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口岸与中国近代社会
- 格式:pdf
- 大小:985.23 KB
- 文档页数:2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
通过对通商口岸和通商口岸化的考察,准确地把握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沉的程度,可以准确地把握中国畸形城市外壳内部潜生的现代化种粒如何冲破重压,逐步发育成长。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
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具有特定的内涵的。
一般地说,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大都是通过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关条款的规定开辟的。
但到清末,租借地,自开口岸的出现使通商口岸和条约口岸的概念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
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这一类虽说亦属标准条约口岸,但大多数不沿海、沿江、沿河。
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①a]当然,另一些论著并不认为这些所谓“访问[②口岸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条约口岸性质,他们仅仅承认这些口岸具有变相条约口岸的性质,”a]而另外一些论著,则根本不承认其所具有的条约口岸性质,[③a]之所以造成以上认识差异,大概主要是各家对条约口岸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
后两种观点将条约口岸的标准严格限制在条约明确规定的与南京条约诸条约所开列的通商口岸权利相等的口岸,而前一种观点则把条约规定的各类口岸都划入条约口岸之列。
尽管在认识上有差异,各家对各类口岸的基本特征还是不易发生争论的,因为这些口岸基本特征都早已为条约明确规定。
随着通商口岸的不断增辟,各口岸间的交通,通讯等联系逐步完善,处于腹地的广大地区开始为它们所左右,于是就形成了口岸体系。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政治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知识归纳一、晚清政局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表现为:①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②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③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④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及政局的变动(1)内忧外患的形势①内忧: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西征和东征,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②外患: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朝皇帝弃城出逃。
(2)清朝政局的变动①总理衙门的设立。
总理衙门是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沂发动政变,逮捕了辅政大臣,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沂为议政王。
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
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自然经济与近代社会变迁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迁的社会, 这个大变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而引起的。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 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慢慢形成, 城市近代化趋势慢慢加强。
城乡关系也由传统的格局慢慢地趋向近代化。
一、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二、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1.纺织分离。
洋纱的大量进口打击了中国的手纺业。
由于廉价洋纱涌入各地, 呈现了土纱价高、洋纱便宜, 许多地方农民用棉花纺土纱已“无利可图” , “用洋纱织布就比用中国人自纺的纱合算了”。
于是一些通商口岸手工纺纱几乎停止了。
2.耕织分离。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则为耕与织的分离, 即洋布代替土布的过程。
这一过程比洋纱代替土纱的过程缓慢得多, 主要是因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作用3.家庭手工业的破产及其他手工业的破产。
洋布进口不断增加, 洋布以低廉的价格逐渐代替土布, 由城市一些达官贵人们穿用而逐步发展为城乡广大群众也穿用了。
这样, 家庭手织业遭到破坏, 使手织业逐步与农业分离了。
4.农产品商品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农产品。
使中国迅速扩种经济作物如:茶、棉、丝、大豆、桐油等, 并有大量产品作为商品被外国掠夺。
由于经济作物的扩种, 出现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使商品粮食的需求量增加, 进一步促进粮食的商品化。
粮食商品化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标志。
农产品的商品化使中国农业被迫接近世界市场,使农业发展的命运日益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支配,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开始有所发展。
三、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中,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相应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形成这样四个层次:一是在东南沿海地区, 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较快、范围较大, 社会各阶层对洋纱和洋布的认可度比较高, 许多地方的纺车和织机基本被闲置, 农业生产与市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 以至出现了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手工业。
2019年第1期国际学术动态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的形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8年7月6~9日,由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主办,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协办的“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的形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历史学院楼顺利举行。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分为知名学者报告和青年学者分组研讨两种形式交替展开。
