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代瓷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古瓷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自古以来便备受皇室及公众的青睐。
因此,古瓷的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一般来说,古瓷的鉴定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第一,从古瓷的瓷质和制作工艺考虑;第二,从古瓷的外观形态考虑;第三,从古瓷的年代和文明研究考虑。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古瓷鉴定的26个方法:一、瓷质质量:可以从瓷质的光泽、质地、无缺陷等方面来考虑。
二、制作工艺:可以从古瓷的彩绘、刻花、搪瓷、拉丝等方面来考虑。
三、形态造型:可以从古瓷的外形、弧度、整体完美等方面来考虑。
四、焙烧技术:可以从古瓷的焙烧技术、烧制工艺、烧制时间等方面来考虑。
五、文物起源:可以从文物的产地、历史背景、使用者等方面来考虑。
六、古瓷外观:可以从古瓷的细节、装饰、尺寸、重量的差异等方面来考虑。
七、古瓷品类:可以从古瓷的类别、产地、时期、年代等方面来考虑。
八、古瓷时代分析:可以从古瓷对各时期瓷器发展的贡献、古瓷受影响的历史因素等方面来考虑。
九、古瓷知识研究:可以从古瓷的文化习俗、古瓷的制作材料、十、古瓷收藏:可以从古瓷的价值、古瓷的市场价格、古瓷的保存方法等方面来考虑。
十一、古瓷复制:可以从古瓷的复制技术、复制工艺、复制细节等方面来考虑。
十二、古瓷历史价值:可以从古瓷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来考虑。
十三、古瓷学研究:可以从古瓷的学术研究、考古发掘、古瓷研究资料等方面来考虑。
十四、古瓷资料鉴定:可以从古瓷的文史资料、考古资料、学术资料等方面来考虑。
十五、古瓷考古探索:可以从古瓷的考古遗迹、古文物资源、古瓷碎片等方面来考虑。
十六、古瓷展览:可以从古瓷的展览形式、展览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来考虑。
十七、古瓷文物鉴定:可以从古瓷的文物资料、文物鉴定报告、文物鉴定结果等方面来考虑。
十八、古瓷文物保护:可以从古瓷的保存措施、收藏保养等方面来考虑。
十九、古瓷鉴定机构:可以从鉴定机构的评估、服务类型、费用等方面来考虑。
二十、古瓷文物登记:可以从古瓷的登记程序、登记内容、登记二十一、古瓷法规研究:可以从保护古瓷文物的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文物收藏法规等方面来考虑。
古陶瓷鉴赏古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陶瓷品种繁多、工艺高超、造型美观、艺术价值极高,因此一直备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从古陶瓷的种类、特点、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介绍。
一、古陶瓷种类古陶瓷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根据历史时期和代表作品进行分类的示意:1. 先秦时期:主要有彩陶(如绘人图彩陶、舞蹈图案彩陶)、黑陶、红陶等。
2. 唐代官窑:包括定窑、钧窑、汝窑、宋徽、云龙窑、松洲窑等。
3. 元代官窑:主要有元青花、元官窑瓷器等。
4. 明代: 有青花瓷、五彩瓷、白瓷等。
5. 清代: 有粉彩瓷、釉里红、鹿顶等。
其中清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瓷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被誉为“万紫千红、包罗万象”。
二、古陶瓷特点1. 色泽:古陶瓷的色泽丰富多彩,有红、黄、绿、蓝、白等多种颜色,其中以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等为代表。
2. 纹饰:古陶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包括花卉、人物、山水、动物和抽象图案等。
其中青花瓷器以绘制人物、花卉和山水为主题,五彩瓷器则以鲜艳的颜色和鲜明的造型为主。
3. 制作工艺:古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技术手法,包括器物造型、烧制、定稿。
其中青花瓷器的烧制过程更是独特,需要进行多次烧制,才能呈现出独特的青花纹饰。
三、古陶瓷的鉴赏方法1. 观察:古陶瓷鉴赏的第一步是观察,要仔细观察器物的形态、釉色和胎质等方面,从而初步判断器物的品质和时代。
2. 对比:在观察后,可以对不同的器物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加精细地了解它们的口径、底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差异。
3. 翻转:将器物翻转过来观察或倒立着看,可以进一步判断器物制作的工艺和品质等方面。
4. 摸感:用手去摸器物的质地和釉面,以此来判断它们的胎质和温度控制。
5. 气味:闻闻器物的气味,以此判断器物的材料和烧制时间等。
瓷器鉴赏方法有哪些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瓷器鉴赏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瓷器鉴赏知识——古陶瓷古陶瓷鉴定的四个基本要求鉴定古陶瓷的四个基本要求或基本任务,即: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评价值,这就是鉴定的内容。
即按古陶瓷研究,鉴定界若干年中相沿成习的一些规定,较为详细地介绍一此有关事项。
1、辨真伪这里我们从真、伪品的比较,伪品作假手法等方面来提高辩别真伪的能力。
要辨出真伪,只知道真的特征显然是不够的,还得知道伪品的特征、规律,才能明辨是非,正所谓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常见仿古陶瓷品种。
众所周知,社会上出现仿古陶瓷(即古代某些陶器瓷的假品、伪品),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对某些古陶瓷的爱慕,因真品太少或不易得到而仿造,这主要是封建帝王如此。
如雍正帝酷爱宋代名窑瓷器,内府所藏尚不满足其把玩需要,便常将宫藏宋瓷真品交御窑厂仿造。
这种情况历代都有,只是仿得多少不同,仿品质量优劣有差异而已。
二、就是为了盈利。
自元明以至于近现代,许多人雅好古名窑瓷器,不惜重金刻意搜求。
真品便价值日高,且供不应求。
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便集名匠高手作仿造,或名家自行仿造。
仿古作伪之风最为盛行时乃清末民国年间,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多次大规模掠夺我国文物包括大批陶瓷器而去,西洋人东洋人便知我国古陶瓷精美绝伦,无限爱慕,便来中国大肆购买,或托中国人代买。
