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5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的农产品的名称、特点及品种。
2.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四条不透明的布袋,四条蒙眼睛的布条。
2.学生准备:调查农产品的价格、种类、产地等,每人带一样或两样自己喜欢的农产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了解”行动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农产品,举起来让我看一看你们都带来的是什么呀?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带的是我们当地产的农产品,有的同学带的不是我们当地的农产品。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我们这里的农产品好吗?二、“了解”行动一,说一说,听一听师:同学们课前都对农产品做了一些调查,你能说一说你自己带的是什么农产品,它们的价格、种类、产地吗?哪儿些是我们这里的农产品,哪儿些不是?(学生发言汇报)(教师适时的随机评价)三、“了解”行动二,看一看,比一比师: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过农产品的样子吗?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一下你们组的农产品好吗?看一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学生发言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农产品有的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样子却很相似,有的同一种农产品却有不同的样子的特点。
)四、“了解”行动三,摸一摸,闻一闻师:同学们,我们对农产品的了解真是越来越多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组织游戏,把本组带的农产品全部放入布袋中,然后蒙住游戏同学的眼睛,让他们通过手摸和鼻子的闻在布袋中找出自己的带来的农产品。
)(学生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摸和闻感受农产品)(教师总结游戏,师生共同谈活动中的感受)五、“了解”行动四,谈一谈,想一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产品是怎么来的吗?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能有今天这么丰富的农产品吗?谈一谈,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六、“了解”行动的总结提升师:我们今天在“了解”行动中,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道理?(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于农产品的知识,感受到了它们的样子种类、价格、产地等。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学设计农安县新农中心校贾颖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农产品的名称、特点及品种2.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初步培养儿童的社会调查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2.与调查采访的人提前联系。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活动引入师: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家乡农安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产品?(秋收图片)生:生: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产品?生:生:生:[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引出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还想了解有关农产品的哪些情况?生:生:生:……学生所提问题多而杂,教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去探究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制定计划分组活动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到更多的农产品情况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总结:通过问询家长,到农民家中、农田里去调查等方式去了解。
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分别去调查玉米、大葱、小米等农产品的情况。
师:红石砬小米是家乡农安的特产,我们新农乡是红石砬小米的主要产地之一。
调查小米的同学想了解哪些问题?生:为什么在我们这里种植小米?生:小米的保质期是多长时间?……师:为了让我们的调查效果更好,同学们先制定一个调查计划。
调查同一种农产品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写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了调查实效性。
]三、实地体验做好记录在班主任、品德与生活教师以及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学生到农户家中了解玉米的收成、品种、价格、去向等情况;到农田寻问菜农,了解大葱的收成、储存、价格、去向等情况;到小米生产基地采访基地负责人,了解红石砬小米的种植、加工、保质期等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教师指导学生边调查,边做好记录,注重学生体验性学习。
]四、结果汇报展示交流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各小组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汇报。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2、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和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的方便,体验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
3、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各种土特产。
4、了解家乡的变化,向往家乡美好的明天。
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单元理解:本单元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关心自己周围的变化,并乐意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旨在培养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与家乡”的内容非常丰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了解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关心自己周围的发展变化。
而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家乡的民风、名俗,家乡的生态环境以及家乡的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在以后的教材中将逐步安排。
本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
单元总课时:8课时活动设计活动主题一我的家,在这里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2、增强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形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能清楚明了地说出自己住在哪儿,会使用简单的方位词来叙述自己家的位置。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会使用简单的方位词来叙述自己家的位置教学难点:学生也许还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家的方位,可以提示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汇合来表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2、增强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形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教学难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或课件、中国地图。
2、布置学生收集与家乡风貌有关的图片、照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
2.读教材中的儿歌。
北师大版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评课稿一、课程背景《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的一篇教材文章,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产品,培养学生对农业和土地的尊重和感恩之情,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了解家乡的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2.学习认识一些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3.掌握农产品的基本分类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的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和土地的尊重和感恩之心;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农产品和农民的辛勤劳作;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与热身(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闯关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农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第二步:呈现与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等方式,向学生呈现一些常见的农产品,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介绍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农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通过展示与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农产品和农民的新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认识家乡的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一些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3.培养学生对农业和土地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如何引起学生对农产品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如何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当地的农产品及与收获物相关的知识。
初步学会和掌握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走出校门,参与社会调查活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的社会调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活动重点
引导儿童设计好调查表,有目的地进行调查,学习将调查结果填写在调查表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等。
三、调查内容
秋天有哪些刚上市的水果、蔬菜?
这些收获物有什么用处?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分组谈话。
(1)交待本次活动目的。
(2)重点提醒注意做好安全工作。
(3)怎样做文明的小顾客?如:礼貌与别人打招呼、不随便拿摊位上的东西、不在菜场里四处奔跑打闹、保持菜场内的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等。
(二)组织参观农贸市场
1.有序地进入菜场,边观察,边介绍、交流菜场各区的划分(重点介绍秋季的时令蔬菜、水果、水产品):家禽区、蔬菜区、水产品区……
2.在参观后,小学生自主选择购买一种秋天的时令菜,用礼貌的语言进行购买活动。
3.参观时做好观察记录。
(三)参观后谈话
1.请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买的菜,并介绍菜的名称和价钱。
2.说说:在哪个区买的,你是怎么买的,你为什么买这种菜?
3.如果没有农贸市场会怎么样?
