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 格式:pptx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55
1.身体语言比有声语言更真实拿起此书,许多人心中一定存在诸多疑问。
什么是身体语言?它具有哪些特征?学会解读身体语言对我们有哪些好处?现在,我们就先从解答这些疑问入手,来看一看身体语言都具有哪些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人诚不诚实,往往是看他所说过的话与事实是否相符。
但是像这样去验证话语的真实性往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就会让我们变得很被动,甚至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如果你的商业合作伙伴向你撒谎,而你相信了他的话,与他进行了合作,等到你知道对方不诚实时,你可能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但是,如果在他跟你谈合作的当口儿,你就能捕捉到对方不诚实的信息的话,那么你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产生。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判断对方是否诚实可靠呢?FBI告诉我们,非语言交流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真正的思想、感觉和意图。
只是,人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非语言交流行为。
发生在亚利桑那州的一起强奸案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当人在撒谎的时候,肢体语言往往与有声语言难以一致。
一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被抓来审讯,他的供词十分有说服力,而他的故事也非常合理。
他声明,自己从未见过受害者,并曾沿一排棉花地前行,然后左转,最后径直走回家。
审讯中,一名探员快速地记下了嫌疑人的供词,而另一位则一直在注意着嫌疑人的一举一动。
那位审讯人员发现,当嫌疑人说到左转和回家时,他的手打了个向右的手势,而这个方向正好指向犯罪现场。
如果那位审讯员不是一直在观察嫌疑人,他不可能抓住嫌疑人的这一破绽——即言语(左转)和非语言行为(向右的手势)的不一致。
看到这个手势后,他立刻确定这个嫌疑人在说谎。
于是,过了一会儿,审讯人员再次与嫌疑人展开了较量,最终嫌疑人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体语言比起任何有声的话语都诚实。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通过身体语言所进行的信息沟通占了半数以上,美国有一位传播学家就曾提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表达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55%表情+38%语调+7%语言。
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最诚实的腿脚你知道人体的哪个部位最诚实吗?这个部位能揭示一个人的真正意图,是我们在寻找一个人思想的非语言信号时的首选部位。
答案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那就是我们的腿和脚。
为什么腿和脚能够如此精确地反映我们的情绪呢?几百万年前,当人类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人类的腿和脚就已经能快速应对周围的威胁,这种反应甚至无须理性的思考。
我们的边缘大脑可以确定腿和脚能够在需要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停下来、逃走或踢向敌人。
这种生存机制是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非常适合我们,所以至今仍在沿用。
事实上,这些古老的反应在我们的身体里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是现在,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或不能认同的事情时,我们的腿和脚依然会做出史前时代的那种反应。
即,先冻结,然后想办法逃开,最后,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进入备战状态。
尽管我们用衣服和鞋子遮住了腿和脚,但它们依然是最早做出反应的身体部位,不仅是面对威胁和压力时,还包括面对各种情绪时。
我们的腿和脚的确在传递着我们的感觉、思想和感情。
我们今天的跳舞和跳跃动作实际上是对几百万年前人们打猎成功后的庆祝仪式的一种延伸。
不管是马赛武士原地起跳的战舞(比谁跳得高),还是一对对情侣热情洋溢的舞蹈,腿和脚传达给我们的始终是一种幸福感,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在球类运动中,我们甚至会一起有节奏地跺脚,好让我们的团队知道我们在全力为他们加油。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证据证明这种“脚感”存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脚部动作来验证他们的诚实度。
