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汇编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离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二)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多/不接世为人谋/而不忠乎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2)曲肱.而枕之:胳膊

(3)夫君子之行.:品德(4)意与日去.:离去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8.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9.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重视品德的修养。甲文:排比、比喻;乙文:对比(或对偶)。

(三)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遗诏敕后主》

【丙】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险躁/ 则不能冶性勿以善小/而不为2. 解释下列加点词。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确志向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怎么

非学无以广.才使……增广欲学恐已暮.矣晚、迟

益.人意智益处、好处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戏弄

3. 翻译下列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有空闲的时候看一下那些有学识的人和他们的著作《六韬》、《商君书》,对你的智慧会很有益处。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燃蜡烛照起亮光(行走)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

4. 甲文诸葛亮诫子,乙文刘备训儿,丙文师旷讽君,其内容有何异同?

相同:劝学,学能励志,学可益智

不同:诸葛亮诫子,劝勉儿子立身修德,立志、学习、惜时是成才的三大条件,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刘备训儿,劝儿养德修学,不辞善小,远离恶浊,读书益智;师旷讽君,劝学进德,永远不嫌迟。

附译文:

乙: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只有贤德的人或贤德的德行能服于人。可以读读《后汉书》《礼记》,有空闲的时候看一下那些有学识的人和他们的著作《六韬》、《商君书》,对你的智慧会有很有益处。

丙: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人名)说:“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行走),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四)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

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

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

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夫君子之行.( 操行 ) 静以.

修身( 用来 )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淫漫则不能励精..

(振奋精神 ) 年与时驰. ( 疾飞 ) 意.与日去.

( 意 志 ) 博闻强.记( 强大 ) 又相.

天子 ( 辅佐 )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要立德、修身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不

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

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

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4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诫子书》作者在文中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告诫?

只有注重道德修养,清心寡欲,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 6.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才华;如果你没有志向,你的学业肯定

不会完成

7.你从这两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做事要专心,道德和美好的心灵很重要,要努力学习,有远大志向。等你长大了,再学就迟了。(言之有理即可)

附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

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

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

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

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⑦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注)①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②通:交往。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施衿结缡: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

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⑥择:败坏。⑦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⑧下车:指新官到任。⑨切齿:表示痛恨。 10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俭以.养德不以.物喜 B.非宁静无以致.远错落有致. C.年与时驰.心驰.神往 D.不愿汝曹效.也以儆效.尤 10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诫子书的阅读附答案

诫子书的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正人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in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恬澹”,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扩散精力。⑤yin慢:指过度的享乐。yin,过度。慢,懒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开展阐述的?又是怎么开展阐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援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以下: 夫酒之设(支配),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义),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情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到达融洽的顶点了)。主张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疲倦),可以致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三、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阐述。不管做人,仍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取得成绩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照,增强了阐述效果。 12.告知儿子修身养性,糊口节约,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便可。) 14.谈了喝酒问题。待人接物,喝酒要节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教学设计之一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淫慢(yín)险躁(zào)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年全部)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年全部) 七年级(上学期)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二、《伊索寓言》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诫子书 阅读练习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 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8.《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

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一、填空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七、原文默写

2019部编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全览

2019部编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全览 共36部中外名著。其中,必读书目12种,6个学期每学期2种;自主推荐阅读共24种,每学期各4种。 七年级: 上册 必读: 1.鲁迅《朝花夕拾》(B1) 2.吴承恩《西游记》(B2) 自主推荐阅读: 1.沈从文《湘行散记》(Z1-1) 2.林海音《城南旧事》(Z1-2) 3.李汝珍《镜花缘》(Z2-1) 4.屠格涅夫《猎人笔记》(Z2-2) 下册 必读: 1.老舍《骆驼祥子》(B1) 2.凡尔纳《海底两万里》(B2) 自主推荐阅读: 1.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原:茅盾《林家铺子》)(Z1-1) 2.柳青《创业史》(Z1-2) 3.阿西莫夫《基地》(Z2-1) 4.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神器》(Z2-2) 八年级: 上册 必读: 1.斯诺《红星照耀中国》(B1) 2.法布尔《昆虫记》(B2) 自主推荐阅读: 1.王树增《长征》(Z1-1) 2.李鸣生《飞向太空港》(Z1-2) 3.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Z2-1)

4.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Z2-2) 下册 必读: 1.傅雷《傅雷家书》(B1) 2.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2) 自主推荐阅读: 1.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Z1-1) 2.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Z1-2) 3. 路遥《平凡的世界》(Z2-1) 4. 罗曼·罗兰《名人传》(Z2-2) 九年级: 上册 必读: 1.艾青《艾青诗选》》(B1) 2.施耐庵《水浒传》(B2) 自主推荐阅读: 1.泰戈尔《泰戈尔诗选》(Z1-1) 2.《唐诗三百首》(Z1-2) 3.刘义庆《世说新语》(Z2-1) 4.蒲松龄《聊斋志异》(Z2-2) 下册 必读 1.吴敬梓《儒林外史》(B1)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B2) 自主推荐阅读: 1. 钱锺书《围城》(Z1-1) 2.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Z1-2) 3.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Z2-1) 4. 夏目漱石《我是猫》(Z2-2)

