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渣护炉的基础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3
转炉车间溅渣操作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各班溅渣操作不统一,不能正确的通过溅渣来维护炉子,造成炉子频频告急,给厂部和车间带来极大的工艺事故和安全事故隐患,通过这几个月来对炉前工艺操作和终点控制情况,特对溅渣作出下规定:一、溅渣条件1、钢水必须出尽炉长、必须炉炉关注后大面的情况,不能出现凹坑或不平,必须观察出钢口位置高低,确保出钢口不高于后大面,保证每炉钢钢水都出尽,(如有钢水出不完的现象,跟班技术员、作业长、炉长必须在3炉钢内处理好)保证炉渣的可溅性。
2、在出钢过程中,炉长、操枪工必须从炉后观察炉内炉渣情况,炉长需及时指导操枪工的调渣密度和用量,确保渣子不调死,保证溅渣时间和效果,并指导自己下一炉的化渣枪位和方法。
3、操枪工必须确定有正常的工作氮压和流量,确保溅渣过程效果。
4、值班长必须保证炉后有充份的丢补料,每炉钢保证在出钢过程中向炉内加入10-15包的丢补料(30kg)(遇渣很粘时,可以少丢或不丢)。
5、遇拉后吹严重时,操枪工必须先加入轻烧白云石或改渣剂来稠渣,稠渣后倒掉1/3再进行溅渣。
6、在钢水没出尽或溅渣发现炉口钢花很严重时,但炉况又很差时,溅渣枪位必须比正常高200mm以上,并且通过调渣来把渣子溅干。
二、溅渣操作要点1 、调渣工艺及要求调渣工艺是指在炼钢结束后,通过炉口观察炉渣状况,判定炉渣是否适宜溅渣。
如果炉渣过于稀,应加入少量改渣剂调整炉渣,增强炉渣的黏稠度,如果炉渣过热度高,炉渣稀,流动性良好,应加入少量轻烧白云石降低熔渣温度,提高炉渣黏度,使之更适宜溅渣的操作工艺。
(1)直接溅渣工艺:即以炼钢过程中调整炉渣为主,炼钢后的渣较好适合溅渣基本不进行调渣,而直接进行溅渣操作。
要求铁水及原燃料条件比较稳定,吹炼平稳,终点控制准确,出钢温度低,终渣较好,适合出钢[C]>0.10%,出钢<1660℃的炉次。
(2)出钢后调渣工艺:即在炼钢结束后,根据炉渣状况适当加入少量改渣剂或轻烧白云石用以降低炉渣过热度,提高炉渣黏度,改善炉渣的渣系使溅渣层更耐高温和侵蚀。
溅渣护炉工艺一、冶炼过程炉渣的调整二、终点渣成分控制三、调渣剂的选择四、留渣量的确定五、调渣工艺六、溅渣工艺参数的确定七、溅渣操作程序八、溅渣时间与溅渣频率九、溅渣效果与炉况监测十、氧枪(溅渣)的设计与维护十一、炉底上涨的解决十二、炉口结渣的清理十三、溅渣与喷补的配合十四、溅渣设备十五、设备隐患与安全维护一冶炼过程炉渣的调整目的是在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减少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在不影响脱磷、脱硫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终渣MgO 含量,使终渣适合于溅渣护炉的要求。
二终点渣成分控制影响终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MgO、TFe和碱度(CaO/SiO2)。
碱度和氧化铁含量由原料和钢种决定,其中氧化铁在10%-30%范围波动,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成分,主要措施是调整(MgO)含量。
终渣MgO含量三调渣剂的选择带用调渣剂有:轻烧白云石、生白云石、轻烧菱镁球、冶金镁砂、菱镁矿渣和含MgO较高白石灰。
调渣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MgO)含量,因此,调渣剂中MgO、SiO2含量是重要物性参数。
在具体选择何种调渣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价格和热耗的问题。
生白云石粒度应为5-15mm,轻烧镁球和轻烧白云石稍大些,但不应大于25mm。
四留渣量的确定溅渣层厚度取20mm,炉渣密度按305t/m3计,经计算为4.5吨,作为开始溅炉时的参考,经一段时间摸索,应据济钢具体情况,确定合理渣量。
五调整工艺调整工艺指炼钢结束后,通过观察炉渣状况,判定炉况是否适宜溅渣。
如炉渣过稠发干,应加入少量化渣剂稀释;反之加少量稠渣剂,使其适宜溅渣操作。
采用出钢后调渣工艺:即在出钢后,据炉渣状况适当加入调渣剂,使其适当进行溅渣操作。
该工艺适合于中小型转炉,出钢温度偏高,炉渣过热度较高的现状;同时原料条件不稳定,往往造成后吹,多次倒炉使(FeO)升高,渣稀且(MgO)达不到饱和值,故需在出钢后加入调渣剂进行调整。
