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测定的三种基本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2
测量密度的常用方法原理: ρ= m / v基本方法:用天平称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用量筒(量杯)、刻度尺等测体积;由密度公式ρ= m / v 计算密度。
其中的关键在于掌握测量固体体积和液体质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 测固体的密度1. 计算法: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有关数据(如长、宽、高或半径),然后根据体积 公式算出物体体积。
例1. 为了测一长方体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用直尺量得其长、宽、高分别为5cm ,2cm ,1cm ,然后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出金属块的质量是27.2g ,求此金属块密度。
解:设金属块长、宽、高分别为a 、b 、c则金属块的体积V=abc=5cm ×2cm ×1cm =10cm金属块的密度ρ= m / v=27.2g /10cm =2.72g/cm2. 排水法:密度大于水、体积较小的物体,可在量筒(量杯)中装入适量水V ,再将物体浸入量筒 (量杯)中,读出水和物体总体积V ,则物体的体积V=V -V 。
例2. 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1)请你帮她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B A C D A.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水,记下这些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C.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D.将各步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矿石密度。
3. 按压法或配重法:密度小于水、体积较小的物体,可利用细针将物体的整体压入水中,或者将被测 物体与一个重物相连,这样被测物体就被重物“拉”入水中。
接下来的操作与排水法测体积相似, 利用前后体积差即可得出物体体积。
例3.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块密度。
解析:本实验关键是如何测出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块的体积 方法一 用细针尖把塑料块按压入水中,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2)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 (3)把塑料块放入水中,并用针尖将塑料块按入水中,记下水面到到达刻度V 塑料块体积为V=V —V (4)根据公式ρ= m / v=m/(v – v )求出塑料块密度。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是物体对于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测量。
测量密度的原理通常采用排水法。
排水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称量瓶,并在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2. 使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待测物体小心地放入称量瓶中,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同时避免产生气泡。
4. 测量瓶中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5. 计算测量瓶中的水的质量,即总质量减去物体的质量。
6. 测量瓶内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读取瓶上的刻度或使用容量瓶来测量。
7. 计算出待测物体的体积,即瓶内水的体积。
8. 根据密度的定义,将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得到物体的密度。
通过排水法测量密度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
排除的液体的重量。
而按照密度的定义,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排除的液体重量和物体的质量,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汇总钢城实验学校 闫晓丽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密度的测量贯穿整个力学内容,测量的方法涉及到质量、密度、浮力、压强、机械等知识,然而在教学教材中只简单的介绍了利用测质量、体积从而计算密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
本论文,正是要较全面的搜索、概括、归纳固体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
(一)v m 法:1.基本法原理:ρ=m/V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 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 2。
表达式:)(12v v m -=ρ 测固体体积方法如下:①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排水法测体积例题:(2010年重庆物理中考试题)17.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 3)。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6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16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cm3;(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项目十九、测定密度(密度瓶法、密度计法、韦氏天平法)【概述】密度是液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常数,通过测定试样的密度,能够鉴别未知样品,鉴定液体化合物的纯度,并测定其含量。
经过此专项能力的培养,能使你掌握密度的定义、测定密度的方法(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并学会使用密度瓶、韦氏天平、密度计,测定试样的密度。
【学习途径】〖知识部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密度瓶的种类和用途;测定密度的原理及方法(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密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操作技能部分〗密度瓶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韦氏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密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测定密度(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
【评价标准】5h内完成测定,并达到标准规定的允差。
【专项能力培训目标】通过此专项能力的学习,你应该掌握:〖知识〗密度的基本概念,密度的计算及换算方法。
