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术语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一、分析关键字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看语句表达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三、古诗划定类型基本提问方式: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①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②人生志向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③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D告慰平生的喜悦④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B思亲念友C边关思乡D闺中怀人⑤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恋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六、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概括诗歌的公式: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形象。
七、语言特色类——主要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主要问法: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常见语言特色方面术语集释1、语言风格类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思古典诗歌1、忧国伤时:①揭穿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败;②边塞征战的壮烈,河山沦丧的痛想中常有的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触,拖故讽今的情怀。
内思想感情2、人生理想:①立功立业的盼望,壮志难酬的哀叹;②宦海浮沉、宦途失落的愁闷;③容洁身自爱、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鲜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觉: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一生的欢乐。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恋恋不舍的迷恋;②情深意长的鼓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边塞、田园、怀古、政界、战乱常用的题材五类诗歌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对应的五叙事抒怀诗——叙议联合种基本表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现手法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写景抒怀诗——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其余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川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触诗。
古典诗歌欢乐、快乐、高兴、激动、欢乐、忧虑、悲苦、孤傲、深刻、踊跃、悲观、旷达、洒脱、思想感情悲忿、乐观、悲观、哀怨、激怒、厌恶、惊喜、神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术语郁闷烦闷、欢乐、沉痛、悲伤、赞叹、仰募、惜别、迷恋、豪放、狂放、安逸、淡泊等。
感情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想念、落叶——失落、春风——得意、海洋——宽阔、流水——惋惜、遗迹——怀旧形古典诗歌①人物形象: A“我”—诗中抒怀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象中的形象②自然光景形象或许意象:自然光景和人文光景,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分类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述的形象。
古典诗歌①细节刻画②衬托③对照衬托常有的塑造形象的方法常有意象(一)意同象异归类1、思乡:月亮、柳树、鸿雁。
2、分离:柳树、芳草、长亭、南浦。
3、高洁:蝉、冰雪、梅花、菊花。
古代诗歌鉴赏专业术语——评价主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劲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分析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典故、对比——侧面描写对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行尽相(态)诗情画意——议论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词藻华丽、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明快、沉郁顿挫、苍凉(杜甫)、雄健、雄泻、清新、自然、普素:如山水田园诗豪放俊逸:如李白诗沉郁顿挫:如杜甫诗俊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平实、直白:如白居易——思想内容忧国忧伤、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离愁别绪、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者悲秋、忆友怀旧、相知相思、杀敌报国、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诗歌结构作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浑然无成——行文技巧虚实相生、水乳交融——诗歌情感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想之情、怀故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对国家惜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一般分为六类:借景抒情、咏史怀古、伤春惜别、山水田园、托物言志、边塞诗——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起: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塑造背景、衬托人物品质、以景衬静、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
——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表达技巧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创作手法:赋、比、兴表现手法: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烘托)修辞: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或双关)用典:(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调用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表达特点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直切深刻平易近人;清新雅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入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含蓄携永:“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瑰丽、变化莫测——形象文学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图画。
诗歌鉴赏术语一、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意境多种多样,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悲壮苍凉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幽美恬静如“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缠绵凄切“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等。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如孟郊的《游子吟》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如陈子昂的《等幽州台歌》,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驰骋,苍劲有力。
