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一年级上册期中试卷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20.79 KB
- 文档页数:5
职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卷(基础模块·上册)班级:姓名:学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家当.(dàng)奖券.(quàn)抽噎.(yē)冻疮.(chuāng)B.木橛.(jué)子黑黢黢.(qū)捱.(ái)日子抹.(mǒ)眼泪C.锲.(qiè)而不舍兀兀.(wù)穷年迥.(jiǒng)乎.不同D.眉黛.(dài)遒.(qióng)劲毛骨悚.(sǒng)然饿殍.(piǎo)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刮痧绞脸嘟哝嗥叫B.闭门羹合事老乱弹琴莫须有C.毛骨悚然无动于衷大事化小再接再励D.千里送鹅毛家书抵万金邦以民为本习惯成自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候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用“优秀”二字来表扬我,实在是过奖..了。
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
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蒙您及时送回丢失的支票,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5.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A.四面荷花三面柳B.绿树村边合C.古道西风瘦马D.三更画舫穿藕花6.下列评述各位文学史上名人的对联,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xiāo sǎ)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B. 惊悚(jīng sǒng)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C. 崇尚(chóng shàng)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D.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摧筋断骨(cuī jīn duàn 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用电。
C. 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D.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形容做事有把握B. 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形容一举两得,即一箭双雕C.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比喻学生超过老师D.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4. 下列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5. 下列词语中,与“勤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勤恳B. 勤奋C. 勤劳D. 勤奋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B. “您有什么问题,请尽管问。
”C. “我今年十八岁,身高一米八。
”D. “你为什么迟到了?”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搬(bān/bàn)B. 剪(jiǎn/jiàn)C. 塑(sù/shù)D. 产(chǎn/chàn)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骄阳似火B. 恍若隔世遥相呼应C. 翠色欲流沐浴春风D. 红颜薄命老气横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C. 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D.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成绩仍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雄心壮志振聋发聩B. 豁然开朗惊心动魄C. 遥相呼应情不自禁D. 翠色欲流沐浴春风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B. 她的演讲生动形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
D.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病得很重。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我想读一读。
”他说。
B. 他问:“这本书是谁的?”我回答:“是我的。
”C. “我昨天去公园散步了。
”他说,“那里风景很美。
”D. “你喜欢什么运动?”我问,“篮球、足球还是乒乓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出师表》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______的决心。
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______,意思是______。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话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9.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秦策三》,意思是______。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1. 请简要概括《背影》一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美轮美奂(huàn)B. 恣意妄为(zì)C. 赴汤蹈火(dǎo)D. 眉清目秀(má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态度端正。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C.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和科幻小说。
D. 因为天气原因,所以活动推迟到了明天。
3. 下列词语中,与“推陈出新”意思最接近的是()A. 创新求变B. 老调重弹C. 草根创新D. 拍案而起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是()A. 他像一颗螺丝钉,永远在岗位上默默奉献。
B.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
C. 她的笑声,就像春天的鸟儿在枝头欢唱。
D.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5. 下列成语中,出自《论语》的是()A. 举案齐眉B. 举世闻名C. 举一反三D. 举足轻重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操(cāo)盘操(cāo)心操(cāo)劳B. 招(zhāo)呼招(zhāo)揽招(zhāo)待C. 搬(bān)家搬(bān)运搬(bān)弄D. 结(jié)实结(jié)婚结(jié)局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 “你应该把这件事告诉老师。
”他说。
B.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和科幻小说。
C.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
D. 他说:“这本书很有意思,我们一起看吧!”8. 下列词语中,与“持之以恒”意思最接近的是()A. 坚持不懈B. 半途而废C. 一蹴而就D. 一鼓作气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C. 她的笑声,就像春天的鸟儿在枝头欢唱。
D.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惊愕(jiē è)B. 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C. 翠色欲流(cuì sè yù liú)D. 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C. 学校决定在下周六举行运动会,届时请同学们积极参加。
D. 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大家对他产生了敬意。
3.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一丝不苟B. 雕虫小技C. 眉清目秀D. 奋发有为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C. 我问:“你今天晚上有空吗?”D.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篇。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
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__》。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__》。