知名学者报告环节,主要有18位知名学者作了主题讲演。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吕芳上围绕1930年代国家路向的选择展开,认为1930年代是中国“民族国家”与“现代国民”形塑的重要阶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讲授了“晚清商会与中国式市民社会雏形的形成”一题。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素芬描述了近代渤海湾与中韩贸易的概况。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作了题为“新式交通体系的初兴与近代华北城市格局的变化”的报告,揭示新式交通与近代华北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黄自进研究员对孙文与蒋中正的“知”、“行”观进行比较,并诠释其政治涵义。
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启华讲述了1927~1928年天津英租界归还谈判的详细情况。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光哲作了一场关于对现代中国知识人研究进行反思的报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奇生教授为与会代表呈现了北伐“知青”的革命厄运。
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柯惠铃副教授谈论了“五四”及后“五四”时期的女性与公众议论,讨论了“情”的社会化与政治化问题。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哲嘉以具体事例剖析了清末中外刑事纠纷与尸伤检验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郑成林讲演题目为“中国近代商会法律的表达与实践”。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黄克武解释了《天演论》的产生,并谈论了北洋水师学堂时期的严复。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利民研究员以华北区域为例分析了城市史与区域史的关系。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战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法美三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并发动了战争。
因此,谋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问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哪几个?英、法主要。
美俄次要。
问题三: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危机进一步加剧?(或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完整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①增开十多处通商口岸。
使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扩展到内陆地区,有利于西主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这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等大开了方便之门。
③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④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并留下了不少历史后遗症。
问题四: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有什么见解。
圆明园事实上是不可能重建的。
理由是:圆明园建筑物的确切分布位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表饰没有完全清楚.加上当时的加工材料和工艺目前部分缺失,若重建就不可能整旧如故。
况且,重建只能恢复建筑物本身,而当时的皇家珍宝,历代文物或被毁或流失,已无法收回。
恢复建筑物外壳缺少文化内涵,显得不是良策。
圆明园被毁是历史留下的创伤。
这可作为印证外国侵略者践踏文明的罪证,提醒后人不忘国耻,牢记时代责任,有特殊的警示作用。
因此在原址的基础上维持不动或稍做有限的整修,也许是明智之举。
问题五:列举俄国在第二闪鸦片战争期间和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的中国领土。
1、尔材料一《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特点:数量多(从5个到10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历史使命及其命运探析作者:张博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06期[关键词]葫芦岛,徐世昌,孙中山,张学良,自开商埠[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6-0092-04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迫清政府开放了77个通商口岸,一般称之为“约开口岸”。
在约开口岸中,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对中国疯狂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清政府在国库空虚、统治危机的紧要关头,也一反过去抵制开放口岸的方针,宣布中国自行开放通商口岸,准许各国商民自由往来,进行贸易,一般称之为“自开口岸”。
至1911年清朝灭亡前,清政府先后开放了20个通商口岸,而葫芦岛是东三省唯一的自开口岸。
葫芦岛地处辽西走廊中心,是一处天然良港,在辽代称“淘河岛”,金元时正式称为葫芦岛。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为防止清兵入关,整修边塞,兵部尚书孙承宗巡视沿海要隘,曾到过该岛,视该地为军事要区。
1908年,清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开锦西厅南沿海之葫芦岛为商埠”,至此,葫芦岛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此后,1930年张学良又再度发起修筑葫芦岛港运动,至1931年,“九一八”爆发时,葫芦岛港已经完成了部分工程。
本文对清末及1930年葫芦岛两次筑港问题的发起及筑港经过进行详细考察,拟对近代中国自开商埠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及其命运作一探析。
一众所周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东三省则成了列强争夺中国利权的角斗场。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俄两国通过第一次日俄密约达成协议,分别依托南满铁路和东清铁路占据东三省的南部和北部,加紧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东北地方官员密切注视着东北局势的发展,并且看出如果不图拯救,东三省必将亡于日俄两国手中。
