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数量论中
- 格式:pptx
- 大小:172.38 KB
- 文档页数:53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FriedmanModernQuantityTheoryofMoney)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提出的货币量数量论,是现代货币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变动直接影响价格水平,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总体情况,也就是说,货币量的变动会多多少少地影响经济的各个维度和经济的运行。
弗里德曼货币量论的基本思想是由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他认为货币量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货币量通过影响价格水平来实现经济波动”的观点。
弗里德曼货币量论主张,政府可以控制货币量,以调节经济运行状况,以此来改变经济的总体情况,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发展。
因此,弗里德曼货币量论就是政府实行货币量调节措施,通过调节货币量来达到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量论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
首先,它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会直接影响消费价格水平,因此货币量的增减会对价格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次,它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不会立即影响出口和进口,以及货币量和国内利率的变动,会引起全球货币流通的变动。
此外,它还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购买力,也就是说,货币量的增加会伴随着购买力的上升而上升,而货币量的减少则会伴随着购买力的下降而下降。
弗里德曼货币量论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它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控制经济增长和稳定,有效地维护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货币量,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弗里德曼货币量论作为一种新派货币学说,其认知超越了传统的货币学说,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为经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许多有关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照和依据。
尽管弗里德曼货币量论的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弱点,但它仍是当今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理论。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也称为弗里德曼现金学,这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理论,是描述真实经济中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以及金融利率之间关系的核心治理理论。
它认为,总货币量的增加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要素,如价格、利率和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
这种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凯文·F·弗里德曼12年前提出的。
它的基础是货
币供给,同时也涉及银行开放市场活动,投资等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被用来正确地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例如,由于货币供给的扩大,经济自然会快速增长,但同时价格水平也会上涨,这就是高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而增加货币供给会削弱各国货币的信念,从而降低国际收支为国家带来货币危机。
弗里德曼现金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全面的经济系统分析方法,可以改善
金融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从而解决货币供给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帮助提高经济,金融和工业发展水平,改善一国人气生活质量。
在当今社会,为了保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弗里德曼现金学意义重大,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商业领域的重视。
因此,在高等教育期间,学生也应该学习弗里德曼现金学,了解当前经济形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济学技能。
208 宏观经济学 (2)价格、货币工资与利率相对灵活。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除非受到起伏不定的货币增长的干扰,否则是内在稳定的,即宏观经济受到非货币因素的某种干扰后,会相当迅速地恢复其自然率水平。
(3)在短期,货币数量的变动主要影响价格,少量影响实际产出,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比较陡峭;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动,只影响价格,不影响实际产出,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自然失业率处是垂直的。
(4)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本质上是货币现象。
(5)为了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货币增长率必须固定不变,即央行必须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名义收入决定理论(一)现代货币数量论首先是有关货币需求的理论现代货币主义的历史渊源是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
但弗里德曼认为,旨在说明名义收入变动原因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有关一般价格水平或货币收入的理论。
这是因为:(1)在非货币因素干扰下,宏观经济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真实产量水平比较稳定,因此,名义收入变动主要来自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变动。
因此,要解释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变动,必须说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3)货币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在理论分析方面没有实质性意义。
故分析的重心就自然而然地落到货币需求方面。
所以,在弗里德曼看来,现代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二)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稳定性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拥有的财富由货币、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与人力资本5种资产构成。
人们持有的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具有递减趋势。
因此,财富在各种资产形式中的最优分配,要求所持有的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
货币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5种资产中的一种,这意味着货币具有储藏职能。
人们通过选择最优资产组合决定对货币的需求。
因此,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关于经济决策主体如何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理论。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主要内容弗里德曼这位大哥,他是那种特别喜欢把复杂的东西说得明明白白的学者。
你要说这个“现代货币数量论”是不是他的发明呢?倒也不完全是,但他把它发扬光大了。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直接决定了物价水平和经济的运行。
你要是给社会发更多的钱,社会的总需求会增加,然后钱的购买力就会下降,物价自然上涨。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分钱都不花,商店里东西就是卖不出去的;如果你一直印钞票不管用,商店就得提价卖东西来对冲那个不值钱的货币。
要是你问弗里德曼,“那我是不是要永远控制货币量,才不让物价飞涨?”他肯定会说:“没错!控制好货币,你的经济才能稳定。
”说白了,这个理论背后的核心就是:不管其他因素如何变化,货币数量永远是最直接的影响力。
你可以想象,当你拿着一大把钞票走进商店,店员可能会对你微笑,但如果大家都拿着一大把钞票,商店价格就得涨。
你有钱,人家就知道你钱包鼓,东西卖贵一点都无所谓,因为大家的钱都多了。
不过,弗里德曼也不盲目崇拜货币。
他并不是说只要多印钱就能解决经济问题,相反,他强调,相关部门必须要掌控好货币的供应量,不能任意印钞票。
