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巴黎和会》历史故事“你们法国拿一半,我们英国分百分之三十,怎么样?”“不行不行!这次大战,我们法国受害最大,我们得分百分之五十八!”“这,这,你们太过分了,我们不干!”“决不决不,法国这个数,少一点儿也不行!”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1919年1月在巴黎城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的和会的一幕内景。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为索取战败国德国的赔款,吵得不可开交。
已经78岁、满头白发的克列孟梭,这时活像只野兽那样凶猛,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真是名不虚传。
而劳合·乔治也不愧为“第一流”的生意人和滑头政客,百般纠缠,就是不松口。
因为德国要被迫付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当然拿不出这么多,后来经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谁都红了眼。
“好了,好了,我们美国一分钱也不要。
你们两家都得让一点,利益均沾,还得让别的国家分一点呢!我看法国百分之五十六,英国百分之二十八,行了吧?”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打圆场。
“那么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它旁边的德国萨尔区也得归我们!”克列孟梭拿着地图,比划着,挥舞着拳头咆哮着。
这回美国总统威尔逊也不答应了。
英国首相更是坚决反对。
因为这样一来,法国就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法国就可以在欧洲大陆称霸。
这当然是英国所不情愿的。
劳合·乔治指着克列孟梭的鼻子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法国总理反唇相讥说:“英国既然这样慷慨大方,那么索性把殖民地和海洋统统奉送给德国算了!”英国首相气得面红耳赤,一甩手,和美国总统转身扬长而去。
但是法国总理不肯罢休,他拿着地图,追逐着他们从一个房间跳到另一个房间。
他们讨价还价,真像一群野兽在为争夺一块肥肉厮咬。
“老虎总理”最后使出“杀身锏”:“不给萨尔,法国退出和会!”“那好,我们美国代表团立即回国!”威尔逊口气更硬。
巴黎和会巴黎和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简称PPC)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
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
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参加的有英﹑法﹑美﹑日﹑义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
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
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
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该约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
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
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
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
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国经512 200915035 施宇进入民国后,中国外交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出现了一批既熟掌外文又精于国政的职业外交家群体。
他们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奋力拼搏,努力为弱势逆境的祖国收回权益、争得地位、改变命运、赢得尊严。
我在这里收集了顾维钧在1919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
这一年,他31岁。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5名全权代表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
陆征祥为外交总长。
一、事件背景:山东问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也使日本获得了扩大在华势力的天时地利。
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11月,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5月24日,中日签订《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第五条除外)。
1917年初,日本和英、法、俄、意签订了秘密谅解协议,四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的利益,日本设法使中国对德宣战,这个秘密协定成为日本拒不归还山东的一个借口。
后来的段祺瑞政府更是把山东的权益作进一步的出卖。
对此,顾维钧曾说过“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1,这是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真实1引自《顾维钧传》,第221页写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半年前,极富外交远见的顾维钧就向中国外交部提交了一份中国关于议和大会应提问题的翔实报告。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各国对华政策问题;二、由欧战直接引发的山东及“二十一条”要求等问题;三、中国希望解决的各问题,如收回治外法权、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租借地等;四、各项国际公法问题的解决,如公海自由、修改陆战规则等;五、关于维持世界和平问题;六、欧洲各国特别问题。
在所有驻外公使提交的报告中,顾维钧的这份报告最为完备、齐全。
然而经北京政府指示,中国代表团在1919年1月8号提出的和约议案,并不包括大家很感兴趣的山东问题,因为北京政府不愿和日本发生冲突。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人是谁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人是:顾维钧,陆征祥。
1、顾维钧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十三位国家元首。
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一战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顾维钧还为废除不平等条约采取了“联美制日”的策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2、陆征祥
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字子欣,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
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
一战结束后,曾代表中华民国率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的人受屈辱的事例
1919年举行的巴黎和会,名义上是一战后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战后的和平安定所举行的一场会议,实际上却是由美、英、法三国主导的有利于列强们自身利益的分赃大会。
中国作为胜利协约国集团中的一员,也是参加了巴黎和会。
当时的所谓中国当局,派出了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驻法公使施肇基、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祖为辅的五人全权代表,组成中国代表团,前往巴黎。
本来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应该在和会上争取到更大的权益,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列强们直接无视中国的利益,将本应从德国手中归还的山东半岛的主权,直接转送给了日本人。
