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及原子自创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97.00 KB
- 文档页数:10
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离子只能和“构成”搭配,不能用“组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常见的一些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直接构成,没有分子;酸、碱、盐是由离子构成的。
3、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有间隔。
例如: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说明分子、原子、离子、间有间隔。
4、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并不是静止的。
比如:开花时节闻到花香,是由于花粉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我们闻到;酒厂、醋长能闻到醋香,是由于酒精分子和醋酸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衣服上面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
5、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的越快。
6、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子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分子。
7、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就是最小的单位,不能再分。
8、不同种元素的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本身的原子大。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微观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例如: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就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稀有气体原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例如:氧气是纯净物,氧气中就只含有氧气分子,不含其他物质的分子。
10、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微观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
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构成水的水分子本身没变,只是水分子间间隔变大了。
3.1 分子和原子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1.能举例说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来:中*&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____提出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____。
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____和____构成的;分子的____和____的重新组合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会破裂,而_______ 不会破裂,但可 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水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很小,如一滴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
(2)分子是_________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_________,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3.下面是对微观粒子的一些认识,请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____)(2)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____)(3)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为其他分子(____)(4)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5)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__)(6)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____)(7)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____)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化学分子和原子课堂讲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中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分子和原子》优秀说课稿《分子和原子》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同学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改变、物理改变及混合物、纯洁物的根底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行缺乏的理念根底。
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熟悉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连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构造等内容所必备的根本学问。
并且对培育同学抽象思维力量,辩证思维力量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同学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学问与技能:熟悉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改变中的特点;熟悉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看身边物质、试验现象等方法猎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心或有价值的问题进展探究,试验中留意观看与思索结合,对试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展表述和沟通;熟悉科学讨论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欢乐。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保持和增添对化学现象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勤于思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同学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分子的根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改变;对自然、试验现象的猜测、观看、分析、沟通、表达、总结等力量。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改变。
二、说学情1、同学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改变、物质的性质、化学试验根本操作。
在学校科学和学校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改变、热胀冷缩等相关学问,这为学习新学问做了学问的铺垫。
2、同学己初步具备了肯定的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对探究物质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分子和原子》讲义一、引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物质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固体、液体、气体等等。
那么,构成这些物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分子和原子。
想象一下,当我们切开一个苹果,能看到它的果肉、果核等部分,但如果不断地细分下去,会到达一个极其微小的层面,那就是分子和原子的世界。
二、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比如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决定了水具有无色、无味、能溶解许多物质等化学性质。
分子具有一些特点:1、分子很小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如果把一滴水均匀地洒在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大约有 5000 万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运动在生活中,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构成花的香气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了我们的鼻腔。
3、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样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这就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不同的物质,其分子构成也各不相同。
例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三、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也具有一些特性: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但不同种类的原子,其质量和体积也有所不同。
2、原子在不断运动就像分子一样,原子也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3、原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原子能够结合成分子或者形成晶体等。
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
例如,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水分子。
四、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联系则体现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比如,氧气分子(O₂)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H₂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有些物质则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比如金属单质(铁、铜、铝等)、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五、分子和原子理论的应用1、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认识原子和分子》讲义一、什么是原子和分子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物质的构成有着极其微小而神秘的单元,那就是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则是由原子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想象一下,原子就像是一个个微小的积木,而分子则是由这些积木搭建起来的不同结构。
比如,氧气(O₂)就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太阳系。
位于中心的是原子核,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不带电。
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我们把这个数量称为原子序数。
比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而碳原子有 6 个质子。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并不是随意的,它们按照一定的能级和轨道排列。
就好像是在不同的楼层上,每层能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
三、分子的形成当原子之间相互结合时,就形成了分子。
这种结合是通过化学键来实现的。
化学键主要有两种类型: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比如,水分子(H₂O)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则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
比如,氯化钠(NaCl)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它们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四、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原子和分子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非常小。
例如,一个碳原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02 纳米。
分子的性质则取决于组成它的原子种类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比如,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而二氧化碳则是一种能灭火的气体。
