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选修P91)1年、月、日,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

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

..【含,怀着。补充:引申义为怀恨、憎恨】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失怙:丧父。补充成语:怙恶不悛quān,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孤苦

..【谋生】江南。零丁

无靠】孤苦,未尝

..【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初次】来京城。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贬义】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

..【不如,不及、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词,安家】

而致

..【使……来】汝。呜呼!孰.【疑问代词,谁】谓.【以为、认为,引申指预料、料想】汝遽.【副词,仓促、匆忙、急忙】去.【离开】。吾与汝俱少年

..【古今异义词,青年男子】,以为

..【认为】虽.【即使、即便】暂相别,终.【副词,终究】当.【副词,应当、应该】久与.【介词,和】相处,故.【连词,因此、所以】

舍.【丢下】汝而旅食

....【比喻极微薄的...【在外地谋生】京师,以求升斗斛之禄

俸禄】;诚.【假设连词,如果,果真】知其.【代词,那、那样】如此,虽.【连词,即便、即使】万乘

..【公卿,宰相】,..【本义借代大国,此指极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

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就

..【动词,指就职上任。】也。

4去年,孟东野往。吾书.【名作动,写信】与.【动词,给】汝曰:“吾

年未四十,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视.【名词,视力】茫茫

..【模糊不清、昏昧不明】,而.【连词,表示并列】发苍苍

..【斑白、灰白】,而.【连词,表示并列】

齿牙动摇。念诸父

..【伯父叔父辈,“迨诸父异爨”】与诸兄,皆康强而.【转折连词,但是】早世。如吾之.【指示代词,这、这样】衰者,其.【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哪里】能久存.【存活】乎?吾不可去.【离开,指去职】,汝不肯来,

恐旦暮

..【表动作行为将在近期的某一时刻突然发生,“不知道哪天早晨或晚上”】死,

而汝抱无涯

..【边际、极限】之戚.【哀伤】也!”孰谓少者殁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长者存,强者夭而.【但是】病者全.【形作动,保全】乎!

5呜呼!其.【连词,与后面的“其”构成选择问,“是…还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信.【①形容词,言语真实、可信,真实;②副词,确实、真实、果真】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作谓语,“是这样”】邪?其.【同前】梦邪?其.【同前】传.【动作名,传来的消息。】之.【助词,取独】非其.【助词,无义】真邪?

信也,吾兄之盛德

..【德行美好】而.【却】夭其.【代词,指吾兄】嗣乎?汝

之纯明

..【纯正明智】而.【却】不克.【能够】蒙其.【代词,亦指吾兄,为十二郎的先人】泽乎?少者强者而.【却】夭殁,长者衰者而.【却】全存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报丧的书信】,

何为

..【宾语前置,为什么】而.【却】在吾侧.【身边】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其嗣矣!汝之纯明宜.【应该】业.【继承…的家业】其.【代词,他的】家者.【助词,的】,不克.【能够】蒙.【蒙

受】其泽矣!所谓天.【天意】者诚

..【副词,确实、真的】难测,而神.【神明】者诚难明.【明了】矣!所谓理.【天理】者不可推.【推求】,而寿.【人的年寿】

者不可知.【预知、猜测】矣!

6虽然

..【古今异义词,虽然这样、虽然如此】,吾自.【介词,从】今年来,苍苍【花白】者欲或化而.【表并列】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表并列】落

矣。毛血

..【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日益.【一天比一天、一天天地】衰,志气

..

【古今异义词,精神状态】日益微,几何

..【古今异义词,多少、多少时间,常作谓语,需调整语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从汝而.【表修饰】死也。死而.【假设连词,假如、如果】有知,其.【代词,那】几何离;其.【假设连词,假如、如果】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形容词,穷尽、尽】期矣。

7汝之子始.【才】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

孩提

..【古今异义词,成人自立】邪!..【幼儿、儿童】者,又可冀.【希望】其成立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8汝去年书云:“比.【副词,近来、最近】得软脚病,往往

..【副词,常常】而剧。”吾曰:“是.【代词,这】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形式宾语,不译,“珍宝尽有之”】。”未始

..【不曾、未曾,从来没有】以为

..【古今异义词,“把…当成是”】忧.【名词,可忧虑的事】也。呜呼!其【难道】竟【最终】以.【介词,因为】此而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殒命】其.【代词,你的】生乎?抑.【选择连词,还是,或者】别.【副词,另外】有疾而至斯.【代词,这,这个地步、这个结局】乎?