调整操作程序:1、吹炼终点,控制炉渣中的MgO含量达8%-10%。
转炉溅渣护技术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二OO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转炉炉龄技术的发展 ----------------------------------------- 1 第二章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参数 ---------------------------------------- 42.1转炉氧枪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及留渣量与溅渣量的关系 ------- 42.1.1转炉氧枪枪位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62.1.2氧枪氮气流量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72.1.3转炉留渣量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82.2溅渣时间 ----------------------------------------------- 92.3溅起的炉渣在转炉炉衬内表面上分布 ----------------------- 112.4氧枪喷头结构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122.5底吹对复吹转炉溅渣护炉的影响 --------------------------- 132.6枪位、炉渣粘度对溅渣护炉的炉渣飞溅高度的影响 ----------- 16第三章转炉溅渣护炉改渣剂的研究与应用 ------------------------------ 17第四章转炉溅渣层与炉衬结合机理 ------------------------------------ 214.1溅渣层与炉衬结合形貌 ----------------------------------- 214.2溅渣层与炉衬结合机理分析 ------------------------------- 27第五章溅渣与喷补的结合 ------------------------------------------- 305.1转炉炉衬的毁损 ----------------------------------------- 305.2喷补 --------------------------------------------------- 30第一章转炉炉龄技术的发展转炉炉衬由工作层、填充层和永久层的耐火材料组成,工作层直接与高温钢水、高氧化性炉渣和炉气接触,不断受到物理的、机械的和化学的侵蚀作用。
一种溅渣护炉方法
溅渣护炉是指在炉膛工作过程中,避免炉渣溅落到炉膛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溅渣护炉方法:
1. 炉面准备:在铁水倒入炉膛前,先将前一炉的炉渣清理干净,确保炉膛内没有残留的炉渣。
2. 合理倒铁水:倒铁水时应尽量减少喷溅,可以通过减小倒铁水的高度或采取减速倒注的方式来避免溅渣。
3. 控制铁水温度:保持铁水的合适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减少溅渣的风险。
4. 炉面保护措施:在倒铁水时可以采取炉面保护措施,如在炉膛内涂抹一层炉渣护炉剂,或在炉膛口附近搭建炉渣挡板,防止铁水溅落到炉膛。
5.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溅渣问题。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的溅渣护炉方法,如调整倒铁水的角度、增加保护罩等。
总之,溅渣护炉方法的关键是在操作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控制铁水的温度和倒铁水的方式,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有效
减少溅渣对炉膛的损害。
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溅渣护炉是一种常见的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炉内加入适当的物料,将炉内产生的溅渣与炉壁进行反应,从而保护炉内的炉壁不被腐蚀,延长炉壁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具体介绍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高温下会产生大量的溅渣,这些溅渣不仅会降低冶炼效率,还会对炉壁造成破坏。