奉命游历东三省的徐世昌,亲身体会到了东三省“名为我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尤其令人焦虑的是,日俄两国“开拓展布有进无退,不数年间,而西则蔓延蒙古,南则逼处京畿”,如果任由东三省事态发展下去,必将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与改革开放特区的根本区别从1840年到1945年,近代中国经受着外国列强的不断压迫和掠夺,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在列强的压迫下中国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为对外通商口岸,《辛丑条约》的签订更是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同样是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所不同,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中国改革开放后所设立的经济特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与利益却是大相径庭的。
那些因为不平等条约而被开放的口岸,最终成为了中国白银外流的出口列强的摇钱树,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春天。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同是开放的口岸却带来了如此巨大的不同呢?其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近代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之下所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被迫的,而中国搞个开放后所设立的经济特区是自主决策的。
两者的决策人不同,所站在的立场自然也就不同,列强们希望通过开放口岸来使自己在中国了利益最大化,他们是抱着瓜分中国的目的来的,这样的决定给中国带来的必然是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而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人自己根据国情和中国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他给中国带来的必然是有利与发展和有利于人民幸福的影响。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
19世纪的中国,清政府江山风雨飘摇,长时间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早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这个曾经自诩是“天朝上国”的清政府的春秋大梦终于在1840年被英国人的一生炮响给炸醒了。
从那以后,正如开头所说,中国同列强们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放了沿江沿海的数十个通商口岸,这些被迫开放的口岸虽然为中国带来的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但是它们却损害了中国主权,让中国白银外流,使广大农村破产,中国与西方经济发展的差距越益加大等等,而且它们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耻辱体现。
这种背景下的开放实际是对中国民力财力的掠夺,根本不能使中国得到发展。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惨痛战争,也是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标志之一。
这场战争震撼了整个中国社会,激发了国人的愤怒和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闭关锁国的社会。
西方列强以贸易顺差为借口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通过鸦片贸易控制了中国市场。
这种不平等和压迫使得中国人民开始对外国势力心生不满和抵制情绪。
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在这些民间抵抗运动中得到了表现。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进一步觉醒。
这场战争让中国人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颓败和弱小。
上层统治阶级的不作为和腐败无能让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感到担忧。
这种担忧促使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族振兴的思想。
他们认为,要想实现国家的强盛,就必须先振兴自己的民族。
他们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通过自强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他们发起了一系列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同时,鸦片战争后的民族主义思潮还通过文艺作品和媒体传播进入普通大众。
一系列反侵略和反殖民主义的小说、戏剧和报纸开始出现。
这些作品以英勇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为主题,激起了民众的共鸣。
人们开始追求自身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对外国势力施加的控制表示坚决反对。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
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精神支柱,在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另一个标志是戊戌变法。
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尝试,也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关键节点。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和康有为等一些有识之士共同推动的改革运动。
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来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强盛。
尽管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民族主义觉醒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它促使中国人民开始思考自身的国家和民族,并积极寻求改革和进步的道路。
1.近代通商口岸和租界与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开放有本质区别:第一,前提不同。
现在我国是主权国家,同外国的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五项原则为基础的。
第二,目的不同。
我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达到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第三,方向不同。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搞全盘西化,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近代的通商口岸和租界是国家主权丧失的重要标志。
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开放是我国现行的对外政策。
