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自重计算列表
- 格式:xls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墙体重度γq=25KN/M3车载:汽20,挂100墙后填土:采用砂砾石填筑填土重度γt=19.5KN/M3填土倾角β=0度0填土内摩擦角φ=36.5度0.637045填土与墙体摩擦角δ=0度0车载换算土层厚度:h换=0.8m基地表面与墙体摩擦系数:f=0.45挡土墙基本形式:h1= 3.6mh2=0.6mh3=0.3mb0=0.5mb1=0.4m坡比m=0.4b2= 1.32mb3=0.4m墙背与铅直线的夹角:ε=21.80135度0.380505土压力计算:Pa=105.853KN/M与铅直线有夹角ψ=68.19865度 1.19029则水平土压力为Za=98.28169KN/M水平力作用点:za= 2.2m铅直作用力计算:铅直土压力Ga=39.31268KN/M与端点距离Wga= 1.76m墙体各部分自重及距端点距离:G1= 3.75KN/MW1=0.65mG2=95.7KN/MW2= 1.34mG3=39.3KN/MW3= 1.31m墙体上部各部分土重及距端点距离:G t1=10.062KN/MWt1= 1.76mG t2=42.471KN/MWt2= 1.78mG t3=25.74KN/MWt3= 2.42m抗滑稳定计算:最小安全系数为1.3 Kc=NY*f/Za 1.173678抗倾覆稳定计算:水平力矩:MH=216.2197KN/M*M铅直力矩:MY=406.9471KN/M*M安全系数KN=MY/MH 1.8821最小安全系数1.5偏心距及基底应力:ZN=(MY-MH)/NY0.744053偏心距e=0.565947基地应力:ζ1,2ζ1,2=N/B*(1+/-6*e/B)224.6421Kpa-28.9661Kpa弧度弧度弧度弧度弧度。
墙体自重计算公式
墙体自重是指墙体本身的重量,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墙体自重的计算需要考虑墙体的材料、厚度、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墙体自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墙体自重 = 墙体面积×墙体厚度×墙体材料密度
其中,墙体面积指墙体的水平面积,不包括窗户、门等开口部分。
墙体厚度指墙体的实际厚度,不包括装饰面层。
墙体材料密度指墙体材料的密度,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一般可在设计手册中查找。
需要注意的是,墙体自重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均质材料的墙体,对于复合材料、不规则形状的墙体,计算公式需要进行修正。
此外,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墙体的附加荷载、地震作用等因素,进行全面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
- 1 -。
墙体重度γq=25KN/M3车载:汽20,挂100墙后填土:采用砂砾石填筑填土重度γt=19.5KN/M3填土倾角β=0度0填土内摩擦角φ=36.5度0.637045填土与墙体摩擦角δ=0度0车载换算土层厚度:h换=0.8m基地表面与墙体摩擦系数:f=0.45挡土墙基本形式:h1= 3.6mh2=0.6mh3=0.3mb0=0.5mb1=0.4m坡比m=0.4b2= 1.32mb3=0.4m墙背与铅直线的夹角:ε=21.80135度0.380505土压力计算:Pa=105.853KN/M与铅直线有夹角ψ=68.19865度 1.19029则水平土压力为Za=98.28169KN/M水平力作用点:za= 2.2m铅直作用力计算:铅直土压力Ga=39.31268KN/M与端点距离Wga= 1.76m墙体各部分自重及距端点距离:G1= 3.75KN/MW1=0.65mG2=95.7KN/MW2= 1.34mG3=39.3KN/MW3= 1.31m墙体上部各部分土重及距端点距离:G t1=10.062KN/MWt1= 1.76mG t2=42.471KN/MWt2= 1.78mG t3=25.74KN/MWt3= 2.42m抗滑稳定计算:最小安全系数为1.3 Kc=NY*f/Za 1.173678抗倾覆稳定计算:水平力矩:MH=216.2197KN/M*M铅直力矩:MY=406.9471KN/M*M安全系数KN=MY/MH 1.8821最小安全系数1.5偏心距及基底应力:ZN=(MY-MH)/NY0.744053偏心距e=0.565947基地应力:ζ1,2ζ1,2=N/B*(1+/-6*e/B)224.6421Kpa-28.9661Kpa弧度弧度弧度弧度弧度。