密度瓶、密度计的种类和用途及使用方法,韦氏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测定密度的原理及方法(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
密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技能〗正确使用密度瓶。
熟练、准确地测定液体试样的密度(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
【评定方法】(考核)〖应知自测〗当你通过学习后,应能熟练掌握本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本学习包中的自测题(也可根据指导教师要求进行测试)。
〖应会测试〗(操作考核)当你通过学习和自测后,认为已能达到本专项能力的培训要求,可参加专项能力的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认定。
在您参加考核之前,应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已完成了下列学习任务:复习与本专项能力相关的模块。
学习并掌握本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并通过自测。
能熟练使用完成本专项能力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完成规定的测试任务。
【密度的定义】物质的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t℃)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通常以ρt表示,单位为g.cm-3或g.mL-1。
ρt=m/v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密度测定原理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
的质量。
密度测定是物质研究和生产中常用的一项基础实验,它对
于确定物质的成分、性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密度测
定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密度测定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在实际测定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将其代入计算公式中,
即可得到物质的密度数值。
其次,密度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水下法、气体比重法、浮力法等。
其中,水下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
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来测定物体的密度。
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
中和在液体中的重量,再结合液体的密度,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气体比重法则是利用气体密度的差异来测定物质的密度,浮力法则
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此外,密度测定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密度测定常常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纯度,监测生产
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等。
在科学研究中,密度测定也是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密度测定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方法,它通过测量物
质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物质的密度。
密度测定的原理简单易懂,
方法多样灵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密度测定,我们可以更
好地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密度测定方法密度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密度测定是一项常见的实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密度测定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比重瓶法。
比重瓶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密度测定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比重瓶,并称量一定质量的试样物质。
然后将试样物质放入比重瓶中,注满水,振荡使气泡完全排出,最后称量比重瓶中的总质量。
根据试样物质的质量和比重瓶中水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试样物质的密度。
二、浮力法。
浮力法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测定物体的密度。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个容器,将容器注满液体,然后在液体中浸入试样物质,并记录下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和在液体中的重量。
通过比较两种状态下的重量差异,就可以计算出试样物质的密度。
三、气体比重法。
气体比重法是一种用气体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气体比重计和一定量的试样物质。
然后将试样物质放入气体比重计中,通过测量气体比重计的体积变化,就可以计算出试样物质的密度。
四、测密度仪法。
测密度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物质密度的仪器,它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使用测密度仪法时,只需将试样物质放入测密度仪中,仪器会自动进行测量并给出结果。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密度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操作步骤。
在进行密度测定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混凝土密度检测方法及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密度是指混凝土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是衡量混凝土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混凝土密度的检测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密度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混凝土密度检测方法1. 砼密度试验法砼密度试验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土密度检测方法之一。
试验原理是通过测量混凝土样品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混凝土密度值。
具体步骤如下:(1)取样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在代表性位置取混凝土样品。
