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素材第一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人教部编版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6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回忆自己生活乐。
2.借助习作结构流程图,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学习准备】
笔记本和笔,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准备进行仿写。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回顾课文,梳理写法;
↓
共学:交流平台,回顾写法→词句段运用,表达交流→日积月累,赏析写法;
↓
拓展:积累古诗词,仿写古诗文。
【作业设计】
1.通过“语文园地” 第一部分“交流平台”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抓住()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A.带修辞手法的句子
B.课文的题目
C.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D.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2.“语文园地”中需要选两三个词语区分什么不同〔〕
A.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
B.森林和大海的景色
C.校园和荷塘的景色
D.水乡小镇和城市生活
3.仿写
同学们,在语文书上有三幅图,老师讲课中也提供了三幅图,请你选择 1-2 幅
图画进行仿写,可以仿写书中的句子,也可以仿写老师拓展的古文。
4.背诵
这节课结束了,请同学们把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背下来,如果有余力,可以再背一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参考答案】
1.C
2.A。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个习作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好,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为素材,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事物,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学会通过修改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但在写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观察不细,对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表达不准确,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写作兴趣不高,对写作缺乏热情和动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会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学会通过修改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教学难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学会通过修改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3.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典型案例。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事物,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场景或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题《我的乐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乐园在哪里,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陈嘉庚爱国富翁陈嘉庚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的一天,陈毅特意到集美拜望他。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
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屋内陈设,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
”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着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得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1)为表达中心思想,作者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和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
(2)文章的第2自然段从( )这几方面描写了陈嘉庚的生活极其简朴。
(多选)A.办公室也是卧室B.蚊帐发黄,打了补丁C.用破瓷碗做烛台D.沙发已破旧E.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3)短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赞扬了陈嘉庚的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1)环境;语言(2)A,B,C,D(3)谦虚作风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这句话说的是陈嘉庚的生活非常简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自学指导一、学习目标1.理解字词的意思及概念,能正确使用。
2.能够读懂包含情节简单的短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3.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结构等。
4.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二、重点内容1. 字词学习•生词:野餐、徒步、幽静、听众•重点词:旷野、小溪、蓝天、清新2. 课文阅读•标题:野餐•主要情节:小明和小刚去旷野野餐,欣赏大自然美景•理解:分析文字描绘的意象,体味自然之美3. 语法知识•复习五四制定的标点符号用法:逗号、句号、问号等•复习四种基本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三、自学方法1.词语理解:查字典,了解生词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义。
2.课文阅读: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听写练习。
3.语法练习:完成《语文》作业本中关于句子结构和标点符号的练习。
四、自学步骤1.预习词语:预习生词和重点词汇,并做记忆卡片。
2.课文朗读:大声朗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3.理解课文:反复阅读课文,描绘情景。
4.语法练习: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五、实施计划•周一:预习生词及重点词汇,准备记忆卡片。
•周二:朗读课文,理解生动描写。
•周三:重点复习所学内容,保证能准确掌握。
•周四:完成语法练习,查漏补缺。
•周五:复习整个单元内容,做好检测准备。
六、总结通过本次预习自学,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掌握预习、复习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祝学习愉快!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按照指导内容开展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白公鹅(节选)[俄]叶·诺索夫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
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儿污泥。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
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lián yī),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
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
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选文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 )。
A.作者对白公鹅的厌恶之情B.作者对白公鹅的欣赏和喜爱之情C.白公鹅装腔作势(2)最能表现白公鹅走路特点的词语是( )。