假设一个孩子正坐着吃饭,这时要注意观察,当她一心想着要出去玩时,她的脚是如何摆动的,双脚是如何迫不及待地要着地的,尽管这个孩子可能还没吃完饭。
父母可能会要求孩子保持原位不动,这时孩子的脚会慢慢远离桌子。
她的身体可能会被父母按住,但是她的腿和脚会不停扭动,并使尽力气伸向房门一侧,这准确地反映出了她想要去的地方。
这就是一种意图线索。
作为成人,我们当然可以更多地限制这类边缘行为,但是,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样。
读《FBI教你破解肢体语言》有感我们需要明确解读肢体语言的困难性。
肢体语言有个体差异、有虚假掩饰,加之我们个人解读能力的不同,所以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
因此,即使在我读完了《FBI教你破解肢体语言》这本书后,仍然认为肢体语言是我们了解对方的途径,但不能完全迷恋于此。
下面简单分享下我们生活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动作的解读:一、视觉阻断。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眼不见心不烦”,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不想看到某人或者是某物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把眼睛微微闭合,或者是转向别的地方,更有翻白眼的,呵呵。
我个人感觉这点就类似于我们在屋子里,有个我们讨厌的家伙想进来,所以我们赶快把们闭上以逃避他的身影。
当然视觉阻断不仅仅表现厌烦情绪,如果在目光交流的时候有视觉上的回避情形又不一样,可能是因为撒谎,可能是因为别的。
二、嘴唇按压。
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有咬嘴唇的习惯么?抑或紧闭嘴唇?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遇到麻烦或者是需要下决定的时候。
三、冻结反应。
这个比较好理解,我们可以参考动物在遇到危险或者是感觉到危险时的表现,往往是突然像冻结了自己一样,屏住呼吸,保持警惕状态。
如果我们提到什么,对方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形,那么可以肯定对方感觉到了不安,接下来他可能会调整自己的动作或者是言语,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比如把脚收回去或者是减轻呼吸什么的。
四、逃跑反应。
上面我们提到的冻结反应里提到,对方把脚收回去,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潜意识里的逃跑反应。
以保证自己在无法应对的时候快速逃出这个不安全的环境。
五、战斗反应。
与逃避反应相反的是,如果他发现无法逃避的话,逼急了也会咬人,参加战斗。
此时,对方可能会舒展自己的身体,扩大自己的空间领域,做出一些令人畏惧的表情来恐吓你。
六、安慰反应。
我们时常看到内向的人演讲时有抚摸脖子、脖子,挠痒的动作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在演讲场所,害羞的心理让他局促不安,然而又无法逃避抑或战斗,这个时候他需要安抚,所以做出一些让自己舒服的动作来。
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豆瓣)Lie to meXDash (Why so serious?)喜欢眨眼的人,往往心胸狭隘,不太能够信任,和这种人打交道,最好直截了当地说明。
喜欢盯着别人看的人,警戒心很强,面对他们,要避免过度热情或开玩笑。
喜欢大嗓门说话的人,多半是自我主义者,最好和这种人划清界线。
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个性往往随和,有事情可以找他们商量。
一坐下就翘脚的人,人充满企图心与自信,而且有行动力。
边说话边摸下巴的人,通常个性谨慎,警戒心也强。
现实生活中,动...... (25回应)2010-02-02 19:45 109/113有用来自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版两点看法寒谫子 (用心生活)这是最近的习惯,看完一本书,总想为它也为自己写下些什么。
算是总结,也是将书插进书推临等下次垂青的一段告别词。
吉林文史出版社的《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封面上赫然写着:“美国FBI超强阅人术,让你第一时间看透对方。
”我想这一定是出版社的伎俩,加个噱头不过想赚的是买者的钱。
我私下里认为,在英文原版里,这句唬人的话语该是没有的;就算对书名的译法,我这个纯粹的翻译局外人也颇有意见。
“What Every Body ...... (11回应)2010-03-29 19:36 43/55有用来自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版翻译书的质量真成问题藟纍罝隳 (Dein Mutter ist eine Nutte)她们听后咯咯直笑:“你也能看透人的心思吗?”我也笑了,并回答说:“我不能。
