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21
国开017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章思考练习【答案】国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题目】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_____________申请为前提。
参考选择:相对方【题目】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______________。
参考选择:组织【题目】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________参考选择:行政法规、________参考选择:行政权力的权力。
【题目】行政主体是享有________参考选择:行政权力、能够以________参考选择: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________参考选择: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题目】行政优先权包括________参考选择:先行处置权、________参考选择:获得社会协助权以及________参考选择:推定有效权。
【题目】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立法B.行政处罚C.行政奖励D.行政调解参考挑选:行政调解【题目】行政职责的核心是()。
A.强制性B.权利与义务的同等性C.程序正当性D.依法行政参考挑选:依法行政【题目】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还包孕执行公事的国家公事员B.只要是行政构造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D.只有行政构造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参考选择: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题目】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产生法律后果B.行政构造一定是行政主体C.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D.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参考选择: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产生法律后果【题目】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大于行政主体B.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构造C.行政机关都是行政主体D.非行政构造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参考挑选: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构造,非行政构造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题目】行政优先权包孕()。
87、审计监督的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处理阶段。
88.行政不当通常产生于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的场合。
89.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90.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以行政争议为基础,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91.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92.行政复议的原则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便民原则。
93.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一般为60天;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为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60天。
94.行政相对方对行政处分、民事纠纷调解、国防、外交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95.行政复议程序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五个阶段。
96.行政侵权行为、损害事实、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
97.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98.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部分构成。
99.我国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处理原则。
只有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行政赔偿请求人格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100.我国国家赔偿方式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为辅。
101.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102.行政诉讼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103.根据证据的来源,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104.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的关系,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05.根据证据与当事人积极主张之间的关系,诉讼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106.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07.行政诉讼证据来源于被告举证、原告举证和法院收集和保全证据三个方面。
108.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价值的审查判断主要在于对证据的真伪和合法性的审查判断。
109.行政诉讼的起诉分为直接起诉和经复议后起诉两种。
第⼀节概述 ⼀、⾏政⾏为:指⾏政主体实施的产⽣⾏政法律效果的⾏为。
⼆、⾏政⾏为的特征: 1、从属法律性:⾏政⾏为必须依据和遵守法律,不能违反或超越法律; 2、裁量性:⾏政⾏为在法律范围内通常有⼀定的⾃由裁量余地; 3、单⽅性:⾏政⾏为由⾏政主体依法实施,⽆需与⾏政相对⼈协商和征得⾏政相对⼈同意; 4、强制性:⾏政⾏为的实施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如遇障碍,可运⾏⾏政强制措施排除。
三、⾏政⾏为的效⼒: 1、确定⼒:⾏政⾏为实施后,除⾮有重⼤、明显违法情形,即发⽣法律效⼒,不得任意变更; 2、拘束⼒:⾏政⾏为⽣效后,作为⾏政相对⼈的所有个⼈、组织,都要受该⾏为约束,不能作出与该⾏为相抵触或违反该⾏为有关要求的⾏为。
3、执⾏⼒:⾏政⾏为⽣效后,⾏政相对⼈如不履⾏相应⾏政⾏为之确定的义务,⾏政主体可依法强制执⾏或申请⼈民法院执⾏。
第⼆节⾏政⾏为的分类 ⼀、抽象⾏政⾏为与具体⾏政⾏为: 1、抽象⾏政⾏为指⾏政主体针对不特定⾏政管理对象实施的⾏政⾏为; 2、具体⾏政⾏为指⾏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政⾏为。
⼆、羁束⾏政⾏为与⾃由裁量⾏政⾏为: 1、羁束⾏政⾏为指⾏政主体依严格法律规范实施的⾏政⾏政⾏为; 2、⾃由裁量⾏政⾏为指⾏政主体依法⾃由裁量实施的⾏政⾏为。
三、依职权⾏政⾏为与应请求⾏政⾏为: 1、依职权⾏政⾏为指⾏政主体直接依法定职权实施的⾏政⾏为; 2、应请求⾏政⾏为指⾏政主体在相对⼈提出申请后依法实施的⾏为。
四、附款⾏政⾏为与⽆附款⾏政⾏为: 1、附款⾏政⾏为指主体实施的附有⼀定条件限制的⾏政⾏为; 2、⽆附款⾏政⾏为指⾏政主体实施的不附条件的⾏政⾏为。
五、⾏政⾏为的其他分类: 1、要式⾏政⾏为与不要式⾏政⾏为; 2、合法⾏政⾏为与违法⾏政⾏为; 3、可诉性⾏政⾏为与不可诉性⾏政⾏为。
第三节⾏政⾏为的成⽴与合法要件 ⼀、⾏政⽴法的成⽴要件: 1、经享有相应⾏政⽴法权的⾏政机关讨论决定; 2、经⾏政⾸长签署; 3、公开发布 ⼆、具体⾏政⾏为的成⽴要件: 1、⾏政主体作出⾏政决定; 2、⾏政决定送达喜滋滋相对⼈; 3、⾏政决定为⾏政相对⼈受领。
第三章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概念和特征考点1:行政法的含义行政法就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活动程序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考点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对全部行政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
(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不得作出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决定。
有义务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义务,否则,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没有授权,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措施,否则,将构成行政违法。
简言之,合法性原则要求在行政法领域中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重要内容。
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必须符合法律精神;行政行为的动机是正当的;行政行为的内容要符合情理,符合社会公德。
3.程序正当原则。
包括行政公开,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公众参与;回避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5.诚实守信原则6.权责统一原则,保证政令有效与法律责任的统一。
二、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概述考点3: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由行政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
同其他法律关系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受其委托和授权的机关、团体或个人,即必须有代表国家从事行政管理的当事人。
2、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
3、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其权利和义务等都是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事先规定的,行政机关和其他当事人都不能自由选择。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违法者,通常要向其主管机关承担责任,有时还要对受害的公民负责。
(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权利义务关系的承担者)考点4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1、行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