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9
1、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高茎和红花B.狗的卷毛和直毛C.人的高和胖D.猫的白毛和长毛3、在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中,肯定能稳定遗传的是A.显性性状B.隐性性状C.优良性状D.相对性状5、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性别取决于:A.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类型B. 极体所含的染色体类型C.受精卵的常染色体类型D. 卵细胞所含的性染色体的类型7、下列可作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的自由组合D.基因突变9、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12、基因型yyRr的生物自交,子代中具有与亲本相同的基因型的个体占:A.1/4B.1/3C.1/2D.3/414、某植物体细胞含有32个染色体,这32个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这种植物应是:A.2倍体B.3倍体C.4倍体D.8倍体15、既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又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水肥条件的变化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17、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18、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
如果III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A.1/4B.1/3C.1/8D.1/633、已知D、d与T、t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哪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有三种A. Ddtt×DdTTB. Ddtt×ddTTC. DDtt×ddTtD. Ddtt×DdTt36、采用单倍体育种能够A.形成高产的单倍体植株B.培养无籽果实C.形成高产的杂合体植株D.缩短育种年限38、某生物的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81:178:175:183.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 BbEEB.BBEeC.BBEED.BbEe42、下列有关杂合体和纯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B.纯合体与杂合体杂交可产生纯合体C.纯合体的自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体D.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体1.在水稻的体细胞中,不能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是()A.线粒体B.核糖体C.染色体D.叶绿体26.以基因型Aa的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AA的水蜜桃砧木上,嫁接上的枝条自花传粉所结的水蜜桃果肉基因型是杂合体的几率是()A.0 B.25% C.50% D.100%8.如果用重氢标记一个细菌的DNA分子,然后把这个细菌放在不含重氢的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菌繁殖到第10代时,含重氢标记的细菌数量将为:A.1个B.2个C.102/2个D.(102/2-1)个16.下列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B.极体C.次级精母细胞D.卵细胞18.牛膜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组成,决定这个牛膜岛素分子合成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A.51个B.102个C.153个D.306个26.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C.有丝分裂过程中D.受精作用过程中28.某物种细胞中含4对染色体。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一、选择题1、依照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比C。
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比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解析]依照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能够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比;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比,④⑥不符合要求。
2。
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B )A。
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C。
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D。
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⑤、⑥相等[解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但由于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不透水的云母片隔着,使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一侧移动,因此①≈②。
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因此没有尖端存在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③≈④。
由于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⑤和⑥中均不含生长素。
3。
匈牙利学者拜尔(A。
Paal)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C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解析] 该题是一个实验分析题,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每一步的处理都有其重要意义。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的,并没有进行在光下的实验,因此B、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拜尔的实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人的工作差不多证明胚芽鞘向光弯曲是由于胚芽鞘在单侧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该“影响物”从胚芽鞘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快慢不同,而拜尔的实验只是证明了“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测试题一、选择题(38题共76分)1.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A.生长发育B.应激性C.新陈代谢D.遗传变异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体应激性的是:A.茎的背地生长B.根的向地生长C.蛾类的夜间活动D.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剌3.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B.DNA C.蛋白质 D.核苷酸4.能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特征是:A.新陈代谢和细胞结构B.遗传变异和生殖C.应激性和适应性D.新陈代谢和生殖5.在人体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蛋白质B.糖类C.脂类D.水6.一个核苷酸分子是由一个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糖组成,其糖是:A.葡萄糖B.五碳糖C.核糖D.脱氧核糖7.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是:A.水和蛋白质B.蛋白质,脂类和核酸C.蛋白质和脂类D.水和核酸8.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
例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含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的正确的解释是 [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9.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共有 [ ]A.2种 B.4种 C.5种 D.8种10.生活在沙漠中,含有丰富叶绿素的植物细胞中,含量占原生质体总量50%以上的物质是A.蛋白质B.叶绿素C.脂类D.水11.下列属于固醇类激素的是()A.性激素B.植物生长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B.生物具有生长现象C.生物具有新陈代谢作用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12. C、H、O、N、P、S等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其中占细胞鲜重最多是()A.CB.NC.OD.P13.油菜“花而不实”主要是缺少下列哪种元素()A.MgB.ZnC.BD.Fe14、一些雄性鸟类在繁殖季节,长出美丽的羽毛,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A、应激性B、多样性C、变异性D、遗传性15、经生化分析得知,某有机小分子样品含有C、O、H、N、P等基本元素,该物质可能是()A、葡萄糖B、氨基酸C、核酸D、核苷酸16、如果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其分子量为()A、12800B、11018C、11000D、1103617.临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N”量,可以粗略地估算下列哪一物质在该时间的氧化分解量()A.蛋白质B.脂肪C.葡萄糖D.淀粉18.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胳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所含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B.肌肉细胞的形状不同C.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结构不同19.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葡萄糖液,其主要目的是()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源物质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供给水分20.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A.肽键B.肽链C.空间结构D.氨基酸21.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22.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A 746和764B 760和760C 762和762D 4和423.右图是一细胞的模式图。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6 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以下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序次是()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分别是()A、蛋白质和水B、无机盐和糖类C、水和脂肪D、水和蛋白质3、汲取光能的色素分布在()A、叶绿体的外膜上B、类囊体的薄膜上C、叶绿体的内膜上D、叶绿体的基质中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复制和染色体数量加倍分别发生在()A、间期和后期 B 、先期和中期 C 、中期末期 D 、后期和间期5.以下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摆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体细胞 ( 细胞核 ) 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6.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 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以下图中各种基因的子细胞。
判断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在精巢中可同时找到AaBb、AB、 Ab、aB 基因型的细胞B.过程③发生了基因突变C.过程④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过程②为有丝分裂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共 2 题,每题 6 分,共 12 分)。
7、细胞膜的结构特色和功能特色分别是()A 拥有必定的流动性B是一层保护性膜C 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D是一种半透膜8、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以下: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的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R型或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杂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内江2023—2024学年(上)高2025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②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③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④神经元是可以接受刺激,产生信号并传递信号的神经细胞⑤多数神经元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⑥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详解】①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其数量多于神经元,不具有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的能力,①错误;②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其与神经元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②正确;③神经元的长轴呈纤维状,外表大多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③错误;④神经元是可以接受刺激,产生信号并传递信号的神经细胞,即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④正确⑤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⑤错误;⑥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⑥正确。
