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期末复习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材料成型期末复习题《材料成型基础》复习题成型—利⽤局部变形使坯料或半成品改变形状的⼯序⼀、⾦属液态成型1. 何谓铸造**?铸造有哪些特点?试从铸造的特点分析说明铸造是⽣产⽑坯的主要⽅法?答:熔炼⾦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属浇⼊铸型,凝固后获得⼀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法,称为铸造1)可以⽣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坯,如各种箱体、床⾝、机架等。
2)铸造⽣产的适应性⼴,⼯艺灵活性⼤。
⼯业上常⽤的⾦属材料均可⽤来进⾏铸造,铸件的重量可由⼏克到⼏百吨,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
3)铸造⽤原材料⼤都来源⼴泛,价格低廉,并可直接利⽤废机件,故铸件成本较低。
缺点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内部易产⽣缩孔、缩松、⽓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于同种材料的锻件。
2)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2. 何谓合⾦的铸造性能**?它可以⽤哪些性能指标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铸造性能——合⾦易于液态成型⽽获得优质铸件的能⼒。
合⾦的铸造性能包括⾦属的流动性、凝固温度范围和凝固特性、收缩性、吸⽓性等。
3. 什么是合⾦的流动性**?影响合⾦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P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熔融⾦属的流动能⼒;合⾦流动性的好坏,通常以“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的长度来衡量流动性的影响因素1)合⾦的种类及化学成分{1、越接近共晶成分,流动性就越好。
2、选⽤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以便获得⾜够的流动性。
}2)铸型的特点3)浇注条件4. 从Fe-Fe3C相图分析,什么样的合⾦成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为什么?越接近共晶合⾦流动性越好。
凝固温度范围越窄,则枝状晶越不发达,对⾦属流动的阻⼒越⼩,⾦属的流动性就越强5. 试⽐较灰铸铁、碳钢和铝合⾦的铸造性能特点。
6. 铸件的凝固⽅式依照什么来划分?哪些合⾦倾向于逐层凝固?1. 合⾦的凝固⽅式(1)逐层凝固⽅式(图1-5a)合⾦在凝固过程中其断⾯上固相和液相由⼀条界线清楚地分开,这种凝固⽅式称为逐层凝固。
判断1、铸型中含水分越多,越有利于改善合金的流动性。
F2、铸件在冷凝过程中产生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收缩。
T3、同一铸件中,上下部分化学成份不均的现象称为比重偏折。
T4、铸造生产中,模样形状就是零件的形状。
F5、模锻时,为了便于从模膛内取出锻件,锻件在垂直于分模面的表面应留有一定的斜度,这称为锻模斜度。
T6、板料拉深时,拉深系数m总是大于1。
F7、拔长工序中,锻造比y总是大于1。
T8、金属在室温或室温以下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
F9、二氧化碳保护焊由于有CO2的作用,故适合焊有色金属和高合金钢。
F10、中碳钢的可焊性比低强度低合金钢的好。
F1.浇注温度是影响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和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因此,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2.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
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O)3.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对合金结晶过程有重要影响。
铸造生产都希望采用结晶温度范围小的合金或共晶成分合金,原因是这些合金的流动性好,且易形成集中缩孔,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冒口,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中,得到合格的铸件。
(O)4.为了防止铸件产生裂纹,在零件设计时,力求壁厚均匀;在合金成分上应严格限制钢和铸铁中的硫、磷含量;在工艺上应提高型砂及型芯砂的退让性。
(O)5.铸造合金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
所以当合金的成分和铸件结构一定时;控制合金充型能力的唯一因素是浇注温度。
(×)6.铸造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
共晶成分合金由于在恒温下凝固,即开始凝固温度等于凝固终止温度,结晶温度范围为零。
因此,共晶成分合金不产生凝固收缩,只产生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具有很好的铸造性能。
(×)7.气孔是气体在铸件内形成的孔洞。
《材料与成型工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1. 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生产准备时间短和,在成批和中采用机械造型。
2. 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
3. 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来划分的,有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按方式凝固。
4. 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5. 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
6.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有,外因包括和黏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7. 铸造生产的优点是成形方便、和成本低,缺点是、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和。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
()2. 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
()3. 冒口的作用是保证铸件的同时冷却。
()4. 铸件上宽大的水平面浇注时应朝下。
()5. 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
()6. 收缩较小的灰铸铁可以采用定向(顺序)凝固原则来减少或消除铸造内应力。
()7. 相同的铸件在金属型铸造时,合金的浇注温度应比砂型浇注时低。
()8. 压铸由于熔融金属是在高压下快速充型,合金的流动性很强。
()9. 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使重要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在同一砂箱内,以保证铸件精度。
()10.采用震击紧实法紧实砂型时,砂型下层的紧实度小于上层的紧实度。
