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七章 炸药的爆炸作用炸药发生爆炸时所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必然对周围的介质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压缩作用。
若物体与爆炸的炸药接触或相距较近时,由于受到爆轰产物的直接作用,物体便产生运动、变形、破坏和飞散;若物体离爆炸源较远时,则受爆轰产物的直接破坏作用就不明显。
但是,当炸药在可压缩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中进行爆炸时,由于爆轰产物的膨胀,压缩周围的介质并在介质中形成冲击波,此冲击波在介质中传播,便可以对较远距离的物体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炸药爆炸对周围物体的作用,既可以表现在较近的距离上,又可以表现在离炸药较远的距离上。
习惯上将炸药爆炸时对周围物体的各种机械作用称为炸药的爆炸作用。
通过分析知道,炸药的爆炸作用与炸药的装药量、炸药的性质、炸药装药的形状(在一定的距离上),以及爆炸源周围介质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炸药爆炸作用的研究,可以正确地评价炸药的性能,为合理使用炸药和充分发挥其效能,以及为各种装药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7.1爆炸冲击波在介质分解界面上的初始参数炸药爆炸时,在与之接触的介质中必然要产生冲击波,在爆轰产物中可产生冲击波或稀疏波。
(研究初始参数对评定炸药爆炸对邻近介质的作用,冲击波传播规律很有益处)介质中的初始冲击波参数取决于炸药的爆轰参数和介质的性质(力学性质:压缩性与密度),如果介质的密度大于爆轰产物的密度,则在介质与爆轰产物分解面处的压力x P ﹥2P (爆轰压力),同时向爆轰产物中传递一个冲击波;否则x P ﹤2P ,则向爆轰产物中传递一个稀疏波。
2P >x P 时情形:当装药在空气中爆炸时,最初爆轰产物与空气的最初分界面上的参数,也就是形成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参数。
图7-1 2x P P 时分界面附近初始参数分布情况由于爆轰形式的冲击波在开始阶段必然是强冲击波,可采用强冲击波关系式:x x u k D 21+= 2021x x D P k ρ=+ 011ρρ-+=k k x (7-1)可见,只要能从理论上获得x u ,即可计算其它参数。
炸药理论题库完整炸药理论题库——第一版炸药理论题库一.填空题1.炸药爆炸所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态产物。
2.标准状态下,体积为1L的普通炸药爆炸反应时,一般可产生1000L 左右的气态产物。
3.炸药爆炸的放热性给爆炸反应提供了能源。
4.炸药爆炸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是能量转换的工作介质。
5.按反应速度和传播的性质,可以将炸药的化学变化分为热分解、燃烧、爆轰。
6.炸药燃烧时反应区的能量是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及气体产物的扩散作用传入未反应炸药的,而爆轰的传播则是借助于冲击波的方式进行的。
7.按炸药的用途,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剂四大类。
8.火药和烟火剂的化学变化形式主要是燃烧。
9.爆炸系指物质在有限体积和极为迅速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在势能急剧转变为机械功.光和热辐射等等。
10.炸药是一种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快速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态产物,并在周围介质中形成高压的物质。
11.以硝酸铵为主要原料的粉状工业炸药,其燃烧过程主要属于难挥发性炸药的畴。
12.燃烧转爆轰的基本条件是要形成冲击波。
13.爆轰是炸药发生爆炸反应的基本形式。
14. 炸药中氧用来完全氧化炸药本身所含的可燃元素成为完全氧化产物所多余或不足的氧量称为炸药的氧平衡。
15. 所谓完全氧化是指将炸药中的C和H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6.一定量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炸药的爆热,通常以1mol 或1kg炸药爆炸所释热量表示,其单位为 kJ.mol-1或 kJ.kg-1。
17.在工业炸药中,还常加入一些带有结晶水的盐类,或加入一些热分解时能吸热的物质,如硫酸盐.氯化物.重碳酸盐.草酸盐等等作为消焰剂。
18. 国外曾规定每100g炸药限定包装纸为 2g 以下,防潮层为 2.5g 以下。
19.按照炸药燃烧速度的变化情况,燃烧可分为稳定燃烧和不稳定燃烧两类。
20.冲击波波阵面上介质的状态参数呈突跃式的变化,其传播的速度是超音速的。
炸药理论
大纲号:03035401 学分:3学时:48 执笔人:黄寅生审订人:沈瑞琪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炸药是一种具有许多优点的特种能源,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炸药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炸药通过爆炸的形式迅速释放化学能,并且对周围的介质作功。
有关炸药的化学特性,炸药的爆炸现象的发生,热分解、燃烧、爆轰以及由燃烧转爆轰的过程,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的敏感度及起爆机理,炸药爆轰的传播规律以及爆炸效应等内容是从事火工烟火技术和含能材料以及弹药工程等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从事各种民用爆破器材研究与制造以及爆炸技术应用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炸药的化学特性,炸药爆炸现象的发生,炸药爆轰的传播规律,炸药热分解、燃烧和爆轰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的敏感度及起爆机理,炸药基本性能参数的测试手段与测试方法和炸药的爆炸效应等内容。