故选C。
2.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
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答案】A【解析】【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沈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答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体中含有丰富的酶及营养类物质。
下列物质及酶类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DNA聚合酶B.氨基酸C.载体蛋白D.胰液2.指头受伤后,人们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以达到治疗效果。
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给药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相同C.静脉注射可以使用0.9%的KCl以维持正常的渗透压D.静脉注射时,药物除了要通过血浆,还要通过组织液才能到达靶细胞3.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③④参与人体内环境的构成,A、B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产生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①是胰岛细胞,则进食后A处的胰岛素含量低于B处的B.②和细胞内液之间可发生物质的双向交换C.③处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②④处的D.②③④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4.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Ⅰ、Ⅰ、Ⅰ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可分别表示血浆、淋巴液、组织液B. Ⅰ表示循环系统,Ⅰ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C. 若从Ⅰ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D. 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5.某人因车祸造成脊髓在胸部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便失禁说明排尿反射不复存在B.脊髓在胸部折断导致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被破坏C.脊髓在胸部折断导致大脑不能调控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D.针刺该患者下肢,患者下肢有反应,也有感觉6.下图表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功能上来说,b为树突,d为轴突B.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反射中枢C.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可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D.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7.下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形象思维主要由此半球负责B.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C.大脑皮层S区损伤的患者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但不能听懂话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相应部位躯体越大8.乙酰胆碱(ACh)的受体有M、N两种类型,位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
高二年级(理科班)生物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人体的稳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浆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3、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 B.延髓 C.大脑 D.小脑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为其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提供营养C、维持血糖代谢平衡D、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5、下列属于人在寒冷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液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⑦骨骼肌颤栗⑧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⑧6、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是()A、抗利尿素,促进肾小管和输尿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钾离子C、抗利尿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排出钠离子7、人体代谢终产物中,水的排出途径是( )①皮肤②肺③直肠④肾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以下关于人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0CD.人体体温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有较大的波动10、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B.氨基酸C.氧气和二氧化碳D.血红蛋白11、淋巴B细胞起源于()A、胸腺B、脊髓C、骨髓D、脾12、汗液排出的人体代谢废物是()A.尿素和尿酸B.水和无机盐C.CO2和油脂D.油脂和乳酸13、超敏反应是一种异常的、过度的免疫反应。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生物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小题,共50分)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草履虫 B.鱼类 C.鸟类 D.家兔2.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3.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4.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4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6.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7.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1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1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尿素B.呼吸氧化酶、激素、H2OC.Ca2+、氨基酸、细胞内液D.Na+、葡萄糖、血浆蛋白14.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15.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发射18.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19.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20.足球运动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号转化为:()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2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22.右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2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24.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25.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轮次、呼吸急促、走路不稳,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A.大脑、脑干、小脑 B.小脑、大脑、脊髓C.大脑、小脑、大脑 D.脊髓、小脑、大脑26.人体的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分别位于:()A.大脑皮层、脊髓 B.小脑、脑干 C.下丘脑、下丘脑 D.脊髓、下丘脑27.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A.沃泰默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 D.斯他林和贝利斯28.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促胰液素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D.促胰液素属于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微,但能显著调节生命活动29.关于高等动物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②直接进入体液③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0.下列激素中是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3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分别位于:()A.下丘脑、垂体 B.垂体、甲状腺C.下丘脑、下丘脑 D.垂体、垂体3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33.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34.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35.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36.某人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很可能是损伤了大脑皮层哪个区域:()A.S区 B.H区 C.V区 D.W区37.侏儒症和呆小症分别是由于哪种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A.生长激素过多,甲状腺激素过多 B.甲状腺激素过多,生长激素过少C.生长激素过少,甲状腺激素过少 D.甲状腺激素过少,生长激素过多3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39.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40.下列哪一项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A.微量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只运输到身体的特定部位41.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42.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43.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44.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45.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46.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A.淋巴结、T细胞 B.胰腺、B细胞C.胸腺、抗体 D.脾、淋巴因子47.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4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兔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49.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 B.T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50.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B.在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不能产生记忆细胞C.淋巴因子是B细胞活化不可缺少的条件D .在体液免疫中,效应B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A 代表正确,B 代表错误)51、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52、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 )53、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 )54人体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主要由体液免疫来完成。
( )55、正常情况下,寒冷时产热大于散热。
( )56、细胞外液是细胞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三、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4分)57.(11分)图1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 、B 、C 、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