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统计年鉴2015全球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0-1 居民消费支出
- 格式:xlsx
- 大小:14.56 KB
- 文档页数:4
2015年度全球前25大经济体GDP排名一览位次国家 GDP(万亿美元)1.美国17.96(自1894年至今,始终一骑绝尘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中国 10.86(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貌似很值得骄傲,实则一种莫大的耻辱。
)3.日本4.12(全球唯一打破人均资源魔咒的人口过亿国家。
即使再过30年,甚至50年,也不会有第二个国家取得这样的成就。
)4.德国 3.35(欧洲第一大经济体。
)5.英国2.84(欧洲第二大经济体。
其首都乃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6.法国 2.42(欧洲第三大经济体。
)7.印度2.05(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洋国家第一大经济体。
但除以天文数字的人口,除了耻辱,还能有什么呢?)8.意大利1.81(欧洲第四大经济体。
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唯一没有核电的国家。
)9.巴西1.79(美洲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葡语国家。
以往时常被称作第二个美国,但如今看来,此论言之太早。
)10.加拿大 1.57(美洲第三大经济体,最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之国。
与澳洲、蒙古、冰岛、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苏里南、圭亚那共为全球10大人口密度最低国。
)11.韩国 1.39(亚洲第四大经济体,二战后最不可思议的国家。
大韩民国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最贫穷落后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华丽蜕变。
)12.俄罗斯 1.31(欧洲第五大经济体。
受近两年能源价格暴跌及经济制裁影响,俄国GDP位次大幅下滑,但由于超级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再怎么下滑,也不会跌出前20名。
)13.澳大利亚1.24(大洋洲第一大经济体。
在全球前15大经济体当中,只有两国无核电,一个是意大利,另一个便是澳洲。
)14.西班牙1.19(欧洲第六大经济体。
虽早已不复16世纪的荣光,但因对前西属殖民地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西班牙,注定不是一个被忽略的角色。
)15.墨西哥 1.14(美洲第四大经济体。
近些年受惠于北美自贸区等利好因素,墨西哥经济表现亮眼。
三大指标解读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作者:李炜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17期2015年7月1 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至此,201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全部公布完毕。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T)三大指标对于分析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三大指标含义以及逻辑关系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
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GDP 是反映增长态势的重要指标,可以全面反映一段时间的经济流量。
但是,由于GPD指标一般情况下于期末公布,预测性较弱,无法为今后经济走势预测提供考量基础。
PM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空缺。
根据学者分析,PMI指数与GDP增速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2015年可支配收入标准2015年,我国可支配收入标准经历了一定的变化,这一标准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税收和转移支付后所拥有的收入,它是衡量人们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我们将就2015年可支配收入标准做一些分析和解读。
首先,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为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为10,489元。
与此前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2%。
这表明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增长速度更快,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2015年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3,较上年缩小了0.02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减小,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108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20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2%和8.4%。
这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消费能力也有所增强,这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2015年我国居民储蓄水平保持稳定。
尽管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居民储蓄水平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为9,736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为4,21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8%和6.5%。
这表明我国居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消费和储蓄习惯,这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2015年我国可支配收入标准的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在不断建立与完善,财政工作不仅面临着机遇,而且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财政职能的履行,另一方面,当下经济发展迅速,目前的一些财政工作已经难以再满足其发展需求。
因此,政府更加期望通过财政工作的预见性来辅助相关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因此,财政收入预测是当前社会一个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选取了1999年到2013年的财政数据,包括财政收入表和四种税收表,数据主要来源于广州市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与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旨在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情况。
在研究财政收入影响因素之前,首先分析了四种税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为税收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并且税收与地方财政收入政策的制定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细化了税收因素的分析,主要运用SAS软件,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分别找到了影响四种税收的主要因素,另外也分别找出了影响全市税收的主要区域。
税收的细分研究,看似与文章脱节,实际上为广州市制定相应税收的政策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接着进行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即关于财政收入的预测,首先运用SA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成功将财政收入的17个指标降维,筛选出10个主要影响财政收入的指标。
最后,运用MATLAB 软件,通过BP神经网络[5]进行了预测,得到了2014与2015年的财政收入的预测值,并且与真实值对比,发现预测结果与真实值并不是相差很大。
本文成功的建立了财政收入的预测模型,为广州市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财政预测典型相关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economic system is constantly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and financial work is not only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but also faces major challenges.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on the one hand,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control needs the financial func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rren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me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work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ir development need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is more hope that through the financial work of the foresight to assist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fiscal policy, therefore, the fiscal revenue forecast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current research topic.This paper chooses the fiscal data from 1999 to 2013, including the fiscal revenue statement and four tax forms. The data mainly come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Guang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Tedd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orecasting of fiscal revenue. Before study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scal revenue,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our