因为你要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太多的货币供应只会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大家都得为了一包方便面掏更多的钱,结果生活越来越难。
所以啊,弗里德曼提倡的就是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稳步地增加货币供应量,而不是随意乱搞。
你可能会想,市场上那些大公司、银行、投资者是不是天天都在琢磨这些理论?其实他们也没那么闲。
他们看得更多的是流动性——也就是市场上到底有多少能动的钱。
弗里德曼的理论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经济的运作方式。
他认为,货币的增加不仅仅是关于钱的数字,它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需求,进而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得到了一大笔钱,立马就能去买房买车,但整个社会的钱都增加了,结果就发现,房子变得更贵,车子也不便宜,虽然你有更多的钱,但你的购买力并没有真正增加。
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编辑]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概述50年代,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1956)货币稳定方案(1959),《价格理论》(1962)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编辑]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内容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
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其中,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 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平均收入;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r 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η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
对于Y 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
收入变动幅度平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的。
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
现代货币数量论1. 简介现代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货币的数量与经济活动的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2. 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关系的理论基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斯密认为,货币的数量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即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刺激经济活动的增长。
然而,斯密并没有深入探究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具体关系。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奠基人是20世纪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
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提出,货币供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刺激作用,而是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
3.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现代货币数量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3.1 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论,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手中的现金余额增加,导致购买力增强。
这将推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被视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3.2 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之间存在一种稳定关系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
具体而言,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刺激经济活动的增长,而货币供给的减少则会导致经济活动的放缓。
这种稳定关系被称为“货币供给与产出的长期关系”。
3.3 货币供给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现代货币数量论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货币供给的控制成为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政府可以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增长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
其次,现代货币数量论也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根据该理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货币供给的稳定息息相关。
因此,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货币供给的稳定。
4. 结论现代货币数量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理论中,货币数量论是核心,他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并分析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观点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货币需求量,而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又会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对于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中央银行控制,而中央银行的目标应该是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而不是追求特定的经济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
他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状况灵活调整货币供应量,以保持货币需求的稳定。
二、理论意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了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性,认为中央银行应该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
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应用价值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帮助中央银行更好地理解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它为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趋势。
四、结论总的来说,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强调了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为后来的货币政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人口变化等。
货币流通速度的源流评析一、引言“货币流通速度”一词的英文表述有两个:“Velocity of Circulation”与“Velocity of Money”,二者都是指“the rate of turnover of money”(货币的周转率)。
例如,克拉默(Cramer,1992)在《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就利用前一词,而米什金(Mishkin,2002)在《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中那么采纳后一个。
理论研究的历史说明,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关注是成立在人们因何需要货币(从而致使货币流通)的前提之下,因此,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一直从属于货币需求理论,对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是稳固、可测的回答直接阻碍着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并最终决定了对“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一货币经济学大体问题的回答。
