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199
板蓝根植物成分
板蓝根植物成分
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含有丰富的植物成分,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植物成分包括:
1. 桃金娘酚:板蓝根汁液中的桃金娘酚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对神经系统、抗氧化及心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
2. 水杨酸:板蓝根中的水杨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治疗头痛有着明显的药用价值。
3. 芦丁:芦丁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炎、消炎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等皮肤病。
4. 荆芥甙: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等活性,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症状。
5. 尼克酸:尼克酸可以帮助改善健康及免疫力,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 菊粉素:菊粉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人体有很好的护肝保健功效。
7. 芦荟多糖:芦荟多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有益成分,具有较强的润肤保湿作用。
8. 维生素A:维生素A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对保护眼睛,改善肝脏健康也有显著作用。
- 1 -。
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
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
板蓝根(Gentiana scabra Bge.)是一种药用植物,也是一种盆栽植物。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含有多种有益的活性化学成分,包括水杨酸衍生物、木犀草酸衍生物、维生素、以及多种类黄酮等,其中,吴茱萸苷和白蒺藜碱是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1. 水杨酸衍生物
水杨酸衍生物是指板蓝根中含有的二萜皂苷,其中,主要有水杨酸和三十六烷基水杨酸(ficaprenic acid),两者都具有降血压、中和炎症、抗菌、镇痛、抗氧化等活性,是板蓝根的一种有效成分。
2. 木犀草酸衍生物
木犀草酸衍生物是指板蓝根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有木犀草酸苷、木犀草酸半乳醇、3,5-二甲基-4-羟基-苯甲醛、苯乙烯-4-醛、菊芩素等,它们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抑制炎性疾病的发展,是板蓝根的有效成分之一。
3. 维生素
维生素是指板蓝根中含有的有益物质,其中,主要有维生素E、维生素K、烟酸、铁、钙、磷、锌、镁等,它们可以改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调节血压,也可以抑制自由基的活性,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类黄酮类
类黄酮类是指板蓝根中的花青素,其中,主要有吴茱萸苷、白蒺
藜碱、苦苷、七叶皂苷、柴胡皂苷、板蓝根酮等,它们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菌、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作用,是板蓝根的一个重要成分。
5. 其他
此外,板蓝根中还含有淀粉、咖啡酸、糖类、维他命C、蛋白质、脂肪等,这些成分也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及抵抗病菌等等。
141第18卷 第7期 2016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7 Jul .,2016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杨建昕,李峰,李娜,刘雯,张美玲,张天锡(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摘 要:板蓝根作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该文通过对板蓝根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总结,发现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多肽类、多糖类等为板蓝根的活性成分,并就其活性成分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途径进行系统概括,以期为进一步的板蓝根抗病毒开发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活性成分;抗病毒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7- 0141- 03收稿日期:2015-10-16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基金项目(XTCX2014)作者简介:杨建昕(1991-),女,山东诸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研究。
通讯作者:李峰(1957-),男,山东安丘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viral Active Ingredients of Isatidis RadixYANG Jianxin,LI Feng,LI Na,LIU Wen,ZHANG Meiling,ZHANG Tianxi(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Abstract:Isatidis radix clinical commonly used as a heat of poison,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satidis radix nearly 10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ing,alkaloids,organic acids,styrene acrylic element class,polypeptide and polysaccharide of isatidis radix,the active ingredient,and is the active ingredient antiviral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the way of the system,so as to further the isatidis radix antiviral development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 work.Keywords:isatidis radix;active ingredient;antiviral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1],性寒,味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中药“板蓝根”【别名】蓝根、大青...
