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专题复习,习题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536.74 KB
- 文档页数:8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可逆反应:在__________下同时向__________进行和向__________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1)正反应和逆反应是在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2)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为______________。
(3)很多化学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是________反应。
2.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曲线,以反应m A(g)+n B(g)p C(g)为例,假设反应起始时只有反应物A和B,则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曲线为:3.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__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1)同一种物质υ正________υ逆(填“>”,“<”或“=”)。
(2)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保持________。
5.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定、等、变、动。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________反应而言。
(2)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不再随时间的变化________。
(3)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__,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________。
(4)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________。
(5)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化学反应好像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________平衡。
6.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
当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这种改变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7.影响化学平衡的外部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精品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g)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4.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
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A的浓度B.扩大容器的容积C.加入催化剂D.升高温度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b Y(g)c Z(g)+d W(g)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a+b)>(c+d)C.Z的体积分数变大D.X的转化率变小6.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 X和1mol Y 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化学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专项复习——专题:【精编23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分)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B. 、30 MPa下,将mol 和mol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 已知在、101 kPa下,1 g 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D.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为和,反应如下:3.;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D. 降低温度同时移出5.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 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C. 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可减少尾气中CO的浓度D. 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6.可逆反应,下表中的数据为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由此判断下列图象错误的是温度A. B.C. D.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石墨金刚石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 已知则向254g 中通入,反应放热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8.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变大B. 及时除去二氧化碳,能使NO完全转化C. 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 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炔的标准燃烧热为,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B. 、30MPa下,将mol 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 已知:,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D. 已知:1mol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mol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已知1个分子中含有6条键.则:10.在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B. 在图中的时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右移C. 如图所示条件下,平衡常数为2D. 图中的y可以表示平衡常数或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的生成B.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C. 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D.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有利于次氯酸浓度增大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0510152025根据表中数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为A. B.C. D.13.可逆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消耗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消耗2nmolNO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 全部14.将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5.在的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不变,充入氩气使容器的容积和压强都增大一倍,此时平衡将A. 不移动B. 左移C. 右移D. 无法确定1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是A. 的生成速率与的生成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C. 、、的浓度不再变化D. 、、分子数之比为1:3:217.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减小C. 其他条件不变,移走部分HCl,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物质的量,的转化率增大18.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A. NaCl固体B. 水C. 固体D. NaOH固体19.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 与浓互为可逆反应B.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C. 外界条件改变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限度不改变D. 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20.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倍。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可逆反应(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E .v 正(M)=v 逆(N)F .v 正(M)=v 逆(Q)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化学平衡练习题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化学平衡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1、对于可逆反应:2SO₂+ O₂⇌ 2SO₃,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SO₃的同时消耗 n mol O₂B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C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 SO₂、O₂、SO₃的分子数之比为 2∶1∶2答案:B解析:A 选项中,生成 2n mol SO₃的同时消耗 n mol O₂,都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 选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选项,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断依据;D 选项,SO₂、O₂、SO₃的分子数之比为 2∶1∶2 ,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浓度不再改变才是平衡状态的标志。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 + 3B(g) ⇌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 生成的速率与 C 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C 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答案:AC解析:A 选项,C 生成的速率与 C 分解的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B 选项,生成 n mol A 和生成 3n mol B 都表示的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C 选项,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 选项,分子数之比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断依据。
