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爱心树》导读
- 格式:docx
- 大小:9.25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心理绘本《爱心树》故事原文: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
他还会跟大树捉迷藏;当他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但是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
他跟大树一起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大树常常会感到寂寞……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高兴地叫着:“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吧,你会很快活的!”男孩说:“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我想买些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大树说:“很抱歉呀,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
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拿到城里卖掉,这样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男孩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
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兴奋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
”孩子说。
“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
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大树抱歉地说:“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子,这样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所有的树枝都砍下来拿走,盖了一幢房子。
大树很快乐。
又是很久,孩子没有回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简直激动地快说不出话来了。
它声音沙哑地对男孩说:“来吧,孩子,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
”男孩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
”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方去。
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主题名称:大班语言绘本《爱心树》年龄阶段:大班幼儿(5-6岁)“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简短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让孩子尝试着心怀大爱、学会感恩。
在当今这个物质条件相当富裕的时代,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4+1的生活模式让稚嫩的孩子一味的索取,家长无限度的满足,爱的回报在孩子心里慢慢的淡化。
培养和继承中华美德,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觉得《爱心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我将带着孩子一起品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的同时,发展了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活动主要采用倾听与表达、追问与设疑、联想与创作,通过听、想知道故事中的大树就是我们的妈妈,孩子就是逐渐长大的我们。
在说与做中萌发孩子关爱他人及感谢之情,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及身边人的爱。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愿意在活动中大胆表述,萌发爱的情感。
2、知识目标: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故事的中的内容。
3、能力目标:认真倾听,能用不同的方式向身边的人表达爱。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与表达,读懂故事,明白大树给予了男孩所有的爱。
活动难点:在故事中理解大树的付出与男孩的索取,懂得并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PPT、音乐《神秘花园》《感谢》《可爱颂》、爱心卡、彩色大信封3个、红色爱心袋1个、小图片2套。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绘本《爱心树》,引出主题。
1.教师与幼儿谈话。
师: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最爱的人是谁吗?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本讲述爱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们从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师:它可能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呢?为什么叫它《爱心树》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分段落讲述并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感受大树不同的快乐。
绘本《爱心树》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展开丰富想象,丰富绘本内容。
2.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3.让学生学习绘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准备材料《爱心树》绘本、PPT、挂图教学流程一、课前导读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好看的绘本书,同学们了解绘本吗?(展示课件,解释绘本)那同学们想不想看绘本啊?那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今天的绘本吧。
它就叫做《爱心树》。
(播放课件)同学们仔细看看封面,你们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这可是世界最经典绘本之一,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背后的这位伟大的作者(展示课件:关于作者)谢尔大叔厉不厉害?同学们想不想赶快进入绘本阅读呀?好,老师这边特意给大家准备了电子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绘本会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呢?二、阅读绘本快速翻阅电子书(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1.(播放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2.它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
3.瞧,小男孩来了!他每天会和树做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1)(师出示画面,生试讲故事情节)他每天都会跑到树下。
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男孩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
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2)(播放课件,观察图片)同学们觉得男孩喜不喜欢这棵大树呀?你怎么看出来的?大树呢?男孩儿爱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大树很快乐。
(二) 感悟大树给予男孩的快乐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逐渐长大,他还会和小时候一样,和大树玩耍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2.(播放课件)但是时光流逝,男孩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觉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树荫下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
