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清电解质的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40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一、血清钾(K+)测定及意义1.正常参考值3.6-5.0 mmol/L2.临床意义血清钾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钾的平衡情况,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清钾浓度较高,而细胞内可能低钾;反之,慢性体内低钾时,血清钾却可在正常范围内。
故判断结果时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其他资料(如心电图)。
(1)血清钾减少① 钾供应不足,如长期禁食、幽门梗阻、厌食等,钾摄入量不足,而肾脏对钾的保留作用差,尿中几乎仍照常排钾,致使血钾降低。
② 钾的不正常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消化道内瘘管、胃肠道引流等丧失大量消化液,使钾丢失;又如长期使用利尿剂,钾自尿中大量排泄而致血清钾降低。
③ 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或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脏滞,排钾,使钾排泄增多,血清钾降低。
④ 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对HCO3-重吸收减少,K+随之排泄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H+排泄障碍或HCO3-重吸收障碍,前者使医学教育网原创K+-Na+交换增多,钾排泄增加;后者尿中排泄HCO3-增多,使肾小管泌K+增加,K+排泄增加,致使血清钾降低;又如糖尿病性酸中毒经纠正,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同时尿量增多,尿内含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K+随之排泄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
⑤ 周期性麻痹,发作期间血清K+明显降低。
主要是由于血清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梯度差扩大,使肌肉动作电位不易产生和传布,从而出现肌肉麻痹,发作间歇期血清K+的水平亦偏低。
⑥ 血液透析,也可能引起低钾血症。
(2)血清钾增加① 肾功能不全,尤其在少尿或无尿情况下,排钾功能障碍可导致血钾增高,若同时又未限制钾的摄入量更易出现高钾血症,这种情况在急性肾功能不全尤易发生。
②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发生高血钾,但很少增高至钾中毒的情况;醛固酮缺乏或应用抗醛固酮药物时,因排钠滞钾而致血钾增高的趋势。
血清电解质检测方法
哇塞,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血清电解质检测方法这个超重要的事儿!
血清电解质,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专业很神秘?哈哈,其实没那么复杂啦!就好比我们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比如说,钾就是血清电解质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就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关键呢!
那怎么检测血清电解质呢?常用的方法有好几种呢!离子选择电极法,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敏锐的侦探,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各种离子的踪迹!还有火焰光度法,哎呀,就好像一把火炬,能够照亮那些电解质的存在。
咱来想象一下哈,检测血清电解质就像是一场寻找宝藏的冒险!医生们
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而那些检测仪器就是他们手中的神奇工具。
你看,医生把血液样本放入仪器中,就好像探险家拿着地图去寻找宝藏一样紧张又期待!“哇,这里会不会有钾呢?钠又在不在这儿呢?”
记得有一次,我陪着朋友去医院做血清电解质检测。
朋友紧张得不行,一直在那念叨:“哎呀,这到底是怎么检测呀?会不会疼呀?”我就安慰他说:“别怕别怕,这很简单的啦,就像做个小检查一样,一下子就好啦!”
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医生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每一项指标的意义,就像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认真负责。
血清电解质检测真的太重要啦!它能帮医生了解我们身体的状况,就像给身体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有时候真觉得它像一个守护天使,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呢!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看了血清电解质检测方法哟!它可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呢!。
血清电解质检测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血清电解质检测一、血钾测定血钾测定 98%的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血钾实际反映了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浓度变化,但由于细胞内液、外液之间钾离子互相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反映细胞内液钾的变化。
血钾检测的适应症(1)高血压(2)心律失常(3)服用利尿剂或泻药(4)已知有其他电解质紊乱(5)急性和慢性肾衰竭(6)腹泻、呕吐(7)酸碱平衡紊乱(8)重症监护病人的随访监测【参考值】 3.5~5.5mmo l∕L1血钾增高血清钾高于5.5mmo l∕L时称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2、血钾减低血清钾低于3.5mmo l∕L时称为低钾血症。
其中血钾在3.0~3.5mmo l∕L者为轻度低钾血症;2.5~3.0mmo l∕L为中度低钾血症;<2.5为重度低钾血症mmo l∕L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二、血钠测定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44%存在于细胞外液,9%存在于细胞内液,47%存在于骨骼中。
血清钠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
血钠检测的适应症(1)水电解质紊乱(2)其他电解质超出参考值(3)多尿综合征和口渴感减弱(4)酸碱平衡紊乱(5)肾脏疾病(6)高血压(7)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盐皮质激素过多或缺乏症(8)水肿(9)摄入过量的钠【参考值】 135~145mmo l∕L【临床意义】血钠超过145mmo 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
血钠低于135mmo l∕L,称为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低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三、血钙测定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宏量元素。
人体内99%以上的钙以碳酸钙或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血液中钙含量甚少,仅占人体钙含量的1%。
电解质测定实验在化学实验中,电解质测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相关应用。
一、实验原理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测定实验基于电解质的导电性质,利用电导仪等仪器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所测电解质的特性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常见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包括电导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气体体积滴定法等。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a. 清洗和干燥电导仪或其他测量仪器。
b. 准备待测电解质溶液及其浓度参考溶液。
c. 校正电导仪的零点。
2. 进行电导测量a. 将待测电解质溶液注入电导仪测量池中。
b. 打开电导仪并等待稳定读数。
c. 记录电导率测量值。
3. 浓度计算根据实验所用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和相关公式计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4.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应用电解质测定实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 化学分析电解质测定实验可用于定量分析,例如确定酸碱度、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等。
