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6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色谱法主要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柱色谱法原始的色谱方法,该方法将固定相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
常见的洗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另一种:自下而上依靠毛细作用洗脱。
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分子。
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2、薄层色谱法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涂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
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应用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HPLC输液泵要求输液量稳定平衡;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黏度远远小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
HPLC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
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将氦或氩等气体作为载气(称移动相),将混合物样品注入装有填充剂(称固定相)的色谱柱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分离后的各组分经检测器变为电信号并用记录仪记录下来。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目的:了解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样品准备、修饰介质的选择、溶剂系统的优化和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1.薄层色谱原理:薄层色谱是利用物质在其固、液相之间的分配作用而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底片上涂上液相,待液相挥干后,在底片上成薄层状(约为0.2mm之厚)液相,然后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分离。
它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分离和检验、药物分离和分析等领域。
2.柱色谱原理:柱色谱是把某种固体颗粒填充于管柱内部,然后加入适当的流动相使待检样品浸泡在固定颗粒中并与固相上的不同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柱色谱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分离、提纯和分析等领域。
实验步骤:1.薄层色谱:(1) 将样品用氯仿、乙酸乙酯等溶剂溶解。
(2) 取薄层色谱板,用细针在距离底端约0.5cm的位置上标记一个起始线,用相同距离的标记在另一侧标上终止线。
(3) 在起始线处使用毛刷将样品溶液均匀地涂在一个小片内,使样品呈现均匀的带状。
(4) 将板放在暗处让涂层彻底干燥,然后将板放入色谱槽,加入开发剂。
(5) 在开发剂移行至终止线前,拿出板晾干并进行显色。
在显色后,用各种方法对相应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鉴别。
2.柱色谱:(1) 将柱子放入固定支架中,并用滴管加入几滴洗涤液进行洗涤,直至所有洗涤液从柱子底部滴出。
(2) 用吸管将样品溶液加入柱子中,并用滴管加入移动相。
(3) 将收集瓶放在柱子下方,并向柱子中加入移动相,使溶液垂直流过柱子,直至柱子底部没有液体时停止收集。
(4) 将收集物送入旋转蒸发器中,将其浓缩至一定程度后进行结晶或涂层。
实验结果:1.薄层色谱: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薄层色谱对于化合物分离和检验等方面的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的运用了薄层色谱法来完成了对某些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别。
2.柱色谱: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柱色谱对于化合物分离、提纯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
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
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作为起始线。
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
如果样点颜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
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硅胶柱色谱和硅胶薄层色谱的异同
硅胶柱色谱和硅胶薄层色谱都是利用硅胶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技术,但它们的操作方式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异同点:
1. 硅胶柱色谱和硅胶薄层色谱都适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从而用于分析样品中的单个化合物。
2. 常用的硅胶的颗粒大小在两种色谱中都相似,用于柱层和柱填充的硅胶都是光滑的颗粒。
3. 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中,化合物在移动相中的速率与化合物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有关。
但是,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1. 硅胶柱色谱常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而硅胶薄层色谱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多个化合物。
2. 在柱色谱中,固定相是填充在柱子里的硅胶颗粒,而在薄层色谱中,硅胶被涂覆在薄层(通常是玻璃、铝箔或塑料)上。
3. 在柱色谱中,移动相通过柱子和固定相而过,化合物随着移动相一起流过和分离,而在薄层色谱中,化合物被直接放置在硅胶上,随着流动相一起被分离。
4. 在柱色谱中,化合物通过调整流动相组成和温度来控制分离,而在薄层色谱中,移动相的选择和压力很少改变,分离常常需要利用基团选择性反应和颜色反应。
硅胶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异同
硅胶薄层色谱和柱色谱都是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但其原理、操作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1. 原理不同:硅胶薄层色谱是在硅胶薄层上进行分离的,它主要利用样品在硅胶表面的吸附、分配和反相作用进行分离纯化;而柱色谱则是在柱子中进行分离的,可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化学亲和性等性质来对其进行分离。
2. 操作方式不同:硅胶薄层色谱可以手工或自动进行,分离迅速,适合样品少、分离较简单的情况;而柱色谱需要较多的列柱、洗柱、干燥等操作步骤,适合样品多、分离相对复杂的情况。
3. 分离能力不同:硅胶薄层色谱对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能力较强,而对于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能力则较弱;而柱色谱则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化合物,其分离能力较为全面。
4. 应用范围不同:硅胶薄层色谱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品,例如有机化合物、生物化学物质、药物、天然产物等;柱色谱则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样品分析和分离纯化。
总之,硅胶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虽然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均是色谱分析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它们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实验报告薄层色谱与柱色谱实验报告引言: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是常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两种色谱技术的实验比较,探讨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一、薄层色谱实验1. 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薄层色谱实验中,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在薄层平面上涂抹,并将其浸入流动相中,通过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准备好薄层色谱板和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
然后,将薄层色谱板放入色谱槽中,使其与流动相接触。
接下来,将混合物溶液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其放入色谱槽中,使其与流动相接触。
最后,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斑,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斑,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迁移距离,并计算出它们的Rf值。
Rf值是指某一组分的迁移距离与流动相前进距离之比,是判断组分相对亲疏水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Rf值,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亲疏水性,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二、柱色谱实验1. 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柱色谱实验中,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柱装填有固定相的柱子,通过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准备好柱子和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
然后,将混合物溶液注入柱子中,使其与固定相接触。
接下来,通过流动相的加入,使混合物在柱子中进行分离。
最后,观察柱子中的色斑,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柱子中的色斑,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并计算出它们的保留因子。
保留因子是指某一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程度,是判断组分在柱子中停留时间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保留因子,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亲疏水性,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6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两种常用色谱技术。
虽然它们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柱色谱法是一种液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它利用固定在柱状填充材料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柱色谱法的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混合物的分离,例如有机合成产物、天然产物和生物样品。
它还可以应用于样品的纯化,即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提纯。
柱色谱法有多种类型,包括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可以根据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
在柱色谱法中,填充材料通常是细小球状或颗粒状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
填充材料是固定相,并根据样品性质来选择相应的固定相。
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分离的目标化合物和物理化学性质。
流动相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具体选择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的目的。
样品通过柱时,对于不同的化合物,由于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它们在柱上停留的时间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与柱色谱法相比,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分离技术,常用于分析目标化合物和纯化化合物。
薄层色谱法基于静态相相对动态相的分离原理。
它利用涂在陶瓷、玻璃或塑料基底上的薄而均匀的层状吸附剂,将液态或溶液样品在上面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柱色谱法,但操作更为简单。
通过在静态相中选择不同的柱型和样品溶液,可以实现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对于有机化学分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样品处理方便、重复性好、消耗样品量小等。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和定性分析,例如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析和环境样品分析。
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以与其他色谱技术相结合,如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以增强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两种常见的色谱技术,它们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图1 薄层色谱示意图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一、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
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µg)的分离。
同时薄层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也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可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展开剂的选择,也可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把吸附剂(如氧化铝、硅胶)和粘合剂(如煅石膏CaSO 4·H 2O 、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将分离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当利用毛细作用使流动相沿着吸附剂薄层(固定相)移动时,吸附剂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附。
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吸附,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不同组分的极性化合物就会在薄层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吸附剂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