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需求和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理论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 格式:ppt
- 大小:503.50 KB
- 文档页数:2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教学实践计算思维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学实践需要充分挖掘计算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本文将结合计算思维的特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计算思维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一、计算思维教学的特点1. 抽象思维:计算思维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现实问题抽象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案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 逻辑思维:计算思维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逻辑推理的练习,以及设计适当的逻辑思维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具体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体验计算思维的实际应用。
2. 项目驱动教学法: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编程实践教学法:计算思维的实践是通过编程实践来进行的,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编程练习和项目,让学生通过编程来体验计算思维的魅力,提升他们的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能力。
4. 协作学习教学法:计算思维是一种协同工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跨学科整合教学法:计算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中综合运用计算思维。
1. 引导问题解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的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逻辑思维、算法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去解决问题。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索龚本灿(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3-0057-02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充分发掘蕴涵在计算机学科知识当中的、建立在可实现基础上的思维方法,从思维方式的更高角度来培养学生,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Exploration of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Oriented by Computational Thinking//Gong Bencan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undergraduate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mode oriented by computational thinking,which can fully uncover the way of thinking in computer science knowledge. We train students from the higher point of view on the thinking way,which can fully dig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students.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computer basic;education mode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等。
目前我国高校已普及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狭义工具论”的问题[1]。
DOI:10.16661/ki.1672-3791.2002-1012-1008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究①杨文静(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摘 要:“计算思维”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
在互联网发展驱动下,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和重视对高校教学改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未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数据、数据分析、计算、计算思维将密不可分。
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始研究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尝试教学方法开始多元化、有针对性、系统化,目的是使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计算思维 计算机基础 课程体系 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b)-0013-04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CurriculumSystem with Computing Thinking as the CoreYANG Wenjing(Dianchi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28 China)Abstract: "Computational Thinking" refers to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us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computer science to solve problems, design systems and understand human behavior.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cultivation and emphasis on computing thinking has had a signif icant impact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the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closely related to data, data analysis, computing and computing thinking.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skillfully use computer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study how to set up courses and try to diversify, target and systematize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1 计算思维需求现状“计算思维”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来的理论,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刘军【摘要】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地方高校必须从知识框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能力塑造等方面进行综合化改革。
基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视角,构建了一种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认知、有效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基于网络协同工作等四种能力为目标,以<能力目标瞷知识表达瞷教学范例>为范式;教学设计以问题求解、启发推理、系统设计、构建评价等四种能力为目标,以“课堂支撑、项目推动、导师引领、氛围熏陶”为路径。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plus ,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background , to train the computer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 local universities must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reforms in the aspects of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et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de-sign, a train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mprove students ’ ability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the model, the course design, based on the paradigm of ability goal-knowledge expression-teaching paradigm , aims at training students ’ abilities of computer system cognition , effective use of computer to solve problems , lifelong lear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nd collaborative work on the In-ternet;the teaching design , based on the path of “classroom support , project promotion , advisor guidance and theatmosphere influ-ence”, aims at training abilities of problem solving , heuristic reasoning , system design , and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14【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思维;培养方案【作者】刘军【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社会各行业都急需大量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
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仅供参考摘要:计算思维是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课程。
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和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教学实践 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思维已不知不觉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思维能力亦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
那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升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思维是一种选择合适的方式去陈述一个问题,或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使其易于处理的思维方法。
理论思维、计算思维和实验思维统称为三大科学思维。
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一般由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和数据库等几部分组成,课程内容多知识分散、学时有限、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狭义工具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而不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就我校而言,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狭义工具论”的倾向。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简单地介绍“计算思维”的概念,而是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结合各个专业的应用需求,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提升,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完善考核方式,从多方位考察学生,从而更有利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的实现。
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作者:徐善针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3期徐善针(延边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及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其次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最后必须加大在实验室的投入,同时介绍了我校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计算思维;教学实践;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作者简介:徐善针(1967.12—),男,本科,吉林安图人,延边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应用技术。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杂志《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她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委员会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非常重视,2010年7月,九校联盟在西安对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研讨,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
声明认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具有计算思维的能力。
从此,拉开了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为快速推进此项改革,教育部高教司在2012年11月设立了22项“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项目。
到2014年,召开了三届以计算思维为内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坛,大大促进了国内高校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探索基于计算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计算思维与创新教学模式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与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编程和算法的应用,更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想法。
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1. 引入项目化教学:通过引入项目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实践操作: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置中的实验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课程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点与挑战1. 优点:(1)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研究【摘要】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将“计算思维”引入教学中,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教育教学技术改革的新挑战、更是机遇。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本文探讨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计算思维1.计算思维简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作为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2006年3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和定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
从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看,涉及计算机学科专业能力的是: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
这两方面的能力恰好反映了计算思维的两个核心要素:计算环境和问题求解。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在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这是今后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