调查表。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这里的农产品1_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培养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成果;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的农产品的名称、品种及特点,感受到这些农产品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合理开发和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农产品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周围常见的农产品的名称、品种、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农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引出“家乡的农产品”师:播放VCD片,问:这是什么地点?生:龙虎山。
师:对,这确实是我们漂亮的家乡——国家级旅行胜地、世界地质公园——鹰潭龙虎山。
我们家乡鹰潭不仅山清水秀,气候温顺,而且专门适合农作物生长,我们鹰潭的农产品可多啦!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我们家乡的农产品(揭题板书)、调查汇报、感知“家乡农产品”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和父母亲一起去调查了解我们家乡的农产品,相信你们一定有专门大的收成,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农产品朋友?能把它介绍给我们大伙儿吗?生1:我了解到我们鹰潭的农产品有:大米、黍米、荞麦……生2:我了解到我们鹰潭的农产品有:红薯、花生、芝麻……生3:我了解到我们鹰潭的农产品有:塔桥雪梨、余江橘子、天师板栗……生4:我了解到我们鹰潭锦江蔬菜基地有:大蒜、白菜、芥菜、茄子……师:是呀,同学们调查了解到我们鹰潭的农产品可真多,老师也了解了一些农产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VCD)、亲热接触、认识“家乡农产品”师:这些可爱的农产品差不多上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今天就让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吧!把你带来的农产品拿出来和我们见见面吧!(学生展现带来的农产品)师:这么多农产品,可把老师看得眼花缭乱,要一下认识它们还真不容易,开动你聪慧的大脑,想一想如何样才能一下认识它们?(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依照学生的分类,课件相应出示“粮食”、“水果”、“蔬菜”、“干果”,并让学生把带来的农产品按四类分开。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这里的农产品2_北师大版〖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的农产品的名称、特点及品种。
2.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3.进展社会调查能力。
〖活动预备〗(一)学情分析选择那个主题活动的依据是:“我们那个地点的农产品”那个主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借助那个主题活动,能把课堂扩展到资源无限丰富的社区中,让学生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去调查、去体验。
更重要的是,我校地处农村,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后,农民们纷纷种植经济作物,进展大棚蔬菜等,使得我们那个地点瓜果蔬菜遍地,农产品相当丰富。
同时,由于交通的便利,专门多外地的农产品也不断运入那个地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凭借当地的这种优势条件,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调查、去发觉。
(二)物质资料预备当地常见的农产品(如:大蒜,豆瓣,稻谷、柚子等)的图片或者实物。
〖活动时刻〗1.课前1周:开展调查活动。
2.课内1课时:交流调查情形。
〖活动过程〗(一)实地调查:找找我们那个地点的农产品第一时期: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他们对周围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调查。
刚开始,学生凭借已有的体会顺口说出周围农产品的名称,我便要求他们再用眼睛去看看、找找我们那个地点的农产品,看谁了解得多。
同时,由于本地的学生居住分散,我就组织他们按住家的远近结成调查小组,并在学生查找的过程中了解他们都找到了哪些农产品,是从哪里找到的。
第二时期: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断向教师反馈信息,如:我调查了黄瓜、冬瓜、土豆……能够看出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白了我们那个地点有丰富的农产品,但除了农产品的名称以外,对其他相关信息了解较少,且调查的途径也不够多(仅限于家里、田里、邻近的市场)。
为了帮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把握调查方法,我们开展了小组讨论:(1)我们除了了解这些农产品的名称外,还能够了解什么?(2)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多地了解我们喜爱的农产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设计调查表,并再次对自己最感爱好的农产品进行深入调查。
新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农产品的名称、特点及品种。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学习、利用农产品丰富自己的生活,发展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的社会调查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农产品调查实录)、课件、图片、头饰、农产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出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在学生猜出谜语以后点出花生图片)
2、师:那它是农产品吗?
生:是。
3、那我们这里都有哪些农产品呢?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老师很想听听大家的汇报。
(教师板书: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二、交流汇报。
1、交流师:老师很想听听大家是怎样去调查的?
生A:我和妈妈一起到农贸市场调查了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有:菠菜、萝卜......
生B:有小麦、玉米……
生C:有苹果、石榴……
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你的调查过程?(生在同伴帮助下演示调查过程,掌声鼓励.)
师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应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充分展示我们大雁塔小学学生的良好形象。
老师也对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作了一些调查,并拍摄了录像,同学们想不想看?(生:“想”)
师:播放《农产品调查实录》。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结合你自己的调查,你都有哪些发现?各小组先在组内谈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能食用、是食物的主要来源”。
汇报小组长1:经过讨论,我们发现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有三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能食用、是食物的主要来源”。
师:那你能把老师这里的农产品给分类吗?
生:能(生进行实物分类)
戴头饰的同学也来找找你的好朋友(学生在“找朋友”的歌曲中进行分类游戏)
小组长2:有些农产品不但能食用而且还有医用价值、保健作用。
小组长3:农产品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这样美好。
小组长4:粮食来之不易,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应该爱惜粮食,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小组长5:……
三、活动感悟师:这使我想起一首诗——《锄禾》。
师播放儿歌《锄禾》,生齐唱,两学生做情景模仿。
1、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农产品将会是怎样一副情景?
生:我们就没有那么多好吃的、我们就不能健康的成长、人们会饿死。
2、同学们说的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没有食物以后……)
3、总结提升:由此可见,农产品是我们的食物源泉、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提升。
1、今天的活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通过调查,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生:我们应该尊重农民、珍惜粮食。
2、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对农产品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课下请同学们对粮食的生产过程再作进一步了解。
五、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本活动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二单元《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通过学生有组织的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农产品的资料,从中真实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我对自己调查的全过程作了录像,并在活动过程中播放,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学生的信息反馈:在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形式新颖、主题突出的有创意(猜谜语、唱歌曲“找朋友”、进行《锄禾》情景表演、看图片等)的汇报、展示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获得了真实体验,心灵受到震撼,从而产生珍惜粮食、
热爱生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