这一时期古代名窑瓷器价格更是十分高昂,日本人特别偏爱之龙泉窑青瓷,英、美人喜爱之宋代均窑瓷,法国酷爱之明清官窑彩瓷,尤其价高抢手,一件往往万金难买。
于是许多古玩行人,制瓷高手投其所好,大批仿制名窑官窑瓷器向洋人们销售。
此时仿古瓷大为盛行的另一原因是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北洋军阀政府变更频繁。
当一系军阀执政,便有一批新权贵产生,他们在北京及各大都会购买府弟,布置居室厅堂,都需要购买大批古玩字画以示文雅富有。
民初政权几多更迭,权贵一批又一批,造就一个久盛不衰的古玩市场,大批仿古瓷也就应运而生了。
宫廷御制的瓷器鉴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哎呀呀,宫廷御制的瓷器可不能随便鉴定哦!要想准确判断它的真伪和价值,那可得有一套精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呀!
就说鉴定方法吧,得像审视稀世珍宝一样细致入微呀!先瞧瞧瓷器的造型,是不是端庄大气、线条优美,这就好比判断一个人的气质是否高雅!再看看那釉色,温润如玉、色泽均匀,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绝美色彩。
还有纹饰,精巧细腻、寓意吉祥,这可不就是给瓷器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嘛!
再说这注意事项,可千万不能马虎呀!你想想,能随便用手去触碰瓷器的表面吗?当然不行啦,那可能会留下指纹或者损伤釉面!还有,鉴定环境也很重要哟,光线得充足且均匀,不然怎么能看清瓷器的细微之处呢。
哇塞,鉴定宫廷御制瓷器的时候,可得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呀!别被外表的华丽冲昏了头脑,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寻找线索。
哎呀,别只盯着一个方面看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审视。
就像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不能只看表面呀!
宫廷御制瓷器的鉴定可不能掉以轻心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能随便对待一幅名贵的画作吗?当然不能呀,那瓷器也一样呀!
嘿呀,要是发现瓷器有任何可疑之处,千万别犹豫呀,赶紧深入研究。
这就跟发现案件的疑点一样,难道还放过不管呀!
听好了哦,鉴定宫廷御制瓷器要用心,就像对待珍贵的友谊一样。
给它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让它的价值得以展现,你能做到吗?
总之啊,宫廷御制瓷器的鉴定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哦,别等出了差错才后悔。
要好好对待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呀!。
古瓷器鉴定方法
古瓷器鉴定是收藏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古瓷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智慧和工艺的体现。
以下是一些古瓷器鉴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观察外观:古瓷器的外观特征因年代和风格而异。
一般来说,瓷器的外观特征可以通过观察表面的颜色、釉面、气泡、纹路、磨损等情况来判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代和风格的瓷器来了解其外观特征的变化。
2. 探究历史背景: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鉴定瓷器的真实性。
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博物馆展览等方式来了解瓷器的制作年代、产地、风格等信息。
3. 分析制作工艺:古瓷器的制作工艺因年代和风格而异。
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制作工艺、工具、原材料等来判断其年代和制作水平。
4. 考虑收藏价值:古瓷器的收藏价值因年代、风格、制作水平等因素而异。
在进行古瓷器鉴定时,需要考虑瓷器的收藏价值来决定是否值得收藏。
5. 借助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帮助进行古瓷器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X光、CT等扫描技术来了解瓷器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可以通过DNA检测技术来了解瓷器的制作年代和来源等信息。
古瓷器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同时需要对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有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古瓷器鉴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和赝品,许多人在购买和鉴定古瓷器时常常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介绍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别古瓷器。
首先,要注意古瓷器的胎体。
真品古瓷器的胎体质地通常较为坚密,质地细腻,而仿制品的胎体往往质地较粗糙,易于辨别。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古瓷器的釉面来鉴别真伪。
真品古瓷器的釉面通常光洁细腻,而仿制品的釉面常常呈现出不自然的光泽和纹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纹饰来进行鉴别。
真品古瓷器的纹饰通常流畅自然,而仿制品的纹饰则常常呈现出生硬和不连贯的特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器型来进行鉴别。
真品古瓷器的器型通常匀称端庄,而仿制品的器型常常存在各种不规则和变形。
另外,要注意古瓷器的釉色。
真品古瓷器的釉色通常自然柔和,而仿制品的釉色则常常呈现出过于艳丽和不自然的特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器底来进行鉴别。
真品古瓷器的器底通常整齐规整,而仿制品的器底则常常存在各种不规则和瑕疵。
古瓷器的胎足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品古瓷器的胎足通常修整得当,而仿制品的胎足则常常存在瑕疵和不规则。
另外,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胎口来进行鉴别。
真品古瓷器的胎口通常整齐规整,而仿制品的胎口则常常存在各种不规则和瑕疵。
此外,要注意古瓷器的纹样。