①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在外国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今天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进行的②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国家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强迫中国开放的;今天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为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进行的.③近代通商口岸是被侵略的产物,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主动开放的产物.④近代通商口岸使中国受到侵略和掠夺,而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观点片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求得人民解放。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战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法美三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并发动了战争。
因此,谋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问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哪几个?英、法主要。
美俄次要。
问题三: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危机进一步加剧?(或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完整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①增开十多处通商口岸。
使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扩展到内陆地区,有利于西主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这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等大开了方便之门。
③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④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并留下了不少历史后遗症。
问题四: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有什么见解。
圆明园事实上是不可能重建的。
理由是:圆明园建筑物的确切分布位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表饰没有完全清楚.加上当时的加工材料和工艺目前部分缺失,若重建就不可能整旧如故。
况且,重建只能恢复建筑物本身,而当时的皇家珍宝,历代文物或被毁或流失,已无法收回。
恢复建筑物外壳缺少文化内涵,显得不是良策。
圆明园被毁是历史留下的创伤。
这可作为印证外国侵略者践踏文明的罪证,提醒后人不忘国耻,牢记时代责任,有特殊的警示作用。
因此在原址的基础上维持不动或稍做有限的整修,也许是明智之举。
问题五:列举俄国在第二闪鸦片战争期间和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的中国领土。
1、Ж材料一:《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特点:数量多(从5个到10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
历史解读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近代史充满了一系列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几个在历史解读中国近代史中被广泛讨论的重要事件。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并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政府落后的军事技术和政治体制。
同时,它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激发了对外敌侵略的反抗。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起义领袖洪秀全宣布建立了太平天国,号召人民反对清朝统治。
这场运动几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严重危机,促使了后来的改革运动。
三、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变革尝试。
在这次变法中,康有为等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推行一系列西方化的改革来振兴中国。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局势的变化,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然被视为中国近代化思潮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铺平了道路。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为中国大陆的新政权开创了新的时代,标志着中国迈向民主与现代化的开始。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热衷于推翻不平等条约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了抗议活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五四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革命和变革。
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与列强侵略自从19世纪初开始,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开埠通商和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和列强侵略的背景、事件和影响。
一、开埠通商的背景19世纪初,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的封闭政策逐渐崩溃,开埠通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内因方面,清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腐败导致国家实力的衰落。
外因方面,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外商迫切需要开拓中国市场也促进了开埠通商的出现。
二、具体事件1.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该条约规定英国在中国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并要求清朝政府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次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开端。
2. 天津条约的签订1856年至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再度失败并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该条约规定增加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并且开放了对外贸易。