A.大模大样B.昂首挺胸C.慢条斯理(3)选文中的白公鹅做了哪些事?()。
①占地盘②赶走猎人③招呼人类④洗澡呼唤⑤与鹅群厮打⑥咽鱼饵(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耀武扬威”是一个贬义词,请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1)比喻;B(2)C(3)①④⑤(4)这句话说白公鹅“耀武扬威”是明贬实褒,表达了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中“啊”的变调》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啊”变音规律,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3.学习方法建议:
建议同学们课前先阅读课文,课中做好笔记,熟记“啊”的变音规律。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先掌握变音规律,再完成相关练习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吟诵句子,掌握“啊”变音规律。
2、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三、困惑与建议。
1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等 9个生字,读准 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古诗1.读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诗句。
要求:每位同学把三首古诗各读 3遍。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字音读一读。
昼出(zhòu)耘田(yún)桑阴(yīn)供耕织(gòng gēng)稚子(zhì)晓.冰(xiǎo)银钲.(zhēng)玉磬(qìng)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2)注意:“昼、稚、钲”是翘舌音;“耕、钲、磬”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供”是多音字,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提供,读四声“ɡònɡ”时可以组词“口供”;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要求:把这些词语读 3遍。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是七言绝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感呢?自己读一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宋·范成大宋·杨万里宋·雷震昼出耘田/夜绩麻,稚子金盆/脱晓冰,草满池塘/水满陂,1村庄儿女/各当家。
彩丝穿取/当银钲。
山衔落日/浸寒漪。
童孙未解/供耕织,敲成玉磬/穿林响,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
忽作玻璃/碎地声。
短笛无腔/信口吹。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给这这 3首古诗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二、尝试理解诗意。
21.上网查查诗人范成大和有关创作《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1)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他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些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2.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本上的同学有怎样的收获吧。
(出示课本“交流平台”部分内容)3. 这三位同学读书时从“见其形”“听其声”“闻其味”几个方面去想象画面。
读文章的时候,你有这种感受吗?除了看、听、闻,你们读文章的时候还能感觉到什么呢?4.自由发言。
预设一:我读到“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仿佛可以看到一只可爱的花牛悠闲地走在草地上,小尾巴甩来甩去赶蝇子。
预设二:我读到“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个小孩子,现在睡在妈妈的怀里了”一句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妈妈抱着我,冲着我微笑,喃喃地哄我入睡的温馨画面。
预设三:说到“闻”到味道,《走月亮》中描写果园的那段话时,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预设四:有时候书上描写食物味道的时候,我好像也尝到了那种味道。
预设五:我还能触摸到,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感觉。
5.总结归纳: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出示课本第一部分内容)2.结合注音读一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第一组的词语都是形容声音大的,一般用来描写热闹场面。
第二组的词语形容声音特别小,或形容寂静,一般用来描写安静的场面。
3.先理解词语意思,再想象画面。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
锣鼓震天响。
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
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快要,就要。
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
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 9 个生字。
识记“救援、投掷”等 9 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学习准备】记事本、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堂,学习环节主要有:整体了解语文园地中的四个栏目→结合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学习要求之一“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自读第二课,第三课中的优美语句→共学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共学识字加油站中的内容,玩游戏→共学词句段运用中的内容→练习巩固。
【作业设计】1.找出课外书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2.和家里人一起玩生字“串串烧”的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写同一偏旁的字,比比看谁写出的字又多又准确。
3.认真读句子,选出正确的词语。
①科学家在山脚下意外地(发现发明)了华南虎的足迹。
②我决心好好学习,不辜负长辈的(希望渴望)。
③会场上一片喧闹声,主持人要大家(安静宁静)下来。
④警犬的嗅觉十分(灵敏灵巧),能帮助公安人员破案。
【参考答案】正确答案分别是:发现希望安静灵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朗读、背诵《忆江南》。
【学习准备】练习本,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做游戏,猜小动物→读句子,发现描写外形特点的方法→拓展读,丰富仿写内容→动笔写,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动物外形特点→读词,体会与诗的不同→借助注释、插图、配乐,知词意晓情感。
【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而且积累了一首词。
课后请完成下面的作业。
1.分享写的小动物外形特点的句子。
提示:可以读给家人听,听听他们的建议。
也可以在班级群里和小伙伴分享,互相评一评,适当进行修改。
2.背诵《忆江南》。
提示:可以和家人分享,也可以在班级群里和小伙伴分享。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自主预习单一、理解题目1.1 我的乐园是什么?•你心目中的乐园是怎样的?可以是现实中的地方,也可以是虚拟的空间。
•你在乐园里会做些什么?是休闲放松还是学习探索?1.2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篇作文,展现你对乐园的想象和描述能力。
•通过文字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锻炼语文写作的技巧。
二、素材收集2.1 图像与场景•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乐园的图片,以此为灵感来描绘你的乐园。
•也可以想象自己的理想乐园是怎样的,参考一些自然景观或城市建筑等元素。
2.2 乐园活动•想一想,在乐园里你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活动?可以是游玩、拾贝、追风等。
•也可以想象与朋友的互动,或者家人一起在乐园里的场景。
三、写作部分3.1 开头•你可以通过描述入乐园的场景来开始你的习作。