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璀璨(cuǐ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B. 璀璨(cuī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C. 璀璨(cuǐ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缺(cán quē bù quē)D. 璀璨(cuī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缺(cán quē bù quē)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场篮球比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大家纷纷表示要为校队加油。
B.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治愈癌症的新药物。
C.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中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雪中送炭B. 风和日丽C. 水落石出D. 满载而归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
B. 他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飘带。
5.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鲁迅的是:A. 《呐喊》B. 《彷徨》C. 《围城》D. 《阿Q正传》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字形相似但意义不同的是:A. 欺骗欺负B. 倒影倒映C. 拍摄拍打D. 热闹热烈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你今天去哪里?我想和你一起去。
B. 你今天去哪里?我想和你一起去。
职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语文试卷本试卷共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有误的一组是()A.屏.障()遴.选()残垣.()浚.理()B.拮据.()捆扎.()梃.杖()庖.丁()C.屠戮.()绯.红()菲.薄()诠.察()D.宁谧.()翩.然()休憩.()别.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提名题字耳题面命B.锻炼干炼炼达江平如练C.诀别决心秘诀生死抉择D.禅联禅师婵娟金蝉脱壳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为之.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是归根,那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③民族区域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A.勉力作客自治B.勉励作客自制C. 勉力做客自制D. 勉励作客自治4、依次填入下列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你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容易快快乐乐地过日子.②钱钟书先生说,爱情是品,友谊是奢侈品.③自信的人,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而是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的人.A.越必须到处B.更必需处处C.越必需处处D.更必须到处5、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习需要专心致志,实实在在,不能心猿意马,想一些空中楼阁....的事.B.这种构想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反映了大家的一些良好愿望.C.登上泰山之巅,游目骋怀....,仿佛天地都变得宽阔了.D.中国人安土重迁....,把搬家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有时甚至生出些神秘离奇的故事来.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三月中旬以前向本校高考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B.目前,民政局已认真做好社会捐助款物的管理、发放和接收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越冬.C.营造学术生态环境比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要难得多,因此也更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培育.D.可不可以找到既能优化生态环境又能加快城市旅游建设的办法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要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B.这篇课文选自古华同志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C.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这都需要提炼. D.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8、对下面句子加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湖水微波不兴,清澈见底,让人感觉到小船像是映照在镜中.A.这是一个明喻,喻词是“像”.B.这是一个暗喻,“像”只是人的感觉,不是喻词.C.这是一个借喻,因为只有喻体“镜中”,没有出现本体和喻词.D.这是一个借代,以“镜”代水.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③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的古代作品是()A.《史记》B.《梦溪笔谈》C.《红楼梦》D.《后汉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消减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吾其.还也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子犯请击之.13、下列各项中,与“何厌之有”同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甚矣,汝之不惠!C.古之人不余歁也.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1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原因是他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剖析来郑和舍郑的利害关系,从而说服了秦君.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话从侧面形象地刻画出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由此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荐(任)的一面.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D.文章刻画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知难而上、义无反顾、巧言善辩的爱国志士、勇士、辩士形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请将第一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译文:16、默写下列横线中的句子.(3分)(1)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试《赤壁赋》)(2)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眺》)(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17、下面这个长句读起来很别扭,请将它改成几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4分)财富,不应因其可爱得被坏人觊觎便必须对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所采取的卑鄙行为负责..18、扩展下面语句,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30字.(4分)梅花踏着风雪来了..19、为使下面一段话简洁、顺畅,须删掉一些词,请把它们写在横线上.(4分)我们学校今年全校有85%的学生自己自行设计网页,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网页的内容参差不齐,五花八门,因此学校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指导.①②③④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开元进士.天宝中,官监察御史,转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乱平,贬抗州司户参军.晚年倌佛,隐居江南.他诗文兼擅,其文与萧颖士齐名,时称“萧、李”.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20、全诗描写了几种景物?