抗病毒中药“板蓝根”
【别名】蓝根、大青根。
【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成分】含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r-谷甾醇、多种氨基酸、黑芥子苷、色胺酮、1-硫氰酸-2-羟基丁-3-烯、腺苷、棕榈酸、蔗糖和蛋白多糖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归心、胃经。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有抗多种流感、乙肝及其他病毒,抗菌、抗内毒素,抗癌,免疫调节等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临床报道配方或单味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急慢性泪囊炎、白喉、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9~15g。
【不良反应】可见变态反应,出现为皮疹、眼结膜充血,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偶见肾损害及溶血反应。
板蓝根的化学原理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具有抗菌、抗病毒、降热等药理作用。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板蓝根的化学原理。
板蓝根的主要有效成分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属于苷类化合物。
紫花苍耳子苷的结构特点为呈蓝色结晶,它和板蓝根苷都属于苷类化合物。
苷类化合物是由一个糖基与一个非糖基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苷酶、脱糖酶等酶促反应的活性物质。
板蓝根中的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其药理作用:1.抗菌活性: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能够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板蓝根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抗病毒活性:板蓝根中的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RSV病毒等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
它们可以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繁殖,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病情发展。
3.抗氧化作用: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会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进而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减轻细胞膜的损伤。
4.降热作用:板蓝根中的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降低体温。
它们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发热患者的体温升高,从而起到降热的作用。
总结起来,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紫花苍耳子苷和板蓝根苷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降热作用来实现。
它们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体温,从而起到抗感染、抗炎和抗氧化的效果。
此外,板蓝根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因此,板蓝根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咽痛、发热等疾病的防治。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板蓝根研究在早期实验中发现,对体内抗病毒及体外抗病毒研究板蓝根药材提取物都显示出抗流感病毒、抗腺病毒活性。
经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方法,对抗病毒活性部位进行了提取分离,从中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1.1 成分化学
1.1 有机酸类化合物有吡啶三羧酸,顺丁烯二酸,2-羟基-1,4-苯二甲酸和羟甲基糠酸。
1.2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1 吲哚类生物碱2,5-羟基吲哚,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碃和(E)-二氧羟苄吲哚酮。
1.2.2 喹唑类生物碱
1.2.3 其他生物碱依靛蓝双酮。
1.3 微量元素K,Ca,Mg,Zn,Fe,Cu,Mn,Pb,Hg,Ce,Co,Ni,Cd,和As,其中Ca,Mn,Zn,Fe含量较丰富。
1.4 其他化学成分板蓝根中还含(+)异落叶松脂醇、2-羟基-3-丁烯基-硫氢酸酯、1-硫氰酸-2-羟基-3-丁烯、5-羟甲基糖醛、正丁基-β-D吡喃型果糖。
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徐丽华1*,黄 芳2,陈 婷3,吴 洁41苏州大学药学系,苏州215011;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南京210009;3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3;4苏州市思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215011摘 要 目的: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成分。
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法。
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2,4(1H,3H)喹唑二酮( )、表告依春( )、靛玉红( ),其中 显示出较强抗病毒活性。
结论:表告依春为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关键词 板蓝根;表告依春;2,4(1H,3H)喹唑三酮;靛玉红;抗病毒中图分类号 R284.2,R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651(2005)06 0359 02收稿日期 2004 10 28*通讯作者 徐丽华:讲师,Tel:0512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是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
板蓝根生药和现有制剂的疗效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2]。
但目前对于其活性成分研究集中在抗内毒素、免疫和抗肿瘤等方面[3 6],其抗病毒成分和机制还不清楚,仅有研究表明抗流感病毒活性部位为结合氨基酸[7]。
本文采用色谱法对板蓝根总生物碱进行分离,得到2,4(1H,3H )喹唑二酮( )、表告依春( )、靛玉红( )三个单体。
并对它们进行了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测定,结果表告依春显示出与总碱相近的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1 仪器和材料PHMK79 2212型显微熔点测定仪;Nec olet IR 5DX FT 型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Bruker ACF 500型核磁共振仪(TMS 作内标);Nic olet FIMS 2000型质谱仪。
流感病毒A F M1 47 H1N1,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