•描述你的第一印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乐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2 中间•展开描绘你的乐园,可以从环境、建筑、植物等角度入手。
•生动地描述一些活动场景,展现出你对乐园的热爱和想象。
3.3 结尾•结尾部分可以是你对乐园的憧憬和向往。
•也可以表达你在乐园里得到的快乐和收获,对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自主预习4.1 乐园构想•在预习时,可以先构思好自己的乐园,并确定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可以通过画图或者记录关键词来帮助你展开想象。
4.2 语言运用•在预习中,可以尝试一些形容词、动词的替换,让描述更加生动。
•也可以练习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4.3 笔记整理•在预习时,可以写下一些关键词或者句子,帮助你在写作时迅速展开思维。
•也可以对自己构思的乐园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作文更加完整。
五、总结5.1 习作的价值•通过习作《我的乐园》,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体会创作的快乐,增强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5.2 预习的重要性•自主预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你提前构思,有条不紊地展开写作过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自主预习单一、主题导入本单元主题为口语交际中的转述,转述是指根据所听所见的内容,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转述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理解并表达他人的意思。
二、学习目标1.明确口语交际中转述的概念和重要性;2.能够听懂他人的话语,并准确表达他人的意思;3.培养观察、记忆和表达能力;4.锻炼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学习内容1. 什么是转述转述是指将他人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
转述需要我们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并理解其意思,在表达时要准确传达出对方的意图,不增不减。
2. 转述的重要性转述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转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
同时,转述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他人的意见和信息,提高我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3. 转述的技巧•聆听要认真:转述首先需要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理解其含义;•不失原意:转述时要力求准确传达对方的意图,不添加自己的观点;•简明清晰:转述时语言要简明清晰,表达准确易懂。
四、学习任务1.完成课前预习,了解转述的概念和重要性;2.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转述他人的话语,并加以实践;3.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转述练习,发现并纠正错误。
五、学习过程1.在家中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2.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教师提问和课堂讨论;3.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小组练习,互相转述不同的内容,并互相评价。
六、学习反思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完成一份学习反思:反思在学习转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总结自己在这方面的进步和提升,并规划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
希望大家都能在转述这一环节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1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词中呈现的情景。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古诗1.揭示课题,解释课题。
(1)认读“宿”,联系生活想一想意思:住宿、投宿的意思。
(2)引出题目的意思。
“徐公店”指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说出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
2.自主朗读古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上网查查诗人,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杨万里(1127 -1206) 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其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
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诗人杨万里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要求:把古诗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
二、自主理解故事大意1.那一天,杨万里吃过早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预设: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儿童”“黄蝶”“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就是诗中的“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是指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径”,可联系《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
“篱”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疏”可用“蔬”字“减一减”偏旁的方法。
要求:古诗自读三遍,结合文字和插图找出其中描写的景物。
2.描述景物。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2)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预设: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
品读:急走:快速地奔跑。
蝴蝶与菜花颜色相同,因此蝴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
诗到此戛然而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要求: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3.想象画面。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看看图,再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预设:篱笆旁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花香。
一个身穿红衣,头扎两条小辫的小孩高兴地追赶着黄蝴蝶跑了进来,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忽高忽低,一转眼就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东找找,西看看,分不清哪些是油菜花,哪些是黄蝴蝶了。
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着。
预设:一天中午,杨万里吃完饭出去散步,看见一片油菜田,田边有一排稀稀疏疏的篱笆墙,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通向远方。
路边有一棵大树,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刚吐出点点嫩叶。
这时,他听到小男孩的声音:“别飞!别飞!”杨万里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正追赶一只黄蝴蝶。
蝴蝶飞到菜花里不见了,小男孩傻眼了,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蝴蝶呢?我的蝴蝶呢?”杨万里看到这里,诗兴大发,回屋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自己试着描述画面,看谁描述得更生动。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或者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读读《四时田园杂兴》,说说自己读懂哪些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了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景色,以动衬静。