”听了我进一步的解释后,她们承认相识已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 “Can you read minds, too?” T o which I laughed and answered, “No.” After I had explained what gavetheir long-term friendship away, one of the two women confirmed they had k...... (10回应)2009-05-04 00:32 17/21有用来自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版实用版读书笔记大狗熊 (已经三十了依然老不正经…)阅读介质:iBooks(ePub格式)阅读时间:2010年12月嗯,不需要满足格式的读书笔记,才能算是自己对自己有所交待的读书笔记。
前FBI特工告诉你,如何读懂别人的肢体语言本期内容关键词:FBI特工、识别间谍、解读肢体语言显然和咱们以往的健身主题没什么关系但我想你们一定会对这些元素感兴趣所以决定把它推送给肌友们看他叫乔-纳瓦罗一位曾在FBI工作过25年的特工他的工作是抓间谍他能通过观察行为举止就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可疑下面他将带我们分析3种常见行为双臂交叉在体前本质上是拥抱自己的行为人们做出这个举动通常是为了放松自己它常见于公共场合比如和人说话、或看电影的时候看向别处很多人说,在说话时转动眼球说明这个人在说谎乔表示这绝对是一个误解这只能说明这个人的大脑正在处理信息并不一定就是在编造谎言摸鼻子、碰嘴巴这样做通常是为了安抚心情一些人认为这是在掩饰说谎话的不安其实也是一种误解,不能单靠这个来判断解读肢体语言不仅需要熟读心理学更需要经验在一次识别间谍的行动中乔和同事通过监控对可疑人员进行甄别那个人的衣着打扮都很美国,很像本地人只见他走进了一家花店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捧鲜花随后就上车离开了同事们都认为这个人没问题只有乔从握花的姿势上看出了端倪:美国人通常会让鲜花朝上而那个人却把花倒过来拿这是东欧人才会有的习惯成功实施抓捕后,在审讯期间乔问道:“想知道我们是怎么知道你是间谍的吗?”接着答道:“是鲜花”随后那个间谍就招供了在谈话中乔能通过观察对方的五官察觉到细微的情绪变化眼睛她的睡眠充足吗?此刻她在思考吗?眉间如果表情有变化会从这里首先反应出来鼻子遇到不喜欢的事物人会下意识耸鼻子嘴唇吸下嘴唇说明这个人可能正为某事伤脑筋脸颊如果会用舌头摩擦口腔侧壁说明这个人在进行感知管理乔就会询问为什么要这么做颈部人在放松状态下头部是会有少许倾斜的如果头很端正说明颈部肌肉僵硬这个人紧张起来了肢体语言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肩膀当人们表示自己不知道时双肩通常会耸起来手遇到棘手的问题人可能会下意识的让手指交叉双手叉腰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大拇指朝后的叉腰带有几分强势的态度;大拇指朝前的叉腰可能反映出对某事很感兴趣人还会做一些有助于散热的事情比如揪一下衣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天气炎热也可能表示这个人很焦虑、浑身都是汗腿如果出现用手摩擦大腿的行为说明这个人可能在安抚自己的情绪脚当人听到某个让自己感到害怕的问题脚可能会退缩、或是交叉站立仅仅靠解读出的肢体语言不足以做为判断的证据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我们更了解对方从对方的穿着、站姿、手的位置了解他的精神状态、心情好坏等等从而让我们决定接下来该如何与他交流其实每件事物、每个行为都能向我们传递某种信息而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留意乔的工作,其实就是捕捉这些细节在采访期间他甚至统计了主持人眨眼的频率——每分钟8次人们第一次见面时的肢体语言两人的关系总是始于握手无论你之后是喜欢还是讨厌对方第一次见面时礼貌性的握手都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两人聊天时最舒服的距离当两位女士在聊天时乔突然加入进来并告诉她们如果聊天时站开一点会让彼此间感到更舒服然后两位女士继续聊天不知不觉间就站的离彼此更远了些这是不是她们刻意而为之的而是因为她们的潜意识里确实感觉到这样的距离更舒服一些下面再把场景转到扑克牌桌上如果玩家拿到牌之后手指放在牌上、或是用整个手掌盖住则说明牌可能还不错而远处的那位女生一直离牌桌比较远说明她的牌可能一般般因为人更倾向于接近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直不停的摆弄筹码则是人们用来自我安慰的方法驱动自己的求胜心坐在角落的老哥没有太多的肢体活动但不代表他没有传递信息双手抱着胳膊不动说明现在的牌局还没有进展他的内心毫无波澜随着牌局的进行角落老哥不再聊天了眼睛专注于牌局手也一直放在了扑克上牌的好坏还能通过表情变化反应出来而那些老练的玩家为了防止暴露出自己的牌甚至能够管理表情做到无论何时脸上都是毫无波澜这就是所谓的“扑克脸”而乔表示你也许有一张扑克脸但你绝对没法训练出“扑克身”身体的活动总会揭露你的心理活动而这些都能被他解读出来沟通=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让我们可以更了解别人也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文末福利--。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家庭对自己的子女都要进行坐、立、行、走等姿态的训练,在服务行业、军队、政界等也一样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姿态作出要求。