这次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开埠通商。
3. 上海租界的建立由于《天津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了最重要的开放口岸之一。
在上海,西方列强建立了各自的租界,享有治外法权。
这种特权地位使得西方列强能够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
三、列强侵略的影响1. 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武力侵占,割去了中国的领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这些侵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2. 对中国经济的剥削列强通过不平等贸易和租界制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他们强制中国向其输出原材料,并将工业产品倾销到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的工业受到打击。
3. 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西方列强带来了新的科技、教育和思想,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
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革和冲突。
四、中国的反侵略斗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商业文化·社会经纬 2008年1月自开口岸与中国近代社会吕文浩(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大连,116029)摘要: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挽救危机,抵制西方的入侵,自行宣布开放若干口岸,并在这些口岸采取比较近代化的管理措施,独自控制口岸内的关税、司法、行政管理等主权。
平等的与国外发展经贸往来,促进了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在近代社会中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自开口岸城市化近代社会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8)01—0301—01十九世纪末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行宣布开放沿海和内地若干通商口岸。
称为“自开口岸”。
自开口岸同约开口岸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它不设租界,清政府也对其掌握绝对的控制权。
自开口岸对促进我国近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了重要的重用。
一,清政府自开口岸的概况及特点清政府自开口岸是从1898年开始的,在此之前也开放了两处口岸,但是与本文所讨论的口岸性质是不同的。
一处是恰克图,这是康乾以来自开的商埠;一处是拱北,这是1887年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时,而与清政府开放的商埠。
而为挽救清廷统治,保护自身权利,既有近代社会性质的口岸是在1898年开始设立的,具体包括:1898年,自开江苏吴淞、云南昆明、湖南岳州、广西南宁、直隶秦皇岛、福建三都澳;1900年,自开湖北武昌;1902年,自开厦门鼓浪屿;1904年,自开山东济南、周村、潍县;1905年,自开江苏海州(今连云港)、湖南湘潭、常德;1908年,自开奉天葫芦岛;1909年,自开广东香山(今中山);由此可见,直到清朝灭亡,共开放16处自开口岸,这些口岸里,为方便外国人租地建屋、居住贸易,划出了一定的租界,有的地界还称“通商租界”,但与上海、天津、汉口的租界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取消了界内土地的永租权。
界内地亩,中外商人均可按土地等级核定租银,每亩每年照纳一次。
对租地的数量和年限都有限制。
外国租地者“换契时,租银不加,钱粮可与各国领事官酌加。
如到限满并期满未换契,或过一年租银、钱粮未交清,则该号之租契即行注销,产业归中国”。
这与永租不退的租界土地不能等同,且租地数量限制的也很严格,一般只10亩左右。
这样,清政府就把土地所有权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其次,取消了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
南宁、岳州等地的章程规定“各国商民在通商界内侨寓,中国地方官自应按约保护。
所有工程、巡捕各事宜及各项章程,由本省大宪清税务司与监督会商办理。
”这与专管租界由某国领事专管,中国政府不能向租界过问行政情况的事实是根本不同的。
自开口岸内,清政府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立法权。
再次,外国人在界内已无征税的权利,而只有纳税的义务。
除纳营业税、不动产税、所得税、印花税外,凡“过载、转运等货物,应照已完正税百两者,捐收二成,以为建造码头、修理道路之费。
”1清政府以此,才能真正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提高对国家的控制力。
二,以济南为例,看自开口岸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904年5月,袁世凯、周馥联名奏请自开济南商埠,同时开设周村、潍县两处分埠,该奏请立即得到清政府的批准。
1905年11月12日,济南正式开设“华洋公共通商之埠”2。
济南商埠设在:“济南西关外胶济铁路迤南,东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树村,南沿长清大道,北以铁路为限,计东西不足5里,南北约可2里,共地4000余亩”。
商埠区内成立商埠局,并设有华洋贸易处、华商贸易处、堆货处、西人住家处、领事驻扎处以及花园、菜市营房等,完全是城市的格局。
济南商埠开设后,其影响具体来看包括:1,市场开放,促进了工商企业与国内外市场的接轨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大量增加,纺织品进口锐减,引起国内市场这两类产品供不应求,这就刺激了济南的面粉、纺织工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印染等行业的急剧发展。
以面粉工业为例。
继由章丘孟家财团控制的山东商业银行投资兴办的丰年面粉厂建立后,惠丰等大、中、小型面粉厂,相继兴起,年产量达800万袋以上,远销北京、天津、烟台等大中城市,每年达500万袋。
相反,原来某些大宗出口的行业,则由于销路不畅,市场价格下跌,趋于衰退,如济南出口较多的地毯、花边、发网、草辫、肉牛等行业,都受到很大打击。
洋布价格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度上升,但随着日本棉纱、布匹大量涌入济南市场,使洋布、棉纱价格跌落,许多布商因此亏损。
2,金融机构的建立,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济南的金融业逐渐由近代银行,取代旧式的钱庄、票号。
在各银行中,以官办的两家银行资本最雄厚,原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济南分行,资本达800万元;官办交通银行济南分行资本600万元。
商办银行共10余家,其中以1913年开办的山东商业银行最早,资本141万元、通惠银行资本60万元、齐鲁银行30万元、中国实业银行济南分行70万元、东莱银行济南分行200万元、工商银行6933万元、泰丰银行济南分行30万元、大陆银行济南分行100万元、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济南分行50万元、丰大商业储蓄(下转298页)1《岳州城陵租地章程》,《约览成案汇编》乙篇卷10上2《直隶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会奏济南城外自开商埠奏折》,《东方杂志》,第7期,1905年。
