径和长度应与设计要求相符,竖向偏差应在合理范围内。
机械成孔灌注桩的强度检验应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方面的测试。
抗压强度的测试可以采用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控试验等方法,抗剪强度的测试可以采用剪切试验等方法。
测试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2.3 桩身密实度检验机械成孔灌注桩的密实度检验应包括桩体的松散与密实程度。
检验时可以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压力试验等方法,检查桩身的密实度。
机械成孔灌注桩的外观检验应包括桩身的平整度、表面粗糙度、是否有裂缝等方面的检查。
外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 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机械成孔灌注桩的质量检验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和仪器设备来进行检测和测量。
具体的方法和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来选择,例如:•尺寸测量可以使用卷尺、微测仪等设备;•强度检验可以使用静载试验设备、动力触控试验设备等;•密实度检验可以使用标准贯入试验设备、静压力试验设备等;•外观检验可以使用目测和触摸等方法。
4. 检验频次和要求机械成孔灌注桩的质量检验应按照一定的频次和要求进行。
具体的频次和要求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来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桩身尺寸检验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每隔一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桩身强度检验可以选择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每隔一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以及在有特殊构造的桩中进行检验;•桩身密实度检验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每隔一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桩身外观检验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每隔一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
钻孔灌注桩质量检验及工程验收标准孔灌注桩质量验收和检验标准(一)原材料的检测及验收1、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拌制所用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种及规格,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规定。
2、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水泥应符合现行水泥标准的规定要求,必须有制造厂的试验报告单、质量检验单、出厂证等证明文件。
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
3、散装水泥用量尺法检验,或用轨道衡计量,汽车称重时采用地中衡称量,也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重。
4、每批进场的石料必须附有包括下列内容的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a.生产厂名和产地;b.合格证编号和签发日期;c.产品的批号和数量;d.运输条件;e.产品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检验结果;f.注意产品的强度指标(岩石立方体强度或压碎指标值)。
石料进场前,应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乎要求,而且至少应采样进行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检验.在发现产品质量显著变化时,应按其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取样检验,符合要求时方可进场。
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JGJ53一79的规定。
5、入场后的碎石或卵石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堆放时,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但对于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料高度允许增加到10m。
6、每批进场的砂必须附有包括下列内容的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a.生产厂名和产地;b.合格证编号和签发日期;c.产品的批号和数量;d.运输条件;e.产品的种类(按产源和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及其所属级配区;f.产品中颗粒小于0.080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g.如为海砂,应注明氯盐含量。
砂进场前,至少应取样进行颗粒级配和含泥量检验,如为海砂,还应检验其氯盐含量。
在发现产品质量有显著变化时,应按其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钻孔灌注桩技术标准一、检验本条重要合用于以天然土层为地基持力层的浅基础,基槽检查工作应涉及下列内容:1、应做好验槽准备工作,熟悉勘察报告,了解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特点,研究基础设计图纸及环境监测资料。
当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列为验槽的重点:(1)当持力土层的顶板标高有较大的起伏变化时;(2)基础范围内存在两种以上不同成因类型的地层时;(3)基础范围内存在局部异常土质或坑穴、古井、老地基或古迹遗址时;(4)基础范围内遇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岩脉以及湮废河、湖、沟、坑等不良地质条件时;(5)在雨季或冬季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施工,基底土质也许受到影响时。
2、验槽应一方面核对基槽的施工位置。
平面尺寸和槽底标高的允许误差,可视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基础类型拟定。
验槽方法宜使用袖珍贯入仪等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主,必要时可在槽底普遍进行轻便钎探,当持力层下埋藏有下卧砂层而承压水头高于基底时,则不宜进行钎探,以免导致涌砂。
当施工揭露的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差别或者验槽人员认为必要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察工作。
3、基槽检查报告是岩土工程的重要技术档案,应做到资料齐全,及时归档。
2、在压(或夯)实填土的过程中,取样检查分层土的厚度视施工机械而定,一般情况下宜按20~50cm分层进行检查。
3、本条合用于对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进行解决的检查。
复合地基的强度及变形模量应通过原位实验方法检查拟定,但由于实验的压板面积有限,考虑到大面积荷载的长期作用结果与小面积短时荷载作用的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故需要再对竖向增强体及地基土的质量进行检查。
对挤密碎石桩应用动力触探法检测桩身和桩间土的密实度。
对水泥土搅拌桩、低强度素混凝土桩、石灰粉煤灰桩,应对桩身的连续性和材料进行检查。