它们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4分)21、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4题(每小题3分)中国限用塑料袋能令行禁止吗?它们随风飘舞,装扮了树木,点缀了河流.它们把手指勒得紧紧的,与腿脚碰撞.据估计,中国每天使用30亿只塑料袋.但是,如果政府能做到令行禁止,对这个国家有害的这种薄塑料袋很快将成为过去.根据在2008年奥运到来之前宣布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国将自6月1日起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理论上讲,中国应该更容易转到布料和竹子等做成的篮子,因为许多消费者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放弃使用,许多中国人对它们记忆犹新.但是,中国以前推出的相关禁令都不是那么成功,批评者认为塑料袋禁令只不过是一种宣传招式.近几年,北京先后对塑料包装材料、一次性木制筷子、塑料餐盘以及酒店客房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宣布禁令,但不到几个月,各项禁令都变得形同虚设.环保主义者说,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思维定势,动荡的“文化大革命”致使大多数公共利益观念荡然无存,而如今人们正一头冲向财富.但业内专家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塑料袋政策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施的问题.“小小的塑料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塑料》杂志总编辑说,“这是检验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例如,禁止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而不是要求厂家通过强度测试,这种规定有可能造成中国使用更多的塑料.其他人说,规定的许多细节尚未敲定,包括对违反者如何惩罚及对较厚塑料袋的定价.此外,如果政府真想改善其资源利用和城市环境,就应鼓励塑料循环.一些人认为,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可能是出于对奥运前的形象和高油价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环境的关注.北京的一名鱼贩说:“不论在中国还是国外,塑料袋都很方便,大家的习惯改不了.塑料袋还要用200年.”然而,中国“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指出,人们总是不愿改变,但最终会习惯的,“许多人抱怨,这需要一些时间适应.但中国人这么多,我们的资源又少.这对于地球也是必要的”.(摘自《环球时报》2008年1月28日)22、下列对中国限用塑料袋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先后对塑料包装材料、一次性木制筷子、塑料餐盘以及酒店客房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宣布禁止,但形同虚设、死灰复燃.B.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限用塑料袋是出于对奥运前的形象的考虑.C.它们随风飘舞,装扮了树木,点缀了河流.中国每天使用30亿只塑料袋.D.中国人传统上喜欢由布料和竹子等做成的篮子.23、对“这是检验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禁止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而不是要求厂家通过强度测试,这种规定有可能造成中国使用更多的塑料.B.老百姓限用塑料袋后,习惯难以改变,生活极不适应,怨声载道.C.2008年6月1日禁令实行后,政府如何监督?对违反者又将如何处罚?D.习惯成自然,一时难改变.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可采取焚烧和填埋的办法解决.2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限用塑料袋完全能做到令行禁止,对中国有害的塑料袋很快将成为过去.B.中国人喜欢使用塑料袋的原因是它方便生活,人们早已习惯了.C.人们难一改掉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完全是因为思维定势.D.小小的塑料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中国将自2008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塑料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5—27题.给生命配乐侯建臣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的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是合着拍的.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深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乐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了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过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天下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会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有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深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深思着的样子里了.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像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25、(1)“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意.(2分)(2)第四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为什么?根据文章,简要回答.(2分)2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乐于给自己的生活配乐”,可以看也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2)“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很美很美”?(2分)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B.作者很善于描写,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亲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五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E.文章第四段画线句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了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三、作文(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B 2.C3. A(勉力:努力;勉励:劝人努力.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自制:克制自己;自治: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4.C(“越”,和前面的“越”呼应,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更”,更加,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用在名词前.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用在动词前.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到处:各处,处处.“到处”比“处处”的动作性强,而“处处”侧重客观存在.)5.A 6.D 7.B 8.C9.D(选②使前后叙述的对象保持一致,③与文中“于无声处”相照应.)10.B 11.B(厌:满足.)12.C(C.两个“若”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A项中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示原因,意思为“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B项中前一个“其”是代词,意思为“它的”;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希望的语气.D.中前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后一个“之”是代词,它们,指代秦军.)13.C(A项为被动句,B项为谓语前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14.