()三、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形状复杂的高熔点难切削合金精密铸件的铸造应采用()A 金属型铸造B 熔模铸造C 压力铸造2、铸造时冒口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局部冷却速度B 补偿热态金属,排气及集渣C 提高流动性3、下列易产生集中缩孔的合金成分是()A 0.77%CB 球墨铸铁C 4.3%C4、下列哪种铸造方法生产的铸铁不能进行热处理,也不适合在高温下使用()A 金属型铸造B 压力铸造C 熔模铸造5、为了消除铸造热应力,在铸造工艺上应保证()A 顺序凝固B 同时凝固C 内浇口开在厚壁处6、直浇口的主要作用是()A 形成压力头,补缩B 排气C 挡渣7、在各种铸造方法中,砂型铸造对铸造合金种类的要求是()A 以碳钢、合金钢为主B 以黑色金属和铜合金为主C 能适用于各种铸造合金8、制造模样时,模样的尺寸应比零件大一个()A 铸件材料的收缩量B 机械加工余量C 铸件材料的收缩量+机械加工余量9、下列零件适合于铸造生产的有()A 车窗上进刀手轮B 螺栓C 自行车中轴10、普通车床床身浇注时,导轨面应()A 朝上B 朝下C 朝左侧四、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铸造:2.热应力:材料与成型工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设备简单成本低大量生产2.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3.凝固区域宽度大小逐层凝固逐层4.固态5.收缩大6.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7.适应性强铸件力学性能较低废品率高二、判断错错错对错错错对对错三、单选BBCBB ACCAB四、名词解释1.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材料成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成型中,哪种方法属于压力加工?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热处理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弹性阶段B. 屈服阶段C. 强化阶段D. 断裂阶段3. 材料成型中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A. 砂型铸造B. 金属模铸造C. 压力铸造D. 所有以上4. 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的熔合线是什么?A. 焊缝与母材的接合面B. 焊接接头的中心线C. 焊缝的起始点D. 焊缝的结束点5. 材料成型中,金属的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有何影响?A. 强度降低B. 塑性降低C. 强度和塑性均提高D. 强度和塑性均降低6.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哪些?A. 退火B. 正火C. 淬火D. 所有以上7. 锻造工艺中,自由锻造和模锻的区别是什么?A. 自由锻造不需要模具B. 模锻不需要模具C. 自由锻造需要模具D. 模锻不需要压力机8. 材料成型中,哪种焊接方法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的焊接?A. 电弧焊B. 气体保护焊C. 激光焊D. 电阻焊9. 材料成型中,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有何区别?A. 冷加工温度低于材料的再结晶温度B. 热加工温度高于材料的再结晶温度C. 冷加工和热加工温度相同D. 冷加工和热加工没有区别10. 材料成型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有哪些优点?A. 提高材料的强度B. 改善材料的塑性C. 改善材料的韧性D. 所有以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材料成型中的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2. 描述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3. 阐述材料成型中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目的及其基本类型。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一块长为100mm,宽为50mm,厚为10mm的钢板,需要通过锻造工艺将其锻造成一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40mm,求锻造后圆柱体的高度。
2. 某焊接件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已知焊接件的尺寸为长200mm,宽100mm,高50mm,材料为Q235,求热处理的工艺参数(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材料成型基础复习试题(含答案)试卷1⼀、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性能?(材料受⼒作⽤时反映出来的性能)它包含哪些指标?(弹性、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各指标的含意是什么?如何测得?2.硬度和强度有没有⼀定的关系?为什么? (有,强度越⾼,硬度越⾼)为什么?(都反映材料抵抗变形及断裂的能⼒)3.名词解释:过冷度,晶格,晶胞,晶粒与晶界,同素异晶转变,固溶体,⾦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对晶粒⼤⼩有什么影响? (冷却速度越⼤过冷度越⼤,晶粒越细。
)5.晶粒⼤⼩对⾦属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常见的细化晶粒的⽅法有哪些? (晶粒越细,⾦属的强度硬度越⾼,塑韧性越好。
孕育处理、提⾼液体⾦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压⼒加⼯、热处理等)6.说明铁素体、奥⽒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合⾦结构和机械性能。
7.默绘出简化的铁碳合⾦状态图,并填⼈各区域内的结晶组织。
8.含碳量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填表说明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机械性能指标三、填空1. 碳溶解在体⼼⽴⽅的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其符号为F ,晶格类型是体⼼⽴⽅,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好。
2. 碳溶解在⾯⼼⽴⽅的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奥⽒体,其符号为 A ,晶格类型是⾯⼼⽴⽅,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
3.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性能特点是硬度⾼,脆性⼤。
4. ECF称共晶线线,所发⽣的反应称共晶反应,其反应式是得到的组织为 L(4.3%1148℃)=A(2.11%)+Fe3C 。
5. PSK称共析线线,所发⽣的反应称共析反应,其反应式是A(0.77%727 ℃)=F(0.0218%)+ Fe3C 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
6. E是碳在γ-Fe中的最⼤溶解度点,P是碳在α-Fe中的最⼤溶解度点, A l线即 PSK ,A3线即 GS , A cm线即 ES 。
7. 45钢在退⽕状态下,其组织中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0.77% 。
