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一(一)经典国学再现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我是小助手谆谆: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逢:遇到。
一字值千金:同“一字千金”。
最早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义为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我是小翻译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让你你见多识广。
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没有古代就没有现在。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的感受。
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离水近能了解鱼的情况,常在山中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一字千金的文章。
考考你的智慧1.打仗时,要想打败敌方,要做到什么?从选文中找出四个字来回答。
2.“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这句话强调了的作用。
3.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弘扬传统文化宋太宗读书现在是古代的延续,我们借鉴古人的经验,处理现在的事情。
宋朝的皇帝宋太宗特别喜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史书,以使自己能从书中了解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道理,指导自己处理国事。
宋太宗一直每天坚持读书,从不间断。
当时,宋太宗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卷》。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本巨著完成后,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到三卷,有时政务太忙未能读完,次日定要抽空补上。
一年内他就把厚厚的一本《太平总类》读完了。
宋太宗曾有言:“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意思是:我喜欢读书,从书中我能得到许多乐趣,益处多多,我并不觉得劳神。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弟子规》中的内容?A. 父母呼,应勿缓B. 事虽小,勿擅为C. 人之初,性本善D. 父母教,须敬听2. 下列哪一项是《三字经》中的句子?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C. 草长莺飞二月天D. 桃花潭水深千尺3. 《千家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诗歌选集,下列哪一首诗不是出自《千家诗》?A. 《登鹳雀楼》B. 《望庐山瀑布》C. 《静夜思》D. 《江雪》4. 下列哪一项是《声律启蒙》中的句子?A. 父母呼,应勿缓B. 红掌拨清波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D.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 下列哪一项是《增广贤文》中的句子?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 知足常乐,无欲则刚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6. 下列哪一项是《唐诗三百首》中的句子?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D.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7. 下列哪一项是《宋词三百首》中的句子?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下列哪一项是《元曲三百首》中的句子?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弟子规》中“______,勿乱顿”的意思是:说话时,不要随意中断。
2. 《三字经》中“______,化性起伪”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不良习惯会使人变得虚伪。
3. 《千家诗》中“______,春水初生”的意思是:春天来了,河水开始流淌。
4. 《声律启蒙》中“______,有礼则安”的意思是:如果懂得礼貌,就会感到安宁。
5. 《增广贤文》中“______,无欲则刚”的意思是:如果心无杂念,就会变得坚强。
小学生学习出品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一)国学片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是小助手1.玄:黑色。
2.洪:大。
3.荒:远。
4.盈:月圆。
5.昃(zè):太阳偏西。
6.辰宿(xiù):星宿。
7.列张:陈列,散布。
8.闰余成岁:我国古代历法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每小学生学习出品个月是29天多一点,一年就是354天,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是闰余。
一年相差11天,每三年就多出一个月。
于是每三年,就增加一个月。
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增加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
后来人们发现19年闰7次最合适。
9.律吕:我国古代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一般用竹管制成,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律吕从低到高共十二管,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
我是小翻译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广阔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数不清的星星散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时候的人们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小学生学习出品考考你的智慧1.照样子写词语。
例:寒来暑往()来()往()来()往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A.大;B.洪水;C.姓。
宇宙洪.荒()声如洪.钟()防洪.抢险()3.下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宇宙起源的是()A.精卫填海;B.夸父逐日;C.盘古开天。
4.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2009年出现了两个端午节,这是怎么回事?弘扬传统文化后羿射日小学生学习出品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河流干枯了,土地烤焦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又渴又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甚至死去。