板蓝根成分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地上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许多人都开始关注病毒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抗病毒的药物的探究更是备受瞩目。
而板蓝根这一中药材,近年来也逐渐被认识到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本文将通过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板蓝根成分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深化人们对板蓝根的了解和应用。
一、板蓝根成分及其抗病毒作用板蓝根,是一种我们日常饮品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口服液中的板蓝根多糖、酸性多糖、总黄酮、蓝花草素等。
目前有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抑制流感病毒A(H1N1)的增殖。
这是因为,多糖在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以抑制受体修饰酶的活性,从而使细胞难以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此外,酸性多糖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能控制病毒的生长,增加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
另外,板蓝根中的总黄酮也被证实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总黄酮可以抑制H1N1病毒、 H9N2病毒和EV71等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这是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可以抵抗自由基的攻击,从而达到保护细胞和人体抗病毒的效果。
二、板蓝根成分的抗病毒机制虽然板蓝根成分具有抗病毒的效果,但是人们对于板蓝根的抗病毒机制并不是很清楚。
近年来,有一些研究即在探究板蓝根成分的抗病毒机制。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多糖等成分能够抑制细胞质核酸的异核酸酶、RNA合成酶、组装酶等病毒内部酶系统,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防止病毒扩散到其他细胞。
此外,多糖还可以促使细胞产生干扰素类物质,增加细胞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发展,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另外,板蓝根中的黄酮等成分能够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传播,由于多数病毒依赖于细胞酶来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复制,而板蓝根中的黄酮对于一些细胞酶和受体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发展,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进展摘要: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有效成分有哪些,并对板蓝根一般化学成分、抗病毒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
提出综合考虑板蓝根抗病毒的多种机制对抗病毒有效成分进行跟踪和系统筛选。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化学成分目录前言............................................................ - 3 - 1. 提取分离.................................................. - 3 -1. 1 生物碱类化合物....................................... - 3 - 1. 2 有机酸类化合物....................................... - 4 - 1. 3 黄酮类化合物......................................... - 4 -1 . 4 醌类化合物........................................... - 4 -1. 5 芥子苷类化合物....................................... - 4 - 1. 6 含硫类化合物......................................... - 4 - 1. 7 氨基酸类化合物....................................... - 4 - 1. 8 甾醇类化合物........................................ - 4 - 1. 9 核苷类化合物......................................... - 4 -1 . 10 其他化学成分........................................ - 5 -2 抗病毒化学成分............................................... - 5 -3 抗病毒药理作用............................................... - 5 -3 1 直接抗病毒作用......................................... - 5 -4 相关药效实验研究:............................................ - 7 -4.11.板蓝根对甲型H1N1小鼠的实验............................ - 7 -4.2 板蓝根对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 8 -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8 -6 板蓝根对抗病毒研究展望........................................ - 9 - 总结:.......................................................... - 9 - 参考文献:..................................................... - 10 -前言板蓝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5 10 15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板蓝
根水提物经大孔树脂吸附1050乙醇洗脱得抗病毒有效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反相
硅胶色谱及 Sephadex LH-20 反复分离纯化得到单体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
据鉴定其化学结构MTT 法检测所得单体化合物体外对 HSV 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从
板蓝根水提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14-12
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醇3异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落叶松脂素-44
-二-O-β-D-二葡萄糖苷62-羟基-14-苯二甲酸7D-甘露醇8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93-[2- 5-羟甲基呋喃基]-1 2H -异喹啉酮-7-O-β-D-葡萄糖苷
10结论其中 1 个为新化合物7 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 HSV-2 型病毒作用药物浓度为 0125mlgmL 时病毒抑制率
为 5731半数有效量为IC50为 0093mgmL治疗指数TI为 7114