为此,需要通过添加适当的物料进行溅渣护炉。
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是添加一些特殊的反应剂,使其在高温下与溅渣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从而消耗掉大部分的溅渣。
这种化合物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在钢水和炉壁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减少溅渣对炉壁的侵蚀,从而有效地延长炉壁的使用寿命。
溅渣护炉的物料有很多种,其选择主要依据于冶炼工艺和物料的性质。
在整个钢铁冶炼过程中,常用的物料有镁球、石灰石、硅石等。
二、溅渣护炉的应用在钢铁冶炼过程中,溅渣护炉是一种常见的技术。
其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冶炼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冶炼质量。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其应用在各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
1.高炉在高炉冶炼中,溅渣护炉对炉壁保护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高炉的磨损和锈蚀。
目前,高炉冶炼中主要采用的溅渣护炉物料是镁球和石灰石。
镁球主要用于抑制磷和硫的生成,从而提高炉膛的可控性;石灰石则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减少炉壁的腐蚀。
2.转炉在转炉冶炼中,溅渣护炉主要用于中和氧化物和碱性物质。
其主要物料是硅石和石灰石。
硅石主要用于中和氧化物,而石灰石则可以中和碱性物质,从而减少炉壁的腐蚀。
3.电炉在电炉冶炼中,溅渣护炉主要用于中和酸性物质。
其主要物料是石灰石和麻粉。
石灰石可以中和酸性物质,麻粉则可以降低炉壁的温度,从而减少炉壁的腐蚀。
总之,溅渣护炉在钢铁冶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添加适当的物料,可以有效地保护炉壁不受腐蚀,延长炉壁的使用寿命。
溅渣护炉技术摘要:溅渣护炉技术是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N2的吹溅,冷却、凝固在炉衬表面上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地粘结附着。
溅渣形成的溅渣层耐蚀性较好,同时可抑制炉衬砖表面的氧化脱碳,又能减轻高温渣对炉衬砖的侵蚀冲刷,从而保护炉衬砖,降低耐火材料损耗速度,减少喷补材料消耗,同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炉衬使用寿命,提高转炉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溅渣护炉技术现状渣性能1991 年,美国L TV 钢公司开发了转炉溅渣护炉技术(Slag Splash ing ),经过几年的逐步完善,1994 年转炉炉龄达到15 658 次,转炉作业率97 %,喷补料消耗0 . 37 kgö t钢。
1995 年初,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与承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承钢)合作,在承钢20 t 转炉上进行了溅渣护炉技术的研究。
解决了中小转炉在出钢温度高、炉渣中氧化铁含量高条件下的炉渣改质、降温及确定合理的氮气喷吹参数等技术难点。
溅渣护炉技术对保护炉衬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向渣中添加白云石、废砖等调整渣的成分,增加渣层的厚度和粘度,而后采用氧枪吹氩或单独的吹渣将渣溅到炉衬表面,使其附着一层高粘度并且有一定耐火性的渣保护层,此渣层对中和初期酸性渣,防止其对炉衬的侵蚀,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效果十分显著。