《爱心树》故事教案:情感教育与创意表达一、绪论在幼儿园教育中,绘本故事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绘本故事《爱心树》是一本情感教育与创意表达相结合的教材,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爱和共享的故事,引导幼儿从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同时通过创意的表达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想象力。
二、深入解读1. 故事梗概《爱心树》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松树因为世界上缺少友爱而长出了一颗爱心果实,香甜的气息吸引了各种动物前来享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友爱、共享、包容的故事情节。
2. 情感教育故事通过小松树长出爱心果实的情节,引导幼儿对友爱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从中学会共享、包容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出一颗爱心和善良的情感。
3. 创意表达通过故事中小松树长出爱心果实的场景,可以让幼儿在想象力空间中获得丰富的创意灵感。
可以引导幼儿用手工制作、绘画、剪纸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友爱和爱心的理解,通过创意的表达方式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思考总结通过对《爱心树》故事的深入阅读和教学实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和创意表达的双重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故事中的情节来进行情感启蒙和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用创意的手法来表达对友爱和爱心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个人观点在我看来,《爱心树》故事教案与情感教育和创意表达的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还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有爱心和创造力的下一代,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爱心树》故事教案作为一种情感教育与创意表达相结合的教材,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对友爱、共享、包容等情感进行感悟与体验,同时也能够开发他们的创意潜能,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样的教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第一篇:大班绘本:爱心树大班绘本:爱心树大班绘本:爱心树【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感受大树和男孩之间不同的“爱”。
2、在讨论中理解“爱”的含义,从自己开始实践对爱的理解。
【活动准备】《爱心树》ppt【设计思路】一、对绘本价值的思考《爱心树》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绘本,故事描绘了一个男孩和一颗大树之间的故事,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倾情付出”和“只知索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作者的意图是要引起大家对: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的思考。
整个绘本的画面是简单利落的线条,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变化。
二、对孩子发展的思考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是觉得整个绘本的寓意是非常贴合我们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现在的孩子似乎对爱这个词没有很好的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他们对于父母和祖辈只有无止境的索取,甚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时疏忽会让他们生气,发脾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他过于自私自利。
三、对环节设计的思考整个活动一共分为四个环节,其中第二各环节是重点,通过将男孩儿时和长大以后的表现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大树和男孩不同的“爱”。
在第二环节中我对长大以后的男孩每次来向大树索取的时候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故事的寓意能够更好的被挖掘。
第三环节中让孩子们听完故事比较男孩和大树不同的“爱”,更是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一种思维的碰撞。
整个过程中由于绘本的画面比较简单,因此更加注重孩子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活动过程】一、观察绘本封面,想想故事内容1、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
我们先来看看这本故事书的封面,猜猜讲了什么。
1)你发现封面上有谁?大树和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2、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爱心树”,看来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
1)什么是爱呢?2)在这个故事里面,小男孩和大树之间会是谁爱谁呢?二、分段感受故事,了解故事情节1、整体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
爱心树绘本解读《爱心树》绘本解读绿色的封面,封面上一棵粗壮的树,一个红红的苹果正从树枝上落下来,一个小男孩站在树下,双手准备接苹果。
树和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红的苹果很诱人。
在粗壮的树干上写着本书的名字:The Giving Tree(爱心树)。
“Giving”意为:给予,将你的时间、你积极的想法、你的善心和你所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带给周围。
这就是一棵树的含义,将自己所有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给这个树下的小男孩。
这是怎样的一棵树?这个小孩子和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那就来一起看看这本书吧:下面采取文字和图画解读的方式来了解大树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从前有一棵树……”(图画上出现了一棵树,树叶很繁茂)“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图画上有小男孩的一只脚,大树向小男孩跑来的方向倾斜)“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图画上小男孩和大树相互招手,他们的关系很亲密,彼此都很快乐)“采集树叶”(图画上小男孩在收集大树掉下来的叶子)“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图画上小男孩带着树的“王冠”,在得意地享受着自己是森林之王的自豪和骄傲呢O(∩_∩)O ~大树的身体像小男孩倾斜得很厉害,想保护小男孩呢⊙o⊙)“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图画上小男孩和大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树枝上荡秋千”(图画上小男孩爬到树枝中间,荡起了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图画上2个苹果核落下来,看来小男孩正在享受着美味呢^_^)“同大树捉迷藏。
”(图画上小男孩藏在石头后面,但是大树长长的树枝还是找到了他呢*^__^*……)“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
”(图画上小男孩依靠在树根上,大树的枝条全部包裹起来,给男孩足够多的树阴)“小男孩儿爱这棵树……”(小男孩和大树紧紧地拥抱着大树,大树的枝条也紧紧地拥抱着这个小男孩,彼此相依相拥,彼此幸福、快乐)“非常非常爱它。
大树很快乐。
”(小男孩拿小刀在树干下方刻上了一颗爱心,大树和小男孩都非常快乐,大树是男孩的同伴,唯一的同伴O(∩_∩)O ~)读到这里,我在想希望大树和小男孩一直这么快乐地生活,享受彼此给对方带来的快乐O(∩_∩)O ~小朋友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到什么呢?会不会想到大树真好,小男孩和大树相处地真好、真融洽?小男孩和大树都非常快乐、幸福。
完整版)《爱心树》绘本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情境,激发想象力,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2.理解“给予”的含义,感受爱与被爱,学会感恩。