《孙权劝学》《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完整版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姓名:_______ 班级: 一、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 三国时国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戒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⑶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 (7悲守穷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原文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复何及。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

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汇编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离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二)

部编版初中名著阅读总结

名著阅读 目录 七上:《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西游记》 七下:《童年》《昆虫记》 八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下:《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九上:《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九下:《格列佛游记》《简?爱》 水浒传 元末明初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主要人物: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见义勇为、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性格特征:艺高胆大、情深义重、明辨是非、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富于反抗斗争精神,(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性格特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聪明机智,具有作为农民领袖的远见卓识。 林冲(林教头、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性格特征: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本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陷害,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宋公明、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性格特征:爱憎分明、仗义疏财、多谋善断、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水浒传》的特点: (1)内容特点:《水浒传》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的罪恶,反映了北宋时期农民生活的悲惨境况,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并热情歌颂了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精神。 (2)人物形象的刻画特点:《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108将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疾恶如仇的鲁智深,艺高胆大的武松,直爽率真的李逵,足智多谋的吴用等。 (3)语言:在语言上使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并且通俗易懂,读起来毫无语言障碍。 (4)结构:《水浒传》在结构上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最后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读后感:读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被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深深感动。疾恶如仇的鲁智深,艺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阅读原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阅读试题: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答案: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书单

中考名著阅读书单 今天于老师就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为例,给大家呈现一份中学教材名著必读书单,具体参见以下表格:

中小学「新」教材内容有变化 自2016年起,国家开始推行统编义务教育教材,至2019年,七至九年级已全面推行统编教材,课本中明确规定一些名著为必读书目,而且,中考语文也将名著纳入考试范围。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明确表示,名著阅读和课文的地位同等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教育者把名著阅读纳入了中考,分值会高达20分左右。 这都表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今天专门为大家罗列了最新统编教材初中七至九年级必读名著及已定选读名著书目。 七年级(上)必读书目: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先生以一个成年人的感悟回忆童年以来的思想发展历程,他积极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在阅读时可以从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等方面展开阅读。感受鲁迅是怎样叫醒沉睡的国人。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该《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由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人教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主编,含教师用书,该系名著书系与教材配套,适合大家使用,后边不做重复赘述。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 吴承恩善意的嘲笑与辛辣的讽刺,将自由、勇于反抗、惩恶扬善根植于读者体内。阅读时可把内容中的谚语俗语等摘抄下来,感受来自明代的智慧和汉语言传承的魅力。 七年级(上)自主阅读: 《湘行散记》 《白洋淀纪事》 《猎人笔记》 《镜花缘》 七年级(下)必读书目: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老北京时代一个底层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他有理想、有追求,最终却在命运的捉弄下沉沦。读完可以试着给祥子写小传,可以探索祥子悲剧的原因,还可以品品作品里的「京味儿」。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诞生那会儿还没有潜艇,但科幻大师凡尔纳已经把潜艇描绘得有模有样,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大胆的想象与严谨的推理,小说问世一百多年来,里面的很多想象已经变为现实,其预见性和前瞻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七年级(下)自主阅读: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 ..(3)遂成枯落(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 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

初中语文诫子书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二、重点字词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以----来。 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⑺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⑽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⑾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⑿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⒀年与时驰:年纪虽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还来得及。 三、翻译句子 1.夫君子之行,。。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要想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有办法学有所成。 3.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没有办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得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3.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 淡薄名利宁静致远 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上的特点。 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论述周密深刻。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文章就哪几方面惊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_“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需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对比,增强论述的效果。 6.请默写出文中诸葛亮劝子惜时的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惜时名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惜时名句: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7、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险躁(用原文词语填空)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名著中考复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名著阅读练习(七年级) 一、《朝花夕拾》(七年级上册) 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人物的名称。(6分)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3)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4)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5)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6)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答案:(1)范爱农(2)藤野先生(3)寿镜吾先生(4)陈莲河 (5)阿长(6)衍太太 2.读名著,我能行。请结合下面题目的要求介绍《朝花夕拾》。(5分) (1)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补充下列句子。(2分) 读名著,我们能学习到人物的高贵品质,如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我们能学到他嫉恶如仇的高贵品格;读名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柔情,如鲁迅《朝花夕拾》里讲述的, 。 答案:(1)示例:阿长的故事,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恩和怀念。 (2)①治学严谨和蔼可亲没有民族歧视②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严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③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3.你作为学长,将要对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我”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题目的序号填在①②③对应的横线上。(3分)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诫子书》《曾国家书》比较阅读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 精: (3)悲守穷庐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 矣习: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 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答案: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励精:振奋精神 (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4)习:习惯,熟悉 10.(2分)C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权:指孙权。③涂:通“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三)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 (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