真品古瓷器的纹样通常清晰自然,而仿制品的纹样则常常存在模糊和不连贯的特点。
古瓷器的釉面渍色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品古瓷器的釉面渍色通常自然均匀,而仿制品的釉面渍色则常常呈现出不自然和不均匀的特点。
另外,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器型比例来进行鉴别。
真品古瓷器的器型比例通常匀称端庄,而仿制品的器型比例则常常存在各种不规则和变形。
此外,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纹样比例来进行鉴别。
真品古瓷器的纹样比例通常匀称自然,而仿制品的纹样比例则常常存在不协调和不连贯的特点。
另外,要注意古瓷器的胎体比例。
瓷器鉴赏的技巧与要点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瓷器鉴赏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要点。
本文将介绍瓷器鉴赏的基本知识,以及在鉴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瓷器鉴赏的基本技巧1. 了解瓷器的分类:瓷器可以按照材质、制作工艺、使用用途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瓷器有青瓷、白瓷、五彩瓷等。
了解不同类型瓷器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鉴赏。
2. 观察瓷器的外形:外形是瓷器鉴赏中的重要方面。
需要注意瓷器的整体比例和造型是否匀称,是否有损伤或修复痕迹。
同时,还要观察瓷器的器底,了解器底的款识、作者、年代等信息。
3. 辨别瓷器的釉色:瓷器的釉色是指瓷器表面的装饰色彩,常见的有白釉、青釉、黄釉等。
辨别釉色需要仔细观察瓷器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以及釉面是否均匀。
4. 瓷器的纹饰研究:瓷器的纹饰是瓷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瓷器的纹饰要注意纹样的大小、形态和纹饰的布局。
还要注意纹饰的细节处理是否精致,是否符合历史时期风格。
5. 鉴别瓷器的真伪:瓷器市场上常见的有真品、仿品以及赝品。
鉴别瓷器的真伪需要了解瓷器的年代特征、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通过观察瓷器的器底、包浆、器型等细节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二、瓷器鉴赏的要点1. 了解历史背景:瓷器作为传统工艺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鉴赏过程中,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瓷器的价值。
2. 注重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风格和制作工艺存在差异,因此在鉴赏瓷器时要注重分析其时代特征。
通过了解不同朝代的瓷器特点,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瓷器的年代。
3. 倾听专家意见:瓷器鉴赏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问,需要借助专家的意见和指导。
参加一些瓷器鉴赏讲座、专题展览等活动,与专家交流,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4. 多观察多比较:瓷器鉴赏需要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品展览等,观察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瓷器,进行比较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眼光。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2篇第一篇: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器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几千年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
鉴定古瓷器的真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下面介绍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一、材质鉴别。
古瓷器的材质主要有瓷、陶、玉等,其中以瓷器最常见,它是以粘土烧制而成的,有一定的透光性。
二、器形鉴别。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瓷器的器形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瓷器的器形的认识,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胎质鉴别。
古瓷器的胎质也是很重要的鉴定标准,胎质应该均匀细密,柔软而有弹性。
四、釉面鉴别。
古瓷器的釉面应该干净光滑,有一定的透光性,釉面是否凉带、开片、裂纹等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标准。
五、纹饰鉴别。
古瓷器的纹饰是非常重要的鉴定标准,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其纹饰风格也不相同。
六、装饰鉴别。
古瓷器的装饰包括:绘画、彩绘、雕刻、压花等,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其装饰风格和品种也各不相同。
七、款识鉴别。
古瓷器上的款识也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在古代,陶瓷艺术家往往会在瓷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八、尺寸鉴别。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瓷器的尺寸也不相同,因此通过比较瓷器的尺寸,对其时代的判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九、器重鉴别。
同一种瓷器,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其器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比较其器重,可以初步判断古瓷器的时代。
十、色彩鉴别。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瓷器的色彩风格也会不同,因此对瓷器的色调、光泽度、调性、色彩深度等进行鉴别,可以更好地判断古瓷器的真伪。
十一、胎釉对比。
古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因此通过对不同瓷器的胎釉进行对比鉴定,可以更好地判断其真伪。