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实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所找的借口,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深明大义、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更不能说明他善于纳谏.)15.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郑国当作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18. 参考答案: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纷凋零的时候,梅花踏着风雪来了.20.分别写了草、水、树、鸟四种景物:丛生的野草,任其流淌的泉水,花自零落的芳树,无人欣赏的啼鸟,它们共同构成了荒芜、冷漠的意境.21.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22、C(C项描述,实际上说的是环境的污染问题.A只能说明中国以前推出的相关禁令没有得到执行.B注意倒数第二段中有“可能”一词,同时也是“一些人认为”的.D文章第三段有“理论上讲”、“更容易”等限制.)23、D(文中无据)24、B(A文中第二段是假设语气.C是“部分原因”.D是超薄塑料袋.)25、(1)人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能战胜它们,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2)父亲和母亲“一边干活, 一边哼歌”,不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灿烂”,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快乐、自信.26、(1)看重生命,热爱生命(2)因为他们即使在一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依然热爱生活,用哼歌的方式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绚烂多彩(或用心来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27、BE(A.“人需要的不是物质”曲解了原文;C.“形成对照”分析不准确;D.“语言华丽”应为“语言质朴、平淡”)。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I:(本单项选大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ú)中肯(zhòng)毋庸质疑(wù)笑靥如花(yè)B.吸吮(shǔn)犒赏(kào)熠熠生辉(yì)游目骋怀(pìng)C.踟躇(chú)翌日(yì)芊芊莽莽(qiān)安静宁谧(mì)D.发酵(jiào)打佯(yàng)相濡以沫(rú)叱咤风云(chà)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崛起参预脍炙人口揣揣不安B.缥渺衣袂岚气氤氲不名一钱C.逶迤希冀垂涎三尺百年沧桑D.惊骇晌午觥筹交错别来无样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灿烂疏落淡亮B.疏落灿烂淡亮C.灿烂疏落亮淡D.疏落灿烂淡亮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几年各种书价疯涨,真让人想到洛阳纸贵。
B.会议期间,农科院在会场外摆出了各种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C.这段时间,满路积雪,汽车无法行使,人们只好安步当车徒步行走了。
D.王朔才华横溢写起文章来,从来是文不加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与《蒹葭》均选自《诗经》《秦风》。
B.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洋洋的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C.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窃窃私语(qiè)漫不经心(màn)B. 风和日丽(rì)莫名其妙(mò)C. 雕梁画栋(diāo)恣意妄为(zì)D. 雷厉风行(léi)风驰电掣(ch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B. 他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C. 我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并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D. 由于缺乏经验,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和谐——和睦B. 坚强——顽强C. 勤奋——勤劳D. 诚恳——诚挚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巍峨的巨塔。
B. 他非常努力,就像一头牛一样。
C. 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
D. 他的歌声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满江红·怒发冲冠6.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非常有才华的是:A. 才高八斗B. 学富五车C. 眼光如炬D. 胸有成竹7.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书面语的是:A. 舒服B. 难受C. 难道D. 好像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B. 这个问题很简单,你不会做吗?C. 他这么努力,难道不值得表扬吗?D. 你看,这个苹果多么漂亮!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B.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C. 这个问题很简单,你不会做吗?D. 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
10.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多音字的是:A. 好(hǎo,hào)B. 行(xíng,háng)C. 作(zuò,zuō)D. 看看(kàn,kān)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请写出它们的反义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赫赫有名源远流长B. 欣欣向荣蹒跚学步C. 气喘吁吁喜出望外D. 碧空如洗一丝不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C.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老师鼓励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进步。
3. 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 欢乐快乐B. 美丽好看C. 优秀出色D. 美味可口4. 下列诗句中,不押韵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下列成语中,不是形容人聪明才智的一项是:A. 眼光如炬B. 眉清目秀C. 聪明伶俐D. 腹有诗书6.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B. 今天天气真好。
C. 这本书很有趣。
D. 他跑得很快。
7. 下列词语中,不是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的一项是:A. 时光荏苒B. 日月如梭C. 一眨眼D. 好景不长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笑。
B. 小河在唱歌。
C. 风儿吹过。
D. 太阳升起来了。
9. 下列词语中,不是形容声音的词语的一项是:A. 隆隆B. 嘈杂C. 鸦雀无声D. 风和日丽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很高,那座山更高。
B. 他很高,很帅,很聪明。
C.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D. 他喜欢看书,喜欢运动,喜欢旅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
职高语文一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一、基础知识应用(2分,每小题22分)
1、下列词语中,与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鲜 xiān :鲜红新鲜鲜为人知
B.强 qiǎng :坚强牵强强词夺理
C.拙 zhuō:笨拙拙劣勤能补拙
D.当 dāng :当家家当门当户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
B.从他的像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 C.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凝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D.这套子竞是斩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严正____,美国报纸有关中国与塔利班关系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
②自从参与伊斯兰圣地麦地那清真寺的重建工作后,年轻的本·拉登开始___ 于伊斯兰教义中.