关键词中药化学板蓝根新化合物分离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2842
20
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Antivirus Active Parts of Radix
Isatidis
25
HE Liwei LI Xiang
School of Pharmacy Nan 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Abstract 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ctive part of water extractthey were
respectively identified as syringin 1 4- 123-trihydroxypropyl - 26-dimethoxyphenyl-1-O-β-D-
glucopyranoside 2 isolariciresino 3 isolariciresinol4 -O-β-D- glucopyranoside 4 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 5
lariciresinol-44-bis-O-β-D-glucopyranoside 6
30
2-hydroxy-14-benzenedi carboxylic acid 7 D-mannitol 8 Indole-3 -acetonitrile6-O-β-D-
glucopyranoside 9
3-[2- 5-hydroxymethyl furyl]-1 2H -isoquinoline-7-O-β-D-
glucopyranoside 10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from spectral and chemical data One of
these compounds was a new compoundand seven were isolated from Radix Isatidis at the first
timeThe new compound 10 had obvious effects against HSV-2 by MTT method
35 40
Key words TCM ChemistryRadix IsatidisNew compoundIsolation Antivirus
0 引言
临床研究和对板蓝根抗病毒活性部位的药理筛选结果表明板蓝根抗病毒成分集中在水
提取液等极性较大部位由于水提液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一定复杂性和困难性所以对其进
行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报道还未曾见到这可能是板蓝抗病毒化学成分一直没有得到阐明的
直接原因我们此前对板蓝根各化学部位的药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水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吸
附后1050乙醇洗脱部位有显著抗病毒活性是抗病毒的有效部位在这二个有效部
位中共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类别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苯丙素类物质为主
-1-
现将各化合物报道如下1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45
1
化合物 1无色针状晶体氯仿-甲醇 mp191-192℃Molish 反应呈阳性
H-NMR CD3OD δ671 2HsH-35 653 1Hd 159HzH-1 648 1HmH-2 375 2HmH-3
375 6Hs26-OMe 330 1Hd116HzH-1 317-341 5HmH2-6 13C-NMR CD3OD δ1 359 C-1 1544 C-2 1055 C-3 1353 C-4 1055 C-5 1544 C-6 1301 C-1 1313 C-2 626
C-3 1054 C-1 758 C-2 783 C-3 714 C-4 779 C-5 636 C-6 571 26-OMe
50
1
H NMR 谱中有δ671 2Hs δ648 1HmJ 159Hz δ653 1H d J 159Hz 的
吸收峰表明结构中可能有苯环和反式取代的烯基结构片断根据苯环上有两个磁等同质子
可推断苯环为对称的四取代此外δ375 6Hs 的吸收表明有两个磁等同的-OCH3 基团
13
的信号可以推测该化合物有β-D 吡喃葡萄糖基即葡萄糖苷综合13C-NMR1H-NMR 的位
55 60 65 70
移数据及 C-H COSY 谱中各质子的相连情况并与文献[1]对照波谱数据基本一致该化合物
为丁香苷 syringin 是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的已知化合物
化合物 2白色粉末 MeOH mp184~1851H-NMR DMSO-d6 δ 666 1HsH-3
667 1HsH-5 466 1HdJ 37H-1 309 1HmH-2 420 1HmH-3α 383 1Hm3β 376 6Hs 26-OMe 487 1HdJ 669 H-1 302359 5HmH2-6 13C-NMR DMSO-d6 δ
1528 C-1 1339 C-2 1044 C-3 1373 C-4 1044 C-5 1339 C-6 853 C-1 538 C-2
715 C-3 566 C-26 OMe 1028 C-1 743 C-2 767 C-3 701 C-4 774 C-5 611 C-6
13
13
13
13
1
[2]
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 -D-葡萄糖苷4-123-trihydroxypropyl-2
6-dimethoxyphenyl-1-O-β -D-glucopyranoside该化合物为首次在板蓝根药材中分离
化合物 3 白色针晶mp137-138 氯仿-甲醇 FeCI3 试剂显色阳性1H-NMR CD3OD
δ 657 1HsH-2 618 1HsH-5 275 1Hm H-7α 278 1HmH-7β 197 1HmH-8
338 1HmH-9α 369 1Hm H-9β 661 1HsH-2 667 1Hd J 82HzH-5 659 1Hd
75
J 82HzH-6 373 1Hd J 106Hz H-7 175
1HmH-8 328 1HmH-9α 340
1HmH-9 β
373 3Hs -OMe 371 3Hs -OMe 13C-NMR CD3OD 1290 C-1
1124 C-2 1472 C-3 1452 C-4 1174 C-5 1341 C-6 336 C-7 400 C-8 659 C-9
1386 C-1 1138 C-2 1490 C-3 1459 C-4 1159 C-5 1232 C-6 481 C-7 481 C-8 632 C-9 564 -OCH3 563 -OCH3
80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3]
中报道的 -isolariciresinol 相一致故鉴定为 -异落叶
松树脂醇
化合物 4 白色粉末甲醇mp210212℃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示含酚-2-
羟基IR3430 br 16071516ESI-MSmz 545[MNa]HR-MS 给出[MNa]分子量为
5452107计算值为 5451993结合核磁共振波谱确定该化合物分子式为
C26H34O11δ
668 1HsH-2 668 1HsH-5 273 2H brsH-7 185 1H mH-8 357 1Hbrdd H-9α 343
1Hm H-9β 668 1HbrsH-2 668 1HdJ 73H-5 651 1HbrdJ 82H-6 380
1HdJ 99H-7 170 1HmH-8 343 1Hbrd H-9α 317 1Hbrd H-9β 371 3Hs
-OMe 369 3Hs -OMe 455 1HdJ 73H-1 343-313 5H m H- 2-6 874 1Hs
90
4-OH 444 1Ht9-OH
430 1Ht9-OH
13
C-NMR DMSO-d6 δ1303 C-1 1123 C-2
1469 C-3 1443 C-4 1167 C-5
1328 C-6 324 C-7 382 C-8 637 C-9
1366 C-1 1134 C-2 1474 C-3 1449 C-4 1154 C-5 1216 C-6 461 C-7
455 C-8 595 C-9 559558 OCH3 1003 C-1 732 C-2 771 C-3 687 C-4
768 C-5 601 C-6
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