十二、迹象鉴别。
古瓷器上的迹象,包括炉火纹、铁口痕、足底镜等,都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十三、器底鉴别。
古瓷器的底部通常都会刻上制作的时间、地点和制作者的名字等信息,通过对其底部的鉴别,可以帮助判断古瓷器的真伪。
十四、腰鉴别。
古瓷器的“腰”部是指瓷器腹部与底部之间的部分,这部分的形态也可以对古瓷器的时代、地区、制作工艺进行判断。
瓷器鉴定技巧与鉴赏瓷器是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其制作精美、题材多样,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内涵。
要准确鉴定和欣赏瓷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以下将介绍一些瓷器鉴定技巧与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首先,观察瓷器的器形和纹饰。
瓷器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各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瓷器器形、纹饰都有所不同。
要准确鉴定瓷器,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瓷器特点,对比观察器形、纹饰是否符合该时期的特征。
古瓷器器形多样,有瓷盘、瓷碗、瓷壶等,纹饰也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
其次,观察瓷器的胎体和釉色。
瓷器的胎体和釉色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古代瓷器的胎体细腻坚实,釉色通透光滑,有着独特的质感。
通过观察胎体的粘性、断面的颜色和纹理,以及釉色的厚薄、均匀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瓷器的真伪和制作工艺。
再次,注意瓷器的款识和题识。
许多瓷器上都有制作者的款识和题识,通过阅读这些字迹,可以了解瓷器的制作者、制作年代、制作地点等重要信息。
对于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瓷器,款识和题识的研究更加重要,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此外,需要考虑瓷器的保存状况和修复情况。
瓷器的保存状况直接影响其价值和欣赏效果,一些瓷器可能存在磕碰、裂纹、剥落等问题。
对于有瑕疵的瓷器,需要考虑其修复情况,是否经过专业修复、是否影响了其原始状态等问题。
最后,要了解市场价格和鉴定机构。
想要进行瓷器的鉴定和欣赏,不仅要了解瓷器本身,还需要了解市场价格和鉴定机构。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专业的瓷器鉴定机构,可以为爱好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意见。
同时,也需要了解市场价格,防止被不法商家欺诈。
总的来说,瓷器的鉴定和欣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通过观察器形、纹饰、胎体、釉色、款识、题识等方面,结合市场价格和鉴定机构的信息,可以更好地进行瓷器的鉴定和欣赏,增加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和感受。
希望以上介绍的瓷器鉴定技巧与鉴赏方法能够帮助瓷器爱好者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瓷器鉴赏知识点瓷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鉴赏价值。
在瓷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瓷器的价值。
本文将带领读者逐步了解瓷器鉴赏的知识点。
第一步:了解瓷器的背景和历史瓷器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晚期。
在最早的时候,瓷器被用于贵族的宫廷活动,被视为珍贵的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技术不断进步,瓷器的种类和样式也逐渐丰富。
第二步:了解瓷器的种类和样式瓷器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特点和风格。
其中,青花瓷、粉彩瓷、釉里红等是比较常见的瓷器种类。
青花瓷以青花图案为主要特点,色彩鲜艳,线条优美。
粉彩瓷则以柔和的色彩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釉里红则是一种以红色釉为主要特点的瓷器。
第三步: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瓷器的烧制。
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气氛控制对于瓷器的成品质量至关重要。
不同的烧制技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高温下的瓷器会更加坚固,而低温下的瓷器则会更加透明。
第四步:了解瓷器的特点和价值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瓷器的外观通常非常精美,绘画和雕刻技巧都非常高超。
其次,瓷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一些稀有的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非常昂贵。
第五步:学习瓷器的鉴赏技巧瓷器的鉴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观察瓷器的整体外观,如形状、大小、色彩等。
其次,仔细观察瓷器的细节,如纹饰、图案和雕刻等。
最后,研究瓷器的年代、制作地点和制作者等信息,这些都对瓷器的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逐步了解瓷器鉴赏的知识点。
当然,瓷器鉴赏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还有很多深入的知识和技巧需要学习和掌握。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简要的了解,并激发对瓷器鉴赏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古代陶瓷欣赏指标
古代陶瓷的欣赏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造型:古陶瓷的造型是决定其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好的造型要求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整体线条流畅,能够体现出陶瓷的温润和细腻感。