成型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成型原理中,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成型方法?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热处理2. 金属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哪种现象不属于材料的塑性变形?A. 拉伸B. 压缩C. 断裂D. 弯曲3. 在冷成型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A. 表面层B. 内部层C. 整个材料D. 边缘部分4. 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材料的化学成分B. 材料的微观结构C. 材料的硬度D. 材料的密度5. 以下哪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制造精密零件?A. 铸造B. 锻造C. 冷挤压D. 热处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成型原理中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金属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塑性变形的实质是________的重新排列。
3.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通过________来提高。
4. 在冷成型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通常发生在________。
5. 成型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材料的________有关。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金属成型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2. 描述冷成型与热成型的主要区别。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块钢板的厚度为5mm,宽度为200mm,长度为1000mm,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50MPa。
若要将钢板冷弯成半径为500mm的圆弧,请计算所需的最小弯曲力。
2. 假设有一块长方体材料,其尺寸为100mm×100mm×200mm,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
若对该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当拉伸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试计算材料的伸长量。
五、论述题(共20分)1. 论述金属成型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1. 给出一个实际的金属成型案例,分析其成型工艺的选择、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材料成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缩孔、缩松2、顺序凝结和同时凝结3、宏观偏析、微观偏析4、流动性、充型能力5、民主自由膨胀、中断膨胀二、填空题1、现代制造过程分类一般分为,,。
2、一般用来表征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用来表征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3、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4、影响铸造合金收缩的因素有、、、。
5、铸成缩孔构成的基本条件就是,缩松构成的基本条件就是。
6、铸件实际收缩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分为、、三种。
7、铸成形变按构成原因相同分成,,三种形变。
8、铸件中往往存在各种气体,其中主要是,其次是和。
9、铸件中可能存在的气孔有、、三种。
10、按照熔炉的特点,铸成合金的选矿可以分成、、、等。
11、通常砂型铸成技术的浇筑系统结构主要由,,,共同组成。
12、砂型铸成常用的机器造型方法存有、、、等。
13、铸成生产中常用的机器制芯方法存有、、、。
14、常用的特种铸成方法存有、、、等。
三、简答题1、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
3、详述铸件上冒口的促进作用和冒口设计必须满足用户的基本原则。
4、铸成成形的浇筑系统由哪几部分共同组成,其功能就是什么?5、选矿铸成合金应当满足用户的主要建议存有哪些?6、先行比较灰铸铁、铸成碳钢和铸成铝合金的铸成性能特点,哪种金属的铸成性能不好?哪种金属的铸成性能高?为什么?四、分析题1、论述金属的铸造性能。
金属的铸造性能不好会伴生哪些铸造缺陷?2、试分析图所示铸造应力框:(1)铸成形变侧边凝结过程属民主自由膨胀还是中断膨胀?(2)铸成形变侧边在凝结过程中将构成哪几类铸成形变?(3)在凝固开始和凝固结束时铸造应力框中1、2部位应力属什么性质(拉应力、压应力)?(4)铸成形变侧边加热至常温时,在1部位的c点将其锯断,ab两点间的距离l将如何变化(变小短、变长、维持不变)?3、先行分析如下图右图铸件:(1)哪些是自由收缩,哪些是受阻收缩?(2)受阻收缩的铸件形成哪一类铸造应力?(3)各部分应力属什么性质(拉应力、压应力)?一、名词解释:1、金属塑性变形2、自由锻、模锻、胎模锻3、落料、冲孔4、板料分离和成形5、金属的可锻性二、填空1、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条件为、。
材料成型复习题(答案)材料成型复习题(答案)一、1落料和冲孔:落料和冲孔又称冲裁,是使坯料按封闭轮廓分离。
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为所需要的工件,而留下的周边是废料;冲孔则相反。
2 焊接:将分离的金属用局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兼而使用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内部原子的结合和扩散作用牢固的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
3顺序凝固:是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在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使缩孔移至冒口中,切除冒口即可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个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4.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而细法。
二、1、铸件中可能存在的气孔有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反应气孔三种。
2、金属粉末的基本性能包括成分、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和大小以及技术特征等。
3、砂型铸造常用的机器造型方法有震实造型、微震实造型、高压造型、抛砂造型等。
4、影响金属焊接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
5、粉末压制生产技术流程为粉末制取、配混、压制成形、烧结、其他处理加工。
6、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流动性、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四个方面。
7、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指标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8、熔化焊接用焊条通常由焊芯和药皮组成,其中焊芯的主要作用为作为电源的一个电极,传导电流,产生电弧、熔化后作为填充材料,与母材一起构成焊缝金属等。