代表团的提案,最终被否决,中国代表们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表现出了应有的民族气节。
代表团的五位“全权代表”,是当时中国政府内的知名外交官,曾经的外交风云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中国外交形象的体现。
在“弱国无外交”的前提下,他们还是保持了应有的操守,这点上值得后人敬仰。
《巴黎和会》历史故事“你们法国拿一半,我们英国分百分之三十,怎么样?”“不行不行!这次大战,我们法国受害最大,我们得分百分之五十八!”“这,这,你们太过分了,我们不干!”“决不决不,法国这个数,少一点儿也不行!”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1919年1月在巴黎城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的和会的一幕内景。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为索取战败国德国的赔款,吵得不可开交。
已经78岁、满头白发的克列孟梭,这时活像只野兽那样凶猛,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真是名不虚传。
而劳合·乔治也不愧为“第一流”的生意人和滑头政客,百般纠缠,就是不松口。
因为德国要被迫付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当然拿不出这么多,后来经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谁都红了眼。
“好了,好了,我们美国一分钱也不要。
你们两家都得让一点,利益均沾,还得让别的国家分一点呢!我看法国百分之五十六,英国百分之二十八,行了吧?”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打圆场。
“那么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它旁边的德国萨尔区也得归我们!”克列孟梭拿着地图,比划着,挥舞着拳头咆哮着。
这回美国总统威尔逊也不答应了。
英国首相更是坚决反对。
因为这样一来,法国就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法国就可以在欧洲大陆称霸。
这当然是英国所不情愿的。
劳合·乔治指着克列孟梭的鼻子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法国总理反唇相讥说:“英国既然这样慷慨大方,那么索性把殖民地和海洋统统奉送给德国算了!”英国首相气得面红耳赤,一甩手,和美国总统转身扬长而去。
但是法国总理不肯罢休,他拿着地图,追逐着他们从一个房间跳到另一个房间。
他们讨价还价,真像一群野兽在为争夺一块肥肉厮咬。
“老虎总理”最后使出“杀身锏”:“不给萨尔,法国退出和会!”“那好,我们美国代表团立即回国!”威尔逊口气更硬。
《巴黎和会》台词场景一六名学生依次自我介绍: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总统,当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学历高,口才好,常把平等贸易、自由公正、裁军等挂在嘴边,人送外号“百灵鸟。
”劳合.乔治,英国首相,大会副主席。
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善于玩弄政治手腕,外号“狐狸”。
克里孟梭,法国总理,78岁,大会主席。
仗着自己是战胜国又是主办国,在会议上态度蛮横,多次威胁退会,使会议经常陷入停顿和僵局。
外号“老虎”。
奥兰多,意大利总理。
由于意大利实力有限,存在感不强,被称为“无足轻重的小伙伴”牧野伸显,日本代表。
在巴黎和会上很少开口发表意见,人称“沉默的小伙伴”。
顾维钧,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时年31岁,中华民国驻美公使,近代中国杰出外交家。
会议表面上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实际上暗流汹涌,各国究竟有什么样的打算呢?美国总统威尔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我国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我们正在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因此,我的意图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增强美国的影响力,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不过,我们也有不足,那就是军事实力还不能同英法抗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要先提出一个维护世界“公正和平”的十四点计划,收买人心,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国际联盟,美国再攫取国际联盟的领导权……这样美国就可以主宰世界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大英帝国几百年来一直是世界霸主,我要维持这一地位毫不动摇。
所以,我们要继续推行大陆均势政策,既不能过份的削弱德国,也不能让法国过分强大,还要利用日本去牵制日益强大的美国。
我们必须保持海上霸主地位,维护庞大的殖民地。
不过大战也使我们的经济遭受重创,所以我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要求助于美国,但不能因此就受制于美国。
美国想当老大,还是嫩了点!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法国本来是欧洲大陆的霸主,但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后,我们失去了这一切……我们被迫向德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还不得不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这是奇耻大辱!我终于等到复仇的这一天了,我是伟大的胜利者,我要复仇,要将德国瓜分、肢解,让这个战争恶魔永无抬头之日。
巴黎和会人物:旁白:劳合·乔治(英国):克里孟梭(法国):威尔逊(美国):中国代表:德国代表:意大利代表:某军人某新政府官员某前政府官员某工人道具:桌子1张、椅子4张、地图剧1 凡尔赛宫镜厅外旁白: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终于在法国巴黎美丽的凡尔赛宫召开了。
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战败国也被排斥在外,战败的德国一列席便被通知退席,等着协约国商议怎么处置它。
德国:(德国代表上场一鞠躬)1871年,我们的国王曾在这加冕称帝,宣告我们帝国的成立,没想到而今却要在这个地方接受审判。
(下场)旁白:参加会议的有27个战胜的协约国,其中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中国代表上场)。
中国代表独白:作为战胜国,我们希望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一切权益。
(说完后坐在下座)旁白:而会议实际是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他们都派出了国家主要领导人参会,英国谁来了?看,首相劳合·乔治(上场,作绅士状)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圆滑狡诈的政治家完全代表了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参会的目的是梦想恢复大英帝国昔日的霸权。
劳合·乔治独白:(作得意状)大英帝国虽然今非昔比,但“势力均衡”是我们不变的政策。
我们在打击德国势力的同时,也不能过分削弱德国,更不能便宜了法国,让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强国。
最好让他们互相牵制,这样我大英帝国就可以坐收渔利,继续维护和扩大殖民地,保持我们的海上霸权了,哈哈哈。
旁白:法国谁来了?原来是总理克里孟梭(上场作老态状),别看这老头说话声音沙哑年纪已经七十八,却是个强硬人物,外号“老虎总理”,是一个典型的复仇主义者,他的野心是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克里孟梭独白:(作恶狠狠状)我国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我一定要报普法战争的仇,我要从政治、军事、经济上狠狠地整死德国,让他永远爬不起来,别想再跟我法兰西争坐欧洲大陆老大的交椅,哼!旁白:美国谁来?总统威尔逊(上场,作斯文状),此人原是个大学教授,后来做了大学校长,又当了总统,人称“百灵鸟”,他带来了非常漂亮的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可他实际上是打着“和平”幌子,来为美国捞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了。