9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介词,同“于”,在。】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语气词,含有不确定、大概的意思】东野

之使者

..【古今异义词,派去的人】不知问家人以【拿,状语后置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给】吾书,乃.【副词,才、这才】问使者,使者妄.【.胡乱,随便】.称以应.【应付】之.【代词,指孟东野】乎?其.【选择连词】然.【代词,这样、是这样】乎?其.【还是】不然乎?

10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他们】有食可守,以.【目的连词,来】待终丧,则.【连词,那么】待终丧而取以.【同“而”,表承接】来;如不能守以.【表并列】终丧,则遂.【副词,立即】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

葬汝于.【介词,在】先人之兆.【也写作“垗”,墓地】,然后惟其所愿

....【.才算了却心愿】.。

11呜呼!汝病.【.患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

共居,殁不能抚汝以.【目的连词,来】尽哀;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不凭.【临,亲临、来到】其棺,窆.biǎn【葬时下棺入穴】不临其穴。吾行负.【辜负、对不起】神明,而.【表因果】使汝夭!不【对上】孝不慈,而.【表因果】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副词,确实、实在】为.【做、造成】之.【代词,代这样的结局】,其.【表反问语气】又何尤.【怨恨,“怨天尤人”。“何尤”,宾语前置】!彼苍者天,曷.【何】其有极.【名词,尽头】!自今已.【通“以”,即“而”】往,吾其.【语气词,表揣测,大概】无意

..【.没有心思】.于.【介词,对】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介词,在】伊、颍之上,以.【目的连词,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幸可广问讯”】其成;长.【动词,养育、抚养】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2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资料讲解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 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文档】柳子厚墓志铭重要句式-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柳子厚墓志铭重要句式 篇一:《柳子厚墓志铭》学案 《柳子厚墓志铭》学案 【学习目标】 1. 重点把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能够在分析文言语境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 了解文中对比手法以及“士穷乃见节义”的真谛。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1—5小节的“士穷乃见节义) 1.结合书下注解或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避讳()侍()中柳奭()褚遂()良韩瑗()..... 逮()其父时踔()厉风发涯涘()自肆()偕()出..... 相侔()没()为奴婢佣()金当诣()播州.... 虽重()得罪士穷乃见()节义..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崭然见头角() ②士穷乃见节义(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出入经史百子:出入,古义:;今义:。

为词章泛滥停蓄:泛滥,古义:;今义:。 虽重得罪,死不恨:得罪,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踔厉()风发例出()为刺史涯涘()不足()为政邪....... 顺赖()以男女质()钱相侔()亦在遣中()...... 当诣()播州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死不恨()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约不时()赎. 率常屈()其座人.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6.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 ①因其土俗(). ②无辞以白其大人(). ③士穷乃见节义(). ④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⑤愿以柳易播(). ⑥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⑦免而归者且千人(). 7.翻译下列句子 ①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 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②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含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上册 5.童趣 一.课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二.翻译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文学常识: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四.基础知识: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慢慢地。以:用果:果真,果然。唳:鸟鸣林:树林兴:兴趣方:正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细:仔细。察,观察昂:抬。首:头。怡然:愉快的样子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2020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1.《咏雪》《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地)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不如,不及)柳絮因(趁、乘)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3.《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表承接,然后,就)时(按时,名作状)习之,不亦说(同“悦”,愉快)乎?有朋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表转折,但是、却)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乎?” 曾子曰:“吾日(每天,名作状)三(泛指多次)省(反省、自我检查)吾身,为(替)人谋(谋划)而(表转折,但是、却)不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动作名)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温故(学过的知识,形作名)而(表承接,然后、就)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形作名),可以(凭借)为(成为,做)师矣(了)。” 子曰:“学而(表转折,但是、却)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教师版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 教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一.实词 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 当诣(前往)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 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告诉)其大人 将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遗憾) 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 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又偕(一起)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能)为政邪 因(顺着,按照)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典当,抵押)钱 子本相侔(相等) 子厚与设方计(方法) 悉(都)令赎归 比(及,等到)一岁 益(更加)自刻苦 务(致力于)记览 崭然(高峻突出貌)见(通“现)头角 不自贵重顾藉(顾惜) 谓功业可立就(成就,成功) 故坐(因为犯罪)废退 故卒(最后)死于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亦自不斥(贬谪) 必不能自力(自我努力) 二.虚词 士穷乃(才)见节义 愿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 免而归者且(将近)千人 其后以(凭借)博学宏词 以(用)彼易此 孰得孰(那一个)失

