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6.99 KB
- 文档页数:1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注射疫苗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从而增强人体对特定疾病的抵抗能力。
预防接种工作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一环,下面我们将介绍预防接种的工作流程。
1. 疫苗选择首先,预防接种工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疫苗。
疫苗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和疫苗接种计划来确定。
在选择疫苗时,需要考虑接种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接种的疫苗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2. 接种计划制定接种计划是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对象等内容。
接种计划需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和接种对象的特点来制定,以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接种计划还需要考虑到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3. 接种点准备在确定了接种计划之后,接种点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接种点的选择、接种设备的准备、医护人员的培训等内容。
接种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卫生条件、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接种点还需要配备足够的接种设备和疫苗,以满足接种对象的需求。
4. 接种对象登记在接种开始之前,接种点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信息。
登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接种对象的档案,以便于后续的跟踪管理和疫苗接种提醒。
5. 疫苗接种接种工作的核心环节是疫苗接种。
在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接种计划和接种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质量和安全。
接种时需要注意接种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接种部位等因素,以确保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接种后监测接种结束后,接种点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接种对象的身体反应、接种部位的情况等。
监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接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便于及时处理和干预。
7. 接种效果评估最后,接种点需要对接种工作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接种率、接种对象的免疫效果等。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卡介苗注射操作流程
1.准备及检查物品。
准备1ml注射器、卡介苗、75%酒精棉球,并检查注射器、卡介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误后则可以进行注射。
2.暴露注射部位。
充分暴露左臂,并固定住孩子的肩胛和左臂肘关节。
3.消毒。
医生用75%酒精消毒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的皮肤,并待干。
4.注射。
医生用1ml注射器抽取卡介苗,并排尽空气;待局部干燥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然后左手固定针管,右手推注射器注入0.1ml卡介苗,之后旋转针管45度,拔出针管,无需按压。
特别提示:
1、接种卡介苗后2-5天,局部会出现红肿,接着会逐渐出现中心软化、硬结,有的会形成脓肿,最后破溃形成结痂,属于接种有效的标志。
大多数宝宝会在接种以后1-3个月,结痂脱落形成瘢痕,家长无需特别担心。
2、如果接种后局部出现的明显的脓包或破溃,通常无需擦药或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宽松的衣服即可。
如果有脓液渗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擦拭干净,但不要
挤压。
3、结痂后需等待其自然脱落,不要人为去掉痂皮。
北京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免疫规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北京,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一、疫苗的种类北京免疫规划疫苗涵盖了多种疾病的预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
2、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3、脊灰疫苗:能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
4、百白破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5、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对麻疹和风疹起到预防作用。
6、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7、乙脑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8、 A 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 A 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 A 群 C 群流脑多糖疫苗:能预防 A 群和 C 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
10、甲肝减毒活疫苗:对甲型肝炎进行预防。
二、免疫程序1、出生时卡介苗:出生后尽快接种。
乙肝疫苗:第 1 剂,通常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
2、 1 月龄乙肝疫苗:第 2 剂。
3、 2 月龄脊灰疫苗:第 1 剂。
4、 3 月龄脊灰疫苗:第 2 剂。
百白破疫苗:第 1 剂。
5、 4 月龄脊灰疫苗:第 3 剂。
百白破疫苗:第 2 剂。
6、 5 月龄百白破疫苗:第 3 剂。
7、 6 月龄乙肝疫苗:第 3 剂。
A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 剂。
8、 8 月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第 1 剂。
9、 9 月龄A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剂。
10、 18 月龄百白破疫苗:第 4 剂。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第 1 剂。
11、 2 岁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1 剂。