胎质:古陶瓷的胎质也是欣赏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好的胎质应该细腻、坚硬,有一定的重量感。
胎质的优劣可以影响陶瓷的质感和价值。
釉色:古陶瓷的釉色是人们欣赏时关注的重点之一。
好的釉色应该清澈、亮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釉色的年代和稀有性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画工:古陶瓷上的画工也是欣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好的画工应该精细、生动,能够表现出人物、山水、花鸟等元素的韵味。
同时,画工的时代特征和风格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制作工艺:古陶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欣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好的制作工艺应该精细、讲究,能够体现出陶瓷的制作水平和年代特征。
品相:古陶瓷的品相也是欣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好的品相应该完整、无损,能够给人以完美的感觉。
同时,品相的好坏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在欣赏古代陶瓷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全面评估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真伪鉴别和价值评估的方法,以免受到仿制品和低价值品的蒙骗。
各个朝代瓷器的特点与鉴别瓷器,这个词听上去就让人感觉高大上,仿佛身边的小物件都带着几分古典气息。
不说不知道,瓷器的历史可是相当悠久哦,各个朝代的瓷器各有千秋,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朝代瓷器的特点,以及如何鉴别它们,让你在这场瓷器盛宴中大快朵颐!1. 唐代瓷器:开创之初的风范1.1 特点首先,唐代的瓷器可是开创了中国瓷器的辉煌之路。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追求“美”的极致,陶瓷也不例外。
唐瓷以其胎体厚实、釉面光滑著称。
你想啊,那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釉面,简直能把人迷得晕头转向。
再加上唐代人喜欢各种花纹装饰,特别是五彩瓷,真的是艳丽得让人心醉。
1.2 鉴别方法想要分辨唐代瓷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颜色和釉面。
唐瓷的釉色多样,特别是白釉和青釉都相当有名。
而且唐瓷的纹饰,往往是比较夸张的花鸟图案,特别是那些手绘的,细节可丰富了。
你如果碰到一个光滑得像镜子一样的瓷器,那很可能是唐代的哦。
2. 宋代瓷器:雅致与宁静的代名词2.1 特点转眼来到宋代,瓷器进入了一个艺术巅峰。
宋瓷讲究的是“简约而不简单”,那种淡雅的感觉,简直能让人心静如水。
特别是汝瓷、哥瓷,都是极其珍贵的品种。
它们的釉面有种柔和的光泽,仿佛是晨曦中的湖面,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就像是品一杯好茶,淡淡的香气在口中缭绕,余韵悠长。
2.2 鉴别方法鉴别宋瓷,首先要看看釉色和胎质。
宋代的瓷器通常胎质比较细腻,特别是汝瓷,摸上去像丝绸一样滑。
而且宋瓷的釉色多是素雅的青、白、黑三种,绝对不花哨。
最重要的是,宋瓷的器型通常比较低矮,像是一个小朋友的笑脸,亲切又可爱。
3. 明代瓷器:繁华与炫丽的舞台3.1 特点接着来到明代,瓷器的世界真是热闹非凡!那个时候,瓷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青花瓷,简直是家喻户晓。
明代瓷器的特色是颜色鲜艳、图案生动,像是一个个小故事在诉说。
你要是把明代的青花瓷放在桌上,简直能吸引所有的目光,仿佛它在说:“快来看看我!”3.2 鉴别方法想辨别明代瓷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图案和底款。
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瓷器的年代鉴定是研究和评估瓷器价值的重要环节,而科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
一、形态学方法形态学方法是瓷器年代鉴定的基础,通过对瓷器的形状、器型、纹饰等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推断其所属的年代。
瓷器的形态特征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产生变化,因此,不同时期的瓷器在形态上会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宋代瓷器多为刀削胎,器型简洁,釉面呈青白色;元代瓷器造型丰满,釉面细腻,釉色多变;明代瓷器形制规整,釉面光洁,釉色单一而明亮;清代瓷器造型多样,釉面细腻,釉色丰富。
通过对瓷器形态的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二、文献记载方法文献记载方法是瓷器年代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瓷器的制作技术、窑口、窑址等信息,并与待鉴定的瓷器进行对比。
例如,宋代汝窑和定窑的制作技术和窑址都有详细的文献记载,因此,通过对比文献中的描述和待鉴定瓷器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年代。
三、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瓷器年代鉴定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瓷器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所属的年代。
瓷器的釉面和胎体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不同年代的瓷器在元素含量上会有差异。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对瓷器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元素组成的数据,进而判断其可能的年代。
四、放射性同位素法放射性同位素法是瓷器年代鉴定中的一种高科技手段。
瓷器的原料中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
通过对瓷器样本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可以计算出其年代。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有铀、钍等。
通过测量瓷器中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可以推断其年代。