使(如果)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让)子厚得所愿 三.词类活用 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 约不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赎 观察使下(名词动用,推行)其法于他州 议论证据(意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今古 率常屈(使动,使之屈服)其座人 穷不极(形容词动用,达到极点) 例(按例)出为刺史 四.古今异义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指点)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章法)可观 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 虽少年,已自成人(长大成人) 遇用事者得罪(获罪) 无辞以白其大人(父母) 四.句子翻译 1.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六年级小升初常用文言文字词解释

将:统帅、指挥、统领何:怎么、为什么、怎么办、多少尝:曾经、常常、尝试、品尝故:所以、死亡、老朋友、原因、缘故以为:认为自是:从此乃:就、于是此:这遂:就、于是俄而、少顷、须臾:一会儿方:正、刚、方圆耳:罢了诸:各位举:推荐迁:调任且:而且道经:路过颦:皱眉归:回还:回去所以:......的原因皆、咸、俱:都比期年:到了第二年期:满一年昔:从前悦:高兴胡:为什么已:停止患:祸患、灾难向:从前素:白色退:回去释:放下破:漏水下沉安:怎么于是:在这时伐:攻打旦:天亮时、早晨虽:即使可以:可以凭借克:战胜逐:追赶靡:倒下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复:又测:估计伏:埋伏纳:接受修:长、高、有、又服:穿戴窥:偷偷地看、照复:又一次谋:商量杂然:纷纷许:赞同置:安放苦:愁特:只不过诲:教导惟、但:只思:想援:取若:好像扬其目:瞪着眼蒙昧:用袖子遮住眼谏:劝诫亡:逃跑、死了、丢失使:派、让毕:完数:几遽:急忙、马上可:大约辍然:中途停止引:拿少:小时候攫:抢衣冠:穿戴衣帽腰:腰上缠着雨:下雨徒:白白的竞:走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资:借偿:报酬邑人:同乡食:吃粮食愿:希望逮:达到操:拿度:量至:到莫:不,没有初:刚开始讴:歌若:假如,如果穷:尽辞:告别余:我啖:吃嗜:喜欢孺子:年轻人学问:好学善问侍:在旁陪着敝:破旧契:刻惑:糊涂笈:书籍亟:急于:在盍:何不狩:打猎轻:轻视蹉跎:光阴虚度黯然:沮丧的样子沃面:洗面孤:失去父亲、孤儿诟:骂示:给......看岁:年苟:如果泊:停赦:免除坐卧:坐立、躺下屏居:隐居即:就尔:你子:您谨之:慎重对待他贻:赠送毋:不虑:担心匮:缺乏无恙:安好吏:公差伺:侦察等候经日:经过一天许:左右、上下云儿:罢了横渡渡到河中央鞭笞:受鞭打俯首:低着头报予:回报我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词句注释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词句注释 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韩愈为悼念柳宗元而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子厚,讳宗元(1)。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2)。曾伯祖奭(3),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4),死高宗朝。皇考讳镇(5),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6)。其后以不能媚权贵(7),失御史。权贵人死(8),乃复拜侍御史(9)。号为刚直(10),所与游皆当世名人(11)。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12),虽少年,已自成人(13),能取进士第(14),崭然见头角(15)。众谓柳氏有子矣(16)。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17)。俊杰廉悍(18),议论证据今古(19),出入经史百子(20),踔厉风发(21),率常屈其座人(22)。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23),交口荐誉之(24)。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25)。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26)。遇用事者得罪(27),例出为刺史(28)。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29)。居闲(30),益自刻苦,务记览(31),为词章,泛滥停蓄(32),为深博无涯涘(33)。而自肆于山水间(3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35),而子厚得柳州(36)。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37)?”因其土俗(38),为设教禁(39),州人顺赖(40)。其俗以男女质钱(41),约不时赎(42),子本相侔(43),则没为奴婢(44)。子厚与设方计(45),悉令赎归(4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47),足相当,则使归其质(48)。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49),比一岁(50),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51),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52)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53),当诣播州(54)。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55),吾不忍梦得之穷(56),无辞以白其大人(57);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58),愿以柳易播(59),虽重得罪(60),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61),梦得于是改刺连州(62)。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总复习用)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归纳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安逸。例:死于安乐 2.备1、、详尽。(前人之述备矣)2、具备。(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 3.被:同“披”,穿(皆被绮绣) 4.鄙: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5.毕:都(群响毕绝《口技》) 6.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7.策:1、鞭子。(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字词解释训练