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₂+ 3H₂⇌ 2NH₃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1 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键形成B 1 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键断裂C N₂、H₂、NH₃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D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答案:AD解析:A 选项,1 个N≡N 键断裂表示正反应,3 个 H—H 键形成表示逆反应,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达到平衡;B 选项,1 个N≡N 键断裂和 3 个 H—H 键断裂都表示正反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C 选项,分子数之比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断依据;D 选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2.2.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解析版)1.下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答案】C【解析】减小反应物浓度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迅速降低,且达到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比原平衡时的速率小,这与图像不符,C错。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850℃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2(g)+H2(g)CO(g)+H2O(g)。
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0.75molCO。
那么当H2改为9mol,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A.1.2mol B.1.5mol C.1.8mol D.2.5mol【答案】C【解析】CO2(g)+H2(g)CO(g)+H2O(g)H2改为9mol相当于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2的转化率增大,CO、H2O的物质的量均增大,生成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大于0.75+0.75=1.5;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若相对少量的CO2完全反应,CO、H2O的物质的量最多为1mol,即生成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最大值为2mol,只有C正确。
3.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混和溶液呈红色。
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存在下述平衡:Fe3++3SCN -Fe(SCN)3(红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颜色不变,产生红褐色沉淀,平衡不移动B.溶液颜色变浅,产生红褐色沉淀,平衡向右移动C.溶液颜色变深,平衡向右移动D.溶液颜色变浅,产生红褐色沉淀,平衡向左移动【答案】D【解析】改变物质的浓度,平衡向着减小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增大反应物粒子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粒子浓度,都可以使平衡正移;反之,平衡逆移。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以下是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1.(上海卷)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与压强等,但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平衡常数才会变。
2.(全国大纲卷)反应X(g)+Y(g)??2Z(g)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由X(g)+Y(g)??2Z(g) 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温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3.电镀废液中Cr2O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放热(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A项正确;B项pH增大时,c(O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错误;c(Pb2+)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n(Cr2O)减小,D项错误。
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 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正确;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原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时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因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进行和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1)正反应和逆反应是在 (填“相同”或“不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2)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为 。
(3)几乎所有的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3.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1)同一种物质υ正=υ逆(填“>”,“<”或“=”)。
(2)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保持不变。
4.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曲线,以反应:m A(g)+n B(g)p C(g)为例,假设反应起始只有反应物A 和B ,则该反应的速率曲线为:5.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定、等、变、动。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4)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5)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化学反应好像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化学平衡常数K :可逆反应:mA+nB pC+qD 达到平衡时,常数K=,该常 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1)K 值越大,表示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
(2)对于某一个可逆反应来讲,K 值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3)即使同一反应,若反应方程式不同,则K 的表达式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4)所谓浓度,指的是气体或溶液的浓度,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定为常数1,可以不写。
7.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转化率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 A 和2mol B 放入容积为5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min 后,测得容器内B 的浓度减少了0.2mol·L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5min 内该反应用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2mol·L -1·min -1 B.5min 时,容器内D 的浓度为0.2mol·L -1C.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D.5min 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2.实验室用30%左右的24H SO 溶液(浓度约为3.7-1mol L )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下列措施不可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适当升高温度B.将锌粒改为锌粉C.将所用硫酸加适量水稀释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H 2O 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 2O 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 2O 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 越小,H 2O 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有少量Mn 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 2O 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 2+对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4.酸性条件下,KMnO 4与H 2C 2O 4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0.1mol·L -1的KMnO 4溶液与过量的H 2C 2O 4反应,测得Mn 2+的生成速率v 与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 CO 2转移电子10molB.方程式配平后,H 2O 的系数为6C.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内v 减小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后来突然增大是因为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D.t 0时,Mn 2+的浓度最大 5.设C+ 2CO 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1v ; 22N +3H 32NH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2v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 1v 和2v 的变化情况为( ) A.都增大B.都减小C. 1v 增大, 2v 减小D. 1v 减小, 2v 增大6.在温度相同、容积均为2L 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化学平衡状态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使NO 和O 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0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2H 2+O 2=====点燃2H 2O 与2H 2O=====电解2H 2↑+O 2↑ 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 与Br 2+SO 2+H 2O===2HBr +H 2SO 4 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④2SO 2+O 2 催化剂△2SO 3与2SO 3 催化剂△2SO 2+O 2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 2和H 2合成NH 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5.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中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6.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v逆(NH3) B.3v正(N2)=v正(H2)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SO2、O2、SO3共存B.SO2与SO3的浓度相等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8.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的体系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下列物质中的()A.SO2B.O2C.SO3D.SO2、SO3、O2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多选)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A,同时生成3mol BC.