2.读好全诗,读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并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四、反思总结1.我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古诗吗?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古诗的画面吗?效果检测: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 篱落疏疏..一径深。
()A.使分散B.不亲密,疏远C.稀疏2.儿童急走.追黄蝶。
( )A.步行B.跑C.离去3.梅子金黄杏子肥.。
()A.越长越大B.胖,与“瘦”相对C.肥料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
1.《四时田四杂兴(其二十五)》是宋朝诗人范成大所作的田园组诗中的一首。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杨万里。
()3.《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对应诗句,或者根据诗句写出情景画面。
1.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短。
村民都去下地干活了,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树上的叶子才刚吐出,还没长大,所以还没有形成树荫。
3.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1.检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
要求:背诵两首古诗,录音后和同学老师分享,看谁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自主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读诗词,读通读顺。
2.尝试理解诗词里的生字新词。
预设:翁媪.:老年夫妻相媚.好剥.莲蓬.需特别注意这里的“剥”字,在文中读“bō”。
要求:自读诗词三遍,并把读懂的词句说一说。
三、自主理解句子意思1.一首词,一幅画。
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一水护田将绿绕”岸上还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野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一清香。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是——相媚好。
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和谐动人,这就是——相媚好。
2.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儿子。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他们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夸夸谁?预设:(1)“大儿锄豆溪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大儿正忙着锄草。
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
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
(2)“中儿正织鸡笼”你看,他头也不抬,心思都在眼前的半个鸡笼上,要多些编、快些编,这样就能让爹娘少些操劳。
他这样想着,两只手翻飞得更快了一些。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
(“亡”这里读wú,同“无赖”。
)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
这淘气小儿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来。
你看他,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
好不快活!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所见所闻所感,录音,与大家分享。
3.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预设: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头缓缓流过,溪边的绿茵茵的小草,草地后边有一所小房子。
房子的屋檐虽然低小,但是房顶上却爬满了瓜藤。
屋边种满了花草树木。
屋子里飘来了一阵阵酒香,原来是一对老夫妻坐在床边喝酒。
老翁和老妇用好听的当地方言互相打趣儿。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儿子就长大了,懂事了。
我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你也变成了白头翁了。
”老妇一边说一边指自己的脸蛋和老翁的头发。
“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们养大三个孩子历尽了多少艰辛,如今孩子长大了,我们可以享福了。
虽然我们老了,但你的笑容仍然那么美,你仍然是我亲爱的孩子他娘。
”老翁深情地看着老伴说道。
“三个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老大憨厚勤快就像你,老二心灵手巧就像我,老小年纪尚小,虽然还贪玩调皮些,但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是我们的开心果。
”说起孩子,老妇脸上写写满自豪与满足。
“对,感谢您为我生下三个宝贝。
干杯!”老翁高兴地举杯。
老翁老妇边喝酒边尽兴地聊天。
屋外头烈日当空,大儿子在田地里锄草,虽说是汗流浃背,但他很愉快地劳动着。
二儿子在树阴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
而小儿子呢,他趴在溪边剥莲蓬呢。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词描写的画面情景,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4.翁媪醉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如何?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预设: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鸟鸣花香,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人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和睦相处。
要求:把自己的感触整理成录音,与大家分享。
四、了解作者1.上网查查词人辛弃疾,认识辛弃疾,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供参考: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
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辛弃疾生于金国,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抱憾病逝。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朝廷中的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词人辛弃疾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把这首词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五、反思总结1.我能背诵《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吗?2.我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的画面吗?效果检测:一、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
1.“溪头卧剥莲蓬”中“剥”和“蓬”的读音分别是bō和péng。
()2.“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是“躺”的意思。
()3.“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指的是小儿子不懂事,不像两个哥哥帮助大人做活,是贬义词。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的意思是说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是谁家的呀?()5.《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美。
()二、理解诗词意思,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媼?大儿,中儿,最喜小儿亡赖,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