kinds of taxes, because the tax revenue is very large in the fiscal revenue, and the tax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ocal fiscal revenue policy. Therefor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tax factor Analysis, the main use of SAS software, through the typ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model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 four main factors of taxation, respectively, also found the main areas of the city's tax revenue. Tax segmentation research, seemingly out of line with the article, in fa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tax policy in Guangzhou City have provided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Then we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that is, the forecast of fiscal revenue, the first use of SAS software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success of the 17 indicators of fiscal revenue dimensionality, screening out 10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in revenue. Finally, using MATLAB software, BP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predict, and the forecast value of fiscal revenue in 2014 and 2015 i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real valu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 is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value. This paper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forecasting model of fiscal revenue,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fiscal policy in Guangzhou.Key words: financial forecasting typical correl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P neural network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1)§1绪论 (2)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研究问题概述 (3)1.3研究思路和行文框架 (3)§2税收的相关分析 (5)2.1数据的准备 (5)2.2数据预处理 (5)2.4税收相关关系的求解与结果分析 (10)2.5本章总结 (17)§3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 (18)3.1数据准备 (18)3.2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建立 (18)3.3财政收入主要因素的求解与结果分析 (19)3.3本章总结 (22)§4 BP神经网络预测财政收入 (23)4.1数据准备 (23)4.2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23)4.3财政收入预测的求解与结果分析 (26)4.4本章总结 (29)§5研究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2)§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财政收入体现了一个国家财力及经济发展状况。
pcf指标PCF指标,即人均消费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代表了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消费的金额,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
PCF指标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只需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额除以总人口即可得到。
然而,这个指标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PCF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的增强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增加。
因此,PCF指标的提高通常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PCF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结构存在差异,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更注重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上。
通过分析PCF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PCF指标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
通过比较PCF指标,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和不平等程度,为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提供参考。
然而,PCF指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反映平均水平,无法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其次,PCF指标无法考虑到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因此可能会掩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
最后,PCF指标无法反映消费质量和消费满意度,因此不能完全代表人们的生活品质。
PCF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经济实力、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并用于国际比较和政策制定。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PCF指标的局限性,不能仅凭此指标就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做出全面评判。
以稳预期、促投资、优供给为抓手合力扩大居民消费作者:***来源:《唯实》2024年第04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居民消费占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江苏占比超七成,扩大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关键,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为进一步为扩大居民消费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居民消费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高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活力、激发消费潜力,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消费呈现规模持续壮大的向好趋势,但也凸显部分结构问题,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出现短期波动。
具体特征如下:居民消费持续扩大,但居民消费率总体偏低。
2012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23》,2021年全省居民消费规模达42002.5亿元,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8%;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从2012年的67.8%提高至2021年的74.0%。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增速大幅回落,2020—2021年居民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下滑至5.8%,远低于2012—2019年的平均增速(13.6%)。
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费率)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此比重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从2012年的28.6%提高至2019年的38.1%,2020年、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分别降至35.4%、35.8%(见图1)。
但总体而言,江苏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多年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55%以上),这与地区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观念,居民更加偏好储蓄,房贷、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较重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
2015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201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是:A. 2.5%B. 3.5%C. 4.5%D. 5.5%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2015年全球经济的主要特点?A. 全球贸易增长放缓B. 投资增长迅速C. 货币政策分化D. 经济复苏不均衡答案:B3. 2015年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答案:A4. 2015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A. 恐怖主义B. 气候变化C. 经济衰退D. 地缘政治紧张答案:C5. 2015年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GDP增长率是:A. 1.5%B. 2.5%C. 3.5%D. 4.5%答案:B6. 2015年全球经济中,哪个地区增长最快?A. 亚洲B. 欧洲C. 北美D. 非洲答案:A7. 2015年全球经济中,哪个行业增长最慢?A. 科技B. 能源C. 金融D. 制造业答案:B8. 2015年全球经济中,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A. 中国B. 印度C. 巴西D. 俄罗斯答案:B9. 2015年全球经济中,哪个国家的经济衰退最严重?A. 希腊B. 意大利C. 日本D. 阿根廷答案:A10. 2015年全球经济中,哪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对全球影响最大?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日本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2015年全球经济的主要趋势。