单位时间内生成B的速率,与生成C的速率相等(数值)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A,同时生成2mol C10.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B.P、Q、R、S的分子数之比为1:1:1:1C.反应容器内P、Q、R、S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11.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多选)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12.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mol N2和3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训练(三)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若氮气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的反应时间为(C)A.等于1.8 sB.等于1.2 sC.大于1.8 sD.小于1.8 s2.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坐标曲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D)A.O~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C.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D.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3.将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生反应:2Fe3+(aq)+2I-(aq)2Fe2+(aq)+I2(aq),下列各项能判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溶液颜色不再变化B.c(K+)不再变化C.c(Fe3+)与c(Fe2+)之和不再变化D.v正(I-)=2v正(I2)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烧瓶(1)中气体颜色变浅,烧瓶(3)中气体颜色变深C.烧瓶(1)中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5.将4 mol CO(g)和a mol H2(g)混合于容积为4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H2为0.5 mol·L-1,经测定v(H2)=0.1 mol·L -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平衡常数K=2B.H2起始投入量为a=6C.CO的平衡转化率为66.7%D.平衡时c(CH3OH)=0.4 mol·L-16.工业上可利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温度(℃) 250 300 350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300 ℃时在某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某时刻测得三种气体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C.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H2浓度变小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CH3OH(g),达到新平衡时,CH3OH(g)的百分含量将减小7.工业上采取下列方法消除NO2污染:CH4(g)+2NO2(g)N2(g)+CO2(g)+2H2O(g)+867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冷却使水液化可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B.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常数增大C.缩小容器的体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小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NO 2的平衡转化率8.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 和B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20~30 min 时温度、压强不变,40 min 时温度不变,增大压强B.前8 min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s)-1C.反应方程式中的x =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20~40 min 时该反应的环境温度不变9.温度为T 0时,X(g)、Y(g)、Z(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 min 时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 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 1、T 2时发生反应,Z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 (X)=v (Y)=2v (Z)B.图a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37.5%C.T 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3.3D.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根据题图a 可知,0~4 min 时,X 、Y 的浓度分别减少0.25 mol·L -1、0.25 mol·L -1,Z 的浓度增加0.5 mol·L -1,则化学方程式为X(g)+,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 (X)=v (Y)=12v (Z),A 项错误;题图a 中,Y 的起始浓度为0.4 mol·L -1,平衡浓度为0.15 mol·L -1,则Y 的转化率为0.4-0.150.4×100%=62.5%,B 项错误;达到平衡时c (X)=0.05 mol·L -1,c (Y)=0.15 mol·L -1,c (Z)=0.5 mol·L -1,则平衡常数K =c 2c c=0.520.05×0.15≈33.3,C 项正确;根据题图b 可知,T 1条件下反应先达到平衡,则T 1>T 2,T 2→T 1,温度升高,c (Z)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0,D 项错误。
]10.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N 2(g)+3H 23(g)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对两种平衡状态下各物理量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衡状态Ⅱ时的c(H2)一定小B.平衡常数K一样大C.平衡状态Ⅱ时的c(NH3)一定大D.平衡状态Ⅱ时的v(正)一定大11.硝酸生产中,500 ℃时,NH3和O2可能发生如下反应:①4NH 3 (g)+5O2(g)4NO(g)+6H2O(g)+9 072 kJ,K=1.1×1026②4NH 3(g)+4O2(g)2N2O(g)+6H2O(g)+1104.9 kJ,K=4.4×1028③4NH 3(g)+3O2(g)2N2 (g)+6H2O(g)+1 269.02 kJ,K=7.1×1034其中,②、③是副反应。
若要减少副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NO的产率,最合理的措施是()A.增大O2浓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减小压强 D.降低温度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2Cl2(橙黄色液体)+Cl2(气)2SCl2(鲜红色液体)+61.16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将增大B.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n mol S2Cl2的同时也生成n mol Cl2C.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氯气的百分含量减小D.加入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13.常温常压下,向2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可逆反应:3A(g)+2B(s)2C(g)+D(g)+Q(Q>0),5 min后达平衡,测得容器中n(C)=0.8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使用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该平衡均不会移动B.3v(A)=2v(C)=0.16 mol/(L·min)C.升高温度,该平衡正向速率减小,故平衡逆向移动D.该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Q kJ的热能14.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p1<p2B.图中A点逆反应速率比B点逆反应速率快C.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D.如果压缩体积,平衡向右移动,CO浓度变小15.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 A(g)+b B(g)c C(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T 1>T 2,p 1<p 2,a +b <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T 1<T 2,p 1>p 2,a +b <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T 1>T 2,p 1>p 2,a +b >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16.已知(HF)2(g)2HF(g)—Q(Q>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 总)与总物质的量(n 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温度:T 1<T 2B.平衡常数:K (a)=K (b)<K (c)C.反应速率:v b >v aD.当m 总n 总=30 g/mol 时,n (HF)∶n [(HF)2]=2∶1 17.有一化学平衡m A(g)+n B(g)p C(g)+q D(g),如图所示的是A 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 +n >p +q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 +n <p +q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 +n <p +q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 +n >p +q18.煤气化的一种方法是在气化炉中给煤炭加氢,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s)+2H 2(g)CH 4(g),在V L 的密闭容器中投入a mol 碳,同时通入2a mol H 2,控制条件使其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碳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上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在4 MPa 、1 200 K 时,图中X 点v (H 2)正<v (H 2)逆C.在5 MPa 、800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V 2a 2 D.工业上维持6 MPa 、1 000 K 而不采用10 MPa 、1 000 K ,主要是因为前者碳的转化率高19.用CO 合成甲醇(CH 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 2(g)CH 3OH(g)+Q(Q>0),测得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T3B.正反应速率:v(b)>v(d),v(a)>v(c)C.平衡常数:K(a)>K(c),K(b)=K(d)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b)>M(d),M(a)<M(c)20.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1 mol B气体充入2 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g)+B(g)x C(g)+D(s),t1时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