采用精确地激光测厚技术使炉衬的喷补时间、喷补区域实现准确控制。
当前可达到工作炉衬溅厚20-30cm时开始喷补,有的甚至在13cm时才开始喷补,火焰喷补技术和激光喷补技术结合,可获得最佳的喷补效果和最低的喷补料消耗。
溅渣护炉设备图立式氧枪溅渣法示意图氮气供应系统由于采用压缩空气作为气源时, 炉渣很容易氧化, 从而降低了炉渣涂敷层的耐火性能, 因此一般选用氮气作为喷吹气体。
氮气是制氧厂的副产品, 对于配备有制氧研制的炼钢厂来讲, 氮气供应系统一般包括从制氧厂至转炉车间的氮气管网、储气罐以及氮气增压装置等, 氮气管道与氧枪的连接必须采用的特殊的快速切断阀门。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方法1.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是在转炉出完钢后加入调渣剂,使其中的Mg 与炉渣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高熔点物质,被通过氧枪系统喷出的高压氮气喷溅到炉衬的大部分区域或指定区域,粘附于炉衬内壁逐渐冷凝成固态的坚固保护渣层,并成为可消耗的耐材层。
转炉冶炼时,保护层可减轻高温气流及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和机械冲刷,以维护炉衬、提高炉龄并降低耐材包括喷补料等消耗。
氧气顶吹转炉溅渣护炉是在转炉出钢后将炉体保持直立位置,利用顶吹氧枪向炉内喷射高压氮气(1. OMPa),将炉渣喷溅在炉衬上。
渣粒是以很大冲击力粘附到炉衬上,与炉壁结合的相当牢固,可以有效地阻止炉渣对炉衬的侵蚀。
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是将顶吹和底吹均切换成氮气,从上、下不同方向吹向转炉内炉渣,将炉渣溅起粘结在炉衬上以实现保护炉衬的目的。
溅渣护炉充分利用了转炉终渣并采用氮气作为喷吹动力,在转炉技术上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比干法喷补、火焰喷补、人工砌砖等方法更合理,其既能抑制炉衬砖表面的氧化脱碳,又能减轻高温渣对炉砖的侵蚀冲刷,从而保护炉衬砖,降低耐火材料蚀损速度,减少喷补材料消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炉衬使用寿命,提高转炉作业率,减少操作费用,而且不需大量投资,较好地解决了炼钢生产中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的矛盾。
因此,转炉溅渣护炉技术与复吹炼钢技术被并列为转炉炼钢的2项重大新技术。
2溅渣护炉主要工艺因素2. 1合理选择炉渣并进行终渣控制炉渣选择着重是选择合理的渣相熔点。
影响炉渣熔点的物质主要有FeO MgU口炉渣碱度。
渣相熔点高可提高溅渣层在炉衬的停留时间,提高溅渣效果,减少溅渣频率,实现多炉一溅目标。
由于FeO易与CaO和MnO等形成低熔点物质,并由MgO和FeO的二元系相图可以看出,提高MgO勺含量可减少FeO相应产生的低熔点物质数量,有利于炉渣熔点的提高。
从溅渣护炉的角度分析,希望碱度高一点,这样转炉终渣C2S 及C3 S之和可以达到70%-75%这种化合物都是高熔点物质,对于提高溅渣层的耐火度有利。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十一问转炉溅渣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提高炉龄的新技术。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过的、向炉渣中加入含MgO的造渣剂造黏渣挂渣护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氧枪喷吹高压氮气,在2-4min内将出钢后留在炉内的残余炉渣喷溅涂敷在整个转炉内衬表面上,形成炉渣保护层的护炉技术。
该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且投资少、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此项技术是由美国Praxair气体公司开发、在美国共和钢公司的GreatLakes(大湖)分厂最先应用,在大湖厂和GraniteCity厂实施后,并没有得到推广。
1991年美国LTV公司的IndianaHaBOr厂用溅渣作为全面护炉的一部分。
1994年9月该厂252t顶底复吹转炉的炉衬寿命达到15658炉,喷补料消耗降到0.37kg/t钢,喷补料成本节省66%,转炉作业率由1987年的78%提高到1994年的97%。