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引言: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感知,以极为精炼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表达出来。
诗歌的鉴赏是一门学问,需要读者熟悉一系列常用的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诗歌鉴赏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诗歌作品。
一、韵脚和格律1. 韵脚:指诗中音节最重要的部分,例如诗句中的押韵部分,常见的韵脚有押韵(aabb)、交叉押韵(abab)、连续押韵(aaaa)等。
2. 格律:指诗歌的韵律规则,包括平仄、句长、句式等要素。
格律根据乐府、唐诗、宋词等传统韵文的特点而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韵律感。
二、意象和意境3. 意象:指通过形象的描述和具体的感官细节来表达诗歌主题的手法。
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形象,用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4. 意境:指诗歌作品通过意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把握,给读者带来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意境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给人以美感和共鸣。
三、修辞和修辞手法5. 修辞:指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美化、夸张或隐喻地表达诗歌主题的手法。
修辞可以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6. 借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借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使诗歌表达得更为深入细腻。
7.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诗句更具生动性和戏剧性。
拟人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等。
四、主题和意义8. 主题:指诗歌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感情。
主题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9. 意义:指诗歌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
通过对诗歌的意义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五、韵律和节奏10. 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使诗句节奏鲜明、优美动听。
韵律是诗歌语言美的重要方面。
11. 节奏:指诗歌中的音乐感和韵律感,通过长短句、重音和停顿等手法展现出来。
一、形容品格的词语1、品行高洁冰清玉洁高风亮节正气凛然2、襟怀坦白光明磊落3、坚定顽强不屈不挠4、清高孤傲孤高正直5、孤芳自赏超凡脱俗6、粗犷豪放傲岸不羁豪放洒脱7、虚心自负趋炎附势二、形容情感的词语1、哀怨、哀伤、惆怅、失落、寂寞、悲愤、沉痛、2、孤独、孤独无依忧愁烦闷无可奈何3、惋惜愉悦、欢快、激动、仰慕、渴望4、惜别依恋缠绵悱恻5、闲适恬淡自得其乐百无聊赖6、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忘乎所以7、慷慨悲凉慷慨激昂愤世嫉俗8、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9、世态炎凉的感慨;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三、形容人生追求、态度的词语1、积极向上、乐观旷达、消极颓废2、坚守节操、洁身自好、不同流俗、坚贞不屈3、淡泊名利、不慕权贵4、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及时行乐6、随遇而安、淡然处世7、宠辱不惊、宠辱皆忘四、形容自然景物特点的词语1、清净、虚幻、渺茫奇异2、开阔、悠远、旷远、雄奇、壮丽3、清幽素雅澄净静谧、幽静4、清新、明丽、绚丽、秀美5、萧条(萧索)、苍凉、荒凉、凄清、阴冷、冷落、衰败肃杀6、奇峰突兀重峦叠嶂山清水秀山明水秀水阔山高7、鸟语花香青山碧水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绿草如茵桃红柳绿银装素裹新黄嫩绿8、皓月千里风清月朗风和日丽风清气爽9、万木争荣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春色满园春意盎然10、繁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诗情画意蔚为壮观五、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1、恬静优美、清幽静谧2、热烈欢快、清新明丽、明净绚丽3、凄清肃杀、萧瑟凄凉4、凄凉悲苦、孤寂冷清5、平和冲淡六、诗歌意境(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积累1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等。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考试就能用得上)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明贬实褒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5、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7、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反复、对比、双关、反语、反问、互文、用典8、常用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渲染、衬托、反衬、烘托、象征、联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即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历史人物自比、间接抒情、卒章显志、动静结合、含蓄蕴藉、详略得当、以古喻今、吟古书怀、明暗对比、白描、调用角度,如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等。
9、常见思想感情迷恋、留恋、思念、忧愁、悲愤、辛酸、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喜悦、仰慕、激愤、空虚、郁闷、热情洋溢、壮志凌云、忧国忧民、追慕、讽刺、反抗、奋发向上、消极避世、同情、关怀、控诉、颓废10、常见景物特点恬静、安谧、和平、壮阔、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幽静、肃杀、荒寒、瑰丽、虚幻、飘渺、凄惨、萧条、繁华热闹11、风格特点朴素自然、豪放飘逸、浓郁顿挫、雄健高昂、悲壮苍凉、超脱世俗、缠绵悱侧、激昂澎湃12、语言特点言简意赅、通俗自然、简练、含蓄隽永、内涵丰富、平中见奇、清新质朴、琅琅上口、音韵和谐、明白晓畅、清新、自然、朴素、豪放、俊逸、沉郁顿挫、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业术语
1.韵律:指诗歌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押韵、叠韵等。
2. 押韵:指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3. 叠韵:指诗句中间和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如“如梦令、浣溪沙”中的“令”和“沙”。
4. 平仄:指诗句中的音节有高低之分,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山”、“绝”为仄声,而“飞”、“径”、“人”、“踪”为平声。