岳麓书社出版社九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简介巴黎和会“四巨头”
1.第一位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他老奸巨猾,人送外号叫“狐狸”。
他不愿看到在打败德国这个劲敌后,又冒出法国这个新对手。
他的目的是要保住海上霸主地位,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虽然,一战使英国经济遭到重创,但他手中拥有王牌武器,那就是举世无双的海军和殖民地。
2.第二位是意大利总理奥兰多,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英法兑现一战时为了让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作战的承诺,使意大利称霸地中海。
3.第三位是法总理克里孟梭,他凶猛激烈,人送外号“老虎”。
他要让德国这个战争恶魔永无抬头之日,他的自信来自法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4.第四位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能言善辩,人送外号“百灵鸟”。
一战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巨人,他目的就是要称霸世界。
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其中有担任团长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祖。
一般认为,“巴黎和会”中方全权代表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对中国是否在不平等条约签字的态度为:一、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三人明确反对,陆徵祥、魏宸组未明确表态;二、陆徵祥力主拒签,他是拒签的“头号功臣”;三、陆徵祥态度犹豫不决,经过了“一度赞成签字到最终同意拒签的过程”;四、陆临阵脱逃,不负责任,以生病为借口住进医院这种变相辞职的方式,推卸责任;五、全部代表明确表态,坚决反对签字。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
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
新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时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
另外上海和各地都有一些军阀把持的地方政权,但是主要以南京和武汉,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主。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
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
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巴黎和会简介巴黎和会的历史过程结果和历史影响2019年是巴黎和会100周年纪念⽇。
那么巴黎和会召开的⽬的的是什么?巴黎和会的结果怎么样产⽣了什么历史影响?巴黎和会有多少国家参加呢?本⽂来说说巴黎和会的那些事。
巴黎和会简介巴黎和会是⼀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的和会,⼜是个⼤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英、法三国最⾼领导⼈主导了和会的进⾏。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等国签订了⼀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了⼀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巴黎和会历史背景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
当年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开打。
”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7⽇,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袁世凯政府,⽽它选择中⽴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条规则,禁⽌⼀战参战国在中国领⼟领空有任何交战⾏为。
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的并没有达到。
就在⼀战开始后不久,⽇本借⼝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胶州湾,并且要在⼭东半岛借道。
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战战⽕。
巴黎和会的详细过程经过四年多的战争,⼀战终于⾛向结束。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也正是在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头掌控的和会上,世界秩序划定,⽽原本德国在战前取得中国⼭东胶州湾的权益也成为中⽇争执的焦点。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谈不上失败。
⽽⽇本当时认为⾃⼰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出兵打下⼭东与胶济铁路,同时中国政府签订“⼆⼗⼀条”,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点。
英王乔治五世英王乔治五世:1910年5月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去世,乔治登基。
一战期间乔治五世多次到前线慰问,因此深受人民爱戴。
生平乔治五世是爱德华七世的次子,1892年封为约克公爵以及嘉德骑士、基拉尼男爵、因弗内斯伯爵、海峡群岛领主、加里克伯爵、康沃尔公爵、罗特塞公爵、威尔士亲王等爵位。
1893年,与泰克公爵的女儿玛丽结婚。
1901年,爱德华七世即位,封乔治为康沃尔公爵、威尔士亲王。
1910年,乔治即位,称乔治五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乔治五世为了安抚民心,舍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将王室改称“温莎”。
1936年,乔治五世驾崩。
约翰·约瑟夫·潘兴将军约翰·约瑟夫·潘兴将军: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圣胡安山战役,被称为“黑桃杰克”的潘兴在1917年4月美国加入一战后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司令。
德皇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威廉二世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
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手下的将军们。
一战接近尾声时,他于1918年被迫退位。
1859年1月27日,威廉出生于柏林,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
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他患上了臂丛神经产伤(Erb's Palsy ),以至左臂萎缩。
为弥补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尤其擅长于马术。
1877年,他以皇长孙的身份进入著名学府波恩大学,专攻法律与国家学。
1881年获学士学位。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威廉继位成为皇帝。
文献中有关于他出生纪录:威廉可能因为罹患严重疾病,导致脑部功能有问题。
他如此的健康问题,可能使他日后性格变得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有些骄横。
这是否妨碍了他的政治前途与日常生活,历史学家还尚未有定论。
若此论点属实,那威廉的施政弊病肯定是来至于他的个性所造成,例如辞退俾斯麦。