瓷器年代鉴定的科学方法包括形态学方法、文献记载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印证,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科学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瓷器的年代。
中国古瓷器网古瓷器收藏鉴定的方法器型方面,赝品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
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代有变迁。
一、造型:每朝代的陶瓷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
看一件器物是否仿古品,主要看它的造型。
古陶瓷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胎土:从器物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陶瓷的胎土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陶瓷的胎土较为洁白、精细。
三、釉面:古陶瓷器物的釉表面光泽柔和,一般有细小的棕眼。
仿古陶瓷的釉面浮光耀眼,十分光滑。
但要注意有些仿古陶瓷已用酸泡去表面的浮光,显得陈旧,若细加分辨,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四、纹饰:古陶瓷的图案一般笔触流畅、古拙;仿古陶瓷的图案则较为生硬,甚至画些离奇古怪的图案。
五、底款: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各朝代陶瓷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也是鉴别真伪古陶瓷的一个直接方法。
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
但是,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
例如,中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
广州诚德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提醒你,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反复推敲、慎重定论。
1,艺术审美价值2,历史认知价值人类的劳动产品,总是凝结着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凝聚着特定时代人们的认识和观念、沉积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和社会意识。
通过这种劳动产品,通过对这种劳动产品所具有特定历史时代的历史信息的破译,我们就能认识那个历史时代劳动者的思想感情、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和观念、知晓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和社会意识。
老瓷器鉴定9大诀窍
老瓷器鉴定的九大诀窍:
1、轻重感通过触摸瓷器,不断自我感知、体悟、对比、修正,找到适合自己用来区分新旧好坏真假仿赝的轻重感。
形成自己的轻重感的系统和体系,对于不明瓷器的断代以及区分窑口、品质、品位和新旧、真假、仿赝等都有重要作用。
2、干湿感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
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
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一般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出汗的手感,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
3、润涩感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而且是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4、软硬感软硬感是一种极其微妙、精细的手感,只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和标识意义。
5、温凉感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6、生熟感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7、滑滞感滑滞感既是润涩感的延续,又是润涩感的结果和原因:润则滑、润必滑,滑就润、滑定润;涩必滞、涩定滞,滞则涩、滞才涩。
8、粗细感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都会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同。
9、凹凸感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
的真伪意义重大。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器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仿制品和赝品,因此对于古瓷器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别古瓷器。
1. 釉面,观察古瓷器的釉面,真品的釉面通常细腻光滑,仿制品的釉面常常呈现出较为粗糙的质感。
2. 声音,轻轻敲击古瓷器,真品通常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仿制品则声音较为沉闷。
3. 重量,真品古瓷器通常比仿制品要轻,因为真品烧制时会有一定的损耗。
4. 通透性,将古瓷器放在光线下观察,真品通常会透出微弱的光线,而仿制品则不会。
5. 断口,观察古瓷器的断口,真品的断口通常呈现出细腻均匀的纹理,仿制品则会显得较为粗糙。
6. 器型,真品古瓷器的器型通常更为规整和对称,而仿制品则常常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地方。
7. 色泽,观察古瓷器的色泽,真品的色泽通常更加自然鲜艳,而仿制品则常常显得过于浓艳。
8. 花纹,真品古瓷器的花纹通常更为细腻清晰,而仿制品则常常显得模糊不清。
9. 气泡,观察古瓷器内部是否存在气泡,真品通常不会有太多气泡,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较多气泡。
10. 烧制痕迹,观察古瓷器的烧制痕迹,真品的烧制痕迹通常更为细致和均匀,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一些烧制不均匀的地方。
11. 器底,观察古瓷器的器底,真品通常会有一些年代的痕迹,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过于新颖。