这是因为身体姿势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影响别人对其形成的印象和判断。
本章,FBI 将告诉你姿势所隐藏着的丰富信息,让你透过姿势来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1. 从头部动作探究人的内心头部动作是人类进化最早的动作,其次才到躯干,最后才是脚。
我国研究身体语言的书籍往往以欧美的研究成就为参考,但我们古人也有这样的观察,只不过没有系统化而已。
很多成语,如抱头鼠窜、埋头苦干、点头哈腰、抱头痛哭、探头探脑、垂头丧气、交头接耳、搔首弄姿、缩头缩脑等都是用来描述头部与行为、心理状态关系的。
通过对身体语言的研究,FBI 发现,头部是人体接触最频繁的部位。
英国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德里蒙德·莫里斯也指出,虽然头部仅占人体表面积的九分之一,但自我触摸行为却有半数以上集中在头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自己经验的总结,FBI 将人的头部动作归纳整理为四大项,并分析了其所代表的不同心理。
1.属于隐蔽动作的接触人们对噪声感到不耐烦时用手掩耳,或光线过强时用手遮眼,气味过烈时用手捂鼻等动作,都是为了挡住外界的强烈刺激侵入感觉器官。
此外,当内心万分痛苦而哭泣时,用手捂着脸的动作也属这一范畴,这是一种带有掩饰性企图的姿势。
2.属于整理身体的动作这一接触的具体特征是,将手举向头部做出“抓”、“擦”、“摸”等动作,这种动作本来是用以维护头部清洁而用的,比如头皮屑过多时搔头等,但是,FBI 指出,当我们脱离本来的目的,陷入情绪混乱或紧张状态时,往往会做出类似整理头部的神经质的行为。
比如,男性方面最普遍的“抓头”动作,大致可视为不满、困惑、害羞、痛苦等心态的直接反应。
在这种时候,往往兼有面带赧色和喘气的现象。
3.特殊象征的接触为了强调正在用脑筋思考,用手指或笔“咚咚”地敲头,或者用手掌贴着头部不动等动作,就属于这一范畴。
冶金企业文化期心理诊所XINLIZHENS UO桌子对面的男人小心谨慎地回答着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提出的问题。
他既不是谋杀案的主要嫌疑人,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案发当时不在现场,但特工依然不停地追问:“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枪吗?”“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锤子吗?”“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碎冰锥吗?”其实碎冰锥就是作案工具,特工想看看嫌疑人听到凶器名称时的反应。
果然,一提到碎冰锥,男人虽然言辞诚恳,但眼皮耷拉下来———就凭这点,他被作为第一嫌疑人调查,随后的事实证明他没被冤枉。
这个特工乔·纳瓦罗后来写了本书,名叫《FBI 教你破解身体语言》,用他25年的工作经验来分析人类的肢体行为。
这套“身体测谎术”首先要盯住下半身。
人们遇到兴奋的事,双腿和双脚会一起摆动或颤动。
要是喜欢谁,就会把脚转去对方那里。
如果他谈话的时候将脚转向一侧,那说明他想离开,要去的正是脚转过去的方向。
但这远远不够识破谎言。
请把目光往上移:如果对方面带微笑和你说话,但他将双臂放在胸前或突然系上一颗衣服的扣子,直到谈话完毕才解开,说明谈话中出现了某种让他不适的内容;夸夸其谈的学生将拇指放进口袋,但将其他手指挂在外面,其实是低度自信的表现———如果去应聘,这几乎是在说“我对自己不太确定”。
接下来就是脸上最为诚实的部位眼睛了。
在数万年的进化中,眼周肌肉不断改良以保护眼睛,眼球内部的肌肉能收缩瞳孔,保护眼睛免受突来强光的刺激,而有危险袭来时,眼周的肌肉会立刻合上眼帘。
这决定了你的眼睛几乎很难撒谎。
分析一个人的脸、身体、声音和话语可以察觉真相,其原理涉及人类大脑运行的机制。
1952年,一个名叫保罗·麦克林的科学家提出,人类大脑是由“爬虫类脑”(脑干)、“哺乳动物类脑”(边缘系统)和“人类大脑”(新皮质)组成的三位一体,三个“大脑”合起来形成了“命令加控制中枢”,驾驭着我们身体的一切。
边缘系统则是破解谎言的重点。
破解嫌疑人被审讯时的身体语言密码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12期侦查讯问中,口头语言往往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
通过对审讯对象身体语言的观察,有助于审讯人员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讯策略,在审讯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脸部左右半边的脸从外貌上看是一模一样,但从身体语言的角度分析,左右脸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不同的;左半边脸更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感情,传递出人的真实情绪;而右半边脸一般情况下都没什么表情。
所以,审讯人员在观察人脸部时,应注意观察嫌疑人左脸,就能更真实地掌握其内心情绪。
