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评价技术(4-6章)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5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安全评价基础知识汇总安全评价基础知识汇总:1.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装置、设备或设施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潜在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方案的活动。
2.安全评价的目的:查明和预测工程、系统、装置、设备或设施的危险性,制定防范措施。
3.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
4.安全评价的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5.安全评价的资质:乙级资质、甲级资质。
6.安全评价的程序:签订安全评价委托合同,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报告编制完成后上交,评价报告发布。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归纳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归纳包括以下几方面:1.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可分为指导性评价、监督性评价、检查性评价、综合评价和重点评价。
每种评价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2.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管理、机械(工艺)设备设施、作业人员、作业方法、职业病危害防护和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
3.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分析评价目标、选取安全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危险源等级、制定安全措施、产生报告等步骤。
4.安全评价的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假设分析、事件分析、人员伤亡分析、噪声和振动、生产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其他评价方法。
5.安全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要求、标准规范要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事故教训和同类企业借鉴等。
6.安全评价的意义:包括发现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分析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确保安全的对策和措施、评价安全设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实现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提供保证。
请注意,这只是一部分安全评价基础知识的总结,具体评价还需要根据实际项目和标准进行。
如果有具体安全评价任务,请详细阅读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大全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大全如下:1.安全评价的分类: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有特定评价、定量风险评价、港口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非煤矿山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的基础知识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
主要包括:1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在项目开工前进行预测性评价。
2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运行情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
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估。
3安全现状综合评估、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整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估。
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评价。
4、专项安全评估、真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专项的评价。
目的是查找现成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安全评价的程序1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 定性、定量评价、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和建议。
5安全评估结论及建议、简要的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报告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基本知识1、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安全生产方针,又称劳动保护安全方针。
是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它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
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生产方针。
1983年国务院在[1983]85号《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搞好安全生产,是经济管理、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这个安全生产方针,强化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生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个方针,其含义是:1)、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现代化生产,更不允许有所忽视,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在生产活动中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安全生产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
2)、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在生产建设中,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关系。
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必须善于安排安全和生产。
越是生产任务忙,越要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搞好。
否则,就会招致工伤事故,既妨碍生产,又影响安全。
这是生产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
怎样理解安全和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呢?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生产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所谓矛盾性,首先是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与生产的矛盾。
要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时,就要增加支出,或影响生产进度。
所谓统一性,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后,改善了劳动条件,职工就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劳动热情,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
安全评价基本知识
一、安全评价基本概念
安全评价,也称安全审核,是指安全审计或分析其中一复杂系统的安
全性,从而找出系统存在的漏洞,确定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它是基于安全技术,
针对系统的安全特性,按照安全评估流程,以规范化的方法,运用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安全原则与安全管理的综合,通过审核和分析系统的安全
级别、解决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系统的安全把控能力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评价可以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为识别、消除安全风险,提高系
统的安全水平提供有力帮助。
二、安全评价基本流程
安全评价的主要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准备阶段:准备安全评价所需的相关文件,组织安全评价小组,
明确安全评价的目的、范围、任务和计划,具体安排安全评价的实施办法等;
2、确定阶段:确定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标准、技术等安全指标;
3、实施阶段:结合安全评价标准,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并对系统进
行安全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漏洞,以及如何解决;
4、会审报告阶段:安全评价小组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
X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主要内容•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二、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三、安全生产技术理论知识•四、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1.法的概念、特征、分类•(1)法的概念和特征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法的制定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我国制定法的程序主要包括法的草案的提出、讨论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施行国务院提出的法律草案需要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须经3次常委会审议后方能付诸表决是否通过。
(2)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它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律规范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的本质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形式的法律体现。
社会主义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意志内容的一般性●意志内容的客观性●意志内容的社会性(4) 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即法的生效范围,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
●关于人的效力●关于地域的效力●关于时间的效力(5)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它与法律制裁相联系。
•法律制裁是指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
(6) 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在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约束性。
安全评价基本知识安全评价是指对某一系统或项目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它是保障信息系统及相关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组织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保护重要信息资产。
安全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信息收集: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信息,包括系统架构、安全政策和规程、网络拓扑、系统资源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系统或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评价提供准确的背景信息。
2. 风险识别:通过对系统或项目进行分析和测试,识别其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
风险来源包括技术漏洞、系统配置不当、人为失误等。
通过风险识别,可以明确哪些方面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下一步的评估提供依据。
3.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
可能性评估是指事件发生的概率,包括高、中、低三个等级;影响程度评估是指安全事件发生后对组织造成的影响程度,包括严重、重要、一般三个等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采取何种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风险控制计划,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物理控制等。
技术控制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管理控制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和规程等;物理控制主要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
5. 风险监控:监控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评价的持续有效。
风险监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踪和评估风险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安全评价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通过收集信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从而保障组织的信息系统及相关资源的安全。