样品数量应符合规定,取样位置应均匀、代表性。
(2)样品制备将样品清理干净,并确保其表面光滑。
然后进行称重、标记等操作。
(3)试验测量将样品放入密度试验器中,测量其体积和质量。
按照公式计算出混凝土密度值。
2. 水位法水位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混凝土密度检测方法。
试验原理是利用浸泡在水中的混凝土样品所排出的水的体积与混凝土体积之比计算混凝土密度值。
具体步骤如下:(1)取样取混凝土样品,并在样品表面切割一个尽量平整的切口。
(2)浸泡将样品浸入水中,浸泡时间应符合规定。
(3)测量用尺子或测量器测量样品浸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高度,按照公式计算出混凝土密度值。
3. 放射性法放射性法是一种非常精确的混凝土密度检测方法,但其使用受到环境污染的限制。
试验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混凝土进行照射,通过测量射线的吸收率计算出混凝土密度值。
具体步骤如下:(1)取样取混凝土样品,并在样品表面标记不同的位置。
(2)放射性照射对样品进行放射性照射,照射时间和强度应符合规定。
(3)测量用专业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出射线吸收率,并按照公式计算出混凝土密度值。
三、混凝土密度检测标准1. GB/T 50107-2010《混凝土密度及其空隙度的测定》GB/T 50107-2010是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类混凝土密度和空隙度的测定。
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密度测定的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程序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一、概述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测定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浮法、气体比法、吸附法和质谱法等。
二、水浮法测定材料密度水浮法是测定固体材料的密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平衡的原理来测定材料的密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测材料放入水中,通过测定浸没深度和水的密度来计算材料的密度。
2. 通过将待测材料与已知密度的标准物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待测材料的密度。
三、气体比法测定表观密度气体比法是测定粉末、颗粒和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置换体积的方法来测定材料的表观密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测材料放入容器中,通过注入气体并测定容器的体积改变来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
2. 通过测定材料干燥前后容器的体积和重量的改变来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
四、吸附法测定表观密度吸附法是测定颗粒、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通过测定材料吸附气体前后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
2. 通过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来间接确定材料的表观密度。
五、质谱法测定材料密度质谱法是测定材料密度的一种先进方法,它通过质谱仪对材料的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材料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测材料进行样品制备和装载,通过高分辨质谱仪对样品的质谱特征进行分析。
2. 通过质谱仪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来确定材料的密度。
六、结论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是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
水浮法适用于固体材料密度的测定,气体比法适用于颗粒和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吸附法适用于颗粒、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质谱法适用于高分子材料等密度的测定。
测密度的方法密度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对于科研实验、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密度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密度计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利用浮力原理来测定液体的密度。
操作时,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读取液面高度,就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密度计的精度高,操作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其次,可以利用比重瓶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比重瓶是一种玻璃瓶,通常带有标尺,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液体。
操作时,先称量比重瓶空瓶的质量,然后将待测液体倒入比重瓶中,再称量比重瓶和液体的总质量。
通过计算两次称量的差值,再结合比重瓶的体积,就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对于固体,可以利用比重瓶测量其在水中的置换体积,再根据固体的质量和置换体积计算密度。
另外,气体的密度可以通过气体比重瓶来测量。
气体比重瓶是一种特殊的比重瓶,可以用于测量气体的密度。
操作时,将气体比重瓶充满待测气体,再测量比重瓶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计算出气体的密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浮力法来测量固体的密度。
浮力法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来确定物体的密度。
操作时,将待测固体悬挂在天平上,首先测量其在空气中的质量,然后将其浸入液体中,测量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就可以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最后,还可以利用密度梯度管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密度梯度管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管,可以容纳不同密度的液体,并且能够形成密度梯度。
操作时,将待测液体倒入密度梯度管中,观察不同液体层之间的分界线,就可以根据密度梯度来确定液体的密度。