5. 对仗:指诗句中的用词、语法、意义相对应、呼应,形成平衡、对称的结构,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 比喻:指用一个意象来比拟另一个事物,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 暗示:指用委婉、隐晦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暗示某种意义或信息,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理解,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 借代:指用一个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整个事物或情景,达到简洁、生动的效果,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9. 比兴:指用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象地描绘具体事物或情境,如“雄黄酒一杯,替你消愁解闷”。
10. 拟人:指用人的行为或感受来形容非人的事物或情景,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如“江水如练,生生不息,日夜东流,无穷
无尽”。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第一章:韵律与节奏1.1 音韵:指诗歌中音节的分布和排列规律。
1.2 韵脚:指诗句中重音所在的音节。
1.3 押韵:指诗句中末尾音节的相同或相近。
1.4 诗行:指诗歌中的一行,通常由若干个词组成。
1.5 诗句:指诗行中的每一句,通常由若干个字组成。
1.6 篇章:指一首完整的诗歌作品。
第二章:意象与修辞手法2.1 按景写意:指诗歌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或抒发思想。
2.2 比喻:指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
2.3 象征:指用具体事物来代表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2.4 拟人:指用人的形象来描绘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2.5 排比:指将一系列相同的结构用于修辞目的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主题与意义3.1 主题:指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核心内涵。
3.2 意义:指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或情感。
3.3 时代性:指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诗人与作品4.1 诗人境界:指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品价值:指诗歌作品在文学领域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4.3 代表作品:指某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或代表某一时期的诗歌作品。
附件:本文档附有诗歌鉴赏的案例分析和习题,供读者参考与练习。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原创作品享有的独占权利。
2、著作权: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权及相关权益。
3、署名权:指作者享有在其作品上署名或决定署名方式的权利。
4、衍生权:指对原著作品进行演绎、改编等衍生创作并享有权利的权利。
5、发表权:指作者决定将其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一、语言(一)风格来源: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二、表达技巧(一)修辞来源:1.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反问加强语气7.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来源8.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 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基础术语⒈韵律:诗歌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押韵等。
⒉音律:诗歌的声韵美感,包括音节长度、重音位置等。
⒊格律:诗歌的结构规律,如古体诗的平仄、律诗的韵脚等。
⒋押韵:诗句中的韵脚相同或相近。
⒌内韵:一句诗中部分字的韵脚相同。
⒍晚韵:韵脚延续到句末的押韵。
⒎切韵:韵脚发音以声母和韵母的连接点为准。
二、平仄⒈平声:平声韵脚,读音平坦。
⒉仄声:仄声韵脚,读音平抑。
⒊平平仄仄:古体诗中的四个声调分布方式。
⒋仄仄平平:古体诗中的四个声调分布方式,与平平仄仄相反。
三、韵脚⒈单韵:诗句中只有一个韵脚。
⒉双韵:诗句中有两个相同的韵脚。
⒊近韵:含义或音的相似的韵脚。
⒋省韵:部分字的韵脚相同。
⒌弃用韵:不再使用的韵脚。
四、格律⒈绝句:四句构成的独立完整诗篇。
⒉律诗:五言或七言律诗,按照特定格律创作。
⒊词:以抒发感情为目的的短篇抒情诗。
五、修辞手法⒈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
⒉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
⒊借代:用事物的一部分来代指整体。
⒋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
⒌对偶:在一句或数句中使用相对的表达方式。
六、常用诗体与名词⒈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⒉宋词:以其深情浅唱、贴近百姓的特点而闻名。
⒊律诗: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要形式的诗歌。
⒋七绝:七言绝句,每首四句。
⒌四行诗:四句构成的诗歌。
⒍构词法:词汇构建的规则和原则。
附件:⒈《古代诗歌常用词汇手册》⒉《现代诗歌审评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享有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等权利。
⒉侵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复制、修改等其它权利人享有的作品。
⒊知识产权:知识的创造者享有的法律权益。
⒋违约金:合同中规定违约行为的赔偿金额。
⒌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品不受未经授权的使用和侵权行为的损害。
1、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生机勃勃、恢宏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雄奇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恬静安谧,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2、常用词思想情感: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爱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
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表达感情:建功立业之志(豪迈)、国家沦丧之忧(痛楚)、离别思念之情(真挚)、贬官谪居之恨(激愤)、怀才不遇之慨(忧怨)、飘泊异乡之感(寂寞)、自由闲适之趣(恬淡)3、语言风格:清新淡雅、简练生动、明快浅显、华美绚丽、含蓄典雅、简洁洗练、沉郁凝重、雄浑豪放、明白晓畅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4、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以景作结)象征、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用典、渲染、白描、烘托、反衬、对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修辞方法:设问、反问、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5、意象松菊:坚贞高洁梅花:孤傲纯净梧桐:凄凉悲伤杨花:离散漂泊杜鹃鸟:凄凉哀伤鹧鸪鸟:离愁别绪鸿雁:怀乡羁旅日落、秋天、流水: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夕阳、西风、残照:沉浮身世、沧桑变化鸿鹄、骏马、大鹏:志向高远1。
