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1
- 格式:ppt
- 大小:840.50 KB
- 文档页数:21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除了供给生物体呼吸外,没有其他用途B.每100g空气中约含有氧气21gC.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CO、CO2等有害气体和烟尘D.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2.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作导线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C.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3.在超市的食品包装中,很多都采用了真空包装,这是为了隔绝()A.水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是一种纯净物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铁B.水蒸气C.食盐水D.洁净的空气6.嫦娥五号登月采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今年我国还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以下是关于火星的部分已知信息:①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覆盖;①火星上无液态水,但有大量冰;①火星大气的成分为二氧化碳95.3%、氮气2.7%、氩气1.6%、氧气和水汽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B.火星上的冰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C.火星大气中氩气含量比地球大气中氩气含量大D.蜡烛在火星大气中可以燃烧7.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CO2、SO2B.CO2、HCl、N2C.SO2、CO、NO2D.NO2、N2、O28.雾霾、灰霾、PM2.5已成为电视新闻热词,下列做法不符合“环境友好”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B.减轻公交压力,提倡开私家车出行C.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D.种植沙漠防护林,减少沙尘暴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二氧化碳约占空气质量的0.03%D.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好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在盛有空气的密封容器内,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C.此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在密闭容器中混合,这一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从图中所获信息错误的是A.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前,双氧水与二氧化锰还未接触C.50~100s,生成气体是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3.如图,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用量不足会造成结果偏小B.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实验中可用铁代替红磷D.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造成橡皮塞从瓶口喷出4.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双氧水遇二氧化锰后会迅速分解,水遇二氧化锰不分解催化剂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A.A B.B C.C D.D5.关于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氮气按质量算约点78%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7.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手持一个空瓶子,提问:“同学们,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2 接着,教师说:“没错,是空气。
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空气却无处不在,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空气》。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对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有初步认识。
•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简洁明了,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介绍空气成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成分的饼图,详细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实验演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边操作边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如红磷燃烧、水进入集气瓶等。
•小组讨论实验结论,分析误差原因,并派代表分享小组观点。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性质的理解。
•小组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板书设计•标题:课题1 空气•空气成分:•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双氧水D.高锰酸钾2.在盛有空气的密封容器内,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C.此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3.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A B C D实验内容水的作用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降温,便于气密性检查。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A.A B.B C.C D.D4.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5.实验室常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6.分别取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用a表示)直接加热制取氧气,在另一份(用b表示)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后,再加热。
下列关于a、b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32 CaCO CaO+CO ↑高温B .2232CO +2NaOH =Na CO +H OC .()22 C+H O CO+H 高温蒸气D .32243NH +CO +H O= NH HCO8.下列物质燃烧时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更旺,发生白光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鉴别氧气、空气、氮气三种无色气体最好选用A .闻气味B .测密度C .点燃的木条D .带火星的木条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C.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D.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二、填空题1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证明你身边确实有空气存在吗?教师引导,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观察现象?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观察现象?学生讨论:成果展示1.用透明塑料袋灌装空气2.微型打气筒鼓吹气球3.给车胎打气4.用注射器往水中注射空气5.风扇往脸上吹6.……教师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讲述】空气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很早以前科学家九开始研究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实验: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实验原理:【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肉眼感知汞和氧化汞。
分析: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01.汞只和氧气反应;02.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观察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03.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缺点:01.实验时间较长;02.操作装置比较复杂;03.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根据拉瓦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用什么办法看到消耗掉氧气所占的体积?【教师活动】给出小资料: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可能产生黑烟和一氧化碳气体。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既可与氧气反应,也可与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学生讨论】:为了确保试验成功所选药品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实验步骤】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分析:1.水为什么可以进入集气瓶?红磷(P)燃烧消耗氧气(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由烧杯流入集气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比为1∶4B.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2、累了吗?请答题的同学做个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
在刚刚你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 氧气B. 稀有气体C. 氮气D. 二氧化碳3、空气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以下气体不能直接从空气别离得到的是〔〕A. 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 用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C. 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 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4、连续多日的雾霾给我们的安康带来危害,以下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源C、乘坐公交出行D、露天燃烧垃圾5、以下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 加大对核能的利用B. 在田野里燃烧秸秆C. 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D. 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6、.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A. 可吸入颗粒物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7、以下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8、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9、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10、以下不属于上海市空气质量监测内容的是〔〕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氧化物D. 可吸入可粒物“元凶〞之一.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以下哪项含量的〔〕A. 可吸入颗粒物B. 二氧化氮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12、使用以下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A. 氢能源车B. 共享单车C. 电动汽车D. 柴油汽车13、以下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空气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14、“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