砌体围墙计算手动输入或调整相关规范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基本设计数据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0.10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III 特征周期Tg 0.9基本风压Wo=0.55KN/m2地面粗糙程度B类墙高(地上)H2=0.70m 砖壁柱尺寸:bc=0.40m hc=####m 墙高(地下)H1=0.35m 砖壁柱基础尺寸bj=0.80m hj=####m 墙高H = 1.05m (从墙顶至基础顶)砖壁柱距离:l=8.00m 墙厚h=0.24mγg1= 1.92KN/m2烧结多孔砖10(MU)混合砂浆M(Mb) 5.0γg2=8.00KN/m31. 墙高厚比验算:β=(Ho/h)≤μ1μ2[β]《砌体规范》6.1.1Ho= 2.10m Ho:墙、柱的计算高度《砌体规范》5.1.3注2μ1= 1.56μ1: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砌体规范》6.1.3μ2= 1.00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砌体规范》6.1.4[β]=24.00[β]:墙、柱允许高厚比《砌体规范》表6.1.1β=(Ho/h)=8.75≤μ1μ2[β]=37.44满足要求2.局压验算:N l ≤γfA l《砌体规范》5.2.1《砌体规范》5.2.2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1.5Mpa《砌体规范》3.2.1砖壁柱基础面积Ao0.8m2影响砌体局部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砖壁柱面积A l0.16m2砂浆强度调整系数γa 0.8《砌体规范》3.2.3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 1.7> 1.5取γ= 1.5《砌体规范》5.2.2砖柱自重N l =1.35*γg 2*Al*H=0.44KN≤γfA l=γa γfA l=326KN 满足要求3.风荷载验算:风荷载标准值Wk=βz μs μzWo 《荷载规范》8.1.1受剪构件的承载力V≤(fv+αμσo)A 《荷载规范》5.5.1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1《荷载规范》8.2.1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3《荷载规范》表8.3.1第34项高度Z的处风振系数βz 1《荷载规范》8.4.1规定0.72KN/m2两柱间墙地面处风荷载产生的总剪力标准值:4KN 两柱间墙地面处风荷载产生的总剪力设计值:5.61KN 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 0.11Mpa 《砌体规范》表3.2.2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1.5Mpa 《砌体规范》3.2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1.2《荷载规范》3.2.4修正系数α=0.6《砌体规范》5.5.1永久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水平截面平均压应力σo:σo=γG*H2*γg1/h=0.01N/mm2≤0.8f= 1.2满足要求砖砌体自重:砖壁柱容重:Wk=βz μs μzWo=Vwo=Wk*l*H2=V=1.4*Vwo=剪压复合受力影响系数μ=0.26-0.082σo/f=0.2596V= 5.61KN≤(fv+αμσo)A=213KN满足要求折合1米宽墙段0.726.74.抗震验算: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 E=δN*fv《抗规》7.2.6普通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V E≤fv E*A/γRE《抗规》7.2.7-1地面以上高度墙体产生的压应力σo=γg1*H2/h= 5.6KN/m2∵σo/fv=0.051∴δN=0.80967《抗规》表7.2.6fvE=δN*fv=89.064KN砌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1《抗规》表5.4.2fvE*A/γRE=21.38KN特征周期Tg0.90《抗规》表5.1.4-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8《抗规》表5.1.4-1阻尼比ξ0.05《抗规》5.1.5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0.9+(0.05-ξ)/(0.3+6ξ)=0.9《抗规》5.1.5-1阻尼调整系数ε2=1+(0.05-ξ)/(0.08+1.6*ξ)=1《抗规》5.1.5-3自振周期T=0.6*n=0.6*1=0.6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α1α1=ε2*αmax*(Tg/T)^γ=0.1152《抗规》图5.1.5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γg1*H2= 1.344KN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α1*Geq=0.1549KN《抗规》5.2.1-1剪力系数λ0.016《抗规》表5.2.5地震剪力标准值V EK=Fek=0.15KN>λ*Geq=0.0215KN满足要求地震剪力设计值VE=1.3*VEK=0.2013KNVE=0.2KN≤fvE*A/γRE=21.38KN满足要求1、墙厚为240mm时,μ1取1.2;墙厚为90mm时,μ1取1.5;当墙厚小于24Omm且大于90mm时,μ1按插入法取值。