嘴巴撇嘴。
撇嘴是唇部肌肉收缩,使得嘴型显得更小,嘴角也会随着下垂,这表明犯罪嫌疑人不认同审讯人员的观点,或是瞧不起审讯人员。
这时审讯人员不能再对嫌疑人进行思想开导,而是要及时对嫌疑人进行威慑,打击其嚣张气焰。
舔嘴唇。
当犯罪嫌疑人正处于紧张或兴奋的情绪中,做出舔嘴唇的动作,是其正在压抑内心的激动。
这时审讯人员应注意制造空当,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嫌疑人一吐为快。
张开的嘴。
犯罪嫌疑人嘴巴不自觉地张开,是疲倦与懈怠的表现。
这表明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厌倦,或者对正在讨论的话题理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
此时审讯人员要对其及时引导,使其集中注意力,回到案件的调查讯问中来。
咬嘴唇。
这是犯罪嫌疑人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的表现。
此时犯罪嫌疑人心中必定有很大的疑虑,审讯人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嫌疑人疑虑所在,就不要轻易暴露检察机关所掌握的案件情况。
嘴巴不断开合。
这是在思考的表现。
犯罪嫌疑人此时开口的可能性较大,审讯人员应该许以政策承诺,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顺着审讯人员铺好的路走。
抿嘴。
这是顽抗到底的表现。
此时审讯人员应有策略地引导犯罪嫌疑人,铺出一条路,让其从顽抗中走出来。
眼睛突然眯起的眼睛。
这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非语言行为,透露了犯罪嫌疑人心中的消极情绪和厌恶感。
眼球快速转动。
眼球快速多方向转动,是人处在高度紧张下用来快速观察四周的一种本能反应,很难被伪装。
举手投足间,常常展现一个人的修养,或者温文尔雅的气质,或者绅士睿智的才情……同时,举手投足间更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意图,如若想拥有能从小窥大的本领,就必须拥有一颗善于观察的敏锐的心。
本章,FBI将向你详细解析,对方举手投足间到底藏有多少秘密!1.手部动作传递着千言万语人类的手是最独特的,它可以抓、划、刺、打、握,还可以感受、感觉、衡量和改造我们周围的世界。
它能拨动琴弦、能雕刻塑像、能绘出精美的图画、能建成金字塔,还能筑出万里长城。
人类的手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变得越来越灵巧,特别在互动沟通中,都会本能地启动我们的手去表达我们的情绪、思想和感情,真实地反映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
因此,FBI认为,在人际活动中,细心注意手部动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时在抬手的一瞬间就传递了千言万语的信息。
对于目光锐利的FBI探员来说,有时候只要通过一个人的手他们就能判断出这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或经常参加的运动。
FBI称,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手会比较粗糙僵硬,在农场工作的人或运动员的手上可能会留下疤痕,站立时双手放在两侧且手指并拢的人可能有过从军的经历,吉他手的一只手的指尖上常常留下厚厚的茧。
此外,FBI指出,手还能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关怀程度和我们对社交惯例的态度。
有的手一看就知道它受到了细心照顾,有的则是脏兮兮的。
有的手的指甲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有的则显得疏于打理。
留着长指甲的男人看起来很奇怪,总是缺少点阳刚之气。
另外,人们一般会把咬指甲作为紧张或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有的人手心容易出汗,伸手一握便给人一种潮湿的感觉。
大多数人认为手心出汗是因为太热的缘故。
但FBI经过研究发现,手心出汗不仅是因为热,还与紧张或压力有关。
因此,FBI 指出,通过一个人是否手心出汗,你可以猜测他是否正处在压力状态下(这是边缘反应的结果)。
也有人错误地认为,手心出汗说明这个人一定在说谎。
这样的推理显然是有问题的。
FBI 称,在边缘大脑的冻结、逃跑或战斗反应中,神经系统被激活的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也管理着我们的汗腺。
FBI教你读心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看穿一个人?第一章:肢体语言的奥秘•肢体语言的定义与重要性:详细解释肢体语言的概念,强调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通过生动的例子,如面试、谈判等场景,说明肢体语言如何影响沟通效果。
案例分析:以一次成功的商务谈判为例,分析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使用的肢体语言,如自信的站姿、开放的手势等,是如何影响谈判结果的。