为含能材料、火工技术、烟火学、工业炸药、安全技术以及弹药工程等专业课的教学,以及相关科研、生产、应用和安全管理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大纲内容要求在48学时内实施完成,通过授课和课后练习,使学生对炸药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参阅本课程指定的阅读资料,独立完成每章节所布置的习题,通过练习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一章1.炸药爆炸的三要素: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生成气态产物。
2.炸药化学反映的三种基本形式:热分解,燃烧,爆轰。
3.炸药按用途分类,分为: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药。
第二章4.氧平衡和氧系数的定义(知道),计算公式(重点)。
OB=[c-(2a+0.5b)]*16/MA=(c/2a+0.5b)*100%5.炸药爆炸反应方程式的确定(1)炸药爆炸时生成的微量产物可忽略不计(2)炸药中的氮(N)全部生成氮气(N2)(3)炸药中的氧首先将可燃金属元素氧化成金属氧化物。
(4)炸药中的氧再将氢氧化成水。
(5)剩余的氧将滩羊化成一氧化碳,若还有剩余,则将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若还有氧剩余则以O2形式存在6.炸药爆热,爆温,爆容的定义(三选一)爆热:一定量的炸药爆炸释放出的热量叫作炸药的爆热,通常以1mol或1kg炸药爆炸所释放的热量表示爆温:是指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将爆炸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爆容: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时生成的气态产物在标准状态下所占的体积称为炸药的比容7.炸药爆热的计算(盖斯三角形)Q12+Q23=Q13Q13---爆炸产物的生成热Q12---炸药的生成热Q23---炸药的爆热8.炸药爆温的计算(爆炸产物的平均热容法)t=(Qv-L)/ΣCv9.炸药爆容的计算V0=22.4n/m第三章10.形成热点的方式(摩擦,气泡绝热压缩,黏滞流动)及各种方式形成热点的影响因素(选择,判断)P3511.冲击波起爆机理:起爆均相炸药与非均相炸药的区别,特点及炸药类型。
12.影响炸药感度的因素(判断,选择)(1)原子团的影响(2)炸药的生成热对感度的影响(3)炸药的爆热对感度的影响(4)炸药的活化能对感度的影响(5)炸药的热容和热导率对感度的影响(6)炸药的挥发性对感度的影响第四章13.研究热分析的方法①量气法原理②失重法原理③差热分析法原理:该法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质之间的温度差对温度或时间的函数关系。
第六章 炸药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炸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其用途日益广泛,不仅消耗量逐年增加,而且对炸药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制造炸药产品、改进炸药品种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性能的研究和测试,才能提供充分的数据,说明该炸药的引爆和爆轰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说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
研究炸药的性能对推动炸药品种和使用的发展,确保产品制造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炸药的性能,一是决定于它的组成和结构,二是决定于它的加工工艺,三是决定于它的装药状态和使用条件。
各种不同的炸药及其使用领域,对其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炸药的密度、爆速、爆压、做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有毒气体产物等知识。
6.1 炸药的密度密度是炸药,特别是实际使用的装药形式炸药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
机械力学性能、爆炸性能和起爆传爆性能等均与密度有密切的关系。
6.1.1 理论密度对于爆炸化合物,理论密度指炸药纯物质的晶体密度,或称最大密度。
对于爆炸混合物,理论密度则取决于组成该混合炸药各原料的密度。
定义混合炸药的理论密度等于各组分体积分数乘以各自密度的加权平均值,其表达式为:/ii i T iiim V Vm ρρρ==∑∑∑∑ (6-1)式中 T ρ—炸药的理论密度;i m —第i 组分的质量;i V —第i 组分的体积; i ρ—第i 组分的理论(或最大)密度炸药的理论密度是指理论上炸药可能达到的最大装药密度。
实际上所得到的炸药装药密度,不论采用何种装药工艺,均小于理论密度。
6.1.2 实际装药密度和空隙率炸药装药中总存在一定的空隙,空隙率可由下式定义:0(1)100%T ερρ=-⨯ (6-2) 而装药的实际密度可由下式求得:(1)(1)ii Tim m V V ρερε==-=-∑∑∑(6-3)式中:0ρ—装药的实际密度;ε—空隙率;V —装药的实际体积例1、已知某炸药T ρ=1.833g cm -,装药密度0ρ=1.61~1.693g cm -,求其空隙率。
《炸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31008课程英文名称:Explosive Theory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及火炸药相关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近年来,爆炸事故越来越多,其中不免涉及到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
而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炸药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各类炸药性能量化的主要指标等知识就成为以后走向社会的一个基础平台。