七年级文言文字词解释训练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陈太丘与友期 )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 子曰:“温故( )而( )知新( ),可以( )为师矣。” (《为政》) 5、 子曰:“学而 ( )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 (《为 政》)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 子曰: 知之( )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雍也》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述 而》 改之。”(《述而》) )也。《兑命》曰:“学 ( )学半”。其( )此之谓乎? 河中石兽 纪旳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 阅( )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石兽于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 d o )数小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 10、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 )志,切 )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子张》 虽有佳肴 《礼记》 虽(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 )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也。故曰:教学相长 (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 2 鄙鄙陋,目光短浅 3 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 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 5 察观察,明察,识别 6 彻穿透 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 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 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 (知道,了解)(看到) 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 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 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 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 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 19更更换 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 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 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 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 24好(hào)喜欢,喜好 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 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 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 29极极点,尽头 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 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32假借,借来 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 34简挑选,选择 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 36节气节 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 38尽完,没有了 (过完) (毫无保留) 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 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 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 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 43俱在一起,一起 44聚征集

最新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句一译及词语解释

《孙权劝学》译文及重点词语解释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初:当初,当时。 谓:告诉。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今:现在。 涂,通“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辞:推辞。务:事务。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 治经:研究经书。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yé):通“耶”,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但:只,仅。当:助动词,应当。 涉猎:泛览,粗略的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历史。 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孰若:与……相比呢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7.蒙/乃始就学。 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乃:于是,就。 就:本义是靠近,这里是从事,去做。 8.及/鲁肃过寻阳, 译: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 及:到,等到。过:经过。 9.与蒙/论议, 译: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

论:讨论议:议事 10.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大:非常,十分 今:现在。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 1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即:就。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兄长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见事:认清事物。见:认识、认清。 13.肃/遂拜蒙母, 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 遂:于是,就 14.结友/而别。 译: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卖油翁》词语解释及一句一译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善射:擅长射箭。当:在以:凭、靠。自矜:自夸。 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尝:曾经。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译:(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 点头。 译: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此)只是微微点头,略微表示赞许。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 文言文虚用法 之 一、代 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 于勺。(《曹》)② 佐之,并两尉。(《涉世家》)③ 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 之。(《扁蔡醒公》) 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 1、构助,作“的” 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 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①医之好治不病 以功。(《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曹》)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 恨久之。(《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大椎》) 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 而 一、 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捕蛇者》)③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 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 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扁蔡桓 公》)③尉挺,广起,而尉。(《涉世家》) 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③千里常有,而伯不常有。(《》) 4、表示关系的。作“而且”“并且”或不。①以三保勇而多, 推。(《婉》)② 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亭》)③敏而好学。(《 < >十》) 5、表示修关系,可“地”“着”或不。①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 起,其缶。(《捕蛇者》)③睨之,久而不去。 (《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 泉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