商业文化·社会经纬 2008年1月我不是挂名来这个世界上获取利益的,我须负起一件事我感到存在的荣耀之责任。
”[2]所以说七等生笔下的人物符合萨特存在主义的因素。
东方白的小说《口口》是体现存在主义较强的作品。
小说写一个医学院的男学生接受一个陌生少女的请求,冒充她的男友到私人诊所非法堕胎。
少女则在手术时因大出血而死亡。
男同学因此被误认为是使未成年少女怀孕,并使少女非法堕胎致死而判处无期徒刑。
不久男同学在狱中病死。
这里的男学生很像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谬的“局外人”。
他与少女并不认识却答应了少女的请求,在被判刑时也不为自己争辩,对于自己的病情,也置若妄然。
好像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好像少女的死亡和对自己的判刑,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在台湾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内容中可以说是对于存在主义文学的因素有着鲜明的体现。
在表现手法上,台湾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也含有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意识流、象征等表现手法。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国葬》等,都用意识流手法写人物的潜意识。
让人物触景生情地引起对往昔的联想。
抚今追昔,让过去逐渐渗入现在。
代表作《游园惊梦》中,由于聚会中的人物与情景,触动了将军夫人蓝田玉对往事的一系列回忆。
有几次意识流动出现,使往事与现实的情景混在一起,难分难解。
被称为“心理写实”作家欧阳子的小说,以人物思想的流动过程串联起各个镜头的生活画面。
在人物回忆中套入倒叙和插叙,在倒叙插叙中又混入眼前的感受和内心独白。
在时空颠倒跳跃和交叉中表现人物的心理。
再如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采用一种分列式的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
也有很多作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如七等生的《放生鼠》、欧阳子的《花瓶》等通过象征来突出主题。
对于台湾现代派的作品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的存在主义因素,还与作家的创作背景有关。
一方面,台湾五六十年代时西方文化思潮活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五十年代中期,台湾当局经济上采取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六十年代中期台湾经济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保持封闭的农业经济向开放型资本主义经济转变。
与此同时,西方各种文化文艺思潮如存在主义哲学等也灌入台湾市场。
另一方面,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几乎都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出身的青年学生。
由于当时台湾与大陆的隔绝,这些青年学生不像大陆的学子,他们没有前代作家丰富的文化遗产,日常接触的都是西方文学,并且是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兴趣走上文学道路的,所以说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必然会有存在主义的因素。
注释:[1] 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二卷台北人》,花城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83页。
[2] 七等生,《七等生作品集僵局》,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75年5月第3版,第205页。
参考文献:[1] 黎湘萍:《台湾地区文学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2] 刘登翰:《台湾文学史下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上接301页)银行济南分行20万元。
到1919年,济南已有10余家较大规模的近代银行,其经营范围包括存放、汇支、发行纸币、兑换货币、工商业货款等各项业务。
近代金融机构的相继建立,对吸引游资,周转资金,促进工商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3,铁路开通,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正式开工修建,1904年全线通车。
济南做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为其带来极大的商机,作为“商贾荟萃之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
“不但进出各通商口岸之货物都由火车运载……内地货物但有火车可通之处,商人趋利成便,沿途又无捐税,往往改运火车。
”1910年,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相接,使济南的经济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华北主要商业中心之一。
除此之外,自开口岸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如下两方面的影响。
4,提高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
自开口岸为吸引外商,发展经济,加强了市政建设和管理,逐步把西方市政建设和管理经验引进商埠内,是自开口岸符合近代城市的要求。
南宁规定“商埠内禁止搭盖草屋和下等板屋”,在济南,邮政、电报、电话“一并设立”。
在商埠内修筑马路,修沟渠,建衙署,种树木,提高了城市功能。
在市政管理方面,自开商埠已开始走向法制化。
如南宁开部章程规定“公园凉亭一切的公家物件,必须用心加以保护,如有任意损毁的事,经过巡警处查觅,按章惩罚。
”这有助于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
三,自开口岸对近人的启示第三者一,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贫穷落后,中国需要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而近代自开口岸带来了益处,以及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中国要发展起来,闭关自守不可能,不开放不行。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封闭状态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对外开放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进行。
近代自开口岸,摆脱了不平等条约下,各国开始与中国平等贸易,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自开口岸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而现在,中国就必须在独立自主的原则基础上的对外开放,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因此,可以说“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好处。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的还不够。
我们要继续改革,更加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