总之,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不同的物质和实验条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密度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和操作,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物质的密度,为科研和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密度的测定的三种基本方法一:质量体积法——测定密度的基本方法根据密度的定义ρ=m/v可知:只要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种方法用到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
下面分固体和液体两种情况加以分析。
1、先测质量后测体积(1)如果物块可以沉于水中:先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然后用细线系好待测物块慢慢放入水中浸没,并且抖动几下细线,排去物块周围吸附的气泡,读出总体积V2,则物块的体积V=V2-V1(放入物块时不能有水溅出)。
(2)如果物块不能沉于水中:一种方法可以用细铁丝或小钢针将物块按入水中,其它方法同上。
还可以用小铁块辅助下沉法:先用细线系好小铁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1,然后取出小铁块并和待测物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2,待测物块的体积是V=V2-V1(这种方法要保证不要有水损失)。
(3)如果待测物体溶解于水时,可以考虑用细砂或其它粉状物体来代替水完成体积的测定,既让待测物块“浸没”在细砂等粉状物体中。
当然,上面所说的物块都是比较小的。
如果是测量铅球的密度怎么办呢用天平和量筒是肯定不行的。
我们必须用生活中的杆秤或磅秤来测量质量;用溢水杯、烧杯、水才能测量它的体积:取一只大小合适的溢水杯并装满水,然后将待测物块放入水中,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再用量筒分次测出水的总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考虑到液体很难从容器中完全倒出而造成的误差,我们可以先将烧杯中装有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总质量M1,然后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最好使体积为整数,方便密度的计算),读出体积V,最后再测出烧杯及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则液体的密度ρ=(M1-M2)/V。
假如先测液体体积,然后将液体倒入烧杯中测质量,会由于液体倒不干净而使质量测量值偏小。
由于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缺少量筒时我们可以用水、烧杯、天平来代替量筒完成体积的测定。
(这种方法要求水的密度必须是准确的)(1)测液体的密度取两只同样的烧杯,在相同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然后用天平测出每只烧杯的质量M0;再将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待测液体到标记处(保证液体的体积相等),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水和M液,则:V液=V水=(M水-M0)/ρ水ρ液=(M液-M0)ρ水/(M水-M0)。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反映了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
在化学、物理、地质等领域中,密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密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不同方法测定物质的密度;2. 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定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定、质量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 = 质量 / 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比重瓶、密度管等仪器来测定密度。
比重瓶法是通过测量液体在比重瓶中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密度的方法,而密度管法则是通过测量物体在密度管中的位移来计算密度。
实验步骤1. 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密度:a. 清洗比重瓶,并将其完全干燥;b.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比重瓶;c. 将比重瓶充满待测液体,并将瓶口擦干净;d. 将比重瓶放入水槽中,让其完全浸没于水中,并记录液面的变化;e. 根据液面的变化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2. 密度管法测定固体密度:a. 清洗密度管,并将其完全干燥;b.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密度管;c. 将待测固体放入密度管中,并记录位移;d. 根据密度管的容积和位移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首先,根据比重瓶法所得到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对误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其次,根据密度管法所得到的固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平均密度,并与已知的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
根据比重瓶法所得到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在测定液体密度方面是可靠的。
而密度管法所得到的固体密度数据也与已知的理论值较为接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密度的测定在物质鉴定、质量测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用来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
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一、浮力法测量密度浮力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它基于浮力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一个容器,容器中装满了待测物质的液体。
然后,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个测量液体体积的器具。
2. 测量液体体积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
然后,将容器放入液体中,记录液体的体积。
3. 测量物体质量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容器和物体的总质量。
4. 计算密度根据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二、比重法测量密度比重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它基于物质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来判断物质的密度。
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和酒精。
然后,准备一个容器和一个天平。
2. 测量物体质量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容器和物体的总质量。