9、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是体积不变定律和最小阻力定律。
10、一般砂型铸造技术的浇注系统结构主要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组成。
11、硬质合金是将一些难熔的金属碳化物和金属黏结剂粉末混合,压制成形,并经烧结而形成的一类粉末压制品12、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都经历液态收缩,固态收缩,凝固收缩三个互相关联的收缩阶段。
11.凝固速度:单位时间内凝固层的增长速度。
2.凝固时间: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时刻至凝固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3.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铸锭的加工方法。
4.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夹杂质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而非自发地形核过程。
5.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地形核。
6.外生生长:就合金的宏观结晶状态而言,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树枝晶生长都属于一7.种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成为外生生长。
8.内生生长:在液体内部形核后,不依靠型壁而是在液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晶粒的生长方式。
9.热过冷:金属凝固时完全由热扩散控制的过冷度叫做热过冷。
10.氢脆:氢在室温附近使钢的塑性严重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氢脆。
11.氮对焊缝的影响:使焊缝产生气孔;使材料变脆严重降低金属塑性;促进时效脆化。
4. A-B 二元合金原始成分为C 0 =2.0 %,k 0=0.2,m L =3,自左向右单向凝固, 固相无扩散而液相无对流而只有有限扩散(D L=2×10-4cm2/s )。
凝固达到稳态时,求(1) 固-液界面的成分(2) 固-液界面保持平整界面的条件位移与应变之关系位移与应变之关系叫做小应变几何方程。
用角标符号表示为: ⎪⎪⎪⎩⎪⎪⎪⎨⎧∂∂=∂∂=∂∂=z y x u z y x ωευεε, ⎪⎪⎪⎪⎩⎪⎪⎪⎪⎨⎧⎪⎪⎭⎫ ⎝⎛∂∂+∂∂==⎪⎭⎫ ⎝⎛∂∂+∂∂==⎪⎪⎭⎫ ⎝⎛∂∂+∂∂==x y u x z u z y yx xy xz zx zy yz υγγωγγυωγγ212121 , 42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的普通表达式应为:⎪⎭⎪⎬⎫≤-≤-≤-S S S σσσσσσσσσ133221 密席斯屈服准则的表达式为: ()()()[]s σσσσσσσσ=-+-+-=21323222121 计算题: 假设冲头表面光滑,接触面上摩擦剪应力为零,故沿AB 边界上仅作用有均布的主应力。
材料成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成型过程中,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A. 温度B. 压力C. 材料成分D. 颜色2. 在金属铸造中,以下哪个过程不是铸造的基本过程?A. 熔化B. 浇注C. 冷却D. 焊接3. 以下哪种成型方法不适用于塑料材料?A. 注塑B. 压缩成型C. 热轧D. 挤出4. 材料成型中的“冷加工”是指:A. 在低于材料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的加工B. 在材料熔点以下进行的加工C. 在室温下进行的加工D. 在高温下进行的加工5.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A. 弹性阶段B. 塑性阶段C. 断裂阶段D. 疲劳阶段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材料的热处理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7. 所有金属材料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性能。
()8. 金属的锻造过程包括加热、锻造和冷却。
()9.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10. 材料成型后的热处理是为了消除残余应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金属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解释什么是冷加工硬化,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描述材料成型中的铸造过程,并说明其优缺点。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有一块长方体金属块,其尺寸为长L=0.5m,宽W=0.3m,高H=0.2m,密度ρ=7800kg/m³。
求该金属块的体积和质量。
15. 已知某材料的屈服强度σy=300MPa,抗拉强度σb=500MPa,若要对该材料进行拉伸试验,试计算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论述材料成型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B二、判断题6. √7. ×8. ×9. √10. √三、简答题11. 金属的热处理过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材料成型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材料成型复习题(样卷)一、名词解释1落料和冲孔:落料和冲孔又称冲裁,是使坯料按封闭轮廓分离。
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为所需要的工件,而留下的周边是废料;冲孔则相反。
2 焊接:将分离的金属用局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兼而使用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内部原子的结合和扩散作用牢固的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
3顺序凝固:是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在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使缩孔移至冒口中,切除冒口即可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个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
4.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而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分散性缩孔,简称缩松。
5.直流正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正极,焊条接其负极;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
6 自由锻造: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材料在上下两个砧铁之间或锤头与砧铁之间产生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锻件的成形过程。
7模型锻造:它包括模锻和镦锻,它是将加热或不加热的坯料置于锻模模膛内,然后施加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成型过程。