12、 3 岁A 群 C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 剂。
13、 4 岁脊灰疫苗:第 4 剂。
14、 6 岁白破疫苗:第 1 剂。
A 群 C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剂。
三、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1、接种前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如有发热、腹泻、咳嗽等症状,应暂缓接种,待恢复后再进行。
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疾病史以及近期的用药情况。
卡介苗接种操作流程
卡介苗是一种针对结核病的预防措施,也是儿童常规免疫程序中的一
部分。
卡介苗接种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a.确定接种点和时间:通常由社区医疗机构或者学校卫生部门组织接
种活动。
家长可以提前了解接种点和时间,并按照通知参加接种。
2.登记和填表:
b.填好表格后,工作人员会进行登记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询问问题和评估:
a.接种者或接种者家长需要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是否有过敏史等,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接种者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b.接种者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接种卡介苗。
4.推注卡介苗:
a.在确定接种者适合接种卡介苗后,医务人员会准备好卡介苗液剂。
b.卡介苗接种通常是通过推注(皮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医务人员会
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接种。
c.在接种之前,医务人员会先在接种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注射器中
的液剂推注到皮下。
5.处理接种部位和观察:
a.完成注射后,医务人员会给接种部位进行简单处理,如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以防感染。
b.接种者需要在接种点留观一段时间,通常是15-30分钟左右,以观察是否出现不适反应。
6.给予相关信息和建议:
a.在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向接种者或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应急处理方法等。
7.完善接种记录:
a.接种完成后,医务人员会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接种证或接种卡上,并给接种者或家长留一份副本。
b.完善接种记录有助于接种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提供相应的健康证明和接种信息。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一)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使新生儿产生抗体,防止结核杆菌感染。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冰盘、皮肤消毒剂、棉签、1ml注射器、卡介苗干粉及溶媒、利器盒、手消液、卡介苗接种卡。
(三)操作步骤
1.核对新生儿记录单信息,将接种日期、批号、接种单位、接种人、记录在接种证及入室大本上。
2.7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3.准备治疗盘,冰盘,溶药,反复抽吸药液10次以上,抽取0.1ml 卡介苗放入治疗盘中备用。
4.备齐用物,推治疗车至新生儿床旁。
5.向产妇解释卡介苗的接种目的。
6.核对产妇腕带、新生儿腰牌及脚条相关信息无误(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时间)。
7.显露并固定新生儿左臂三角肌外下缘,用皮肤消毒剂消毒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卡介苗。
8.处理用物,再次核对信息无误后接种者签字,将卡介苗接种卡交给家属并签字。
9.向产妇宣教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0.手消推车回治疗室,垃圾分类处理。
11.7步洗手法洗手。
(四)注意事项
1.卡介苗是活菌苗,应保存在冰箱(内2℃~8℃)。
2.接种时注意“三查七对”,溶药时反复抽吸10次以上。
3.配好的卡介苗应在30分钟内用完,不可在阳光下接种,避免影响效果。
4.卡介苗为低毒性活结核杆菌,剩余菌苗应先用75%酒精灭活再送高压灭菌,不可随意丢弃。
(五)操作流程。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预防接种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设立预防接种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三、预防接种范围1.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
2.在校学生根据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定期接种相关疫苗。
3.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师生接种其他疫苗。
四、预防接种流程1.新生入学时,学校将收集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对预防接种情况。
2.预防接种办公室负责制定接种计划,并提前通知师生。
3.接种时,师生应按照接种计划,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接种。
4.接种后,学校将及时记录接种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师生。
五、预防接种管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档案,详细记录师生接种情况。
2.学校应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自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3.学校应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提高师生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4.学校应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师生应立即向预防接种办公室报告。
2.预防接种办公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处理。
3.学校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按国家最新规定执行。
2.本制度由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通过以上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我校将全面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卡介苗接种时间
一、卡介苗接种时间二、卡介苗的接种流程三、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
卡介苗接种时间1、卡介苗接种时间