答案:2015年全球经济的主要趋势包括全球贸易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分化、经济复苏不均衡以及投资增长缓慢。
2. 2015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答案:2015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经济衰退、地缘政治紧张、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201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因素。
答案: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全球贸易的扩张以及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
2. 分析2015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原因。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杨可佳摄中新网1月19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全年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
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消费与消费统计本期嘉宾: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对人民生活还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消费又是如何进行度量的?下面我们就请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和我们一起谈谈消费与消费统计。
主持人: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消费”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究竟什么叫消费?消费的概念到底是指什么?请您给我们谈谈吧。
蔺涛:“消费”一词不是在消费社会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社会的确立才最终形成的。
对于消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4给出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说文解字》解释“消”与“费”为:“消,尽也,从水肖声”,“费,散财用也,从贝费声”,可见这两个字都有“用尽、耗尽”之义;在现代汉语中,消费一词是指“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消费就是把钱拿来买东西,就是通过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比如消费食物可以解除饥饿,消费衣物可以防御寒冷,外出旅游可以愉悦心情……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等一系列的过程就进入消费领域,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真正成为商品,才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
人们花钱购买食物、衣着和享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是一种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消费;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的消耗、机器厂房的使用和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一种消费,这就是生产消费。
我们通常讲的消费是指前者——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不包括中间消费。
消费又可以分为有形的消费和无形的消费,购买商品是一种消费,享受服务比如再教育、美容美发也是一种消费。
所以消费又分为有形的商品消费和无形的服务消费。
人们实际消费支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烧等不同形式。
2015cpi指数
2015年CPI指数是指2015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用
于衡量通货膨胀水平和生活成本的变化。
2015年的CPI指数是根据一定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
CPI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收集大量的价格数据,包括食品、住房、
交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商品和服务。
这些数据被加权处理,以反映不同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支出中的相对重要性。
CPI指数的变动可以反映出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
如果CPI指
数上升,说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相反,如果CPI指数下降,说明物价下降,可能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
在了解2015年CPI指数之前,我们需要知道CPI指数的基期。
基期是用来作为比较的参照点,通常被设定为100。
以基期为100,
可以比较不同时间点的CPI指数,从而了解物价水平的变化。
具体到2015年的CPI指数,我无法直接给出具体数值,因为每
个国家或地区的CPI指数是独立计算的,并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计
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你可以查阅相关的统计数据或经济报告,以获得2015年特定国家或地区的CPI指数。
总结来说,CPI指数是用来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2015年的CPI指数是根据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据计算得出的。
具体的数值需要参考相关的统计数据或经济报告。
大韩民国立场文件一、经济状况大韩民国是全球第15大经济体,拥有三星(Samsung)和现代(Hyundai)等知名跨国企业。
(一)GDP虽然韩国GDP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但总体呈现较快上升趋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估值环比增长1.2%,摆脱连续5个季度低于1%的低增长状态,并创下自2010年第二季度(1.7%)以来的最高纪录。
(二)消费关于韩国国民的消费水平,我国相关部门主要选取了个人储蓄、消费者信心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从个人储蓄看消费水平:近十年个人储蓄均保持较快增长率。
(三)投资数据显示,2015年1 - 9月韩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实际到位金额为177.3亿美元,同比下降2.8%。
韩国统计厅2016年2月26日公布的“2015年家庭动向”资料显示,2015年全年平均消费倾向为71.9%,创下开始进行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
消费倾向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
消费倾向下降意味着家庭减少支出。
2016年3月22日,我国企划财政部长官柳一镐表示,由于生产和消费下滑,韩国经济复苏已经失去动能。
而出口没有好转的迹象,加大了政府在福利和创造就业支出方面的压力。
柳一镐在讨论财政支出会议的开场讲话中称,金融市场恐慌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外部因素加剧了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
对当前的状况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但我们必须把积极的迹象作为反弹的机会。
2016年4月7日,韩国企划财政部经济政策局主管Lee Hoseung称,我国经济目前呈改善迹象,尽管总体状况逊于预期,但政府尚未考虑予以更多财政刺激。
二、政治状况二战以来,韩国政党政治稳步发展,自出现第一个政党——大韩女子国民党开始,已发展到300多个自称为政党的政治团体,其中具备政党基本属性的有88个。
目前,韩国的政党主要有大国家党、新千年民主党、民主劳动党、开放国民党和自由民主联合党等。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贾晓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沈阳110034)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之一,我国又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因此居民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有效地发挥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选择了2000-2018年我国的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基础数据,在对消费率、投资率、净出口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居民消费的特点,并提出了推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乡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019-03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辽科协2018-2019年科技创新智库项目(LNKX2018-2019C09)作者简介:贾晓华(1977-),女,辽宁海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面临的极大的挑战,两会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当年不设GDP 增速目标,确保“六保”、“六稳”。
而从全球来看,疫情流行的趋势仍未减缓,面对这样风云变幻的复杂背景,在确保精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何稳住经济,稳住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目前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2018年底,我国常住人口为139538万人,涉及将近14亿人口的消费问题,人均消费水平的些许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当前形势下我国急需解决的“六稳”、“六保”问题,也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二、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一)马克思消费理论虽然马克思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消费理论,但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