诗歌鉴赏常见术语一览一、诗歌内容1、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2、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4、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5、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写景诗和咏物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表达技巧1、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对比(A、时间对比:今昔,昔盛今衰 B、景物状态:动静对比 C、写法:虚实对比)象征:咏物诗移情:将人的主观感情转移到客观事物上,在修辞上称拟人烘托:侧面描写白描:大体勾勒工笔:非常细致的描写用典叠词联想与想象:联想是由甲到乙,想象是无中生有渲染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咏叹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比拟(拟人),设问,反问,移情,通感,顶真,谐音,对比等。
3、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写实,虚中有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远近高低结合场面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刻画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注意:其实以上几点都可属于写作手法或者手法,描写方法和抒情方式是表现手法的一种。
诗歌鉴赏术语总结清单诗歌鉴赏术语总结清单一、诗歌内容分类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诗歌鉴赏术语
一、评价主旨类
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意境多种多样,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悲壮苍凉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幽美恬静如“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缠绵凄切“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等。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如孟郊的《游子吟》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如陈子昂的《等幽州台歌》,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驰骋,苍劲有力。
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三、形容品格的词语
1、品行高洁、冰清玉洁、高风亮节、正气凛然、坚定顽强、不屈不挠……
2、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虚心……
4、清高孤傲、孤高正直、孤芳自赏、超凡脱俗……
6、粗犷豪放、傲岸不羁、豪放洒脱……
7、自负、趋炎附势
四、形容情感的词语
1、哀怨、哀伤、惆怅、失落、寂寞、悲愤、沉痛、孤独、孤独无依、忧愁、烦闷、无可奈何
2、愉悦、欢快、激动、仰慕、渴望、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忘乎所以
3、惋惜、惜别、依恋、缠绵悱恻、百无聊赖
4、闲适恬淡、自得其乐、安闲自在
5、慷慨悲凉、慷慨激昂、愤世嫉俗
6、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7、世态炎凉的感慨;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五、形容人生追求、态度的词语
1、积极向上、乐观旷达、
2、坚守节操、洁身自好、不同流俗、坚贞不屈
3、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
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及时行乐、消极颓废
5、随遇而安、淡然处世、宠辱不惊、宠辱皆忘、淡泊名利、不慕权贵
六、形容自然景物特点的词语
1、清净、虚幻、渺茫奇异
2、开阔、悠远、旷远、雄奇、壮丽
3、清幽、素雅、澄净、静谧、幽静、清新、明丽、绚丽、秀美
4、萧条(萧索)、苍凉、荒凉、凄清、阴冷、冷落、衰败、肃杀
5、奇峰突兀、重峦叠嶂、山清水秀、山明水秀、水阔山高、鸟语花香、青山碧水、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绿草如茵、桃红柳绿、银装素裹、新黄嫩绿
6、皓月千里、风清月朗、风和日丽、风清气爽
7、万木争荣、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8、繁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诗情画意、蔚为壮观
七、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
1、恬静优美、清幽静谧、平和冲淡
2、热烈欢快、清新明丽、明净绚丽
3、凄清肃杀、萧瑟凄凉、凄凉悲苦、孤寂冷清
八、诗歌意境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
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另有: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
1、浓艳瑰丽:
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
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
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凄凉哀婉:
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
另有: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暗淡、渺茫;空寂、缠绵、朦胧、淳朴、恬淡、清新、自然;繁丽、高亢、繁华、喧闹。
九、评论诗歌常用术语
1、选取题材表现主旨方面:平中见奇以小见大独具慧眼意蕴深远入木三分
2、语言运用方面:言近旨远淡而有味浅淡中见深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韵味醇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言简意丰质朴自然辞藻华丽雄奇瑰丽明白晓畅简洁洗练行云流水
3、构思方面:独具匠心构思精巧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自出机杼
4、结构层次方面:脉络分明,层次井然层层深入浑然天成
5、描写表现方面:细致入微穷形尽相惟妙惟肖
十、分析手法类
(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A、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比兴、烘托、重章叠句、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
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
十一、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杜甫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是指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三曹的苍凉雄健王昌龄的雄健高昂范仲淹的苍凉悲壮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贺的奇诡变幻、忧郁激愤
张九龄的委婉蕴藉李煜的细腻感人李清照、柳永的缠绵悱恻
贾岛的萧瑟悲愁元稹的艳丽浅近王维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
陆游的悲壮爱国辛弃疾的气势雄壮苏轼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愈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杜牧的清健俊爽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白的豪迈飘逸,清新雄奇
晏殊的明朗疏淡杨万里的新鲜活泼陆游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韦应物的清新典雅欧阳修的清丽明媚姜夔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高岑的雄浑悲壮孟浩然的恬静浑健
十二、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
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淡笔勾勒
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平淡有趣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朴实无华,淡雅含蓄炼字精巧,悠扬轻快,行云流水
含蓄隽永,精巧蕴藉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通俗生动,平易炙热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