3.通过阅读和创编,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促进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并流利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主题,能在阅读和创编中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交流。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激发兴趣1.老师出示一幅图画,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
2.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封面的绿色,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
3.老师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互动讲故事1.老师开始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大树的形态。
2.老师不出示字,让学生描述大树的变化。
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树和男孩的互动,理解大树的喜好和男孩的情感。
4.老师让学生猜测男孩来这里玩会做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观察男孩采集树叶的情境。
二、情感与价值观的交流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2.老师让学生创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图画和互动讲故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实现自我教育。
老师问我听完这个故事感动的地方在哪里,我觉得是大树愿意帮助别人,愿意给予别人需要的东西,以及对小男孩的爱。
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一切,即使最后只剩下了树桩,也让小男孩坐在上面。
大树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能为别人做出贡献,让别人快乐,这也是一种幸福。
大树愿意为孩子献出自己的生命,只要孩子高兴她就会感到很高兴。
最后,大树快乐而安详地陪伴着小男孩,对她来说已经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这棵爱心树让我想起了身边的那些人,他们像大树一样无私地付出,让我感受到幸福、温暖和快乐。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给予我许多关怀,我应该感恩他们的付出,并且想想如何回报他们。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感激他们的付出,同时也要学会付出和回报。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爱心树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爱心树的概念,并学会用心理角度理解爱与关爱;2.启发幼儿关注他人的需要,并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爱能力;3.激发幼儿表达感恩和感谢的情感,并传递爱与感恩的力量;4.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准备:1.绘本《爱心树》;2.图片或实物:树、苹果、笑脸、心型等;3.爱心树壁纸或背景板;4.幼儿绘画用的纸和色彩工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爱心树》的封面和插图,并让幼儿描述所见内容。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爱心树是什么吗?我们是如何爱与被爱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和关爱的意义,了解爱的表现形式,并与幼儿分享自己曾经受到的爱。
2.阅读与讨论(15分钟):教师边读绘本《爱心树》,边向幼儿发问以激发幼儿思考,例如:“为什么小鸟给树上的人们送来了苹果?”、“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爱心树?”、“我们可以如何让爱心树长得更好?”等等。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情感培养(15分钟):教师将爱心树壁纸或背景板贴在黑板上,向幼儿展示并解释其寓意,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感恩爱心的树。
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有人受到过爱心树的关怀吗?为什么这些人会对你们这么好呢?”这是一些引导型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爱心树的好处和影响。
教师鼓励幼儿描绘或描述一个关心自己的爱心人物,并分享给大家,鼓励幼儿互相赞赏和夸奖。
4.游戏活动(20分钟):“找爱心”游戏:教师将树的图片或实物隐藏在教室的不同角落,然后引导幼儿寻找。
每次找到树的位置就给幼儿一个带有爱心的奖励,例如笑脸、心形糖果等。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积极寻找爱与关怀。
5.创作活动(3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心形模板或自由绘画,设计和描绘一个个人的爱心树。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图片或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爱和关怀的理解。
教师边指导边鼓励幼儿思考,例如:“你是如何展示爱的?”等等。
《爱心树》绘本故事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二、详细内容:本课将引入绘本故事《爱心树》,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各种愿望,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枝叶、树干和果实,最终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却忘记了曾经对大树的承诺。
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大树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教学目标:一、理解绘本故事《爱心树》的主题,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爱心。
二、学会讲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难点:学生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爱心。
二、重点:学生通过讲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课件、绘本《爱心树》。
二、学具:学生自带绘本《爱心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谈论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二、绘本阅读(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绘本《爱心树》。
2. 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的插图,感受大树的美丽和爱心。
3. 学生自读绘本,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三、讲述故事(5分钟)1. 学生分组讲述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师点评学生讲述故事的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讨论与反思(5分钟)1. 提问:绘本故事中的大树为什么要无私奉献?2. 学生讨论,引导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picture book "The Giving Tree" and to experience the selfless love and kindness of the tree.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五、课堂小结(3分钟)2. 学生表示要向大树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爱心树》无私奉献的大树作业设计: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绘本故事《爱心树》。
绘本《爱心树》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
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一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
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动感,采集树叶”几个字,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正在悠悠飘落。
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了解《爱心树》内容,走近经典图画书。
2、通过讨论,探究《爱心树》内涵,了解经典图画书。
教学过程:
1、赏读封面,了解作者,观察环衬。
(1)赏读封面。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呢?