因此,《炸药理论》就成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必修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熟悉炸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全面地了解各类炸药的性能、制造原理、生产工艺、反应领域及新进展,并能初步掌握新一代含能材料-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特征、合成反应及发展前景等相关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炸药的基本组成及其分类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炸药热分解通性、炸药的爆炸变化等;熟悉炸药的密度、标准生成焓、安定性、相容性、感度、爆炸特性等基本特性;掌握爆炸作用、硝化反应、醛胺缩合反应、曼尼希反应、叠氮化反应、间接硝化反应、合成硝胺的其他反应、合成硝酸酯的其他反应。
3.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炸药的成分判断其危险性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
例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三层次:实验教学。
配备一定的炸药实验。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炸药理论[填空题]1标准状态下,体积为1L的普通炸药爆炸反应时,一般可产生()左右的气态产物。
参考答案:1000L[填空题]2炸药爆炸反应()是能量转换的工作介质参考答案:生成气态产物[填空题]3炸药燃烧时反应区的能量是通过()、()及()传入未反应炸药的,而爆轰的传播则是借助于()的方式进行的。
参考答案:热传导;热辐射;气体产物的扩散作用;冲击波[填空题]4火药和烟火剂的化学变化形式主要是()。
参考答案:燃烧[填空题]5以硝酸铵为主要原料的粉状工业炸药,其燃烧过程主要属于()的范畴。
参考答案:难挥发性炸药[填空题]6()是炸药发生爆炸反应的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爆轰[填空题]7所谓完全氧化是指将炸药中的C和H全部氧化为()和()。
参考答案:二氧化碳;水[填空题]8在工业炸药中,还常加入一些带有结晶水的盐类,或加入一些热分解时能吸热的物质,如硫酸盐.氯化物.重碳酸盐.草酸盐等等作为()。
参考答案:消焰剂[填空题]9按照炸药燃烧速度的变化情况,()稳定燃烧和()两类。
参考答案:燃烧可分为;不稳定燃烧[填空题]10爆轰波是一种伴有()的冲击波。
参考答案:化学反应[填空题]11炸药爆炸时对()的各种机械作用统称为炸药的爆炸作用。
参考答案:周围物体[填空题]12炸药的猛度是指炸药装药对与其直接接触目标的()破坏效应,而炸药的作功能力一般指它对周围介质的()破坏能力。
参考答案:局部;总的[填空题]13引起殉爆时两装药间的最大距离称为()。
参考答案:殉爆距离[填空题]14爆温是指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将爆炸产物加热到的()。
参考答案:最高温度[填空题]15爆炸是指物质在有限体积内以极为迅速的()过程。
参考答案:能量释放[填空题]16炸药的组成和分子结构分类可分为()和()。
参考答案:单质炸药;混合炸药[填空题]17通常用()来衡量炸药中所含的氧将可燃元素完全氧化的程度。
参考答案:氧平衡[填空题]18炸药在机械的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叫()。
《炸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31008
课程英文名称:Explosive Theor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及火炸药相关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近年来,爆炸事故越来越多,其中不免涉及到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
而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炸药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各类炸药性能量化的主要指标等知识就成为以后走向社会的一个基础平台。
因此,《炸药理论》就成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必修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熟悉炸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全面地了解各类炸药的性能、制造原理、生产工艺、反应领域及新进展,并能初步掌握新一代含能材料-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特征、合成反应及发展前景等相关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炸药的基本组成及其分类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炸药热分解通性、炸药的爆炸变化等;熟悉炸药的密度、标准生成焓、安定性、相容性、感度、爆炸特性等基本特性;掌握爆炸作用、硝化反应、醛胺缩合反应、曼尼希反应、叠氮化反应、间接硝化反应、合成硝胺的其他反应、合成硝酸酯的其他反应。
3.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炸药的成分判断其危险性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
例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三层次:实验教学。
配备一定的炸药实验。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2学时):掌握炸药热分解通性、炸药的爆炸变化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安全工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①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20%;②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炸药学》,欧育湘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爆炸与社会安全》,左敬军等,科学出版社,2008年