卡介苗接种时间一般都是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但是如果没有一出生就进行接种,又该怎么算时间呢?我国卫生部门规定: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是3个月-3岁之间,要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4岁及4岁以上的宝宝就无需补种了。
宝宝在出生时就有接种卡介苗的,在3个月后要到接种点进行复查,以了解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2、卡介苗应用于哪些方面
2.1、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及用5IUPPD(PPD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释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PPD或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皮内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2.2、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2.3、非特异性卡介苗还用于预防小儿感冒、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气管炎(PPD实验呈阴性者方可使用特异性卡介苗,否则会导致患者感染结核病)。
3、卡介苗接种会出现哪些不良症状
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产科疫苗接种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产科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新生儿免疫力,预防疾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疫苗接种原则1. 按照科学、规范、安全、自愿的原则,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服务。
2. 遵循国家免疫规划,根据新生儿出生后免疫程序,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3. 尊重家长意愿,充分告知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安全性、效果和可能的风险,确保家长知情、自愿接种。
三、疫苗接种人员职责1. 产科医护人员负责新生儿疫苗接种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有效。
3. 认真做好疫苗接种记录,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可追溯。
4. 定期参加疫苗接种相关培训,提高疫苗接种工作水平。
5. 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指导和督导工作。
四、疫苗接种工作流程1. 新生儿出生后,家长需在1个月内携带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居住地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
2. 接种门诊根据预防接种证,为新生儿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3. 产科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负责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4. 疫苗接种后,医护人员需填写疫苗接种记录,由家长签字确认。
5. 疫苗接种资料需录入疫苗接种信息系统,便于跟踪管理和数据分析。
五、疫苗接种安全管理1. 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疫苗接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2. 严格遵守疫苗储存、运输和管理规定,确保疫苗质量。
3. 一旦发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卫生健康部门。
4. 定期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工作。
六、疫苗接种宣传教育1. 卫生健康部门和产科医院要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
2. 利用多种宣传渠道,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增强家长的疫苗接种意识。
3. 针对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疑问和顾虑,及时为家长提供专业、准确的解答和指导。
卡介苗的预防价值及接种注意事项【摘要】本文作者以社区责任医师的角度,总结了卡介苗的一些基本知识、卡介苗的接种对象和流程、接种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法。
旨在推进社区责任医师加强结核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18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46-02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流行仍非常严重,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由于新生儿对结核病没有胎传的被动免疫,出生后容易患结核病,特别是新生儿感染结核杆菌后,易发生急性严重的结核病,如急性栗粒性结核,并引起全身性结核病,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最大[1]。
因此,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发生被列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开展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儿童免费接种国家指定的疫苗。
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并实施的重要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也是社区责任医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因此社区责任医师应积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掌握结核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知晓卡介苗(bcg)的预防价值及接种流程,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1认识卡介苗卡介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以结核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该品冻干粉针剂为乳白色疏松固体或粉末,加入1ml注射用水应于2分钟内完全溶解为均匀混悬液,残余水分不应超过3%。
bcg的接种主要是预防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
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是全球应对结核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下面是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