溅渣护炉技术能使炉衬在炉役期中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均衡,实现"永久性"炉衬。
二.溅渣护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溅渣护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转炉出钢后,调整余留终点渣成分,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溅,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与炉衬很好烧结附着的高熔点溅渣层,如图2-1所示。
这个溅渣层耐蚀性较好,并可减轻炼钢过程对炉衬的机械冲刷,从而保护了炉衬砖,减缓其损坏程度,使得炉衬寿命得以提高。
三.溅渣护炉对炉渣的组成与性质有哪些要求?答:炉渣成分是指构成炉渣的各种矿物的成分,它决定了炉渣的基本性质。
一般说来,初期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MnO、CaO、MgO和FeO等,随着吹炼过程进行,石灰熔化、渣量增加,使SiO2、MnO的含量逐渐降低,CaO、MgO的含量逐渐增加。
炉渣的成分通常取决于铁水成分、终点钢水碳含量、供氧制度、造渣制度和冶炼工艺等因素。
如吹炼低碳钢时,随钢中碳含量降低,炉渣的氧化性升高,渣中FeO含量有时高达30%;而吹炼高碳钢时,由于渣钢反应接近平衡,使渣中FeO含量很难提高。
溅渣护炉溅渣护炉原理溅渣护炉工艺是把氮气通过氧枪吹入炉膛,高速氮气流股与渣面相遇后把一部分炉渣击碎成尺寸不等的液滴向四周飞溅。
由于流股的能量高,把熔池渣层击穿并形成凹坑,氮气流股遇到炉底后以一定角度形成反射气流,反射气流与渣坑表面的磨擦作用会带起一部分渣滴,使其飞到炉壁上。
通过这样的连续吹氮气,炉渣温度不断下降,渣滴不断黏附在炉衬上,直到溅渣操作结束。
由于炉渣的分熔现象(也叫选择性熔化或异相分流),是指附着于炉衬表面的溅渣层,其矿物组成不均匀,当温度升高时,溅渣层中低熔点物首先熔化,与高熔点相相分离,并缓慢地从溅渣层流淌下来;而残留于炉衬表面的溅渣层为高熔点矿物,反而提高了溅渣层的耐高温性能。
在溅渣层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多次“溅渣-熔化-溅渣”的循环和反复使溅渣层表面一些低熔点氧化物发生“分融”现象。
使溅渣层MgO结晶和C2S(2CaO·SiO2)等高熔点矿物逐渐富集,从而提高了溅渣层的抗高温性能,炉衬得到保护。
溅渣层保护炉衬的机理(1)对镁碳砖表面脱碳层的固化作用吹炼过程中镁碳砖表面层碳被氧化,使MgO颗粒失去结合能力,在熔渣和钢液的冲刷下大颗粒MgO松动→脱落→流失,炉衬被蚀损。
溅渣后,熔渣渗入并充填衬砖表面脱碳层的孔隙内,或与周围的MgO颗粒反应,或以镶嵌固溶的方式形成致密的烧结层。
由于烧结层的作用,衬砖表面大颗粒的镁砂不再会松动→脱落→流失,从而防止了炉衬砖的进一步被蚀损。
(2)减轻了熔渣对衬砖表面的直接冲刷蚀损溅渣后在炉衬砖表面形成了以MgO结晶,或C2S和C3S为主体的致密烧结层,这些矿物的熔点明显地高于转炉终点渣,即使在吹炼后期高炉温度下不易软熔,也不易剥落。
因而有效地抵抗高温熔渣的冲刷,大大减轻了对镁碳砖炉衬表面的侵蚀。
(3)抑制了镁碳砖表面的氧化,防止炉村砖体再受到严重的蚀损溅渣后在炉衬砖表面所形成的烧结层和结合层,质地均比炉衬砖脱碳层致密,且熔点高,这就有效地抑制了高温氧化渣,氧化性炉气向砖体内的渗透与扩散,防止镁碳砖体内部碳被进一步氧化,从而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
溅渣护炉工艺一、冶炼过程炉渣的调整二、终点渣成分控制三、调渣剂的选择四、留渣量的确定五、调渣工艺六、溅渣工艺参数的确定七、溅渣操作程序八、溅渣时间与溅渣频率九、溅渣效果与炉况监测十、氧枪(溅渣)的设计与维护十一、炉底上涨的解决十二、炉口结渣的清理十三、溅渣与喷补的配合十四、溅渣设备十五、设备隐患与安全维护一冶炼过程炉渣的调整目的是在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减少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在不影响脱磷、脱硫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终渣MgO 含量,使终渣适合于溅渣护炉的要求。
二终点渣成分控制影响终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MgO、TFe和碱度(CaO/SiO2)。
