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蛇串疮总结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蛇串疮病例体会
蛇串疮,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以下是一份关于蛇串疮病例的体会:
1. 疾病特点:蛇串疮通常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疱疹,伴明显的神经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瘙痒和灼热感。
2.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皮疹特征,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3. 治疗:早期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和外用药物常用于治疗蛇串疮。
4. 疼痛管理:神经痛是蛇串疮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非常重要。
5. 康复和预防:康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
预防措施包括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等。
6. 患者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信息,包括传播途径、症状管理和预防复发的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通过对蛇串疮病例的诊治,我深刻体会到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同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和康复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此外,患者教育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蛇串疮的健康教育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也被称为蛇蚓疮或蛇痒疮。
它是由于蛇咬或蛇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和炎症。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蛇串疮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1. 蛇串疮的症状蛇串疮通常在蛇咬或蛇毒进入人体后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 疼痛和灼热感:蛇咬部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灼热感。
- 红肿和水肿:受咬部位会出现红肿和水肿,伴随着局部皮肤的发热。
- 溃疡和溃烂:严重的蛇串疮可能导致皮肤溃疡和溃烂,甚至形成坏疽。
2. 蛇串疮的预防预防蛇串疮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注意环境:在蛇活动的地区,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草丛、灌木丛或沼泽地等可能有蛇存在的地方。
- 穿着适当: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将皮肤暴露部分减少到最低限度。
- 使用防蛇工具:在蛇活动频繁的地区,可以使用防蛇工具,如长杆或蛇夹,来防止被蛇咬伤。
3. 蛇串疮的治疗方法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并出现蛇串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及时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
- 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抗生素药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 使用止痛药:如果疼痛严重,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 就医咨询:对于严重的蛇串疮,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蛇串疮是一种由蛇咬或蛇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和炎症。
预防蛇串疮的关键在于注意环境、穿着适当和使用防蛇工具。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并出现蛇串疮,及时清洁伤口、使用抗生素药膏、使用止痛药和就医咨询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这份健康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蛇串疮,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医术专长综述一、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蛇串疮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等。
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成带状分布,红肿,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其致病的原因: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年迈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堵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总之,本病初期长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
二、医术专长适应症:1、中药外敷家传“斩蛇散”;2、内服家传“斩蛇丹”3、于“天柱穴”刺血拔罐。
无不应手取效。
蛇串疮之症,看似简单好治疗,然失治或治不得法,疼痛就会越来越重,可以造成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三、医术安全性描述:1、外用药“斩蛇散”:雄黄、蜈蚣、蟾酥、蜗牛、朱砂、冰片、麝香七位中药为末用白酒调匀外敷。
2、中药内服“斩蛇丹”蟾酥、乳香、没药、血竭、朱砂、白梅花、雄黄、珍珠、沉香、石决明,麝香、硼砂、冰片、葶苈子、牛黄、熊胆胆汁熬水为梧桐籽大小的丸药,吃时以2粒以大葱葱白包裹捣烂温酒送服,盖被取汗。
专门治疗蛇串疮、疔毒恶疮、痈疽发背等一切无名火毒之症如上所述,安全可靠。
四、有效性:雄黄、蜈蚣皆为治蛇串疮之君药,我们家传这两样外敷内服的中药治疗蛇串疮上百年了,无不应手取效。
五、中医医术渊源:1、我生于中医世家,舅爷是我们北镇市中医院著名中医外科医师,生前一直致力于“蛇串疮”等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