3. 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将容器放入水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然后,将容器放入酒精中,观察物体在酒精中的浮沉情况。
4. 判断物质密度根据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可以判断物质的密度。
如果物体在水中浮起而在酒精中沉下,说明物质的密度大于水但小于酒精。
三、容积法测量密度容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固体物质密度的方法。
它基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个测量物体体积的器具。
2. 测量物体质量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记录物体的质量。
3. 测量物体体积使用测量物体体积的器具,测量物体的体积。
4. 计算密度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四、其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测量物质的密度,如声速法、X射线衍射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专门的仪器和设备,适用于特定的物质和实验条件。
煤的密度测定方法煤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和能源资源,其密度是煤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煤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的物理特性,并为煤的利用和加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煤密度测定方法。
一、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煤密度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煤在密度为1.3~1.8g/cm³的重液中的浮力原理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煤样粉碎并与重液混合,使其悬浮在重液中。
然后,通过调整重液的密度,使煤样在重液中浮起或沉降。
根据煤样的浮起或沉降情况,可以计算出煤的密度。
二、气浮法气浮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煤密度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煤在气流中的浮力原理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煤样粉碎并与气流混合,使其悬浮在气流中。
然后,通过调整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使煤样在气流中浮起或沉降。
根据煤样的浮起或沉降情况,可以计算出煤的密度。
三、浸水法浸水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煤密度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煤在水中的浮力原理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煤样浸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
然后,根据煤样的浸没深度和水的密度,可以计算出煤的密度。
四、气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是一种精确的煤密度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煤在气体中的置换原理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煤样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并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容器内的气体排出。
然后,将已知密度的气体注入容器中,使煤样完全浸没。
根据注入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体积,可以计算出煤的密度。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煤密度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通过准确测定煤的密度,可以为煤的利用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煤的密度是煤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煤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的物理特性。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煤密度测定方法,包括浮选法、气浮法、浸水法和气体置换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通过准确测定煤的密度,可以为煤的利用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简介土壤是地球表面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物质,对于农业、建筑和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土壤的性质,其中之一就是土壤的密度。
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所含质量的大小,它反映了土壤颗粒间隙的大小及其填充程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密度测定方法。
1. 体积法体积法是最常用的土壤密度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土壤密度。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容器,如圆柱形容器或方形容器,并记录容器的净重。
2.将容器填满待测土壤,并记录填充后容器的总重。
3.清除容器外部可能附着在上面的杂物,并记录清除后容器和土壤的总重。
4.移除容器中的土壤,并记录此时容器的净重。
5.计算土壤质量:填充后总重 - 清除后总重。
6.计算土壤体积:(填充后总重 - 清除后总重)/ 土壤的平均容重。
7.计算土壤密度:土壤质量 / 土壤体积。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将容器干燥并清洁,以避免外部杂质的影响。
•填充土壤时应尽量避免空隙和压实不均匀,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
•土壤的平均容重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如剖面法或取样法。
2. 水位法水位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土壤密度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土壤在水中的浮力原理来计算土壤密度。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容器,并在容器上标注0点和最高水位线。
2.将容器放入水中,让水位上升到0点,并记录此时的水位高度。
3.将待测土壤放入容器中,让水位上升到最高水位线,并记录此时的水位高度。
4.计算土壤体积:(最高水位线对应的体积 - 0点对应的体积)/ 容器底面积。
5.计算土壤质量:土壤质量 = (最高水位线对应的质量 - 0点对应的质量)。
6.计算土壤密度:土壤密度 = 土壤质量 / 土壤体积。