12. 器口,观察古瓷器的器口,真品的器口通常更为规整和圆润,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地方。
13. 纹饰,真品古瓷器的纹饰通常更为精美和复杂,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较为简单和粗糙。
14. 窑口,观察古瓷器的窑口,真品的窑口通常更为规整和光滑,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地方。
15. 古味,真品古瓷器通常会散发出一种古老的味道,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过于新颖。
16. 瓷质,观察古瓷器的瓷质,真品的瓷质通常更为坚硬和细腻,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较为粗糙。
瓷器鉴赏方法有哪些瓷器鉴赏是古代陶瓷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鉴赏瓷器并非仅仅凭借外观和触感,更需要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工艺技法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介绍瓷器鉴赏的方法,希望能对瓷器爱好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一、外观鉴赏瓷器的外观是最直观的观察对象,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寻找到瓷器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以下是一些外观鉴赏的要点:1.器形:瓷器的姿态和造型往往都有独特的特点,能够反映所属时代和地区的风俗习惯。
要注意器型的整体比例是否协调,形态的优雅与否。
2.釉面:瓷器表面的釉彩是瓷器鉴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观察釉面的颜色、呈现的光感以及釉层的细腻程度,判断釉面的质量和烧制技术。
3.画面:对于有花纹和图案的瓷器,要注意观察画面的线条流畅和细节处理的精细程度。
瓷器上的图案往往反映了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4.边沿:瓷器的边沿是容易破损的部位,观察器口和底部的切口是否平整,边缘是否有暇痕,可以判断瓷器的质量和完整度。
二、手感鉴赏瓷器的手感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触摸可以体会瓷器的实质质地和制作工艺。
以下是一些手感鉴赏的要点:1.重量:观察瓷器的重量,可以从重量上判断瓷器的烧制工艺和质地。
通常来说,高温烧制的瓷器较重,低温烧制的瓷器较轻。
2.温度:用手轻轻触摸瓷器的表面,感受表面的温度。
如果是真正的瓷器,表面应该是相对凉爽的,而不会出现热感。
3.光滑度:观察和触摸瓷器的表面,判断其光滑度和质感。
高质量的瓷器制作工艺精细,表面会非常光滑,手感细腻。
三、历史文化背景鉴赏了解瓷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鉴赏瓷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历史文化背景鉴赏的要点:1.时代背景:通过研究瓷器的时代背景,了解各时期的瓷器特点和艺术风格。
对于古代中国瓷器来说,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
2.文化内涵:瓷器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社会价值观等。
研究瓷器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如何鉴赏古代瓷器08401631 原俊鉴赏古代瓷器一般从瓷器的胎质、造型、釉色、装饰手法和图像入手;这四方面的特征相近者,则为一演变阶段,即一个历史时期。
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又有其不同的阶段性总体特征,而这个总体特征往往又是该时期历史文化的具体反映。
所有历史时期的总体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有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链条。
因此了解中国瓷器演变概略时,必须把握这样的思路:从瓷器的因素入手→→归纳某一历史时期的总体特征→→理解所的历史文化→→进而归纳所有历史时期瓷器的总体特征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我们的思维中,总是归纳与演绎的交叉。
因此本文先是按历史时期来表述,最后才进行归纳。
一、瓷器的产生研究者对浙江省上虞县上浦镇小仙坛属于三国时期的龙窑窑址内出土的1件斜方格纹青瓷罍做了理化方法的测试,瓷胎已烧结,显气孔率为0.62%,吸水率为0.28%,烧成温度已达1310±20℃,胎釉结合紧密,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而青釉色泽纯正,少见开片,釉层较原始瓷增厚,透明而有光泽,没有流釉现象。
完全符合了瓷器的标准。
二、早期瓷器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
胎呈灰白色,细密度还很难称之为致密,特别是北方的瓷器。
在造型方面,西晋的浑圆矮胖,许多器物造型模拟动物塑成,或模仿其他质料的实用器物。
东晋时期显秀骨清像,比西晋瘦长;此风格延及南朝和隋朝。
流行的釉色为简单的青釉,含铁量较低(或高)的、在还原(或氧化)气氛中少成的,则显得深暗(或浅翠)。
装饰手法有刻、印、镂、堆、贴等,纹样元素多为宗教元素:西晋时期的与迷信或道教相关,东晋后佛教和域外的元素增多。
三、隋唐瓷器隋朝的瓷器与南北朝的无大区别,只不过是在造型方面显得更修长而已。
唐朝瓷器的胎质除了一些著名的窑口之外,一般都不很致密。
从盛唐开始,琢器造型浑圆饱满,盘口、粗颈、丰肩、腹部缓收、底部较宽;壶的流粗短,远低于口部,是其最容易辨认的特征。
圆器则作大斜壁,矮小的“饼足”;盘碗的口部或作弧线,也是其最容易辨认的特征。
釉色有“南青北白”之说,但白瓷尚在成长之中,白中泛黄;青瓷中最高水平的是光泽青翠的“秘色瓷”,一般多为泛黄的暗青色。
花釉瓷是唐代的新创造。
青花瓷在唐代已偶然烧造成功。
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器也有相当名气。
装饰多用垂直的划线,富有节奏。
还出现了来自外域的装饰纹样,如象头、狮子、胡人形象、力士、卷草纹等;甚至把中、西文化元素装饰在同一器物上。
四、宋代瓷器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中的成熟阶段,但并不着意追求胎质的细腻和洁白,有时还显示出“铁色”。
瓷器的造型可描述为修长轻盈,秀丽典雅。
勿论琢器,即使在造型最简单的碗碟类上面,也能体会到它的曲线美。
不生产彩瓷,或许是它“不足”的一面,但在配置单色釉和掌握“窑变釉变”规律方面,其娴熟和创造是其他历史时期的瓷器所无法企及的:研究宋代瓷器的学者已经无法运用概念性的“颜色名词”来准确表达其釉色了,只能借助大自然中具体的物像来表达。
