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施工方法浅析 PPT
- 格式:ppt
- 大小:15.25 MB
- 文档页数:157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是指将各种地下管线(如电力、通信、燃气、给水和污水等)及配套设施整合在一起的地下通道,在城市建设和管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但其发展在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一、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现状1.国内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的支持力度。
2.国外发展现状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方面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
比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日本的东京等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和维护地下管线。
二、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面临的问题1.建设成本高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地下设施的整合和改造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特别是在城市老旧区域的改造和更新中,还需要进行地下管线的重新布置和更换,进一步增加了建设成本。
2.管线冲突地下管线较多,不同类型的管线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比如,电力管线与燃气管线、给水管线与污水管线等都有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冲突,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
3.建设标准不统一由于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涉及多个行业,各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管线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混乱,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4.管线维护困难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管线较多,如果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将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很难及时发现和修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解决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具体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2.推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整合各类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资源,统一管理标准和规范,提高管线维护效率。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不断加大地下管廊的建设力度,大量的市政管道得以归入地下综合管廊,有效地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城市道路繁忙的地下空间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地下综合管廊还可以有效地集成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将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整合在一起,减少了重复布线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建设进度较慢。
由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管理缺乏标准化和统一计划等原因,造成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较慢。
设计规划不够科学。
一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存在设计不合理、布局不合理以及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导致日后维护和管理困难。
建设质量不稳定。
由于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下综合管廊存在安全隐患,甚至穿越水源地、矿产资源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等重要区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强化规划设计。
要建立科学、全面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体系,保障地下管线的有序布设,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
加强质量监管。
政府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对施工方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质量。
加强沟通协调,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提高管廊建设的整体效果。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规划设计,加强质量监管以及加强协调合作等方面的努力,以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稳步发展,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效能。
49地下管廊篇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
自从1833年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迄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法国。
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
迄今为止,巴黎市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于晨龙 张作慧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
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 a i s e r -Wilheim 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
1. 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发展现状1.1.1 城市地下管廊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城市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综合管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
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是1958年在北京市某广场下建设约1.3km的综合管道,断面为方形,宽3.5~5.0m,高2.3~3.0m,埋深7.0~8.0m。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在上海动工兴建。
被称之为宝钢生命线的电缆干线和支干管线大部分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埋设在地面以下5~13米。
1978年,大同市在新建道路交叉口以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沟内设置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污水管道。
1985年,北京市建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综合管廊,其中容纳服务于2栋公寓大楼、1栋商业大楼、1栋办公楼的公用管线,管廊内有电力、通讯、供热管。
1988年,天津新客站工程为穿越7股铁路线路建设了一条约为50m的地下综合管廊,内设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及动力控制线。
1991年,济南3号矿井工业场地地下综合管廊开始建设,至1993年底共完成1806m。
1994年,上海开始建设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
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km。
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电力室和燃气室两部分组成。
电力室中央敷设给水管道,两侧设有支架,分别设电力和通讯电缆;燃气室为单独一空室,内敷设燃气管道。
地下综合管廊还配备各种各样安全设施,有排水、通风、照明、通信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火灾检测报警、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氧气检测、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1997年,连云港建造西大堤地下综合管廊。
断面为梯形,构体北侧为挡浪板,南侧靠内海,设宽为40m的防撞墩,沟内高为1.5~1.7m,宽为1.7~2.4m,内设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1998年,天津在塘沽某小区内建造了410m的地下综合管廊,断面为矩形,宽为2.3m,高度为2.8m,内设采暖管道、热水管道、消防管道、中水管道等。
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
自从1833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至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百年来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国外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在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
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文/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首。
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
国内外城市地下管综合廊建设对比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地下综合管廊,又叫综合管沟或共同沟,是通过将电力、通信、给水、供热、制冷、中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由于管线自身特点以及相应的建设成本的影响,目前已建成的综合管廊中,大都包括电力、通信、给水、供热和中水管道,较少包括燃气(必须单独建立舱室并添加专门的配套设施)、污水、雨水管道(若为重力管道,需有一定的坡度,并且添加专门的配套设施)。
管廊一般需要建设附属设施系统,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
国家发改委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发改办财金【2015】755号)中指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满足管线单位的使用和运行维护要求,同步配套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的市政公用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以下是国内外地下管综合廊建设的对比:(一)建设规模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已建综合管廊的规模还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潜在的市场规模还很大,一旦时机成熟,综合管廊就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另外在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上,国外对如何满足城市各类管线的集中敷设技术研究已经很成熟,除了传统的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线以外,还可以把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垃圾输送等各种设施共同布设在内。
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除了电力、通讯、自来水和热力管道外,其他城市管线基本还不能同时敷设在内,仅有的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中的煤气管道也是单独一室分开敷设的。
因此在综合功能的研究上,国内还有很长路要走。
(二)建设技术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建设经验,但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主要包括:1、规划技术规划中相当重要的是准确地预测管线的未来需求量使地下综合管廊在规划寿命期内能满足服务区域内的管线需求,在推定未来需求量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城市的特性和发展的趋势。
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宁勇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03期摘要:城市综合管廊可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城市安全运转品质,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发展的对策。
Abstract: Urban utility tunnel can make full use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safety operation, improve the city'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silience,improve the urban traffic situation, create a harmoniou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prehensive corridor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 utility tunnel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utility tunnel.关键词:综合管廊;现状;问题;对策Key words: urban utility tunnel;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103-030 引言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和发展趋势。
第10期2018年4月No.10April ,2018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项目编号:2016-K4-023。
项目名称:泰州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项目编号:TS201638。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项目;项目编号:JSQLGC2017-TD 60。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2106002Y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TZYTD-16-5。
作者简介:蒋凤昌(1970—),男,江苏泰州人,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新技术及项目管理。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现状研究蒋凤昌1,周桂香1,徐华2,奚友方3,何睿1(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2.泰州市城市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江苏泰州225300;3.江苏永泰建造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文章分析了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现状,同时研究了我国上海、广州、北京、南京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情况,进一步阐述了国内由财政部立项、基于PPP 模式示范建设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的规模、造价和纳入管线种类。
为类似工程筹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建设意义中图分类号:TU28文献标识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引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欧美称之为“Common Service Tunnel ”,在日本称之为“共同沟”,在我国台湾称之为“共同管道”。
它的功能是将电力、电缆、通讯、给水、排水、中水、燃气等各类管线收容到地下共用隧道空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与技术的健康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出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