8.金属焊接性: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9,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做原料,经压制后烧结而制造各种零件和产品的方法。
10钎焊:利用熔点比钎焊金属低的钎料作填充金属,适当加热后,钎料熔化将处于固态的焊件连接起来的一种方法。
11直流反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负极,焊条接其正极;用于轻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
二、判断题(全是正确的说法)1、铸件中可能存在的气孔有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反应气孔三种。
材料成型技术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37题,每题1分,共37分)1.木制模样的尺寸应比零件大一个A、机械加工余量B、铸件材料的收缩量C、铸件材料的收缩量加机械加工余量D、模样材料的收缩量加铸件材料的收缩量正确答案:C2.由于母材淬硬倾向大,会使焊缝产生A、气孔B、未焊透C、冷裂纹D、夹杂正确答案:C3.可锻铸铁的制取方法是,先浇注成A、麻口组织B、白口组织C、灰口组织D、球墨组织正确答案:B4.常用机械零件的毛坯成型方法不包括___A、拉拔B、冲压C、铸造D、锻造正确答案:A5.铸件定向凝固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应力B、防止夹砂C、消除缩松D、消除缩孔正确答案:D6.锤上模锻时,决定锻件最后形状的是A、终锻模膛B、预锻模膛C、切边模膛D、制坯模膛正确答案:A7.铸件最小壁厚要受到限制,主要是由于薄壁件中金属流动性低,容易产生A、缩孔和缩松B、冷隔和浇不足C、开裂D、应力和变形正确答案:B8.生产中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的方法是A、提高浇注温度B、延长浇注时间C、降低出铁温度D、加大出气口正确答案:A9.氩弧焊特别适于焊接容易氧化的金属和合金,是因为A、氩弧温度高B、氩气容易取得C、氩气是惰性气体D、氩弧热量集中正确答案:C10.手工电弧焊焊接薄板时,为防止烧穿常采用的工艺措施之一是A、氩气保护B、CO2保护C、直流正接D、直流反接正确答案:D11.焊接热影响区中,对焊接接接性能有利的区域是A、熔合区B、正火区C、过热区D、焊缝金属正确答案:B12.锻造时当金属的加热温度过高,内部晶粒急剧长大,使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A、熔化B、过烧C、过热D、硬化正确答案:C13.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应该A、垂直B、无关C、相交D、平行正确答案:D14.合金化学成份对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A、熔点B、过热温度C、凝固点D、结晶温度区间正确答案:D15.冲孔模设计时的凹模尺寸应等于A、凸模尺寸加间隙B、等于设计孔的尺寸C、设计孔的尺寸加间隙D、凸模尺寸减间隙正确答案:A16.零件工作时的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应该A、垂直B、平行C、无关D、相交正确答案:A17.影响焊接热影响区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接头形式B、焊接方法C、焊缝尺寸D、焊接规范正确答案:D18.手弧焊时,操作最方便,焊缝质量最易保证,生产率又高的焊缝空间位置是A、仰焊B、立焊C、横焊D、平焊正确答案:D19.下列合金线收缩率最大的A、铸钢B、铸铝C、铸造黄铜D、铸铁正确答案:C20.预锻模膛与终锻模膛相比,它的A、圆角和斜度应大些B、圆角应大些,斜度应小些C、带有飞边槽D、应有冲孔连皮正确答案:A21.下列制品中最适宜于铸造的是A、哑铃B、铁锅C、子弹壳D、钢精锅正确答案:A22.闪光对焊属于哪种焊接类别A、压焊B、熔焊C、激光焊D、钎焊正确答案:A23.普通车床床身浇注时,导轨面应该A、朝左侧B、朝右侧C、朝下D、朝上正确答案:C24.焊缝内部质量的检验方法是A、放大镜观察B、密封性检验C、耐压检验D、超声波检验正确答案:D25.表现为铸件的外形尺寸减小的是A、凝固收缩B、合并收缩C、固态收缩D、液态收缩正确答案:C26.由于母材硫、磷含量高,会使焊缝产生A、裂纹B、变形C、夹杂D、气孔正确答案:A27.灰口铸铁体积收缩率小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A、析出石墨弥补体收缩B、其凝固温度低C、砂型阻碍铸件收缩D、凝固温度区间小正确答案:A28.铸件的缩孔常出现在铸件的A、最后凝固部位B、底部C、厚部D、芯部正确答案:A29.自由锻件控制其高径比(H/D)为1.5-2.5的工序是A、拨长B、冲孔C、镦粗D、弯曲正确答案:A30.航空发动机机箱的成形方法可以是___A、圆钢锻造B、铝合金铸造C、球墨铸铁铸造D、板料冲压正确答案:B31.以下冲压工序中,属于冲裁工序的是A、冲挤B、拉深C、落料D、弯曲正确答案:C32.电渣焊主要用于A、平焊位置B、中,薄板焊件C、立焊位置D、铝及其合金焊件正确答案:C33.为简化锻件形状而增加的那部分金属称为A、余量B、余块C、敷料D、坯料正确答案:C34.大批量生产汽车油箱的焊接方法是A、缝焊B、手工电弧焊C、气焊D、点焊正确答案:A35.钢的杂质元素中哪一种会增加其热脆性____A、TiB、PC、NiD、S正确答案:D36.下列哪一项不是热裂纹的特征A、金属光泽B、尺寸较短C、形状曲折D、缝隙较宽正确答案:A37.各种铸造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砂型铸造B、压力铸造C、金属型铸造D、熔模铸造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63题,每题1分,共63分)1.壁厚1mm,材料为20钢的容器可用埋弧自动焊。
机械制造基础题目一.填空题1.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和成本低。
2.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
3.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按(逐层凝固)的方式凝固。
4.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的收缩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液态)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根本原因。
5.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
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6.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是(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粘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7.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8.合金的铸造性能主要是指(合金的充型能力)、(收缩)、(吸气性)等。
9.整个收缩过程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10.铸造内应力按产生的不同原因主要分为(热应力)、(机械应力)两种。
11.灰口铸铁根据石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普通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1.衡量金属锻造性能的指标是(塑性)、(变形抗力)。
2.锻造中对坯料加热时,加热温度过高,会产生(过热)、(过烧)等加热缺陷。
3.冲孔时,工件尺寸为(凸模)尺寸;落料时,工件尺寸为(凹模)尺寸。
4.画自由锻件图,应考虑(敷料)、(加工余量)及(锻造公差)三因素。
5.板料弯曲时,弯曲部分的拉伸和压缩应力应与纤维组织方向(平行)。
6.拉伸时,容易产生(拉裂)、(起皱)等缺陷。
7.弯曲变形时,弯曲模角度等于工件角度(-)回弹角、弯曲圆角半径过小时,工件易产生(弯裂)。