3.《含能材料概论》,王泽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张先福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民用爆炸物品及安全》,张国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炸药的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变化特性,包括热分解、燃烧、燃烧向爆轰的转变、感度、爆轰等;介绍炸药的热化学、热分解、燃烧、热爆炸、燃烧向爆轰的转变、感度及其测定方法;阐述爆轰过程、爆炸作用、军用混合炸药的分类、对军用混合炸药的要求、混合炸药爆炸反应特点等基本知识。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大纲内容
第1部分炸药基本理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炸药和爆炸;
(2)炸药热分解通性;
(3)炸药的爆炸变化。
重点:
炸药和爆炸
难点:
炸药热分解通性
2 炸药的主要性能
总学时(单位:学时):14 讲课4 实验:10 上机:0 第2.1部分炸药的基本性能(2学时)
具体内容:
(1)炸药的密度、标准生成焓;
(2)安定性、相容性、感度
第2.2部分炸药的爆炸特性(2学时)
具体内容:
炸药的爆炸特性及其爆炸作用
重点:
炸药的密度、标准生成焓、安定性
难点:
感度、爆炸特性、爆炸作用
实验炸药的基本参数测定(8学时)
第3部分合成单质炸药的主要有机反应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硝化反应(2学时)
具体内容:
硝化反应及其具体过程。
第3.2部分合成单质炸药的其他反应(2学时)
具体内容:
(1)醛胺缩合反应、曼尼希反应;
(2)叠氮化反应、间接硝化反应、合成硝胺的其他反应、合成硝酸酯的其他反应。
重点:
硝化反应及其具体过程
难点:
间接硝化反应、合成硝胺的其他反应、合成硝酸酯的其他反应
第4部分硝化过程及硝化操作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硝化剂(2学时)
具体内容:
硝化剂组成及其特性。
第4.2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硝化反应及其它(2学时)
具体内容:
芳香族化合物硝化反应动力学、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对底物硝化反应的影响、硝化过程中的副反应、硝化工艺;
第4.3部分其它(2学时)
具体内容:
影响芳烃液相硝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重点:
硝化剂组成及其特性
难点:
芳香族化合物硝化反应动力学、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对底物硝化反应的影响、硝化过程中的副反应
第5部分硝基化合物炸药与硝胺炸药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2学时)
具体内容: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组成及其通性。
第5.2部分硝胺炸药的通性(2学时)
具体内容:
梯恩梯组成及其危险性。
第5.3部分其他硝胺炸药(2学时)
具体内容:
其他硝胺炸药特性。
重点: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通性、梯恩梯组成
难点:
硝胺炸药的通性、黑索今、奥克托今等炸药的特性
第6部分硝酸酯炸药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太安、硝化甘油;
(2)其他硝酸炸药。
重点:
太安、硝化甘油及其特性
难点:
其他硝酸炸药特性
第7部分高能量密度化合物与有机叠氮化化合物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7.1部分高能量密度化合物(2学时)
具体内容:
(1)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研究进展
(2)其他高能量密度化合物、低感高能量密度化合物
第7.2部分有机叠氮化化合物(2学时)
具体内容:
(1)叠氮聚醚、叠氮硝胺、叠氮硝酸酯—二叠氮基新戊二醇二硝酸酯(2)脂肪族叠氮化合物
重点:
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研究进展、叠氮聚醚、叠氮硝胺
难点:
叠氮硝酸酯—二叠氮基新戊二醇二硝酸酯
8 军用混合炸药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8.1部分军用混合炸药反应及其性能参数(2学时)
具体内容:
(1)军用混合炸药的分类
(2)对军用混合炸药的要求
(3)混合炸药爆炸反应特点
(4)军用混合炸药重要性能参数的计算
第8.2部分常用的军用炸药(2学时)
具体内容:
(1)熔铸炸药、高聚物黏结炸药、含铝炸药(高威力混合炸药)
(2)钝化炸药、燃料-空气炸药、低易损性炸药、分子间炸药
(3)液体炸药。
重点:
混合炸药爆炸反应特点、军用混合炸药重要性能参数的计算
难点:
铸炸药、高聚物黏结炸药、含铝炸药
9 民用混合炸药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9.1部分常见的民用混合炸药(2学时)
具体内容:
(1)熟悉粉状铵梯炸药、膨化硝铵炸药
(2)铵梯油炸药、铵油炸药、浆状炸药、水胶炸药、乳化炸药
(3)粉状乳化炸药、被筒炸药及离子交换炸药、氯酸盐及高氯酸盐炸药;
第9.2部分其他民用混合炸药(2学时)
具体内容:
其他民用混合炸药特性。
重点:
粉状铵梯炸药、膨化硝铵炸药、铵梯油炸药性能
难点:
筒炸药及离子交换炸药、氯酸盐及高氯酸盐炸药性能
10 起爆药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0.1部分起爆药分类(2学时)
具体内容:
(1)起爆药的特性
(2)起爆药的分类;
第10.2部分常见起爆药(2学时)
具体内容:
(1)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二硝基重氮酚、雷汞、四氮烯、四唑类起爆药、共沉淀起爆药、配位化合物起爆药;
(2)混合起爆药。
重点:
起爆药的特性、起爆药的分类
难点: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二硝基重氮酚、雷汞、四氮烯特性
编写人:李德顺
张敏革
王奕
审核人:崔岳峰
批准人: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