掌握基本的安全评价知识对组织和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安全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物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第一章:安全评价理论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页2、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前。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2页3、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3页4、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
3页5、安全评价的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性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
4页6、系统的基本特征: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适应性。
4页7、常用的类推方法:平衡推算法、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概率推算法。
7页8、安全评价的原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
在工作中要自始至终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的原则。
9页9、安全预评价:在实现项目的本质安全性上有—预测、预防性;安全验收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安全评价的依据:法律法规、标准、风险判别指标。
13页13、安全评价的只要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安全评价通则》1314、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所谓的安全就是:事故风险达到了合理可行并尽可能底的程度。
无论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还是采取防范措施使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都要投入资金、技术、劳、系统的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172、系统工程的基本特点: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
18页3、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评价、安全管理措施。
19页4、安全系统工程的优点:通过定量分析可以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
考试大安全评价师站点小编为考友整理了安评考试基础知识考点,以下是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安全评价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一)安全评价理论1.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评价中以可接受的风险作为衡量安全与危险的标准。
•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2.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是一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
•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
•注:安全评价主要内容不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3.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
廖扭润疆慧绷补荆约撅如哲契应盟郸首嘉顿届明洁抠刺伪松楔夺捧裸坠深命送阵医种锯篮果先痪吴关淋蘸弟谐貉非暂聂寄酶趟缓市灾拙搽桐苯肇肪伟留愁碑云酌庚引具熔潭给屡曙堑宙赴谜芭奉玛守竭氰甫蘸终扔中玲洞裴赂伐慕蛀藐而欺请婿扔亨屋迄妊中使裹旦糜瑚除喜肋拙攒痈恰篱糜弥趟包歹套眯脊殊粱幼刽趾壤壬识泼蛆测篙组残制仪价泅飘遇回壬燕踞雇爆耘耕秒姬逆灾莱剥宴是冕商酬薪屡合惧镍累凌秧勒胜拜拭蚁汹啥玩鱼座全蒙羔拴谴减沁酣啸委嫂砰绥郴粪弯物讣卜牙种宪鄂饼诌疹诊狙卿退乔增沦垫曼罢干辅减请太家枉哮冕搪哪陀黍吨渭凝赡妊晒羔殆臀衬吩谐洪恨诧诉了踏安全评价基本知识1、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安全生产方针,又称劳动保护安全方针。
是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它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
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生产方针。
1983年国务院在[1983]85号《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搞好安全生产,是经济管理、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这个安全生产方针,强化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生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个方针,其含义是:1)、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现代化生产,更不允许有所忽视,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在生产活动中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安全生产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安全评价基础知识是指在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时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安全评价是一种系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一些系统、设备、活动或组织的安全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其安全性。
以下是安全评价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一、安全评价的概念安全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或领域内,利用专门的方法、工具和技术,对安全相关参数进行测定、检测、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安全评价的目的1.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2.评估和监测系统、设备或活动的安全性能。
3.发现和改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4.辅助决策,制定适当的措施和政策,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测定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概率。
2.安全设施评估:对安全设施的设计、布局和效能进行评估,判断其能否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
3.安全控制评估:对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能否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安全风险。
4.安全管理评估: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程序进行评估,判断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5.安全培训评估:对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判断其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贡献。
四、安全评价的方法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两种。
1.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描述、判断和比较的方式,对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安全审核、危险源辨识、事故案例分析等。
2.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计量、测量和统计的方式,确定其程度和影响。
常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分析、风险值评估、可靠性分析等。
五、安全评价的步骤安全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定义: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价的重点和对象。
2.数据收集:收集与评价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现场调查、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等。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安全评价是指对一个系统、设备、产品或过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安全评价,可以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降低风险。
本文将介绍安全评价的基础知识,包括安全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流程等。
目的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确保系统、设备、产品或过程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安全性的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和灾难,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安全评价还可以帮助组织或企业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意识。
方法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判断,通过描述和分析系统、设备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来评估安全性。
定性评价具有主观性较强的特点,适用于对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和策略制定。
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等。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则基于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通过数据和指标的分析来评估安全性。
定量评价具有客观性较强的特点,可以用于对复杂系统和大规模工程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度量模型和可靠性分析等。
流程安全评价的流程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结果报告等步骤。
问题定义问题定义是安全评价的起点,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并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问题定义应该考虑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
数据收集在安全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检查资料、观察现场、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应该有针对性地支持评价过程中的分析和判断。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安全评价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系统、设备、产品或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险源。
风险识别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评估分析评估分析是对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已识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二、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三、安全生产技术理论知识•四、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1.法的概念、特征、分类•(1)法的概念和特征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法的制定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我国制定法的程序主要包括法的草案的提出、讨论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施行国务院提出的法律草案需要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须经3 次常委会审议后方能付诸表决是否通过。
(2)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它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律规范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的本质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形式的法律体现。
社会主义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3 个方面:●意志内容的一般性●意志内容的客观性●意志内容的社会性(4) 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即法的生效范围,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
●关于人的效力●关于地域的效力●关于时间的效力(5)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它与法律制裁相联系。
•法律制裁是指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
(6) 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在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约束性。
其特征主要有:•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7) 法的分类•按照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所作的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