8.拉伸系数越大工件变形量越(小),“中间退火”适用于拉伸系数较(小)时。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一、题目解析1.1 题目背景材料成型是指通过加工和改变材料的形状、结构和性能,将材料转化为所需产品的过程。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是材料工程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制备过程具有关键意义。
本次期末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检验其对材料工程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2 题目要求本次期末考试分为两个部分,共计四道题目。
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第二部分:解答题,要求对题目进行详细解答。
二、选择题部分2.1 单选题1.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指()a.获得理想材料的制备方法b.通过加工和改变材料的形状、结构和性能来制备材料c.确定材料的使用条件d.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变化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a.压力成型b.粉末冶金c.离子掺杂d.热处理3.下列哪种常见材料成型方法主要用于金属类材料()a.挤压b.注塑c.热压d.拉伸4.在注塑成型方法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塑机的组成部分()a.锁模机构b.注射系统c.温控系统d.冷却系统2.2 多选题1.下列哪些材料成型方法适用于聚合物材料()a.注塑b.热压c.真空吸塑d.高温火焰喷射2.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包括()a.加工和改变材料形状的方法b.改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途径c.制备理想材料的过程d.材料使用条件的确定三、解答题部分3.1 问题一请简要描述选择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3.2 问题二请解释挤压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
3.3 问题三请以铸造成型方法为例,简要介绍其工艺流程,并分析铸造成型方法的局限性。
3.4 问题四请说明粉末冶金成型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四、答题要求1.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组织答案结构,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对于解答题,应结合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加以实际案例或具体数据支持。
3.题目要求的解答字数范围为200-300字。
材料成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成型技术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材料成型技术期末考试的复习题,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选择题1. 材料成型技术主要研究的是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哪些方面?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和化学变化D. 材料性能2. 下列哪项不是材料成型过程中常见的成型方法?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喷涂3. 材料成型过程中,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 成型温度B. 成型速度C. 成型压力D. 所有选项都是4. 材料成型技术中,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材料的硬度B. 改善材料的韧性C. 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D. 所有选项都是5. 在材料成型技术中,哪个参数对材料的成型质量影响最大?A. 成型温度B. 成型速度C. 成型压力D. 材料成分二、填空题1. 材料成型技术中的铸造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锻造是一种通过_______改变材料形状的方法。
3. 焊接是通过_______将两个或多个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4. 材料成型过程中,_______是影响材料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
5. 材料成型后,通常需要进行_______以改善材料的性能。
三、简答题1. 简述材料成型技术中铸造、锻造和焊接三种成型方法的特点。
2. 论述材料成型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描述材料成型后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改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材料成型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五、计算题1. 假设有一块长方体材料,其长、宽、高分别为L、W、H,密度为ρ。
请计算该材料的体积和质量。
2. 如果该材料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加热至T℃,已知材料的比热容为Cp,请计算加热过程中所需的热量。
以上是材料成型技术期末考试的复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材料成形部分复习题一、液态成形部分(一)填空1、形状复杂、体积也较大的毛坯常用砂型铸造方法。
2、铸造时由于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的铸造缺陷是浇不足和冷隔。
3、液态合金的本身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4、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则充型能力好。
5、铸造合金的流动性与成分有关,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好。
6.合金的结晶范围愈小,其流动性愈好7、同种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宽的金属,其流动性差。
8、为防止由于铸造合金充型能力不良而造成冷隔或浇不足等缺陷,生产中采用最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浇注温度。
9、金属的浇注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收缩越大。
10、合金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11、合金的液态、凝固收缩是形成铸件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
13、同种合金,凝固温度范围越大,铸件产生缩松的倾向大。
14、同种合金,凝固温度范围越大,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小。
15、顺序凝固、冒口补缩,增大了铸件应力的倾向。
16、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便于按放冒口,铸件应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17、控制铸件凝固的原则有二个,即顺序原则和同时原则。