1. 登记接种人员信息接种卡介苗之前,需要登记接种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现住址等。
2. 询问接种人员是否存在过敏史在登记信息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询问接种人员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果有,应向医生咨询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3. 对接种人员进行体检经过第二步的询问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对接种人员进行体检,如血压、体温、血常规等。
特别是对接种人员的皮肤进行观察,查看皮肤是否存在炎症、过敏、瘢痕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异样,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4. 消毒接种部位在对接种人员进行体检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
首先使用洁净的水、肥皂或洗手液清洗手部,然后再用含70%以上的酒精或碘伏消毒。
5. 皮肤划口接种工作人员需要用灭菌的针头在接种部位划口,然后将卡介菌素溶液注入皮下组织中。
6. 观察接种后反应接种卡介苗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观察接种人员的反应情况。
一般来说,接种后的1-2个月内,可能会产生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发生局部炎症等反应。
如果发生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就医。
7. 建议后续检测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建议接种人员,在接种卡介苗之后定期接受X光片检查。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接受治疗。
总之,在卡介苗接种工作中,接种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勤洗手、消毒器具、选择合适的针头,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接种工作人员也需要对接种人员进行详细的询问、体检和观察,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接种卡介苗,同时也能保证接种后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如下:
1. 预检和接种前告知:询问近期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测量体温、看是否有皮肤疾病、黄疸、营养不良,口服糖丸看是否有肛周脓肿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预约下次接种。
2. 确定本次接种疫苗和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由具有预防接种资格证的工作人员,核对该儿童年龄及疫苗间隔,确定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在接种证相应疫苗处填写接种日期和接种单位,并在“告家长书”上填写本次接种的疫苗名称和剂次,同时让家长仔细阅读“告家长书”后签字确认。
3. 接种:必须由具有预防接种资格证的人员进行接种。
家长带上接种证和“告家长书”到接种室进行本次疫苗的接种,接种前由接种人员再次核对儿童姓名、性别、接种疫苗的名称,确认无误后回收“告家长书”,接种时严格做到“三查七对”,接种后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的批号和接种者签名,并在接种证本次接种疫苗名称后记录接种时间,同时告知家长必须留观30分钟后方可离开,接种证暂留接种室。
4. 登记、留观:核对疫苗使用数及登记接种数。
一、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与接种禁忌症疫苗预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禁忌症出生后 24 小时肌内注射,发热、急性或慢性严内接种第 1 剂,5ug/0.5ml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重疾病患者、对疫苗1、6 月龄分别接10ug/0.5ml 、成分过敏者种第 2、 3 剂20ug/1ml结核性脑出生 3 个月以内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皮内注射,病、肾炎、心脏病、卡介苗膜炎、粟粒的婴儿或 PPD试0.1ml 湿疹或其它皮肤病及性肺结核验阴性的儿童免疫缺陷者出生后 2、3、 4脊灰减毒小儿麻痹症月龄初免,口服 1 粒,发热、急性传染病患活疫苗 4 周岁加强共 4 者、免疫缺陷者剂出生后 3、 4、5发热及急性传染病百白破疫百日咳、白月龄初免, 1 岁肌内注射,(包括恢复期)患者苗喉、破伤风半至 2 岁加强共0.5ml暂缓注射;有癫痫、4 剂神经系统疾病、惊厥白喉、破伤肌内注射,白破疫苗 6 周岁 1 剂史及有过敏史者风0.5ml麻风疫苗(麻疹疫麻疹、风疹8 月龄 1 剂发热、患严重疾病、苗)皮下注射,急慢性感染、免疫缺麻腮风疫0.5ml 陷者;对新霉素过敏苗(麻腮疫麻疹、腮18-24 月龄 1者。
苗、麻疹疫腺炎、风疹剂苗)发热、急性传染病、乙脑减毒乙型脑炎8 月龄 ,2 周岁共皮下注射,心、肾、肝疾病患者、活疫苗 2 剂0.5ml 有过敏史或癫痫史及免疫缺陷者A 群流脑疫 A 群流行性6-18 月龄共 2 皮下注射,发热、急性传染病、苗脑脊髓膜炎剂(间隔三月)30ug/0.5ml 脑部疾病、肾脏病、A+C流脑疫A 群、C 群流3 周岁 ,6 周岁共皮下注射,心脏病及活动性肺结行性脑脊髓核者,有癫痫、惊厥苗 2 剂100ug/0.5ml膜炎及过敏史者甲肝减毒皮下注射,发热、急性传染病或甲型肝炎18 月龄 1 剂严重疾病患者、免疫活疫苗0.5ml 、1ml缺陷及过敏体质者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中低度发热,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接种后 2 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8-12 周后形成小溃疡,随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局部淋巴结肿大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喂热开水或母乳,发热、恶心、腹泻等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硬结;可有低热、疲倦、头痛等无需特殊处理,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一般无反应,少数可出现一过性发热或皮疹,一般 2 天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 2 天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可有短暂发热、局部压痛,可自行缓解,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 72 小时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二、接种门诊流程体检登记 ----签知情告知书 ----二类疫苗缴费 ----接种 ----观察 30 分钟三、接种门诊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周六专为学龄儿童接种)(法定节假日顺延)夏季:上午8:00-11:30下午 15:00-17:30冬季:上午8:30-11:30下午 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