巴黎合会的六位风云人物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缔结和约的分赃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与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
中国是战胜国,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等5名“全权代表”参加。
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六位风云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老虎克里孟梭(1841~1929年),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任总理。
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在议会质询时,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
巴黎和会召开时他已有50年的从政历史,在和会上被推举为大会主席。
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竭力主张肢解德国,要求德国偿付巨额赔款。
当其他国家提出异议时,他不是拍案反对,就是以退出会场相威胁,使会议多次陷入停顿和僵局。
但是法国的实力有限,“老虎”也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国做出一些让步。
狐狸劳合·乔治(1863~1945年),是英国自由党领袖,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曾任首相。
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列宁称他是“愚民部专家”。
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30年从政经验的他,被推举为大会副主席。
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他玩弄各种手段,终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
另外,他还伙同法、美、日等国,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百灵鸟威尔逊(1856~1924年),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民主党人,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小时候的威尔逊被认为是一个迟钝的初学者,9岁时还不识字,难以掌握基本算法。
但17岁以后通过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1886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总统。
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缔结和约的分赃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与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各类工作人员1万多人,中国是战胜国,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等5名“全权代表”参加。
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六位风云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老虎克里孟梭(1841—1929)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
任总理。
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
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50年的从政历史,在
和会上被推举为大会主席,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竭力主张肢解德国,要求德国偿付巨额赔款。
当其它国家提出异议时,他不是拍案反对,就是以退出会场相威胁,使会议多次陷入停顿和僵局。
但是法国的实力有限,“老虎”也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国作出一些让步。
狐狸劳合·乔治(1863-1945)是英国自由党领袖,第一流的资产阶级
政客,曾任首相。
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列宁称他是“愚民部专家”。
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30年从政经验,在和会上任副主席。
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
他还伙同法、美、日等国,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百灵鸟威尔逊(1856-1924)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
民主党人,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小时候他被认为是一个迟钝的初学者,9岁时还不识字,且难于掌握基本算法。
但17岁以后通过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188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总统。
他本人也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
鸟”之称。
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他就提出“十四点”和
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
他打破美国总统不离开本国的一贯做法,亲自跑到巴黎参加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他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求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
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
无足轻重的伙伴奥兰多(1860-1952),毕业于巴勒莫大学,曾执教
于摩德纳大学和罗马大学,进入政界后历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意大利首相等职。
在巴黎和会上担任副主席,他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是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则少开尊口。
由于美、法反对意大利的要求,奥兰多一气之下退出会
场,但时隔不久,他惟恐和会签订的和约将使意大利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又悄悄地返回和会,拣起中断了的谈判话题。
沉默的小伙伴牧野(1861-1949),日本内阁大臣。
幼时留学美国,回
国后任驻意大利公使、文相、外相等职。
1919年,他和西园寺公望等以全权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会。
在和会上,他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此他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据理力争的顾维钧(1888-1985),中国职业外交家。
早年赴美留学,曾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外交界任职,27岁出任驻美公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
他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议上,针对日本代表对中国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即令日本有驱逐山东德国势力之功,中国亦断不能以天赋之权利为报酬,而播将来纷争之种子。
”顾维钧一席话使日本代表狼
狈不堪。
他那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许多代表纷纷与他握手祝贺。
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