我父亲也是中医,在北镇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工作。
我从小耳熏目染,非常喜爱中医,初中毕业就到“沈阳中医药学校”念书,毕业后就到我爸爸单位――北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和爸爸学习怎么治病救人,爸爸也和舅爷一样擅长治疗“蛇串疮”等外科疾病。
2、学习和掌握的中医典籍主要学习《中医外科》。
六、中医医术渊源证明材料我生于中医世家,舅爷是我们北镇市中医院著名中医外科医师,生前一直致力于“蛇串疮”等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湿敷、口服中成药、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1.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为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
在西医称之为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1.内治法
分证论治:
①肝经郁热证
治则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组成: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脾虚湿蕴证
治则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组成:除湿胃苓汤加减
③气滞血瘀证
治则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组成: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法:疱疹密集处进行刺络拔罐,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
刺,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佳,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
2.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
发于胸胁部、颜面、下肢等部位的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有刺痛和淋巴结肿大诊断为蛇串疮急性期及后遗症期者。
3.医术安全性
采用口服中药和刺络拔罐相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药均为无毒副作用的,并且采用辩证论治。
刺络拔罐只在病损处皮肤进行,保证治疗的安全。
4.医术有效性
临床观察接受内外治结合的患者86例,治愈67例,占77.91%;有效11例,占12.79%;总有效率可达90.70%。
5.医术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若患者吃中药后出现胃脘不适的症状,可以暂时停服中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需要全面分析诊疗,必要时积极去大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有感冒、劳累等。
(3)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4)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之间皮肤正常。
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不典型者可仅为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性损害。
(5)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7)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Hunt综合征)。
(8)带状疱疹伴发全身水痘样疹者称泛发性带状疱疹。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主症:①皮损鲜红;②疱壁紧张;③灼热刺痛。
次症:①口苦咽干;②烦躁易怒;③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脾虚湿蕴证主症:①皮损颜色较淡;②疱壁松弛。
又到一年带状疱疹高发期,在中医传统医学中,我们习惯将带状疱疹称之为蛇盘疮,关于其他类似叫法也不少,诸如 火带疮、缠腰火丹、蛇缠疮 等。
历代医书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如 元《世医得效方》中有“ 蛇缠疮用雄黄为末,醋调涂。
”的说法, 明《疡科准绳》中也有明确提及,所谓 绕腰生疮,累累如珠, 说的就是这种带状疱疹。
医书《内经》云“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主火,中医认为疮疡多由热邪所致,蛇盘疮就是其中一例,外感风热之邪侵袭皮腠,或心肝气郁,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循经发于皮表为疮疱。
蛇盘疮发病初期表现为:病处疼痛有如针刺火灼,进而皮肤焮红,红疹密集出现,继而产生水泡,水泡密集如带状,多发腰肋区域,但临床有发病眼周、耳周、大腿内侧,小臂内侧等部位,以肝胆经、心经分布区为主。
中医认为内火之邪是主因,所谓外感热邪,其实也是自身正气不足,具体表现为体质阴阳失衡,心、肝、胆经蕴热或膏梁厚味、内有积热才易发病。
带状疱疹药物治疗首要就是抓住时机,贻误时机会后患无穷,诸如后遗神经痛等,在人群分类中,中老年人更需警惕。
在民间,治疗蛇盘疮的方法五花八门,往往还带有些迷信巫蛊色彩, 如疮上画墨符、涂草药粉、针挑等。
特别是 墨汁画符古代纯手工加工的墨汁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对疱疹有治疗作用。
但今日之墨汁成分已非古方,或含化学成分经皮肤吸收、难免造成肝肾等脏器损伤。
关于用墨汁画符治疗蛇盘疮,其实此前就有相关报道:2018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带状疱疹病人,让人眼球都掉下来了:他的腰间用墨汁画满了各种符号!说是用这些符就能治好毛病了!这位病人65岁,萧山人,带状疱疹发作后,他请当地的人用土法将墨汁画在腰上,画的是像电视里那种驱鬼捉妖的符号,说是能 斩断 “蛇缠'(带状疱疹的一种民间叫法)。
原因是:带状疱疹经常带状地长在腰腹部,有点像蛇的样子,有些地方就流传说是腰部被蛇缠住了,要画符把这条蛇镇住,不让它再跑了。
如果这条蛇没镇住,缠绕腰一圈,那这个人就要死了,这种方法就被叫做斩蛇缠。
蛇串疮的健康教育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也被称为脓疮或疖子。
它通常是由于毛囊或皮脂腺感染引起的,常见于身体的汗腺丰富的部位,如腋窝、脚趾间和会阴等。
蛇串疮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脓液排出和发热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蛇串疮,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1. 蛇串疮的原因蛇串疮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其他可能导致蛇串疮的因素包括缺乏个人卫生、过度出汗、穿戴不透气的衣物和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等。