五、原子和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原子和分子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涉及到原子和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能够与病变细胞中的特定分子结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材料科学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原子和分子的排列和相互作用,开发出具有各种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比如,高强度的合金材料、新型的半导体材料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2号考生,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和人家分享我的课,我今天试讲的题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现在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喑香來”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王安石的《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为什么呢?恩,不错,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来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默看半分钟,带着目标去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都知道,同学们打扫卫生吋往地上洒的水,一会就没了,我们路过花园或酒店附近会闻到花香或酒香,看电视时,你在客厅就会闻到妈妈做饭的香味,我们该如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呢?实际上,科学家很久以前就对这些现象产牛了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一一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并用这个观点很好的解释了上述现彖,现代技术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大家请看大屏幕,第一幅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第2幅图是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这说明物质确实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板书】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有哪些特点呢?【板书】2.分子的特点大家请看老师手里的胶头滴管,老师挤下一滴水,大家知道这一滴水里有多少水分子吗?有同学说一万,有的说十万、一亿,那么老师告诉大家,实际上是1.67X1021个,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十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要数多少年才能数完呢,请大家计算一下,对, 很多同学已经算岀来了,3万多年,实际上,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大家能感受到什么呢?好,前面这位同学来回答,恩,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都知道,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那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亲身体验一下,大家请阅读课本49页探究活动“分子运动现象”,好,请大家依据课木,利用你课桌上的实验器材,4人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给大家8分钟时间, 讨论后完成课本中的表格,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哦!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实验,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呢?好,第二组同学非常积极,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A烧杯液体变红,B烧杯液体无明显现象,那么,你们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第二组的同学解释的非常准确,其他小组的同学跟他们的看法一致吗?好,看来大家实验做的非常认真。
分子和原子第一讲说课稿一、引言本讲稿主要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它们在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本讲,学生将了解到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与特征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每个分子都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特征:- 分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 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表征了不同元素的特性。
- 分子和原子都具有质量和体积。
- 分子在空间中存在一定的三维结构。
三、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1. 化学中的应用:-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方式和反应速率。
-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 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研究,可以设计和合成新的化合物,应用于药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
2. 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物体内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可以揭示生命的基本原理。
- 分子和原子参与了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1. 教学方法:- 结合图片展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感受分子和原子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并与化学和生物学的应用联系起来。
2. 活动设计:- 实验演示:通过分子模型和实验装置展示不同分子之间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 图片展示:展示分子和原子的三维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的空间构象。
-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描述一个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实验设计和结果。
五、总结通过本讲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它们在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分子与原子一、应考锦囊本讲所涉及的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及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解题的关键是: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掌握它们的性质、区别与联系,理解自然界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都是分子、原子等粒子运动(变化)的结果,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
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二、本讲小结:注意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分子与原子1、相似性: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②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质量,都有间隔。
③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④都可计种类和个数2、分子与原子的不同:分子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原子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用化学式表示。
如H2、O2、CO2等(4)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H、He、Ne等(5)分子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原子构成(5)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6)可以独立存在(6)多数情况下相互结合存在于分子中分子与原子的联系:3、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有的原子先构成分子(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再由分子构成物质(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有的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稀有气体等。
4、原子的构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高锰酸钾加热后的产物B.食盐水C.蒸馏水制成的冰水混合物D.液态空气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C.它们的分子组成相同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食盐水C.氯酸钾D.液氧7.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的种类数B.原子的种类数C.元素的种类数D.存在的状态8.比较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各一个分子,下列那个数值相等()A.含氧分子数B.含氧的质量分数C.含氧原子个数D.含氧的元素的个数9.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氯酸钾B.二氧化硫C.液氧D.氧化汞10.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氯化钾;液氧11.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足球烯”、组成为的新物质,关于的下列说法:①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②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它是一种混合物;④它是一种单质。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只有③1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1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原子数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1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g B.1/12 C.12 D.1.66×10-27kg1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16.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⑤17.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在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18.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175 B.114 C.61 D.28919.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20.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B.相对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C.金原子核带正电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2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2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同,因此,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3.下列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A .纯净物B .混合物C .蒸馏水D .糖溶液24.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A .干冰气化B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C .硫磺研磨成硫粉D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2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 ,表示混合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26: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 、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 、水分子不能再分27.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9.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2g B.1/12 C .12 D .1.66×10-27kg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其他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相比较所得的比D .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31.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kg 。
23. 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 ,则实际质量为b kg 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32. 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N M 12 g B. M N 12 C. N M12 D. M N 12 g33、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A .核电荷数B .核外电子数C .原子的质量D .相对原子质量34.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在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35.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175 B.114 C.61 D.28936.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有( ) A.相同的物理性质B.不同的物理性质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37.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有固定组成B.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C.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D.红磷和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38.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39.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40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二、填空题1.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2.下列物质中:食盐、氧化镁、空气、氮气、氧气、海水、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3.把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毫升。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___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的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_________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_________。
5.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要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