内纵墙自重计算公式一、计算公式自重=墙体体积×单位体积重量其中墙体体积=墙体长×墙体宽×墙体厚度;单位体积重量=材料密度×材料体积系数。
二、详细解释1.墙体体积墙体体积指的是墙体的实际体积,即墙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乘积。
这个体积是用来计算墙体自重的重要参数。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使用的单位是一致的,例如如果采用米作为单位,则所有尺寸必须以米为基准。
2.单位体积重量单位体积重量是指单位体积材料的重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也就是单位体积重量,因此在计算内纵墙自重时,需要根据墙体所选用的材料来确定单位体积重量。
一些常用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如下:-砖石材料:一般采用标准砖,其单位体积重量大约为1800-2000千克/立方米。
-混凝土:混凝土内纵墙的单位体积重量根据混凝土的配比和密度来确定,一般在2200-2500千克/立方米之间。
-石膏板:石膏板的单位体积重量一般在750-1000千克/立方米之间。
-石材:石材的单位体积重量根据不同种类和质量而有所差异,一般在2500-2700千克/立方米之间。
3.材料密度材料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材料所具有的质量。
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密度会有所不同。
材料密度与单位体积重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材料体积系数来建立的,材料体积系数是材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一般情况下,材料体积系数都是小于1的常数。
例如,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那么一个材料的密度如果是2000千克/立方米,那么它的体积系数就是2材料密度与单位体积重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单位体积重量=材料密度×材料体积系数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由单位体积重量来推算出材料密度。
三、相关注意事项在计算内纵墙自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墙体厚度的选择:墙体的厚度会直接影响墙体的自重。
一般来说,墙体的厚度越大,自重也就越大。
因此,在设计墙体时需要根据结构和建筑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厚度。
1常用建筑材料及构件自重表(作者:王军)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等)的各种原因的总称。
通常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直接作用就是力,即“荷载”。
按荷载随时间的变异可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其中,永久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内,其荷载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本章列出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几类永久荷载(自重)取值,为快速准确的结构计算提供方便。
1.1按容重(kN/m3)计量的建筑材料自重
本节对荷载规范中的材料自重进行了删减,摘录其常用部分,并补充了一些荷载规范中沒有的建筑材料。
1.2按单位面积重(kN/ m2)计量的建筑材料或构件自重
1.3常用建筑楼(含顶棚抹灰,结构层除外)单位重量(kN/ m2)
本节依据国标图集05J909<<工程做法>>中所列楼面构造,并选取常用类型进行自重计算。
未列出的楼面类型自重可根据本节各单项列表进行增减。
1.4常用建筑屋面(含顶棚抹灰,结构层除外)单位重量(kN/ m2)
本节依据国标图集05J909<<工程做法>>中所列屋面构造,并选取常用类型进行自重计算。
未列出的屋面类型自重可根据本节各单项列表进行增减。
坡屋面的自重荷载为垂直坡屋面方向,并非垂直向下,应用时请注意换算。
1.5常用建筑砌体墙单位重量(含双面粉刷及砌筑砂浆)(kN/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