碱度和氧化铁含量由原料和钢种决定,其中氧化铁在10%-30%范围波动,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成分,主要措施是调整(MgO)含量。
终渣MgO含量三调渣剂的选择带用调渣剂有:轻烧白云石、生白云石、轻烧菱镁球、冶金镁砂、菱镁矿渣和含MgO较高白石灰。
调渣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MgO)含量,因此,调渣剂中MgO、SiO2含量是重要物性参数。
在具体选择何种调渣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价格和热耗的问题。
生白云石粒度应为5-15mm,轻烧镁球和轻烧白云石稍大些,但不应大于25mm。
四留渣量的确定溅渣层厚度取20mm,炉渣密度按305t/m3计,经计算为4.5吨,作为开始溅炉时的参考,经一段时间摸索,应据济钢具体情况,确定合理渣量。
五调整工艺调整工艺指炼钢结束后,通过观察炉渣状况,判定炉况是否适宜溅渣。
如炉渣过稠发干,应加入少量化渣剂稀释;反之加少量稠渣剂,使其适宜溅渣操作。
采用出钢后调渣工艺:即在出钢后,据炉渣状况适当加入调渣剂,使其适当进行溅渣操作。
该工艺适合于中小型转炉,出钢温度偏高,炉渣过热度较高的现状;同时原料条件不稳定,往往造成后吹,多次倒炉使(FeO)升高,渣稀且(MgO)达不到饱和值,故需在出钢后加入调渣剂进行调整。
调整操作程序:1、吹炼终点,控制炉渣中的MgO含量达8%-10%。
2、出钢时,据炉渣状况,决定加入调渣剂的数量,进行炉后调渣。
3、调渣后进行溅渣操作。
六溅渣工艺参数的确定七溅渣操作程序1)出钢时,炉前工应密切注意钢水状况及渣况,保证出净钢水,严禁炉内留钢。
2)出钢过程中及结束后,应观察炉渣的颜色及流动性,判断炉渣的温度,粘度等状况,决定是否加入调渣剂。
3)炉前工仔细察看炉衬的熔损状况,决定是否对炉衬的某些部位进行重点溅渣或喷补。
4)将转炉摇至零位,如需调整渣况则另加入调渣剂。
5)将氧枪降到预定枪位,调节氮气流量到规程要求。
6)操作工在溅渣过程中,可适当改变枪位以达溅渣的最大效果。
7)观察溅渣炉况,如果在正常时间内炉口喷射出小渣块,证明溅渣状况良好,可在规定时间内结束溅渣。
8)溅渣即将结束前,适当降低枪位,进一步提高溅渣量,结束溅渣,提枪切断氮气。
9)在结束溅渣提枪的同时观察氧枪是否粘枪。
10)在摇炉挂渣结束后,将残存的炉渣倒入渣罐。
11)观察溅渣后的炉衬,判断维护效果。
12)如氧枪粘枪严重,采取措施处理氧枪。
13)进行下一炉吹炼八溅渣的时间和频率溅渣时间是溅渣操作中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保持在2.5-4min 之间为宜。
溅渣频率:1、开始溅渣护炉的时间,要据济钢的具体情况确定,原则上同炉前操后工根据对炉衬侵蚀情况的观察结果决定,从炉衬有明显损耗起即开始溅渣护炉;即在开始补炉时就应开始溅渣护炉。
2、溅渣频率一般在炉役前期就开始溅渣,引两炉一溅。
在炉衬厚度为350 mm左右时,应炉炉溅渣,形成动态平衡。
具体概括为“前期少溅,中期两炉一溅,中后期炉炉溅”。
九溅渣效果与炉况监测在溅渣操作的初期,各种工艺参数处于不断修正的时期,要不断加强对溅渣效果的观察。
在炼钢过程的一倒、二倒及出钢过程中不断观察炉衬表面,确保对前炉渣层的工作效果及砖缝暴露情况,做到详细了解。
针对济源钢厂转炉的各种不同的冶炼工艺条件下,每次溅补后可冶炼的炉数,应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调整整个生产过程的相关工艺参数。
十氧枪(溅渣)的设计与维护1、对溅渣护渣氧枪的要求:保证在3分钟左右的溅渣时间,各部位形成要求的溅渣层厚度,较长的枪龄和低低的氮气耗量。
2、对中小型转炉采用同一氧枪进行吹炼和溅渣操作,出口马赫数要大于2.0,喷孔的喷孔数在3-4之间,喷孔倾角选在11-14°之间,要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3、刮渣器的增设中P铁水的转炉,渣量大、易粘枪,采用刮渣器清理氧枪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使刮渣能力足够,要加固或改造氧枪提升系统。
4、氧枪的维护1)避免烧枪2)出钢时出净钢水,防止粘结冷钢3)利用刮渣器清理氧枪4)对氧枪端部结渣部位冷却,使其快冷、脱落5)在枪体上喷涂耐火涂料,降低粘钢和粘结物,使其易于清理。
十一炉底上涨问题的处理危害:炉龄长的转炉都存在炉底上涨的问题(包括熔池侧墙加厚)造成熔池液面上升,V/T下降。
增加喷溅,炉帽易损坏等问题。