例如,象牙白、鸭蛋青、天蓝、月白、丁香紫、“蚯蚓走泥”和“金丝铁线”等等。
这些千变万化的釉色与精细流畅的刻花、划花、印花装饰水乳交融,更显示出宋瓷的装饰美。
相对于唐代来说,宋瓷的装饰题材大多集中与传统文化元素,这与它的复古之风盛行是相关的。
五、元代瓷器元代瓷器是承前启后的。
首先在胎质方面,以瓷土和瓷石混合作胎,称为“二元配方”,使胎质更为细腻而富有质感。
造型上厚重粗犷,质朴无华,为明清瓷器的造型开启了新河。
盛行至今的青花彩瓷乃元代所发明,当时虽然尚未达到精湛的地步,但已经比较成熟。
与其相辅相成的是透明釉的成功配置。
此外一些难于把握和控制的红釉、篮釉也已接近成熟。
由于彩瓷的成功烧造,影响深远的装饰题材应运而生。
例如,祥瑞的花、草、树木等植物,龙、凤、鸳鸯、麒麟等动物,以及历史典故等。
此外,一些宗教、海外的装饰元素也兼而用之。
与造型的厚重粗犷相呼应,装饰的特征构图繁缛丰满。
六、明清瓷器明清瓷器中的一般民用者,其胎质也已细腻坚硬,而宫廷用瓷中竟然创造了坚薄的半脱胎器和脱胎器。
造型方面,明代的敦厚古朴(中期的小巧玲珑),富有元代遗风;清代则注重创新,敦厚中透出轻盈,秀丽多姿。
青花彩瓷为装饰主流,明初的“苏尼勃青”,显色深蓝;透明釉白中闪青。
明中期的“平等青”,篮中泛青;透明釉洁白温润。
清初的被誉为“五彩青花”;透明釉则为富有质感而不生硬的细润粉白。
与青花瓷密切相关的斗彩,于明成化年间开始出现,虽然色彩黄、红、绿、紫,变化多端,填彩不精细。
清雍正时发展到新的高度,构图新颖,填彩细密而精确。
釉上五彩最早见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普遍使用,康熙时最负盛名。
而明清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一,明代的色调对比强烈,浓淡凝厚,大红大绿;清代的成功运用了蓝彩、黑彩和金彩,画面有浓淡,具有有阴阳向背的层次感。
其二,明代的绘画技法较幼稚,图案不规整。
线条虽细但以繁密为重,不具气魄;清代早期的生动豪放,中期的潇洒飘逸,晚期的有时弱小纤细。
珐琅彩瓷和粉彩彩瓷则是清代的创造。
装饰元素仍如元代者,当然具有构图、笔法、润笔上的一定区别。
——简单的总结1、胎质瓷器的胎质是高岭土,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Sio2)和氧化铝(Al2o3),并含有10%以下的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和氧化钠等。
其实,制作陶器的“陶土”,其成分也是这些化学元素,只是某些元素含量上的区别。
因此从理论上说,某些“陶土”也可以认为是“高岭土”。
易言之,人们从“陶土”到认识“高岭土”是一个过程。
也许,古人主观上的这个认识过程,从东汉晚(早期瓷器)一直到唐末,还没有真正区分“陶土”与“高岭土”的本质区别。
所以,宋代以前的胎质,一般都比较疏松,不够坚硬。
或者说,人们还没有把制瓷的侧重点放在胎质上。
宋代的瓷工们似乎也并非有意识地苛求胎质的质量,但由于制瓷的其他方面的技艺(制坯、烧窑、釉料的配制和烧造)的提高,胎质的细密和坚硬程度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元代的二元配方则是瓷器胎质的质变,丰富了瓷器的质感。
由此更进一步,明清时期变出现了更高级的半脱胎器和脱胎器。
概而言之,胎质的变化,从人们认识的自觉性角度来划分有两大阶段。
东汉晚期至宋代是不自觉阶段,元明清是自觉阶段。
不自觉阶段可分为两个小的阶段,一是宋代以前的比较疏松,不够坚硬,一是宋代的细密和坚硬。
自觉阶段也可分为两个小的阶段,一是元代的二元配方丰富了瓷器的质感,一是明清时期的一般瓷器的胎质均细密和坚硬,而特殊瓷器则强求细硬、轻薄、透明。
2、造型某一历史时期的瓷器造型与当时的主流文化时尚关系密切。
东汉晚期和西晋时期的还由于受到“尝试新材料”这样的本性的影响,器物除了矮胖之外,还较多地模仿动物和其他质料的器物(如漆器)。
东晋南北朝的审美观是“清风秀骨”,因此瓷器造型沿着修长、追求流畅的曲线演变。
隋朝和初唐,仍沿其遗风。
盛唐、中唐和晚唐,则变得浑圆饱满,或云“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
五代的造型开宋代修长轻盈,秀丽典雅,讲求曲线造型至先河,有宋一代如此。
元代的厚重粗犷与明代的敦厚古朴(中期的小巧玲珑),是有区别的。
清细心琢磨下面的执壶和玉壶春瓶的区别,进而感悟粗犷与敦厚的不同。
(3)胎、釉、彩的追求瓷器胎质不够细腻,附其表面的釉色就难于艳丽;宋代以前的胎质不够细腻,虽釉“秘色瓷”和长沙窑的简单彩瓷,但不够艳丽。
运用彩釉和颜料的水平不高,瓷器图像就难于多姿而富有立体感;宋代胎质细腻,并着意追求釉色的运用,但运用彩釉和颜料的水平不高,故其釉色艳丽而难说多姿。
元代三者同步追求,承前启后;明清则出现新繁荣,彩釉方面,配烧出难度大的蓝釉、黄釉和红釉等,釉料方面充分利用了蓝彩和“五彩”,乃至珐琅彩和粉彩。
4、装饰手法和图像有人把装饰手法分为胎纹饰和釉装饰两种。
胎纹饰是指用硬质工具在胎体上刻、划、印、剔、堆、贴、雕、镂,塑成各式各样的纹饰,这类纹饰大都在上釉前进行,仅少数在上釉后进行。
此乃元代之前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
早期瓷器的纹样元素多为宗教元素:西晋时期的与迷信或道教相关,东晋后佛教和域外的元素增多。
唐代的纹样多用垂直的划线,富有节奏;域外的装饰纹样,如象头、狮子、胡人形象、力士、卷草纹等,也多被利用;甚至把中、西文化元素装饰在同一器物上。
宋代把这种装饰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图像大多为传统文化元素;祥瑞的花草;孩童和村野情趣等。
釉装饰是指用毛笔之类的软工具沾釉料和颜料在胎体外表和内壁施绘各种各样图像等。
这样的装饰在早期的瓷器仅见褐色彩绘一种,并且标本很少。
唐代长沙窑的彩绘,以及越窑、邛崃窑的点彩、条彩、斑彩,也属于釉装饰,但并不流行。
宋代的釉装饰仅限于釉料的配制和窑变釉变技术方面,而装饰手法与装饰图像有机结合的釉装饰,是从元代开始的。
由于彩瓷的成功烧造,诸如祥瑞的花、草、树木、龙、凤、鸳鸯、麒麟,以及历史典故等成为主要的装饰图像。
此外,一些宗教、海外的装饰元素也兼而用之。
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看造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
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
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
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烧制条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
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
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出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
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