•肢体语言的分类:将肢体语言分为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触觉、空间距离等类别,并分析每类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不同信息。
学术研究:引用Ekman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通用性和差异性。
•肢体语言与文化差异: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强调文化对肢体语言解读的影响。
案例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点头和摇头的含义,以及不同文化中个人空间距离的差异。
第二章:面部表情的秘密•微表情的解析:深入探讨微表情的概念,分析微表情在欺骗、恐惧等情绪表达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以《Lie to Me》中的案例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分析微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
•面部表情与情绪的关系:详细分析不同的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情绪,如喜怒哀乐、惊讶、厌恶等。
学术研究:引用Ekman的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的研究成果,介绍不同表情对应的肌肉运动。
•面部表情的欺骗性:讨论人们如何通过伪装面部表情来掩饰真实情绪,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欺骗性表情。
案例分析:分析政治人物在演讲中使用的面部表情,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表情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情感。
第三章:手势的含义•开放式和封闭式手势: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手势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传递的心理信息。
案例分析:比较面试时应聘者使用开放式手势和封闭式手势对面试官印象的影响。
•手势与自信的关系:讨论手势与自信之间的联系,如自信的人通常会做出开放式的手势。
学术研究:引用研究成果,分析手势与领导力、说服力之间的关系。
•手势的文化差异:举例说明不同文化中手势的含义差异,如“OK”手势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1.表情符号,心灵深处的另一面人类复杂的表情变化都是在头部的眉、眼、嘴、鼻的动作变化上体现出来的,脸是人体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动的部位。
FBI指出,通过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可以轻而易举地读懂他人内心的情绪状态和洞悉其心理变化。
人类有一项特有的技能——语言,但这项技能异常复杂,也极其高端。
在人类还未进化出这项技能之前,也是需要交流的,那时的交流十分简单,只需要借助肢体和其他方式表达,表达的也是最常见的需要,如喜、怒、哀、乐、惊、惧,面部表情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有个词叫“声情并茂”,现在人类的语言体系已经十分健全,但人们在演讲、阐述、说服时还是会使用到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当你去到国外听不懂外语时,你会比划;当你被别人激怒时,你会愤怒;当你对别人产生好感时,你会微笑。
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流。
虽然有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快乐、悲哀、静穆和狂怒等复杂丰富的面部表情。
通过它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变化。
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人的灵魂的一面镜子。
FBI指出,透过这些不同的表情,你可以清晰地看透他人的内心世界。
1.哭的表情在中国古代,哭因为其行为的强度不同,有很多种说法。
凡不出声的暗自流泪,叫做泣;不但流泪,而且发出哀声的,叫做哭;一边哭一边念念有词,申诉其心中之委屈的,叫做号。
哭的动作开始于皱眉,悲哀、痛苦等情绪最早显露于此。
男人常常掩饰哭的行为,但是,皱眉却是常见的。
接下来是闭眼,悲哀、痛苦以及惊恐时,人们大都会有闭眼的动作,这一动作可以用于掩饰。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要哭时强忍着不闭眼,这时眼泪可能流出来揭露感情。
眼泪是由于眼部肌肉收缩,压迫泪腺而分泌出来的,很多情况下,眼泪的流出是不受意志支配的。
人们控制眼泪的能力只在情绪不是很强烈时起作用。
如果情绪再强烈一些,口部就开始抽搐。
不能忍受时,或者是儿童尚且没有忍耐的习惯时,大哭就开始了。
大哭的时候,嘴巴不一定张得很大,只有需要哭喊时才有必要大张着嘴。