4、预制打入桩、静力压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桩顶标高、桩底标高、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等。
其中预制桩还应提供打桩的最后三阵锤击贯入度、总锤击数等,静力压桩还应提供最大压力值等。
1.1桩根底的一般规定桩位的放样同意偏差如下:群桩20mm;单排桩10mm。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2 当桩顶设计标上下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
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PS: 桩顶标上下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理由区分责任,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1.1.3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1.3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直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1.1.3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同意偏差〔mm〕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土桩的位移,是包含在表列数值中。
为此。
必须在施工中考虑适宜的顺序及打桩速率。
布桩密集的根底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1.1.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要符合表的规定,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柱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按本章节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筑50m³必须有一组试件,小于50m³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
1.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对于地基根底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纳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PS:对于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纳静载荷试验本检验桩的垂直承载力。
工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7第3.0.1条的规定。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查要求一、钢护筒质量标准①钢护筒加工质量标准表一–1 钢护筒加工质量要求表②钢护筒安装质量标准表一–2 钢护筒安装质量标准表二、钢筋笼质量标准③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质量标准(1)接头性能指标主桥钻孔桩主筋连接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接头为I级接头,接头性能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第3章的规定,见表二–1。
表二–1 钻孔灌注桩钢筋接头性能表(2)套筒质量要求加工钢筋接头的操作工人应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人员应相对稳定;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①套筒进场检查验收a.套筒标志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第 4.3条的规定;b.套筒实测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c.进场套筒的尺寸标准值和材料应与型式检验报告记载的套筒参数应一致。
②外观检查直螺纹套筒进场后,要对其外观进行抽检,外观抽检项目主要为表面质量、外观尺寸。
外观检查要求:a.套筒外表面可为加工表面或无缝钢管、圆钢的自然表面;b.表面应无肉眼可见裂纹或缺陷;c.套筒表面允许有锈斑或浮锈,不应有锈皮;d.套筒外圆及内控应有倒角。
③外形尺寸检查套筒外观、尺寸及螺纹的检验项目,量具、检具,检验方法应符合表二–2的要求。
表二–2 套筒外观、尺寸及螺纹检验方法直螺纹套筒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直螺纹套筒最小尺寸参数见表二–3。
表二–3 直螺纹套筒尺寸参数表(剥肋滚轧)b.根据《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2013)的相关规定,圆柱形直螺纹套筒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二–4的要求。
表二–4 圆柱形直螺纹套筒尺寸允许偏差(3)丝头加工质量要求①钢筋端部应采用带锯、砂轮锯或带圆弧型刀片的专用钢筋切断机切平;②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极限偏差应为0~2.0p;③钢筋丝头宜满足6f级精度要求,应采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应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
钻孔灌注桩质量检验及工程验收标准
孔灌注桩质量检验及工程验收标准
12.1 原材料的检测及验收
12.1.1 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拌制所用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种及规格,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规定。
12.1.2 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水泥应符合现行水泥标准的规定要求,必须有制造厂的试验报告单、质量检验单、出厂证等证明文件。
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
12.1.3 散装水泥用量尺法检验,或用轨道衡计量,汽车称重时采用地中衡称量,也能够采用电子秤称重。
12.1.4 每批进场的石料必须附有包括下列内容的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
a、生产厂名和产地;
b、合格证编号和签发日期;
c、产品的批号和数量;
d、运输条件;
e、产品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检验结果;
f、注意产品的强度指标(岩石立方体强度或压碎指标值)。
石料进场前,应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乎要求,而且至少应采样进行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检验。
在发现产品质量显著变化时,应按其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取样检验,符合要求时方可进场。
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JGJ53一79的规定。
12.1.5 入场后的碎石或卵石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堆放时,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但对于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料高度允许增加到10m。
12.1.6 每批进场的砂必须附有包括下列内容的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
a、生产厂名和产地;
b、合格证编号和签发日期;
c、产品的批号和数量;
d、运输条件;