另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展现了计算机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创新性地解决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紧紧围绕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知识内容,而且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也体现了通识教育应有的特征。
显然,这样的教学定位,不仅摆脱了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也更好地诠释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特征。
新时代计算机科学教学:探索和实践的五种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计算机科学的教育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
本文将介绍五种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方式。
1. 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Project-Driven Teaching)是一种以完成实际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基于真实或模拟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3.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进行翻转的教学方式。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需要在课前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主要进行讨论和实践。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线下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5. 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是一种将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经济学、艺术等开展合作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多学科知识。
以计算思维为指导提升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质量摘要: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现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存在工具操作内容居多、专业认同度降低等现象,缺乏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迫切需要内容体系的提升。
根据对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归纳出文科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路,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需求,阐述了在文科计算机课程改革提升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思维;文科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更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012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召开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研讨会”,随后组织编制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指南》。
由当时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的申报,教高司函〔2012〕188号文件正式公布批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等22个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着力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推动以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
笔者作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指南》的编制工作。
现结合主持大学文科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改革实践,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问题,主要对文科计算机课程改革谈一些个人的理解与体会。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三要素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
(1)具备中华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是当代大学生肩负重任。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中华文化。
(2)掌握良好的专业文化。
大学教育各专业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应用领域。
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本专业的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
第 22卷第 6期2023年 6月Vol.22 No.6Jun.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基于计算思维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索刘井莲,李鑫,司亚利,赵卫绩(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500)摘要:结合应用型大学特点,针对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分析当前计算机通识课程面临的形势,探索应用型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思路。
包括:开展融合思政元素的德育教育,承担起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精神塑造的任务;开发学生计算思维与逻辑思维,实现学生从拥有知识到具备能力的转变;采用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弥补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之间的差异,促进有潜力学生深度学习;融入创新意识,引入竞赛和项目驱动机制,培养创新拔尖的复合型人才;集中优质师资的模块化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各个领域的专长。
以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推进计算机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程;计算思维;创新思维DOI:10.11907/rjdk.22171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6-0101-04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Computer General Course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LIU Jing-lian, LI Xin, SI Ya-li, ZHAO Wei-ji(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215500,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current demand for computer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in various maj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by compute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explores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for com‐pute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and proposes some new teaching reform ideas,including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that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aking on the task of leading the value and shaping the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utational and logical thinking to achieve a transformation from possessing knowledge to possessing abili‐ties; Adopting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 aptitude to compensate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omputer basic knowledge and promote deep learning for potential students; Integrate innovation awareness, introduce competition and project driven mechanisms,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top-notch composite talents; Modular teaching with centralized high-quality teachers, fully leveraging their expertise in various fields.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computer skills with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s the core hel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our compute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omputer general cours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novative thinking0 引言近些年,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岗位之间的竞争在一定情况下是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竞争,利用计算技术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就业的砝码之一[1]。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徐新(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南京211222)摘要:近些年来,继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李廉教授首次提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之后,国内众多的专家以及相关学者开始对计算机课程改革思路、改革内容以及改革基础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经过不懈的努力,当代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地位不仅得到了巨大的肯定,其改革方向也逐步成熟。
该文就当代高校计算思维的定义、特征以及改革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当代高校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关键词:高校教育;计算思维;培养方式;改革理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5-0158-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有效提升当代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当代高校教育发展不仅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代国家与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直接需求。
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既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过程与要求,更是人才未来发展与成长的必然过程。
因此,当代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从而通过科学的改革以及有效的突破来保证学生的培养效果,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思维以及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1当代计算思维的产生、发展及其显著特征2006年3月,美国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计算思维》的学术论文,文中首次正式对计算思维的概念以及延伸进行了严谨科学的定义,在国内,2010年11月,我国陈国良院士在其文章中,首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了一定的具体建议。
理念提出的第2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相关人员与各大高校举办了比较全面严谨的一次研讨会,会上通过专家教授的详尽分析和研究,首次确立了计算机改革的具体核心方向以及当前各高校的改革任务。
计算思维最广泛的概念是指学生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科学利用计算机基础概念对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案例进行求解,从而获得科学的突破以及有效的解决,其不仅包含着计算机基础理论中的深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广度。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高职高专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也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之一。
计算思维是现代社会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探讨,旨在探究如何将计算思维引入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本文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探究将计算思维融入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方法。
2.分析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研究进展,探讨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2.案例研究:通过调查一些高职高专学生和教师,分析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归纳总结最佳实践方法。
四、预期结果及创新点本文预期结果如下:1.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流程,明确该课程的特点和目标。
2.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并总结出影响该提升效果的关键因素。
3.总结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最佳实践方法,并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提出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流程,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2.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计算思维导向下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使之与计算思维导向相结合。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计算思维导向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创新。
一、计算思维导向计算机教学的理念计算思维是现代科技时代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注重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思维导向下的计算机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化、实践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项目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置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思维导向下的计算机教学中,项目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一个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来学习编程、算法等计算机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程思维的培养编程思维是计算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编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引入编程思维的教学方法,例如,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算法、如何进行程序调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四、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创新计算思维导向下的计算机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知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图形化编程、算法设计等,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计算思维导向下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并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