2. 蛇串疮的预防措施预防蛇串疮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 经常洗手:使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伤口或患处之前。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并使用吸湿性良好的毛巾擦干皮肤。
- 避免过度出汗: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下过度出汗,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干爽的衣物。
- 穿戴透气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或天然纤维衣物,避免穿戴过紧或不透气的衣物。
- 避免自行挤压蛇串疮:不要用手指挤压或扣动蛇串疮,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3. 蛇串疮的治疗方法治疗蛇串疮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来控制感染,并使用外用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红肿。
请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药物。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蛇串疮,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切开和引流,以清除脓液和感染。
手术后,医生可能会进行伤口缝合或敷料包扎。
4. 注意事项在处理蛇串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自行处理:不要自行挤压或扣动蛇串疮,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或留下疤痕。
-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保持蛇串疮周围的皮肤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干净的敷料。
- 遵循医嘱:请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药物,并按时复诊。
总结: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预防和治疗蛇串疮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蛇串疮中医治疗摘要】蛇串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大多数患者病情轻浅,然部分病人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等各方面讨论,在辨证上提出以卫气营血论证,治疗上主张及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减轻或防止疱疹后遗神经痛.引用多个外用处方以资使用.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5‰,国外报道为3-5‰.这种病的临床症状虽不十分严重,但因可并发肺炎,脑炎等严重疾病而引起死亡,还有严重的眼部带状疱疹可导致失明.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高,后遗疼痛综合症状较重,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困扰.本文根据该病的治疗进展结合师承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本病进行探讨.【关键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案例一:姜某,男,35岁。
主诉:腰背部水疱伴灼热刺痛3天。
现病史:患者素嗜食辛辣煎炸之品。
3天前腰背部皮肤灼热疼痛,不久出现水疱,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
自觉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要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门诊。
检查:体温37.7℃,脉搏86次/分,血压120/80mmHg。
右侧腰背部呈带状分布簇集性水疱,绿豆至黄豆大,疱周基底潮红,疱液混浊,水疱间皮肤正常。
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
舌脉象:舌边尖红,苔薄黄略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草10g 黄芩10g 柴胡10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薏苡仁15g 牡丹皮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车前草10g 茯苓15g 甘草5g外治:常规消毒,刺破疱疹、红升丹点涂。
4月24日二诊:服上方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水疱干燥结痂,局部红晕见少,疼痛、刺痒感减轻。
继续上述治疗,继服上方5剂后,诸症消失。
主诉:左侧前胸臂灼热疼痛5个月。
现病史: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壁、左上肢及手部灼热疼痛伴成簇性丘疱疹,外院已给予阿昔洛韦片、板蓝根冲剂内服,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持续用药1周水疱消失,但局部灼热持续不消,疼痛难忍,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
蛇串疮病例体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蛇串疮,又称皮肤蛇伤疮,是一种由于蛇咬伤引起的皮肤坏死的疾病。
在农村地区,蛇串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夏季,蛇活动频繁,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很容易被蛇咬伤,引发蛇串疮。
该病症一旦发生,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我曾经在实习医院时遇到过一位患有蛇串疮的患者,令我印象深刻。
患者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他在农村务农时不慎被一条毒蛇咬伤,腿部立即出现剧痛,红肿发炎,伤口处以及周围组织迅速坏死。
他被紧急送到医院急诊室,经过仔细检查后被确诊为蛇串疮。
治疗过程中,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了抢救性处理,给予抗生素、抗毒素治疗,并及时进行手术清创。
经过多次手术后,患者的伤口才慢慢愈合。
在伤口恢复的过程中,患者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但是他却始终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有五个孩子需要养家糊口,患病后家里的生活变得异常困难。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治疗,抱着一线希望坚持下去。
