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舒适化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杨丽娟
- 格式:pptx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37
舒适护理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舒适护理作为现代医学创新它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性的、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方式。
其主要是通过患者在治病的同时,能在心理、生理、社会上有个愉快的过程[1]。
【关键词】舒适护理;应用现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215-02目前,国内舒适护理刚刚起步,主要以舒适护理方法为主。
现笔者结合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舒适护理概念和内容1.1 概念舒适护理是美国学者Kolcaba1995年首次提出,1998年,“萧氏双c护理模式(萧氏舒适护理模式)”[2]由台湾萧丰富提出该理论。
“双c”是指“care+Comfort”中文意为“护理活动和舒适活动”,Care是指照顾病人池包括简单的舒适护理;Comfort 是指舒适活动让病人获得舒适。
1.2 内容舒适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精神舒适、社会舒适4个方面。
①生理舒适:患者身体上的感觉。
②心理舒适:患者心理的感觉。
③社会舒适:包括人际关系、职业、家庭、经济以及学校等等。
作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护理的手段来减轻病人的社会压力,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④精神舒适:信仰,宗教等。
又称灵魂安慰,是指宗教信仰和个人信念等[3]。
2.舒适护理的分类与状态2.1 分类包括基本舒适护理和高级舒适护理[4]。
基本舒适护理属于较低层次的护理服务,不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或理论研究。
高级舒适护理指的是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进行护理研究。
2.2 状态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病人达到舒适的四种状态:①缩短(shortening),即尽最大的努力将不愉快的时间缩短,但不增加病人的不愉快;②减少(relief),即尽最大努力将不愉快的程度降低,但不增加病人不愉快的时间;③自在(ease),即将不愉快完全消除;④超越,不仅将病人不愉快的状态完全消除,更令其有愉快、兴奋、超越自在的感受。
3.影响舒适护理的因素(1)护理管理体制:目前国内主要是根据病人疾病来分类,难以满足病人舒适需求[5]。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30 舒适护理在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探析许艳玲 (河北省易县医院神经血液内科 河北保定 074209)【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030-01【摘要】 探索舒适护理在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108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总感染、胃肠道反应以及出血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感染率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就医满意度为94.4%,略高于对照组的就医满意度85.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白血病化疗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关键词】 舒适护理;白血病;化疗;临床效果 舒适护理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临床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在心灵、心理和生理上尽可能的达到愉悦的临床治疗体验。
白血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负面压力。
而目前,临床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是化疗。
但化疗会带给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影响,同时会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8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舒适护理在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108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分布在8-60岁,平均年龄为(33±3.2)岁,病程为2d-28个月,平均病程为(4±2.1)个月。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在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程度,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目前,我国舒适护理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且主要以舒适护理措施为主。
某些医院为更好地满足病人的舒适要求,在特需病房的基础上开展了舒适护理病房,制定舒适护理制度,创建舒适护理文化,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病人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舒适护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1影响实施舒适护理的各种因素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除给患者做基本舒适外,应重视患者的舒适需求,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
在实践中有诸多因素影响舒适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如现行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问题、护士受教育的程度及水平,先进护理产品的准入等。
另外,舒适护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要求患者、家庭与工作人员一起制定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家庭的生理、心理、社会、宗教和文化需求。
总之,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开展,要求医院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的护理方法都充分体现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
1.1与护理管理体制相关的因素患者个体间存在差异,每位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和要求,而现行的管理制度要求病区统一规范化、物品摆放定位化。
这样虽保证了病房整洁利于管理,但往往忽略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实际需求,而影响患者的舒适。
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患者,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对患者健康有益。
但是现在患者在住院进行病房分配时,主要考虑其主治医师的分管床位,而不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与个性特点,这样在环境的舒适度上难以协调而影响患者舒适。
科学的人本管理、创新管理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是舒适护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现行的护理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舒适护理的实施。
1.2与医护人员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舒适护理实施的先决条件。
舒适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响分析杨艳娟发表时间:2017-08-04T14:27:10.7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杨艳娟[导读] 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响。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医院重庆 402160)【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社交活动、日常生活、焦虑及抑郁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慢阻肺;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7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多见于老年人群。
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身体的耐受力较差[1],在治疗慢阻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配合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理想的康复目标。
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给予了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取得了较明显的对比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小组。
观察组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5.3±2.7)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66.6±2.8)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摘要:舒适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它能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品质,临床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真正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在精神上感受到关爱、和谐、理解。
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灵性(精神)等方面的舒适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痛苦、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觉。
舒适护理的目的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给人一种最舒适的状态[1]。
它能满足医学模式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即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住院病人不再是只要求享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接受最好的治疗手段,还要求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身心痛苦,提高舒适感。
近年来,为了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满意目标,舒适护理被重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舒适护理的起源南丁格尔在护理中强调环境清洁,病房空气新鲜,都是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感,是舒适护理的萌芽。
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临终病人关怀护理,最大限度地从生理、心理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包含舒适护理。
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的理论,把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联系起来,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促进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使实践上升到了理论。
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萧氏双c护理模式”,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强调护理人员除做常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舒适状态[2]。
2.舒适护理的定义舒适(comfort)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