18、按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应力可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19、铸件厚壁处产生热应力是拉应力。
铸件薄壁处产生热应力是压应力。
20、铸件内部的压应力易使铸件产生伸长变形。
21、铸件内部的拉应力易使铸件产生缩短变形。
23、为防止铸件产生热应力,铸件应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24、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除设计时使壁厚均匀外,工艺上应采取反变形法。
25、为防止铸件热裂,应控铸钢、铸铁中含 S 量。
26、为防止铸件冷裂,应控铸钢、铸铁中含 P 量。
27、灰铸铁的石墨形态是片状。
28、常见的铸造合金中,普通灰铸铁的收缩较小。
29、可锻铸铁的石墨形态是团絮状。
30、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是球形。
31、常见的铸造合金中,铸钢的收缩较大。
32、手工砂型铸造适用于小批量铸件的生产。
33、形状复杂、体积也较大的毛坯常用砂型铸造方法。
(二)选择1、形状复杂,尤其是内腔特别复杂的毛坯最适合的生产方式是( B )。
《材料成型基础》复习题成型—利用局部变形使坯料或半成品改变形状的工序一、金属液态成型1. 何谓铸造**?铸造有哪些特点?试从铸造的特点分析说明铸造是生产毛坯的主要方法?答: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1)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床身、机架等。
2)铸造生产的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
工业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来进行铸造,铸件的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
3)铸造用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直接利用废机件,故铸件成本较低。
缺点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于同种材料的锻件。
2)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2. 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它可以用哪些性能指标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铸造性能——合金易于液态成型而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金属的流动性、凝固温度范围和凝固特性、收缩性、吸气性等。
3. 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P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合金流动性的好坏,通常以“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的长度来衡量流动性的影响因素1)合金的种类及化学成分{1、越接近共晶成分,流动性就越好。
2、选用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金,以便获得足够的流动性。
}2)铸型的特点3)浇注条件4. 从Fe-Fe3C相图分析,什么样的合金成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为什么?越接近共晶合金流动性越好。
凝固温度范围越窄,则枝状晶越不发达,对金属流动的阻力越小,金属的流动性就越强5. 试比较灰铸铁、碳钢和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特点。
6. 铸件的凝固方式依照什么来划分?哪些合金倾向于逐层凝固?1. 合金的凝固方式(1)逐层凝固方式(图1-5a)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固相和液相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机械制造基础题目一.填空题1.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和成本低。
2.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
3.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按(逐层凝固)的方式凝固。
4.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的收缩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液态)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根本原因。
5.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
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6.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是(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粘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7.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8.合金的铸造性能主要是指(合金的充型能力)、(收缩)、(吸气性)等。
9.整个收缩过程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10.铸造内应力按产生的不同原因主要分为(热应力)、(机械应力)两种。
11.灰口铸铁根据石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普通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1.衡量金属锻造性能的指标是(塑性)、(变形抗力)。
2.锻造中对坯料加热时,加热温度过高,会产生(过热)、(过烧)等加热缺陷。
3.冲孔时,工件尺寸为(凸模)尺寸;落料时,工件尺寸为(凹模)尺寸。
4.画自由锻件图,应考虑(敷料)、(加工余量)及(锻造公差)三因素。
5.板料弯曲时,弯曲部分的拉伸和压缩应力应与纤维组织方向(平行)。
6.拉伸时,容易产生(拉裂)、(起皱)等缺陷。
7.弯曲变形时,弯曲模角度等于工件角度(-)回弹角、弯曲圆角半径过小时,工件易产生(弯裂)。
8.拉伸系数越大工件变形量越(小),“中间退火”适用于拉伸系数较(小)时。
9.钢在100摄氏度的变形加工是(冷加工),而铅在100摄氏度的变形加工是(热加工)。
10.冲裁是依靠(凸凹模挤压形成微裂纹扩展重合)使板料被剪断分离;精密冲裁是(塑性剪切变形延续到剪切全过程,不出现剪裂纹)实现材料的分离。
11.预锻模瞠与终锻模瞠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圆角和斜度较大,没有飞边槽)。
12.自由锻锻件形状尽量(简单平直对称,避免锥体斜面结构)。
20.J422焊条可焊接的母材是结构钢,数字表示焊缝抗拉强度420 MPa,酸性。
1.焊接熔池的冶金特点是熔池温度高、熔池凝固快。
2. 直流反接指焊条接阳极,工件接阴极。
3. 按药皮类型可将电焊条分为酸、碱两类。
4. 常用的电阻焊方法除点焊外,还有缝焊,对焊。
5.20钢、40钢、T8钢三种材料中,焊接性能最好的是20钢,最差的是T8钢。
6. 改善合金结构钢焊接性能可用预热,控制焊接工艺参数等工艺措施。
7. 酸性焊条的稳弧性比碱性焊条好、焊接工艺性比碱性焊条好、焊缝的塑韧性比碱性焊条焊缝的塑韧性差。
8. 冷裂纹的产生原因焊接接头的淬火倾向严重,产生淬火组织和焊接接头氢含量较高,接头冷凝时,大量氢分子析出并凝聚子啊焊接缺陷处,最常见的冷裂纹也叫延迟裂纹,氢致裂纹。
