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虎门销烟(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3.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
4.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5.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观看视频。
谈感受。
交流观点。
感受香港回归的
喜悦。
体会国家在危难
时和强大时的不
同。
拓展活动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
次升华。
在收复香港的问题上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为了
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
“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
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自由阅读
了解。
了解“一国两制”
及香港回归的伟
大意义。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个
开始,中华儿女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吗?我们下节课
继续探讨了解。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好奇心,初步树立荣辱观。
板书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含山县前进小学2012~2013学年度(上)语文示范课《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执教人:张虹执教学校:东关前进小学执教时间:2012.9.277、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画、投影。
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导语:同学们,在一百六十八年前,发生了一件长中国人民志气,灭洋人威风的历史事件,那就是——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2、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可能是一些点位上的答案,如百姓十分兴奋,对销烟很拥护;销烟的步骤;销烟的意义等。
)3、再让学生将这些点位上的知识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二、直奔主题,提纲挈领1、课文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怎么评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并勾画出来。
2、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勾画。
3、生读,出示“这一壮举,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4、质疑:孩子们真会读书!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称这是“壮举”?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过渡:问题提得真好!这个问题就是本课的重点。
三、细读品味,探究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1、请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去勾画语句,寻找问题答案。
(学习小组内交流)。
2、自读自悟,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
刚才孩子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壮举”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学习成果。
要求:生先读相关语句,再谈体会。
(1)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
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是怎么销烟的?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二)交流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出示句子: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搜集关于林则徐、鸦片、虎门销烟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学生读两遍)过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学生齐说)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课二、精读课文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选第几种解释呢?A.强壮;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
1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2)引导学生体会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伟大壮举。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1)(出示课件:壮观的场面)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场面。
3.学习3到5自然段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3、4、5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用笔画出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同时(出示课件:工人销烟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A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指导学生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B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教师引读。
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C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学科领域:历史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 通过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使学生认识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虎门销烟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虎门销烟事件。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虎门销烟事件的影响。
3. 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虎门销烟事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强调关键信息。
4.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事件。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7. 布置作业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虎门销烟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如林则徐等。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虎门销烟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7. 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作业和心得体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感悟,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能力提升:学生能够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传承和发扬虎门销烟精神。
8.虎门销烟【教材分析】《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学情分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与抗日战争相比:一则相距年代较远:更因为关于这段历史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影音、文学作品远远少于前者。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渗透思想.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教学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索相关的背景,资料与林则徐的光辉事迹。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经过。
2、抓住具体词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学习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经过。
4、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一、导入激情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他名垂青史的事迹是(学生齐读课题)2、虎门销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事件呢?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描写的:出示: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1)齐读(2)这两段话让你对虎门销烟这件事有了怎样的认识?“值得纪念”说明了什么?(说明虎门销烟这件事不同寻常,意义重大)“伟大壮举”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词:什么是伟大呢?字典里的解释是: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举”的意思就是“举动”“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健壮有力B、雄壮、气势盛大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应该选择()“伟大壮举”的意思就是:超出寻常的、气势盛大的、令人钦佩的举动。
这段话还揭示了虎门销烟的意义,这就是(学生一齐读沉重地打击了……它向全世界表明……)(3)“嚣张”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嚣张气焰”指什么?引导学生再谈谈鸦片对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危害,然后出示:英国商人不择手段,在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赚钱,不可告人的目的是让中国人体力下降,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削弱,抵御外侮的能力减弱,最终目的是统治中国。
林则徐曾写了一封奏折,向道光皇帝请奏:“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同学们,你们说,这害人害国的鸦片要不要销毁,能不能让侵略者的野心得逞?二、学习课文第二段(2—5)自然段1、过渡:1839年,清朝道光皇帝终于下定决心,派林则徐虎门销烟。
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
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
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教师引读。
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然后,指名读。
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
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
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7、虎门销烟
1839年6月日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