近十年来,随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国内学术界也日趋重视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
一方面,它能够直接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中国经济的一些典型现象,如货币“超供给”(也称货币“超需求”)等提供说明。
而事实上,西方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尽管实证研究还在继续,但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研究已大体停滞。
是什么致使西方学者再也不从理论上关注货币流通速度?其缘故对国内当前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有何借鉴和启发?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源与流,并总结出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标准来回答。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缘起与初期研究一样以为,货币流通速度是随着近代数量论而正式进入理论研究的范围的,这与货币数量方程(quantity equation)分不开。
(一)货币数量方程——货币流通速度的缘起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往往把货币数量方程误以为货币数量论。
必需注意的是,货币数量方程是一个恒等式,而货币数量论是关于价钱、总收入和流通速度决定的理论。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哎呀,说起来就有点意思。
你要是问我,现代货币数量论到底是什么?嘿,它说的其实就是,货币供应量跟物价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打个比方,咱们就好像是做饭的时候放调料。
你要是放多了,味道肯定浓得让人受不了;放少了呢,又淡得不行。
弗里德曼就认为,货币供应量也是这么回事,太多了,通货膨胀就来了;太少了,经济活动就冷清得不行。
这个理论,听起来简单,但想明白了以后,真的挺有意思的。
咱们得先了解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货币的数量和经济的总量是紧密相关的。
你看看,货币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人们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工具。
你家里钱包里的钱多了,是不是会觉得有钱花?买东西也不心疼?那就是钱多了,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要是突然间,大家的钱都变多了,大家都去抢同一样东西,结果物价自然就上涨了。
这时候,就好像市场上的商品变得很贵,你想买个面包,可能就得拿出比原来多一倍的钱。
不过,弗里德曼并不是说钱多就一定坏。
他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货币的供应量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事情就糟糕了。
你想象一下,如果咱们国家的钱不够多了,大家都没钱消费,那经济活动就会停滞,甚至衰退,商店关门,失业率蹭蹭上涨,社会就会变得不安定。
你说,这能好嘛?所以,弗里德曼觉得,货币数量要跟着经济的增长来调节。
太多了会惹麻烦,太少了也不行。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弗里德曼是不是把货币当做了万能药?其实不是,他也知道,货币数量并不是唯一能决定经济走向的东西。
毕竟,经济是个复杂的系统,里面有消费者、生产者、相关部门,甚至国际局势等各种因素在相互作用。
但货币供应量,确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他特别强调银行的角色,认为银行应该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确保它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你看看,银行就像是司机,得控制车速,不能一脚油门踩到底,也不能把油门松了不管,要稳定、要平衡。
弗里德曼还有个观点就是,他不太喜欢相关部门干预经济,特别是在货币方面。
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
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
反之则相反。
核心思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英国经济学家休谟。
本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现金交易论,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了现金余额说,其门徒庇古提出剑桥方程式。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理论,使货币数量论的势头减弱。
50年代起,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1956货币稳定方案1959,《价格理论》1962等。
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J.博丹。
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南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致使欧洲市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史称“价格革命”。
博丹认为,白银流入是货币价值低落的原因,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货币的数量。
以后意大利经济学家B.da万萨蒂、G.蒙塔纳里、英国哲学家J.洛克、法国哲学家C.-L.de孟德斯鸠,以及后来英国哲学家D.休谟、经济学家D.李嘉图、哲学家J.S.密尔等都阐述过类似见解。
早期货币数量论注重对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质的概括。
万萨蒂认为,货币数量增加,货品价格自然上涨。
蒙塔纳里则将交换的货品与流通的货币相对比表明价格的变动,而且他认为有一般物价的变动与个别物价的变动之分。
洛克从货币的供求关系方面分析,发展了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价值高是因为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孟德斯鸠认为银币是商品的符号,商品也是银币的符号,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的价值关系,因而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动,其价值必然发生变动。
古典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比较研究一、前言货币数量论是研究货币总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理论,通过探讨货币总量增加或减少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来指导货币政策制定。
在古典时期,货币数量论被称为“古典货币数量论”,而在现代经济学中,人们更加熟悉的是“现代货币数量论”。
本文将对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了解两种理论的异同点和价值。
二、古典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亨利·李嘉图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他们认为货币的总量与物价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即“货币数量论式”。
货币数量论式:P = M / V其中,P代表物价水平,M代表货币总量,V代表货币的速度。
古典货币数量论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实际GDP保持不变,因此,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物价水平也会相应上涨。
反之,货币总量减少时,物价水平也会下降。
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价值在于它提出了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货币总量的问题。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然而,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缺陷也很明显。
它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但在现实中,货币流通速度是会变化的,这种假定已经被现代经济学界所否定。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们提出的货币数量论式相比于古典货币数量论更加广泛和深刻。
货币数量论式:MV = PY其中,M代表货币总量,V代表货币的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实际GDP。
弗里德曼并不像李嘉图那样假定货币速度不变,而是强调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
因此,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政策上的变化会对实际GDP和通货膨胀率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价值在于它更注重货币政策的预测能力。
现代货币数量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在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构建一个预测框架,有助于调整货币政策以满足实际需求。
货币公式MV=PT。