美国FBI超强阅人术让你第一时间看透对方(二)在生活中,你想知道你身边人的意图和潜台词吗?在工作中,你想了解你的领导和同事对你的看法吗?你想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吗?大家好,我是百变灵灵读书。
相信阅读过上一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对《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这本书的下半部分。
31.脚步冻结,如果一个在不停地摆动和弹动自己双脚的人突然停了下来,说明这个人正在承受压力和情绪的波动,或是感到了某种程度的压力。
32.锁脚,当一个人突然将脚趾转向内侧或两只脚互锁时,表示他感到不安全、焦虑或威胁。
33.腹侧否决,当一个人站在一个令人讨厌的或自己不喜欢的人旁边时,他的躯干会倾向远离这个人的一侧。
同时人们还会把躯干渐渐转离那些没有吸引力或令人厌恶的事物。
34.腹侧前置,人们会把自己的腹侧倾向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人,如关系发生了变化或遇到不喜欢的人时,人们就会转换姿势或者转身离开。
35.躯干保护,交谈中的商人如果突然系上夹克的扣子,那可能是因为谈话让他感到了不适,而谈话结束后,他才会重新解开扣子。
36.抱着枕头谈话的人,是想借着这枕头给自己安慰,平复情绪。
女性的躯干保护行为比男性多,女性将双臂交叉放于胃部,或用一只手臂斜跨胸前,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臂的手肘,这都是一种壁垒,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隔离的行为。
男性的一些细微的动作,如伸手去拿东西、整理衣袖、把玩袖口或固定领结等行为都是属于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
37.焦虑性胃痛,当人们在餐桌上起争执时,有人会感到胃不舒服,这是因为当人感到心烦意乱时,进入人的消化系统的血液就会减少,低于正常消化所需要的量。
血液被调离了消化系统,而被输往我们的心脏或四肢(特别是腿部)肌肉处,目的就是为了逃跑做准备。
人们所感受到的胃痛实际上是边缘系统被激发的征兆之一。
所以吃饭时请不要吵架,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好。
38.弯腰的动作在全世界都表示奉承、尊敬或受到表扬时的谦逊。
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于书面的文字,38%来自于声音(其中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身体语言。
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因此,在FBI的读心术中,要读懂人心,除了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之外,参考价值更大的,是对方的非语言行为。
1.站立姿势传递出的性格特点在与犯罪嫌疑人的接触中,FBI总是会仔细地注意各个细节。
在这些细节中,站姿是FBI尤为重视的。
站姿是性格的一面镜子,通过站姿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深度的剖析,并找出这个人内心隐藏的性格特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简单的站立动作是认识他人的有效途径,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就可以从他们站立的姿势中,探知其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人的站姿是千姿百态的,但有一些站姿极具代表性,而且反映出来的性格特征也很明显。
有的人习惯思考型的站姿。
有这种站姿的人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插在裤兜里,时不时地取出来又插进去。
这种人性子比较小心谨慎,凡事都喜欢三思而后行。
如果想让他们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必须先将每个步骤所涉及的事情列好单子给他们,而且要清清楚楚,否则他们很难下定决心去做。
这种人也会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在遇事的时候常采取比较直接生硬的手法,往往容易后悔。
这种人有许多希望,却不敢放手去做,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在他们看来,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不做。
有这种站姿的人,侧重思考多过于行动,有些属于“空想派”。
一位美国海军少校经过了层层选拔之后收到了FBI的面试通知。
这个海军少校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他的家庭是很典型的军人世家。
他本人受父亲的影响,很早就从军了。
在军队中,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出众的就是他的射击能力非常强,能够用手枪击中200米外的一个核桃。
可以说,他的军事素质是相当高的。
美国FBI这次要选拔的是一个有良好行动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