2. 环境监测电解质测定实验可用于环境监测,例如检测水体中的离子浓度,评估水质污染程度。
3. 医学诊断电解质测定实验在医学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测定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
4. 工业控制电解质测定实验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例如监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电解质浓度,保证生产品质。
总结:电解质测定实验是一种利用电导率测量方法确定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实验。
通过合适的实验步骤和仪器选择,可以准确测定不同电解质的浓度。
电解质测定实验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和工业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血清电解质检测(一)血钾测定98%的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血钾实际反映了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浓度变化。
但由于细胞内液、外液之间钾离子互相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间接反映细胞内液钾的变化。
血钾检测的适应证:①高血压。
②心律失常。
③服用利尿剂或泻药。
④已知有其他电解质紊乱。
⑤急性和慢性肾衰竭。
⑥腹泻、呕吐。
⑦酸碱平衡紊乱。
③重症监护病人的随访监测。
【参考值】3.5~5.5mmol/L。
【临床意义】1.血钾增高血钾超过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其常见的原因和机制见表4-7-7。
2.血钾减低血清钾低于3.5mmo1/L时称为低钾血症(hypokalemia)。
其中血钾在3.0~3.5mmol/L者为轻度低钾血症;2.5~3.0mmol/L为中度低钾血症;<2.5mmol /L为重度低钾血症。
常见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见表4-7-8。
(二)血钠测定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44%存在于细胞外液,9%存在于细胞内液,47%存在于骨骼中。
血清钠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
血钠检测的适应证: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②其他电解质超出参考值;③多尿综合征和口渴感减弱;④酸碱平衡紊乱;⑤肾脏疾病;⑥高血压;⑦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盐皮质激素过多或缺乏症;⑧水肿;⑨摄入过量的钠。
【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血钠超过145mmo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hypenatremia)。
血钠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其常见的原因和机带Il见表4-7-9,4-7-10。
(三)血钙测定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宏量元素。
人体内99%以上的钙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血液中钙含量甚少,仅占人体钙含量的1%。
检验科电解质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产生离子并导电的化合物。
在医学领域中,电解质的检测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电解质检测是最常见的一种电解质检测方法,通常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血液中钠、钾、钙、氯等离子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常用于监测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1. 血清钠测定血清钠是衡量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火焰光度法和电极光谱法等。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损伤测定钠离子浓度的方法,它基于电极的选择性吸附作用,通过电位差的变化来计算钠离子的浓度。
2. 血清钾测定血清钾测定主要用于评估细胞内外的钾离子平衡。
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最为常用的测定方法,它通过测量电位差的变化来计算钾离子的浓度。
3. 血清钙测定血清钙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功能正常的关键离子。
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色计测定试剂与钙离子的络合反应来计算钙离子的浓度。
4. 血清氯测定血清氯是体内主要的阴离子,与钠离子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比色法和电极光谱法等。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电位差的变化来计算氯离子的浓度。
二、尿液电解质检测尿液中的电解质检测是了解肾脏排泄功能和电解质平衡情况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比色法和离子色谱法等。
1. 尿液钠测定尿液钠的测定可以评估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火焰光度法等。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电位差的变化来计算尿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2. 尿液钾测定尿液钾的测定可以辅助评估肾脏对钾离子的调节能力。
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血清电解质检验的原理血清电解质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状况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包括阴离子和阳离子。
血清中常见的电解质有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等。
血清电解质的检验原理主要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的电极对特定的离子进行选择性测定。
以钠离子为例,电极由电极结和液膜组成。
液膜中含有特异性的离子载体,能选择性地与钠离子结合,产生电位变化。
当样品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加时,液膜中的钠离子浓度也增加,导致电位变化。
测量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化,即可间接测定样品中钠离子的浓度。
离子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色谱柱对离子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样品中的离子被按照大小和性质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
以氯离子为例,样品经过色谱柱时,氯离子会在柱上发生吸附和游离等过程,从而分离出其他干扰物质。
再通过检测器对氯离子进行测定,得到样品中氯离子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样品中的特定离子进行测定。
样品先经过适当的处理,使离子转化为气态或溶液态的金属原子。
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这些金属原子进行测定。
不同的离子对应不同的原子吸收光谱峰,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变化,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离子的浓度。
血清电解质检验可以测定血清中的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浓度。
这些电解质在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的主要离子之一,对体液容量、血压和酸碱平衡等起到调节作用。
钾离子参与细胞膜电位的维持、心肌收缩和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
氯离子是体液中的主要阴离子之一,与钠离子一起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
血清电解质检验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检测血清电解质的浓度,可以判断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状况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