他说他不能因为疾病而束手就擒,他要好好活着,照顾好家人。
他的乐观和坚强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疾病对患者以及家庭的影响。
一场意外的蛇咬伤,就让一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不仅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是需要面对巨大的心理考验。
患者的乐观和坚强让我明白,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只有乐观面对,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己的精彩。
治疗蛇串疮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更需要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是治愈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希望每一个患有蛇串疮的患者都能坚持治疗,战胜病魔,重拾健康。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田间劳作时要注意蛇的出没,避免蛇串疮的发生。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
【本文共XXX字】。
第二篇示例:蛇串疮,又称毒蛇咬伤,是一种由毒蛇咬伤所引起的疾病。
当毒蛇咬伤人体后,会释放毒液,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出现疼痛、肿胀、溃烂等症状。
蛇串疮是一种急性的骨肉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蛇串疮的健康教育蛇串疮,又被称为蛇疮、蛇串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局部浮现红肿、疼痛、溃烂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蛇串疮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一、蛇串疮的病因蛇串疮是由于人体皮肤被蛇咬伤或者蛇毒侵入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蛇咬伤后,蛇毒中的毒素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红肿、疼痛、溃烂等症状的浮现。
蛇串疮的发病与蛇的种类、毒性、咬伤部位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二、蛇串疮的症状1. 红肿:蛇咬伤后,咬伤部位会迅速浮现红肿,局部皮肤充血。
2. 疼痛:蛇串疮的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疼痛程度与蛇的毒性和咬伤部位有关。
3. 溃烂:如果蛇咬伤的部位感染严重,可能会浮现溃烂的症状,伴有有脓液排出。
4. 发热:一些患者在蛇咬伤后会浮现发热的情况,体温升高。
5. 全身症状:严重的蛇串疮患者可能会浮现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三、蛇串疮的预防1. 注意环境:避免进入蛇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如草丛、山区等。
2. 穿戴适当:进入蛇类活动区域时,应穿戴长袖衣物、长裤等防护措施,以减少被蛇咬伤的风险。
3. 警惕蛇类:在户外活动时,要保持警惕,遇到蛇类要迅速离开,不要试图与其接触。
4. 避免惊扰:蛇类在受到惊扰时容易咬人,因此遇到蛇类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5. 积极接种疫苗:一些地区蛇串疮比较常见,建议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群积极接种蛇串疮疫苗,以提高反抗力。
四、蛇串疮的治疗方法1. 及时清洗:蛇咬伤后,应即将用肥皂水或者清水清洗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创面处理:清洗后,用消毒药水或者碘酒等消毒药物处理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3. 疼痛缓解:可以口服止痛药或者外用止痛药膏,缓解疼痛症状。
4. 抗感染治疗:如果伤口感染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5. 外科处理:对于严重的蛇串疮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如手术清创、引流等。
五、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蛇类的认识,了解蛇类的生活习性和咬伤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015年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措施
1、概述:蛇串疮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每多缠腰成串而发者又名缠腰火丹。
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
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局部刺痛。
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
本病多见于春、秋季,患者以成人居多。
皮疹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其次为面部(尤其是额部),也可发生于四肢或其他部位。
2、临床疗效评价:2015年共收住蛇串疮患者54人;其中肝经郁热证32人,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证患者12人,予以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患者10人,予以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并配合中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西医疗法予以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保持心情舒畅、着衣宽松以减少皮损摩擦,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3、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经过医务人员的宣教与指导治疗,已纠正多人的认识误区,但在对半病的针灸治疗仍有许多不足。
针灸治疗可取穴位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予以平刺,留针30分钟,一天一次,疼痛日久者可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阿是穴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