原因:是在溅渣护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炉底结渣超过炼钢过程中炉底的损耗导致,每炉溅渣操作的后期由于熔池温度下降和渣中的高熔点相析出使炉渣粘度提高。
溅渣结束后,粘渣倒不干净而粘结于炉底;在下一炉冶炼中,熔池部位的炉衬受不到炉渣的侵蚀,其熔损速度低于渣线和炉身上部的炉衬,导致前一炉的溅渣层在下一炉之后仍有残留,随炉龄加速,需及时处理,否则影响正常操作。
处置方案:方法一:在处理炉底结渣时,加入0.7吨左右FeSi75,吹O2把硅铁氧化,利用放出的大量热量和生成的SiO2,把高碱度炉渣清理。
方法二:炉底结渣中总有一定量的残钢,利用氧枪吹氧使其氧化,生成FeO并发热,同时生成的FeO也有下降结渣熔点的作用,存在氧气利用率低、消耗大、且对炉身、炉帽的耐材有损伤,单纯靠提高枪位、加大喷吹压力、加大喷孔倾角等措施不能完全解决炉底上涨问题。
十二炉口结渣的清理存在的问题:炉口结渣比不溅渣护炉时要严重,结渣过多技术措施:用炼钢氧枪吹氧清理炉口,不利的方面是氧气利用率低、清理时间长、对炉衬有较大损伤。
可另设专用清理炉口的氧枪,喷枪与氧枪轴线夹角为70°,使氧气流以大的角度吹向炉口结渣部位,以清理速度快,节省O2,不过多损伤炉衬为厚则。
十三溅渣与喷补的配合溅渣对局部严重损毁的区域不能灵活有效地实施维护。
为提高炉龄,与喷补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工艺措施。
转炉溅渣可有效对炉膛及渣线部位进行维护,耳轴及炉帽部位是薄弱环节要适时采用喷补的方法来解决。
对炉衬碳含量高的部位,溅渣结合不容易时,引先喷补一层后再进行溅渣。
喷补料采用不含碳的耐火材料,溅渣时和炉渣的润湿性好,溅渣的附着率高,有利于提高溅渣层的厚度及结合强度。
喷补或溅渣在炉衬侵蚀近一半左右开始进行。
对出钢侧、装料侧或炉底侵蚀严重,可用贴补砖进行垫补,垫补过程如下:A、在出钢时观察炉渣状况B、将1/3-1/2的炉渣倒掉C:向炉内侵蚀严重部位加入适量贴补砖D:转动炉体,使炉渣将贴补砖烧结在内衬上。
喷补的方式及耐材选用一、半干法:将喷补料放入压力罐,压送到喷射嘴时在其附近和水混合的方法。
二、湿法:将细颗粒和大量粒度小于0.1mm的粉料放入罐内,加水混合后,压送到喷嘴进行喷补的方法。
含水少时,在1000-1280℃喷补效果最佳。
含水多时,在1300-1400℃喷补效果最佳。
喷补料的化学指标要求:MgO>95﹪,CaO在2%左右,SiO2小于1%,Fe2O3和Al2O3总量不大于1%。
十四溅渣设备一、对N2气源品质要求要求流量大,压力稳定,水分含量低,严禁含油二、供气系统的设备配置1、氮气增压机2、储气罐3、输送管线4、压力、流量及温度参数的检测,计量仪表5、严密、无泄露的调节、控制阀门及电气控制系统6、相应的防泄漏系统氮气气源系统的合理设计,是溅渣护炉技术顺利安装、调试及成功投产的保证。
三、济源钢厂转炉参数确定氮气增压机主要技术指标(两台一用一备)45吨转炉炼钢车间(考虑2个工位)十五设备隐患与安全维护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新增的供N2及吹N2系统,增加了维护点;且氧气一氮气气路的窜气会使钢水质量下降或发生爆炸事故;同时,由于炉龄的大幅度提高,其它相关设备的维护、可靠运行就成为整个炉使用期间转炉连续运转的重要保证。
一、烟罩及罩裙故障多发部位是活动烟罩、固定烟罩首段及各部分管路,故障形式多为开裂漏水。
主要原因为:烟尘颗粒磨损、高温氧化、水质不良引起腐蚀,冷热应力疲劳、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伤等。
必须加强点检、定期用气体直接清扫烟罩。
二、钢包台车及轨道1、针对传动系统薄弱件损坏,如联轴器螺栓扭断、传动轴断裂、车轮变形等,应加强点检及时更换易损件外,对个别设计不合理的零件做局部改造。
2、针对电缆被红渣烧断,漏钢造成转炉正下方轨道损坏等,应进行改造,强化防护条件。
三、氧枪系统针对防坠落装置不可靠造成坠枪事故,氧枪烧损,钢丝绳频繁损坏等问题,除注意检修更换外,用金属软管替代胶管,在造当位置加装钢绳断股监测装置。
对烧损氧枪问题,应判订严格的操作制度,加强管理。
四、供气系统首要问题是防止氧氮互窜,防止氧气进入氮气管路造成爆炸;氮气进入氧气管路影响钢水质量。
对有在线检测手段,采取氧气纯度在线检测超限报警,气路放散等方法防止事故发生;对没有检测手段时;位于氧枪前的N2-O2快速切换阀,要定期更换确保其密闭性。
对系统中的高压容器,应进行定期探伤,以确保安全。
五、对于加料设备,注意进料口磨损情况及各气动阀工作是否正常。
对倾炉机构注意减速机、联轴器、弹性元件及制动装置的损坏情况和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