e、产品的种类(按产源和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及其所属级配区;
f、产品中颗粒小于0.080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
g、如为海砂,应注明氯盐含量。
砂进场前,至少应取样进行颗粒级配和含泥量检验,如为海砂,还应检验其氯盐含量。
在发现产品质量有显著变化时,应按其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其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JGJ52一79的规定。
12.1.7 夏季或雨后灌注混凝土前必须对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及时调整实配混凝土的加水量。
12.1.8 钢筋进场须附有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质量有怀疑时应取样做材质检验,以及拉力、焊接试验。
12.1.9 焊条的规格型号、外加剂的质量均符合要求。
12.2 单桩检验及验收
12.2.1 单桩质量检验及验收主要包括桩位、标高是否准确,成孔、清孔、钢筋的制作安放、混凝土的配制和灌注等各工序施工质量,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清晰。
12.2.2 桩位的确定必须进行测量和复测。
钻机就位后须进行桩孔对位误差检测和钻机水平检查,要求安装水平、稳固,底座大梁必须垫实,不得有悬空现象。
12.2.3 钻孔完工后,须检查和校正孔深,桩孔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深度;孔径偏差经测井仪检测或钻头外径测量应符合规定。
12.2.4 清孔结束后,在进孔泥浆的比重不大于1.15时,出口泥浆比重不大于1.25。
12.2.5 钢筋笼吊放前必须重新丈量每节钢筋笼的直径和长度,焊接质量及筋距偏差,吊筋长度等,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吊放好的钢筋笼尽量与钻孔轴线同心。
12.2.6 在搅拌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a、检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条桩不少于两次;
b、检查混凝土在拌制地点和灌注地点的坍落度,每条桩至少两次;
c、如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测;
d、混凝土的拌制时间应随时检测。
12.2.7 冬季施工时,还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下列内容:
a、检查外加剂的加量;
b、测量水(包括外加剂溶液)和骨料的加热温度以及加入搅拌时的温度;
c、测量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的温度和灌注的温度。
检查结果应及时填入“混凝土配制记录”。
12.2.8 高温期间施工时尚应检测下列内容:
a、外加剂溶液的质量和加量,每条桩不少于两次;
b、混凝土出机温度和灌注前的温度,每两小时一次。
12.2.9 混凝土灌注顶面高度应符合10.5.13的规定。
12.2.10 混凝土的灌注充盈系数不小于1;沉管成孔灌注桩任意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不小于1。
12.2.11 单桩施工完毕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a、钻孔桩桩孔钻进记录;
b、钢筋笼吊装记录;
c、混凝土配制(含试块捣制)记录;
d、混凝土灌注记录;
e、事故处理记录。
12.3 全部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
12.3.1 桩位偏差,按总桩数抽查10%,但不少于3根。
12.3.2 灌注桩用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须按GBJ301一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12.3.3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的计量、搅拌、养护和试块留制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注:①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块,在温度为20±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天养护后试压确定,其压试结果作为桩体混凝土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依据。
作为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块,应在灌注地点制作。
12.3.4 标准养护的试块组数,应按每条桩不少于一组留制。
每组(三块)试块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按下述规定确定:
a、取三个试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块强度代表值,其基本单位为Pa;
b、当三个试块中的过大或过小的强度值,与中间值相比超过15%时,以中间值代表该组的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注:试块外形与试验方法不符合试验要求时,其试验结果不应采用。
12.3.5 桩身质量须经下列检测:
a、静压试桩数量一级为桩数的1%,但不少于2根,允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b、钻探抽心验桩的抽检数量,一般端承桩为桩数的10%,磨擦桩为5~15%;混凝土密实连续,强度和孔底沉渣满足设计要求;
c、动测、超声等无损检测比例一般为桩数的20~50%;判析桩身混凝土连续、质量合格,桩径符合要求。
12.3.6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12.3.7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12.3.8 工程竣工提交以下资料:
a、桩位测量放线平面图;
b、材料检验、试块试压记录;
c、桩的工艺试验记录;
d、桩和承台的施工记录或施工记录汇总表;
e、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f、设计变列通知书、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
g、桩基竣工平面图;
h、竣工报告。
12.3.9 如实际的地质资料与设计不符,或在施工时对桩身质量和承载力有疑问时
可采用荷载试验或其它检验手段进行检查,其数量由设计、施工及其它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决定。
12.4 特种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
12.4.1特种工程的施工程序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12.4.2特种工程所使用的机具和设施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12.4.3特种工程采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4.4特种工程施工的原始资料应应能反映实际情况和存档要求。
12.5原始资料整理归档
12.5.1 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应及时收集有关经济技术文件资料,整理交卷,经主任工程师审查后归档。
12.5.2 钻孔灌注桩工程归档资料应包括以下文件:
a、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预决算单;
b、施工设计图;
c、施工组织设计;
d、开工报告、基桩工程开工验收单、桩施工轴线移交验签单;
e、单桩施工原始记录、工程联系单、工序验收资料和隐蔽工程验收单等反映施工实际情况的技术资料;
f、竣工后向甲方所提交的全部技术资料及技术总结;
g、反映特种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的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