1911年,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bai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如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以P代表物价水平,以T代表社会交易量,则:MV=PT费雪认为M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因而:M = M1 + M2V = V1 + V2扩展资料以研究货币在经济运行中是否发挥作用的货币主义学派被称作“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一学派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一文,提出了纯货币需求理论,即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试图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来重新表述货币数量论,它不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只是象剑桥学派那样设定货币具有效用,然后考察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想要持有货币的多少。
其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述为:(M/P)d=f(r,Yp,h,ze,u)其中,M/p是实际货币需求,r是一组收益率,如债券利率和股票市场收益。
YP是永久性收入,h是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ze是预期通货膨胀率,u是一个混合变量,它反映了嗜好和偏爱的变动。
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bai为:MV=PY。
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PY/M。
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
费雪在这里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市场上的货币量。
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稳定。
凯恩斯主义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3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他的实际货币需求模型是Md/P=f(i,Y),式中i表示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即货币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把上式代入V=PY/M,其中M用Md代替可以得出:V= PY/M=Y/f(i,Y),该式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外经贸11优序融资理论监管套利有效市场假说汇率超调1.证明利率预期理论表达式,作图说明收益曲线的形状2.简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并列举三个违背有效市场假说的异常现象湖大11贴现经济资本汇率制度金融互换操作风险1.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2.简述特别提款权的特点3.质押贷款与抵押贷款的区别4.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及三种形式5.银行资金三性之间的关系央财11百慕大式权证费雪效应马歇尔勒纳条件融资租赁半强有效市场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内容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措施3.简述“最适通货区理论”的内容4.什么是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带来的成本由谁承担5.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6.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与管理方法7.比较资本预算方法中的NPV方法和IRR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人大11利率期限结构及其理论假设欧洲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从货币创造机制角度来看)是否影响中国经济东财12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2.简述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3.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4.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构成5.证券上市的利与弊6.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与主要影响7.国际收支账户差额及其含义8.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成因,弊端与化解对策外经贸12格雷欣法则货币中性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投资项目估值的修正现值法多头套期保值1.什么是逆向选择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2.完美市场条件下的MM定理一与定理二3.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缺点西方发达国家混业经营的两种主要模式4.为何人民币升值未必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5.05-08年人民币升值却伴随着贸易逆差的扩大,如何解释南大12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如何用凯恩斯理论看待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政府干预为何会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浙大12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含义是什么与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有什么不同2.简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基础和市场条件4.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为代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在哪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他与中央银行的关系有什么不同5.画图列公式论述无税和有税条件下的MM定理一和定理二6.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做出评述人大121.比较可贷资金理论与储蓄投资理论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异同2.央行影响利率的途径和机制3.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到功能,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对货币市场发展及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4.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动因以及应对央财12格雷欣法则流动性风险 J曲线效应财务危机有效投资组合和有效边界1.证券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性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4.可转换债券筹资的利与弊外经贸13J曲线效应理性预期约当年均成本法票据发行便利内部收益率1.鲍莫尔-托宾的的平方根公式及其政策意义2.结合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阐述企业在进行长期融资决策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3.巴塞尔协议3 的主要内容,对西方商业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何不同湖大13(金融学张强乔海曙《国际金融》杨胜刚《商业银行管理学》彭建刚《金融市场学》晏艳阳)流动性陷阱折算风险做市商制度基础头寸1.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及特殊性2.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3.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4.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目标5.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补偿机制6.《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内容及关系7.融资融券交易对投资者的影响8.我国近年的利率政策及其理论依据9.外汇管制的主要方式及实行外汇管制的收益和成本10.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利率敏感性分析及其缺口管理其净利息收入南大13美联储“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性质和目标及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期货交易的基本制度,股指期货有那些功能,为何具有这些功能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思想何为公开市场操作,有何优点人大131.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及其异同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中山13套期保值特里芬难题资本充足率货币乘数市盈率自由现金流1.