这种嫩嫩的绿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2)了解作者。
谢尔.希尔弗斯坦(1930-1999),享誉世界的诗人、卡通画家、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
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无数,其儿童
诗集和图画书风靡整个世界,绘本作品更是幽默温馨,简单朴实,其中
含有着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不只吸引儿童,更掳获了大人们的心,让他的作品跨越年龄层,成为值得咀嚼回味,一读再读的不朽经典。
他的绘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仅美国本土的销量就超过1800 万册。
谢尔以正是以《爱心树》(the giving tree )一书轰动文坛,
奠定了自己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
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
落的一角》(图画书历史上最为简单的一本书)、《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跤》等。
(3)观察环衬。
大片的白色让你想到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谈。
其实大片的白色空白环衬是为了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而留下充分的空间。
就让我们带着种种想象走进爱心树
2、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
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瞧,画家还没有画完整呢!靠我们班上的小画家来说说你如果画这棵大树,你会画什么样的大树呢?(生想象说)
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看着这个顽皮的小脚丫,猜猜它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生说)
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读故事,这棵树给男孩儿带来了什么呢?它会和男孩儿玩什么游戏呢?(生想象说)
第四一一十面:和学生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面:悄悄地,小男孩儿爱上这棵大树了,因为这棵树给男孩儿什么乐趣呢?回顾前面的情节。
第十二面:回顾后,小结小男孩儿非常非常爱它。
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对大树的爱?在树上刻下他和大树的名字。
所以大树很快乐。
学生跟着读。
板书“小男孩”、“做游戏、吃苹果、躺在大树的怀里....... ”
第十三--- 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
渐渐长大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
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
第十七--- 二十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
教师读。
突
出读“大树很快乐。
”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是大树还是
很快乐。
为什么只剩树干了还是很快乐呢?学生说。
板书“少年、青
年”“摘苹果、砍树枝”
第二十一一一二十二面:师读故事,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树墩了。
第二十三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只剩树墩了大树还是很
快乐呢?学生说。
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大树墩心坎里却怎么样?学生说。
板书“中年”“砍树”
第二十四一一二十六面:师读故事。
大树很快乐,为什么还是很快乐?因为它能让孩子坐在它的上面休息呢!板书“老年” “坐在大树墩上休息”
3、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1)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
(2)假如你走进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你会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
(3)如果你是大树,你愿意成为这样一棵不断付出,不断给予的大树吗?
4、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爱心树
师生集体创作爱心树,每个人都写一张“感恩卡”来当做树页,贴在墙报上的爱心树上,在“感恩卡”上写下感谢一直为你付出的人的心里话。
5、小结故事,提升情感认识
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却道出了“施”与“受”之间的真谛, 充满了温馨,也略带一点忧伤,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爱心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以及不断为我们付出的人们一样,因为对孩子的爱而不断地给予,也因为给予而感到真正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