注意事项:•容器底面积需要提前测量并记录。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将容器干燥并清洁,以避免外部杂质的影响。
•在放入土壤时应尽量避免空隙和压实不均匀,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
3. 球形容器法球形容器法是一种精确测定土壤密度的方法。
测量密度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之一是水银法。
这种方法利用水银的密度远大于大多数液体的密度的特点,通过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待测物体,然后浸入水银中,根据浸入水银后的位移量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而且测量精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
其次,气体比重瓶法也是一种测量密度的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气体的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度的特点,通过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待测物体,然后在容器中充入气体,根据气体的压强和容器的体积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密度小于液体的物体,操作简单方便。
另外,测量密度的方法还包括浮力法。
这种方法利用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的原理,通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密度大于液体的物体,操作简单易行。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利用比重计。
比重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利用物
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和在液体中的浮力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总之,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待测物体的特点和实验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定物质的密度》第一模块为测量质量的方法第一种,利用测量仪器天平和辅助器材烧杯,可以直接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第二种,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辅助器材瓶子,可以直接测出固体和液体的重力,根据G=m.g 求出物体的质量。
第三种,利用量筒和二力平衡(漂浮)法测量物体的质量。
例一:利用量筒和水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小球的质量。
如图1。
因为:物重=排开水重 所以:质量=排开水的质量m = 。
例二:利用量筒和水、小塑料杯测量密度比水大的红豆的质量。
如图2。
红豆质量=排开水的质量 m = 。
此实验是借助小塑料杯使密度比水大的红豆漂浮,如把固体换成液体用此方法也可以测出质量。
例三:利用量筒和烧杯、试管、水测量红豆的质量。
如图3。
这里的实验器材与上题的区别在于试管太大不能直接漂浮在量筒中,所以要用到烧杯,此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似。
当把装有红豆的试管放在水中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地方做记号,然后把红豆倒出在试管中加水到记号处,再把水倒入量筒中,此时红豆的质量=试管中水的质量,m =。
第四种,利用刻度尺和二力平衡(漂浮)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与第三种相似,同样可以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但是要利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
例一:利用刻度尺和烧杯、碗、水测量密度比水大的红豆的质量。
如图4。
物重=排开水重 质量=排开水质量 m = 。
由表达示可以看出h 0可以不测,S 是容器的底面积。
第五种,利用刻度尺和杠杆平衡法测质量。
例一:利用刻度尺和一根直杆、一个钩码测铁块的质量。
如图5。
用刻度尺测出L 1和L 2的长度,根据杠杆平衡条件,m 0g ×L 1=mg ×L 2 可求出m= 。
第二模块为测量体积的方法第一种,利用刻度尺可以测量形状规则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
如果不能直接测量也可以用排水法。
例如测量一个石块的体积,可以在烧杯中倒入水,测出水的深度为h 1,再把石块放入水中,测出水的深度为h 2,V =(h 2-h 1)s 。
木材密度测定方法
木材密度测定是森林科学、木材材料加工、木材质量检验等领域中常被提及的专业术语之一,它是识别木材材料品质和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种物质的基本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木材密度的测定原理是:测量一定重量的不同长度的木材样本的体积,根据体积的变化而计算出木材的密度。
1、重量法
将木材样本浸湿后将其重量进行测量,同时测量样本的长宽高,利用体积来计算出木材样本的密度:其计算公式为:
密度=样本重量/样本体积
2、折射率法
折射率法是利用折射率的原理,通过测定光的入射束在不同的木材样本中的变化而定义木材的密度:其计算公式为:
密度=光透过率/射线入射率
3、弹簧法
弹簧法是将密度和木材的弹性作为关联的两个变量,利用弹簧系数的方法来测定木材的密度,其计算公式为:
密度=弹簧强度/弹簧长度
4、测厚法
测厚法是基于层间距的原理,根据木材样本的厚度来计算出木材样本的密度:其计算公式为:
密度=木材样本密度/木材样本厚度
木材密度测定仪是一种便利的木材密度测定仪器,它可以快速有效地测定木材密度,避免了传统测定方法的繁琐操作和麻烦。
木材密度测定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可以用于木材材料加工、木材质量检测等行业的检测分析中,是对木材及木材材料的性质和品质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工具。
密度的测定的三种基本方法
一:质量体积法——测定密度的基本方法
根据密度的定义ρ=m/v可知:只要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种方法用到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
下面分固体和液体两种情况加以分析。
1:固体密度的测定
1、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1)如果物块可以沉于水中:先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然后用细线系好待测物块慢慢放入水中浸没,并且抖动几下细线,排去物块周围吸附的气泡,读出总体积V2,则物块的体积V=V2-V1(放入物块时不能有水溅出)。
(2)如果物块不能沉于水中:一种方法可以用细铁丝或小钢针将物块按入水中,其它方法同上。
还可以用小铁块辅助下沉法:先用细线系好小铁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1,然后取出小铁块并和待测物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2,待测物块的体积是V=V2-V1(这种方法要保证不要有水损失)。
(3)如果待测物体溶解于水时,可以考虑用细砂或其它粉状物体来代替水完成体积的测定,既让待测物块“浸没”在细砂等粉状物体中。
当然,上面所说的物块都是比较小的。
如果是测量铅球的密度怎么办呢?用天平和量筒是肯定不行的。