公司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是不同的,解释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央财13流动性陷阱回购协议特别提款权 IPO折价净现值1.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脉络及其规律2.衍生工具的内涵,特征及功能3.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对经济的不利影响4.增发公告会带来显著为负的价格效应,用三种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5.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进程和利率市场化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提出应对策略6.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配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政策配合的效果外经贸14资本结构代理问题联邦基金利率敏感性分析费雪效应1.股利支付的至少两种可能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2.解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概念,假如A企业的财务风险大于B企业,是否A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将更高3.上海自贸区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意味着区内的经济主体需要重视对利率的预测,请结合利率理论,阐述经济主体在进行利率预测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4.泰勒规则的基本政策思想,对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复旦14IPO折价发行消极投资策略金融深化杠杆收购熊猫债券1.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举例说明买空和买空交易机制如何放大收益和风险3.行为金融理论,为何其对传统效率市场理论造成严峻挑战4.确定一国外部均衡目标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什么南大141.根据投资者的动机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哪些类型2.市政债券的形式有哪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财141.货币乘数变动的理论影响因素有哪些2.货币乘数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3.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哪些央财14背书窗口指导无抛补利率平价扩张期权融资租赁1.货币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2.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3.用特里芬悖论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缺陷4.比较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WACC方法和APV方法5.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及协调配合模式6.现行国际本位货币体系的缺陷及其改革方案外经贸15监管套利影子银行欧式期权绿鞋条款边际资本成本1.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基本方式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股票回购的三种方式4.套利满足的三个特征5.简述NPV法和IRR法中关于在投资收益率的各自隐藏的假设,那种估值方法更合理6.购买力平价理论,有哪些合理之处,缺陷有哪些7.优先股的特征,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动机和作用8.比较境内外证券市场的特点,为什么选择在境外发行9.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华师大15货币乘数欧债危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P2P网贷资产证券化兼并收购1.我国广义货币M2是怎样划分的2.在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货币需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什么是“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中央银行通常采取怎样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4.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5.简述杜邦分析法的基本内容6.简述公司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7.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8.评述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南大151.根据投资者的动机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及其流动性偏好陷阱3.试用可贷资金模型解释通货膨胀率与储蓄存款增值率和储蓄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上财151.在有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工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为何还要创设SLF,其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有何不同中山15流动性溢价理论货币中性最优货币区持续增长率资本市场线1.什么是外汇市场干预有哪些途径2.央行推出的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定向降低再贷款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用意何在3.比较传统货币政策与上述“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优劣4.能否仅仅通过财政政策实现国家的总产出Y的提高与降低贸易赤字水平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利率-产出图形5.能否通过货币政策实现这两个目标6.如果国家将汇率制度调整为固定汇率制,只使用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能否达到上述目标7.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的再投资假设是什么哪种再投资假设更合理对于互斥项目,得出评价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浙工商151.为什么IPO时公司不省掉投资银行承销环节而直接向最终的购买者销售股票呢2.预期通货膨胀率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3.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其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的原因4.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增加会降低利率。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和传统经济学观点不同的理解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方法。
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应该基于国家的货币主权和经济需求,而不是受到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均衡的限制。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主权,通过印刷货币或增加电子货币供给的方式来满足其支出需求,并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根据这个理论,货币只是一种计价单位,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行额外的货币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要求。
在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供应被看作是一个由政府调控的决策,而不是由金融体系的私人部门决定。
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货币供应可以被控制和管理,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然而,现代货币数量论也受到了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担心,过度发行货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金融不稳定。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多地考虑公共
债务和可持续性,而不是只关注货币供应。
总之,现代货币数量论提供了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替代理解,它强调了政府的货币主权和政策灵活性。
尽管这个理
论在一些方面受到批评,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框架,对公共政策和经济管理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