学校:年级:姓名:分数:
2023-2024学年度(下)中华经典诗词
分级诵读本三年级
一.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5分)
1."不是花中偏受菊"的下一句是“编绕篱别日渐斜"。
( )
2."今日把示君"对应的下句是"谁有不平事?"。
( )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选自《山行》。
( )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甫的一首诗,诗名是《过华清宫》(其
一)。
( )
5."停车坐受枫林晚"的下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 )
二.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
1."此花开尽更无花"中的"更"的意思是( )
A.更改
B.更加
C.更好
D.再
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出自( )
A.《剑客》
B.《山行》
C.《菊花》D《清明》
3."长安回望绣成堆"的下句是( )
A.一骑红尘妃子笑
B.山顶千门次第开
C.路上行人欲断魂
D.此花开尽更无花
4.“遍绕西边日渐斜"的上一句是( )
A.不是花中偏受菊
B.此花开尽更无花
C.秋丛绕舍似陶家
D.白云生处有人家
5.《山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哪个季节的喜欢与赞美(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二(一)国学片段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我是小助手1.龙师:即伏羲氏,相传他以龙为官名。
2. 火帝:即神农氏,相传他以火为官名,又称炎帝。
3. 鸟官:即黄帝的儿子少昊(hào),相传他以鸟为官名。
4. 人皇:传说中的远古部落酋长,与天皇、地皇合称三皇。
5. 推位:我国远古时代实行禅让制,即将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传说尧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而舜又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6.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
这里指舜,又称虞舜。
7. 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
这里指尧,又称唐尧。
8. 吊:安抚、慰问。
9. 伐:讨伐。
10.罪:罪人,这里指残暴的统治者。
11.周发:即周武王姬(jī)发,西周开国君主,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
12.殷汤:即商王成汤,商朝开国君主,他讨伐夏朝暴君桀(jié)而建立商朝。
历史上,商朝又称殷。
我是小翻译龙师、火帝、鸟官、人皇,他们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苍颉(jié)创制了文字,嫘(léi)祖制作了衣裳。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贤能的人。
商王成汤、周武王姬发为了安抚受苦的无辜百姓,而出兵讨伐暴君夏朝暴君桀、商朝暴君纣王,分别建立了商朝、周朝。
考考你的智慧1. 这段话提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两位开国君主,他们分别是、。
2. 这段话中的“吊民伐罪”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3.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鸟官”就是专门给皇帝养鸟的人。
B. “人皇”就是皇帝。
C.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了用火。
4. 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所取得的一些科技、文化成就,你能说说是哪些成就吗?弘扬传统文化武王伐纣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他大兴土木,整日和爱妃妲己以及贵族们寻欢作乐。
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他不断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一)国学片段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我是小助手1.聆、察、鉴、辨:细听、审视、观察、辨别。
2.贻(yí):遗留,留下。
3.厥(jué):他的。
4.嘉猷(yóu):好的计划、建议。
5.祗(zhī):恭敬。
6.植:树立,立身。
7.省躬:反省自己。
8.抗:同“亢”,高,上等。
9.极:极点,极限。
10.殆:接近,近于。
11.皋(gāo):水边的高地。
12.幸:侥幸。
13.即:亲近,接近。
14.两疏:指西汉的疏广、疏受叔侄。
15.解组:解下印绶,辞去官职。
我是小翻译听人说话要注意审视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注意辨别他的心情。
把自己最好的经验、忠告或建议留给子孙,勉励他们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恩宠增加到极点,不要得意忘形。
如果意识到将要受辱或发生危险,最好及时隐退,隐居山野林泉。
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山林,有谁逼迫他们主动辞去官职呢?考考你的智慧1.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与“聆音察理,鉴貌辨色”意思最接近?()A.目不转睛B.聚精会神C.全神贯注D.察言观色2.“省躬讥诫”,“省”的正确读音是()。
A.shěngB.xĭng3.下列历史人物中,像疏广叔侄一样功成名就,主动辞官归隐的是()。
A.韩信B.张良C.陈平D.萧何4.面对别的讥讽告诫,我们应该怎么做?弘扬传统文化两疏见机归隐疏广是西汉人,从小勤奋好学,很有学问,特别擅长解读《春秋》,是远近闻名的经学大师。
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从小跟着父亲和叔父学习,不但谦恭谨慎,而且才思敏捷,很有口才,也很有学问。
汉宣帝听说疏广叔侄很有学问,就下诏让他们进京做官,任命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受为太子少傅,专门指导年幼的太子学习礼仪、经典。
五年后,太子十二岁,基本通晓了《论语》《孝经》。
一天,疏广对疏受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羞辱,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国学片段我是小助手(一)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1.能:知识技能。
2.罔(wǎn g):不。
3.靡(mǐ):不。
4.恃(s hì):依赖.以……自负。
5.覆:验证.考验。
6.器:气度.胸怀。
7.量:估量.度量。
我是小翻译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到了知识技能.一定不要忘记。
不要随便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负。
信守诺言要经得起考验.胸怀宽广得要难以估量。
考考你的智慧1。
下列词语中.()告诉我们为人要讲信用。
A。
信使可覆B。
器欲难量C。