我们必须用生活中的杆秤或磅秤来测量质量;用溢水杯、烧杯、水才能测量它的体积:取一只大小合适的溢水杯并装满水,然后将待测物块放入水中,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再用量筒分次测出水的总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2:液体密度的测定
考虑到液体很难从容器中完全倒出而造成的误差,我们可以先将烧杯中装有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总质量M1,然后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最好使体积为整数,方便密度的计算),读出体积V,最后再测出烧杯及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则液体的密度ρ=(M1-M2)/V。
假如先测液体体积,然后将液体倒入烧杯中测质量,会由于液体倒不干净而使质量测量值偏小。
3:没有量筒时的密度测定
由于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缺少量筒时我们可以用水、烧杯、天平来代替量筒完成体积的测定。
(这种方法要求水的密度必须是准确的)
(1)测液体的密度
取两只同样的烧杯,在相同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然后用天平测出每只烧杯的质量M0;再将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待测液体到标记处(保证液体的体积相等),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水和M液,则:V液=V水=(M水-M0)/ρ水ρ液=(M液-M0)ρ水/(M水-M0)。
(当然也可以用一只烧杯分两次完成上述实验)实验中只要水的密度准确,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
(2)测固体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测量固体的体积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
(a)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质量M1,不要取下烧杯,直接用细线系着物块吊入水中,使物体全部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底(吊着物体悬浮在水中);再调节砝码和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出天平的示数M2(天平读数增加的部分其实就是左盘中物体排开水的质量)。
由于物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所以V
物=(M2-M1)ρ水。
(b)取一只溢水杯并注满水,将待测物体浸入水中(如果不能沉入,可以用细铁丝按入),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并用天平测出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则V物=M水/ρ水。
二:浮力法测密度
由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考虑用浮力的方法来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固体的密度
(1)对于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可以用称重法来完成: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体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则M物=G/g V物=V排=F浮/ρ水g=(G-G*)/ρ水g p物=Gρ水/(G-G*)。
(2)对于密度比水小的物体可以用“漂浮测质量、沉底测体积”的方法来完成:先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然后将物体放入水中漂浮,读出总体积V2,由于漂浮时F浮=G物,所以M物=(V2-V1)ρ水;再用细铁丝将物体压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V物=V3-V1,这样物体的密度p=(V2-V1)ρ水/ (V3-V1)。
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橡皮泥的密度:先将橡皮泥做成小船状,让它漂浮在水中,测出橡皮泥的质量;然后将它做成实心块状,放入水中沉底,测出它的体积即可(方法同上)。
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玻璃瓶以及其它碗状物体的密度。
如果是一些形状规则的柱体,我们还可以直接用刻度尺测算密度: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高H,然后放入水中漂浮,测出它在水外面部分的高度h,由于漂浮时F浮=G物,所以则ρ水g(H-h)S=ρ物gHS (S为长方体的底面积)ρ物=(H-h)ρ水/H。
2:测液体的密度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注意的是测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时,要用密度计中的重表;测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密度时,要用密度计中的轻表。
密度计的原理是:物体漂浮时,F浮=G物,所以ρ液gV排=G
物,密度计的重力是一定的,根据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多少就可以间接知道液体密度的大小。
(2)同样也可以用称重法来测定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密度大于水和待测液体的物块的重力G,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分别浸没水和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水和G液,则G-G水=ρ水gV排,G-G液=ρ液gV排,ρ液=(G-G液)ρ水/(G-G水)。
(3)我们还可以用密度已知的、能漂浮待测液体中的物块来测定:取一个长方体、能漂浮在待测液体中的物块,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高H,然后放入待测液体中漂浮,测出物块在液体外面部分的高度h,则ρ液g (H-h)S=ρ物gHS (S为长方体的底面积)ρ液=Hρ物/(H-h)
三:压强法测液体密度
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自身深度成正比,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来测液体的密度。
1:U型管法:在U型管一侧注入已知密度的水,在另一侧注入待测液体(此液体不能互溶于水),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水和液体的分界面到水面的高度H水、到待测液体的液面高度H液。
则ρ水gH水=ρ液gH液,所以ρ液=H水ρ水/H液
2:海尔法:将图中的海尔管(一端一个开口,另一端两个开口的连通
玻璃管)两个开口的那端分别插入水和待测液体中,(水面和液体面尽
可能相平)在海尔管的单口端用抽气机适当抽气,当水和待测液体上
升到一定的高度后,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管内的水柱和液柱高度H水和H
液。
则ρ水gH水+P内=P0=ρ液gH液+P内(P0为外界大气压,P内为抽气后海
尔管内的气压)所以ρ液=H水p水/H液。
总之,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有很多,且灵活多变,但基本思路就是上
面的三种:质量体积法,浮力法测密度;压强法测液体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