9. 焊条中焊芯的作用是:产生电弧和填缝金属,药皮的作用是:改善焊接工艺性,对焊接区起保护作用和冶金处理作用。
二、名词解析1.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内所处的位置。
2.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3.合金的流动性:是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它是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4.热应力:它是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却速度不一致,致使铸件在同一时期内各部分的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
1.纤维组织:在冷变过程中,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而形成的组织,可通过再结晶退火消除叫纤维组织。
2.锻造比: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程度墩粗的锻造比为 Y=H0/H H0表示墩粗前金属坯料的高度;H表示墩粗后金属坯料的高度。
拔长的锻造比为 Y=F0/F F0表示拔长前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F表示拔长后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
3.分模面:上模和下模在锻件上的分界面。
4.模锻斜度:为便于从模瞠中取出锻件,锻件上垂直于分模面的表面均应有斜度,成为模锻斜度。
5.冲孔连皮:孔径d>30mm的孔可以锻出,但不能锻出通孔,必须留有一层金属,称为冲孔连皮。
6.拉伸:是利用模具将平板状的坯料加工成中空形零件的变形工序,又称拉延或压延。
7.回弹角:在弯曲过程中,坯料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当弯曲载荷去除后,弹性变形部分将恢复,会使弯曲的角度增大,这称为回弹,一般回弹角为0度到10度。
回弹将影响弯曲件的尺寸精度,因此,在设计弯曲模时,应使模具的角度比成品的角度小一个回弹角,以保证弯曲角度的1 焊接热影响区: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焊缝两侧因焊接热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2 酸性焊条:药皮中含有大量酸性氧化物3 熔化焊:利用局部加热的方法,将工件的焊缝处加热到熔化态,形成熔池,然后冷却结晶,形成焊缝。
4 钎焊:利用熔点比母材低的填充金属熔化后,填充接头间隙并与固态的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
5焊接性能: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能力。
6 碳当量:将钢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对焊接性能影响程度换算成碳的影响,其总和称为碳当量。
三.是非题1.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错)(热应力使得铸件的厚壁部分或心部分受拉伸应力,薄壁部分或表面受压缩应力。
热应力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冷却速度不一致所致,因此尽量减小铸件各个部分的温差,使其均匀冷却即可预防热应力。
)2.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错)3.冒口德作用是保证铸件同时冷却(错)(冒口是铸型内存储用于补缩的金属夜的空腔)4.铸件的宽大的水平面浇筑时应朝下(对)5.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好(对)6.含碳4.3%的白口铁的铸造性能不如45钢好(错)7.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错)8.收缩较小的灰铸铁铸件可以采用定向(顺序)凝固原则来减小或消除铸造内应力(错)9.相同的铸件在金属型铸造时,合金的浇注温度应该比砂型铸造的低(错)10.压铸由于熔融金属是在高压下快速充型,合金的流动性很强(对)11.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是重要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在同一砂箱内,以保证铸件的精度(对)12.熔模铸造所得铸件的尺寸精度高,但表面光洁度低(错)四.简答题:1.影响金属锻造性能的因素有哪些?提高金属锻造性能的途径?答:金属的锻造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内因)和加工条件(外因)。
材料性质的影响1)化学成分2)金属组织金属的加工条件一般指金属的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方式2.什么是流线组织?流线组织的存在有何意义?如何利用流线组织?流线组织和纤维组织的区别?答:1)在冷变形过程中,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塑性夹杂物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
脆性夹杂物被打碎,呈碎粒链状分布。
拉长的晶粒通过再结晶过程后得到细化,而夹杂物无再结晶能力,依然呈带状和链状保留下来,形成流线组织。
2)形成的流线组织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呈现各向异性。
金属在纵向(平行流线方向)上塑性和韧性提高,而在横向(垂直流线方向)上塑性和韧性降低。
3)流线组织形成后,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只能通过锻造方法使金属在不同方向变形,才能改变纤维的方向和分布。
1))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应一致,切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垂直2))流线的分布与零件的外形轮廓应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3.试从生产率、锻件精度、锻件复杂程度、锻件成本几个方面比较自由端、胎模锻和锤上锻三种锻造方法的特点。
答:1)自由锻锻造过程中,金属坯料在上、下砥铁间受压变形时,可朝各个方向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其形状和尺寸主要由操作者的技术来控制。
2)模锻是将加热后的金属坯料,在冲击力或压力作用下,迫使其在锻模模瞠内形成,从而获得锻件3)胎模锻是用自由锻的设备,简单的非固定模具(胎模)生产模锻件与自由锻相比,胎模锻具有生产率高、粗糙度值低、节约金属等优点;与模锻相比,节约了设备投资,大大简化了模具制造。
但是胎模锻生产率和锻件质量都比模锻差,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模具寿命低。
只适合于小型锻件的中、小批量生产五.选择题(1)材料的锻造比总是(>1)(2)冲压拉伸时,拉伸系数总是(<1)(3)自由锻件的加工余量比模锻件(大)(4)直径100mm钢板拉伸成直径75mm的杯子,拉伸系数是(0.75)(5)零件的所受最大切应力方向应与其纤维组织的方向呈(90度)(6)铅在100度下变形(是热变形)(7)锻造时出现(过烧)缺陷即为废品(8)提高锻件锻造性能,可以通过(使用高速锤)(9)模锻件质量一般(<150kg)(1)汽车油箱生产时常采用的焊接方法是(缝焊)。
(2)车刀刀头一般采用的焊接方法是(铜钎焊)。
(3)焊接时刚性夹持可以减少工件的(变形)。
(4)结构铜件选用焊条时,主要考虑的是(母材强度),不考虑的是(工人技术水平)。
(6)铝合金板最佳焊接方法是(氩弧焊)。
(7)结构钢焊条的选择原则是(焊缝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
(8)铸铁焊补时容易产生哪些缺陷(白口、裂纹、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