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全程复习方略总复习课堂教学素材库知识点十五 环境保护 知识框架 14.当前全
- 格式:ppt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一、环境污染与防治1 •水污染及其防治(1) 水污染形成与危害(2) 水污染防治。
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成因及危害(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1)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危害(2)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4•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1)环境污染的成因。
环境污染大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同时兼顾自然原因。
如下表所示(2)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分析。
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3)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区域特 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环境管理等角 度来分析。
如下图所示: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优化产 业结构,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与发展;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加强环 境监测;加强绿化,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国际合作,联动治理等。
■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2015年我 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I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 废弃物;整治环境污袈的摘施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
地理高三下人教版知识点高三下学期地理是地理知识的集大成者,它是高中地理学科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学习地理的机会。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三下人教版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总结。
一、全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资源与资源利用地球上的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利用是指人类通过勘探、开发和利用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
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和资源,也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
3. 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当前,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消耗、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等。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重复利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地球的危机与挑战1. 地球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地球的生物环境,并维持着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 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环境保护的关键是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源,加强大气污染处理和监测。
3. 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源地、水质净化和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
4.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文化是指土地、自然环境、历史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发展文化。
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 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扩散过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二章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第3节环境保护(选修6)课内演练础梳理细析考纲明确考向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4.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5.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釆取的相应措施。
6.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7.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9.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10.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11.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1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14.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15.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16.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7.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18.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基础梳理自测自评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概述(1)分类:按属性可分为圧自然环境和②社会环境。
③污染影响(2)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③污染影响的程度: 环境质量可分为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2.环境问题概述⑴分类: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国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團姿土环境问题。
(2)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团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固经济、⑨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
(3)危害:威胁一回生态平衡:危害一回人类俺的可持续发展。
;直接制约(4)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包 括 回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回臭氧层破坏 等:大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固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回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 特点,一是事故带有3.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可以回改齢境;环境又回反作用于人类。
北京市2017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环境保护讲义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2017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环境保护讲义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2017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环境保护讲义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学习目标: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学习内容:总一、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2、人类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生活消费)使产品消耗、转化,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的物质能量输出给环境。
3、人类通过自己的发展活动(生产、消费)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
4、环境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反馈作用。
5、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6、环境自净能力7、环境问题的产生:总二、环境问题的特点-——-表现和分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全球性;地方性;城市VS农村总三、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总四、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分1—针对环境污染防治分2—针对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分3-针对生态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高考怎么考:试卷最后有一个10分的选考模块,专门考选修的内容例题讲解1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例题讲解2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空间的学科,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国内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最全面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
-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的轨道运行,周期为365.25天。
-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轴线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5度,引起了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分为经度和纬度,用于测量和定位地理位置。
2. 大气环境与气候-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天真层。
- 大气循环:包括垂直循环和水平循环,如对流循环、大尺度环流等。
-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统计数据,气象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和变化。
-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和气候特点,将地球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海洋,淡水资源相对较少。
-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蓄水、地下水等阶段。
-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地表水体与地貌- 湖泊和河流:湖泊是较大的静止水体,河流是水的流动形式,分为冲积型、冰川型、裂隙型等。
- 地表形态与地貌过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海岸、沉积作用等地形和地貌过程。
5. 生物地理- 生物区系: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区系,如热带雨林区系、温带草原区系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6.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世界各地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看法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欠缺,环境污染,生态损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1)自然原由自然原由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迸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祸(2)人为原由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量性的矛盾(根天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今世环境问题的要点是在尽可能短的期间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添,使世界人口坚固在适合的规模。
今世环境问题的特色1.两种不一样样的环境观可连续发展的看法和内涵:( 1)看法:可连续发展就是既满足今世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己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看法。
(2)基本思想:①激励经济增添;②要保证资源的可连续利用和优异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 3)中国的可连续发展——《中国21 世纪议程》。
今世环境问题的主要特色:危害的不可以预示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世界性。
(主题分享 -- 教育讲课 / 地理纵横 / 成长导航 / 家庭教育 /教师主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看法:指环境对外来物质拥有必然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由 : 在必然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 污染物排放超出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经过水体或食品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因为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