得莫能忘2。
下列词语中.()告诉我们为人要心胸宽广。
A。
信使可覆B。
器欲难量C。
得莫能忘3。
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A。
“靡恃己长”的意思是为人要谦逊.不能仗恃长处而骄傲自负。
()B.“知过必改”告诉我们.有错就要及时改正。
()4.如果你的小伙伴有随便议论他人、瞧不起人的情况.你可以引用这段话中的哪一句来劝他?弘扬传统文化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争地界而打官司的奇闻。
张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
叶秀才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
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在按地契打墙没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
当时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由老管家操办。
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修墙也有理有据. 叶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
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
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咽不下这口气.一纸状文把张家告到了县衙。
一个小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坚持要把官司打下去。
张家管家连忙写信把这事禀告了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
信中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经典国学再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
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好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我是小助手日子:时间,时候。
信:信用。
好:做好。
我是小翻译君子喜欢钱财,但都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的。
做好事会有好回报,干坏事会有坏报应。
不是不报应,只是时间还没有到。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事情。
如果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就会失去更大的东西。
家庭不和睦连邻里都会欺负你,邻里之间不和睦就会经常发生口角。
喜欢学习的人像禾苗稻谷一样都是有用的,不喜欢学习的人就像蒿草一样没有什么用处,只配当柴火来烧。
碰到喝酒的时候就大喝一场,需要唱歌的时候就放开喉咙高歌一曲。
考考你的智慧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出自《》。
2.“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这句话和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接近()A.随遇而安B.得过且过C.引吭高歌3.“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就会失去更大的东西。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弘扬传统文化子罕不受玉君子爱财,但是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
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把它给琢玉的人看,认为它是宝,所以才冒昧地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你把玉石作为宝;如果把它给我,我们两人就都丢失了宝贝,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二)经典国学再现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古诗文诵读竞赛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20分)
1、,野渡无人舟自横。
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4、床前明月光,_ ______________。
5、,花落知多少。
6、_________________ ,只是近黄昏。
7、____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黄河入海流。
9、明日复明日,。
二、选择:(10分。
对的打“√”,错的打“×”)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中运用了()()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对偶
2、《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A王之涣 B陈子昂 C孟浩然 D王安石
3、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白居易
4、“小李杜”中的“李”指()。
A 李白 B李贺 C李商隐
三、在下列诗句中填上动物名称。
(10分。
)
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鸣见日升。
2、春林花多媚,春()意多哀。
3、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
4、绿()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5、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高楼垂柳边。
四、把下面的诗题诗句与作者用线连起来。
(20分)
《登飞来峰》孟浩然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宿建德江》王安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暮江吟》李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少年行》白居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根据有关提示,填写恰当的诗句或诗人的名字。
(20分)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朝的诗人____________,诗中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中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的诗句是:,。
3、写两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名言警句:
,。
,。
六、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20分)
杜甫的《绝句》你读过吗?其中两行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说你读了后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