③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____人们的健康.
A.声明沉溺妨害 B.申明沉湎妨害
C.申明沉溺妨碍 D.声明沉湎妨碍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商品广告,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者.
B.学校准备举行秋季运动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体育委员更是推波助澜,积极组织班级同学报名参加.
C.犯了错误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或因此居功自傲,都是不对的.
D.他的文章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不少观点是一孔之见.
5、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②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③那颗最小的白菜也挤进了篓里.
④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A.比喻排比拟人设问 B.比喻排比拟人设问
C.比喻排比夸张反问 D.比喻排比拟人反问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客厅的桌子上摆满了苹果、香梨、葡萄和各种水果.
B.展览馆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同志生前使用过的东西. C.大批灾区儿童重新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坐上了崭新的桌椅,广大家长对此十分满意.
D.降价促销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手段,通过降价来促销,有如饮鸩止渴.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B.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C.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D.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你文章中有几处错误,我斗胆加以斧正.
B.令尊的字画运笔真是飘逸无比.
C.家父正恭候您的光临.
D.欢迎公子光临寒舍.
9、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微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10、在下列场合中,服务员的哪句话比较得体?()
陈亮第一次走进建行营业大厅,不知该走向哪一个窗口存钱,正在犹豫时,在柜台外的服务员见了问:
A.“你要存多少钱,先生?” B."你想取多少钱,先生?"
C.“我能为您服务吗,先生?” D."你想干什么?"
11、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叙述了一位老人在大雪天卖彩票的故事.
B.《我的母亲》是作者回忆他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因为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
C.《卖白菜》一文写了作者小时侯的一段辛酸往事,文章教育我们:人穷不能志气短,再穷也要真诚实在.
D.《好雪片片》一文中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的眼前滑落.
二、填空(18分,每空2分)
1、《我的母亲》作者是 ,原名 ,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话剧、《龙须沟》等.
2、《好雪片片》作者是 ,台湾作家.
3、《卖白菜》的作者是 ,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
奖项的作家.在《卖白菜》一文中,作者通过“母亲”的
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丢掉 .
三、阅读理解(30分)
(一)《我的母亲》选段(15分)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
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这段话共写了三件事:(每小题2分)
①;②;③ .
2、该段文字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中标出.(每层1分)
3、这段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作者身影的思想感情(每空2分).
4、这段话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2分)
(二)《好雪片片》选段(15分)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的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时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给加横线字注音.(4分)
①奖券()②慎重()③腋下()④污秽()
2、文中写“我”以在老人那里买奖券“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3、文中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当老人帮“我”扣扣子时,为什么“我”迟疑了一下,却没有退避?(2分)
4、在“我”与老人的交往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流浪老人的思想性格?作者借流浪老人的形象说明怎么样的做人道理?(3分)
四、写作.(30分)
(一)根据要求内容完成写作.
今天小明因为感冒发烧,不能在校上课,请你以他的名义写一个请假条交给杨老师.(5分)
(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是随处可见的.请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