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
- 格式:docx
- 大小:381.21 KB
- 文档页数:10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及意义陈国勤;顾莹莹;刘芳;胡帅尔;莫明聪;刘慕嫦;杨通【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年(卷),期】2006(6)10【摘要】目的研究MMP-2、MMP-9、TIMP-1、TIMP-3、CD44v6、Ki-67、LDR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筛选评价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肺非小细胞癌的组织,并对肺非小细胞癌不同类型或分期进行分析。
结果肺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3、CD44v6、Ki-67蛋白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其中以Ki-67为著;TIMP1在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中都有相关性;MMP-2、MMP-9、TIMP-1、TIMP-3、Ki-67均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结论肺癌组织中MMP2、MMP-2、MMP-9、TIMP-1、TIMP-3、CD44v6、Ki-67均升高,可以作为预后指标的参考。
【总页数】3页(P1755-1756)【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转移;预后;免疫组化【作者】陈国勤;顾莹莹;刘芳;胡帅尔;莫明聪;刘慕嫦;杨通【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3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魏朋华;沈志鹏;王华;钱素泉;高智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及其与SUVmax的相关性 [J], 赵宁;潘娜;吴占波;申学杰;任红亮;董一楠;张姝阳;魏枫;张新伟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J], 邢舴;呼群;苏乌云;赵海燕;王华;张称心4.非小细胞肺癌组织DSG3与Ki-67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J], 赵甜甜;滕圣敏;满其荣;王祥阁;张新东5.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Nestin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J], 钱嘉琳;杨晓华;冯久贤;沙慧芳;韩宝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癌患者和肺良性病变患者中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明显(P<0.0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和病灶大小、P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结论:VEGF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lung benign lesions,all patients were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levels. Results:VEGF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lung expressio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s comp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1),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 lesion size,PTNM staging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closely related. Conclusion:VEGF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SCLC.[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GF;immunohistochemical肺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得80%,可以分为不同得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与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得大细胞癌(largecell carcinoma,LCC)(10%)。
随着肺腺癌与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得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得 NSCLC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得就是小活检标本(占 70%)得诊断,此时有效得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尤显重要。
免疫标志物得重要性不仅体现在 N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得诊断与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得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得分子学改变(如EGFR、EML4-ALK),用于满足NSCLC 个体化治疗与预后判断得需要、在越来越多得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得抗体(组合)达到对NSCLC,特别就是小活检标本得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得,本文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1)TTF-1TTF-1 就是肺腺癌最常用得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得肺腺癌表达 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得强阳性,约20% 得肺腺癌不表达TTF—1。
TTF-1 在肺腺癌中得表达与分化程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alar 细胞特征得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1)。
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ty 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50%得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 90%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
非小细胞肺癌中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肿瘤肺组织中Ki67的表达。
结果 Ki67在NSCLC中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i67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解剖学位置、肿瘤最大径方面、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i67对肺癌的治疗和预后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Ki67 免疫组织化学肺癌是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及健康。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指除了小细胞癌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肺癌,占所有肺癌的75%-80%。
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临床晚期,而且多发生了淋巴结或其他脏器的转移,往往已失去了手术机会。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肿瘤细胞具有不受控生长增殖性。
Ki67单克隆抗体能标记处于G1后期,S期,G2期和M期细胞核抗原,而G0,G1期不被标记,故被认为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较为理想的抗体[1]。
本实验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的Ki67的表达,研究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实验中NSCLC及癌旁组织标本均取自我院胸心外科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其中NSCLC标本62例(鳞癌39例,腺癌23例),癌旁非肿瘤肺组织20例。
男40例,女22例,年龄41-78岁。
入组标准:①术前病理为原发性肺鳞癌或腺癌。
②手术前未作化疗、放疗或免疫学治疗。
③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根治手术,系统性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报告证实肿瘤组织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类明确,TNM分期明确。
④所取肺癌旁肺组织为距肿瘤边缘至少5cm以上的肺组织,并经HE染色后由病理科医师电镜检查为未发现癌细胞的肺组织。
VEGF和MMP-9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梁乃超【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17【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检测对其疗效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77例纳入该研究。
采用S P免疫组化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上述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或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VEGF和MMP‐9的检测。
对VEGF、MMP‐9的表达水平、阳性率与病变转移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MMP‐9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M M P‐9蛋白阳性率为70.13%,癌旁正常肺组织的阳性率为22.08%,肺部良性病变组织的阳性率为5.19%。
V EG 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73%,癌旁正常肺组织的阳性率为38.96%,肺部良性病变组织的阳性率为22.08%。
V EG F、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
VEGF、MMP‐9与肿瘤组织的转移、分期、分化,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MMP‐9、VEGF都参与了非小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 MMP2、VEGF在其中可能起到协同促进作用,MMP‐9、VEGF联合分析可能更有助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页数】3页(P2529-2530,2531)【作者】梁乃超【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外一科 0683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CEA、CYFRA21-1和CA125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水平的评估价值[J], 王秋波;施雪峰;李巍;惠超2.VEGF、MMP-9、PPAR-γ与临床生化指标联合\r检测对DN预后的评估价值[J], 时美红;王菲3.血清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杨颖;夏曙;何肇晴;汪锐;陈丹4.贝伐珠单抗综合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VEGF、MMP-9及COX-2表达的影响 [J], 王磊;魏南5.血清miRNA-1296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分析 [J], 兰超;曹雷;刘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肺癌类型,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
随着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治疗需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型进行明确,并根据病理分型制定靶向治疗方案[2]。
临床上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病理检查,但其检测耗时长,因此还需寻找其他辅助诊断手段。
而肿瘤标记物检测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常用辅助手段,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 )5/6、P40是两种常用的恶性肿瘤标记物,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中CK5/6、P4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87岁,平均(52.37±15.49)岁;男75例,女45例;病理分型:肺鳞癌72例,肺腺癌48例。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②年龄≥18岁;③神志清醒。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传染病;④合并严重感染。
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6012作者简介:路敏(198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主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临床病理。
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中CK5/6、P4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路敏(北京市仁和医院,北京,102600)临床医学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中细胞角蛋白(CK )5/6、P4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肺部病灶组织作为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测定CK5/6、P40表达水平。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084投稿邮箱:sjzxyx12@·临床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Napsin-A、CK7、p63及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杨欣,马鹏隽,刘志玥,江浩,陈志全(通讯作者)(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0 引言我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肺癌又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指出,我国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而女性位居第四[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作为原发性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80%-85%[2]。
对NSCLC 中占据80%比例的腺癌与鳞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显得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组化法作为肺癌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在肿瘤的诊断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3]。
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化法,对NSCLC 中Napsin A 、CK7、p63及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进行研究[4]。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至2017年通过外科手段切除的未经放化疗的NSCLC 患者病理组织标本86例。
病理标本均由2名我院高年资病理科医生确诊。
其中确诊腺癌62例,鳞癌24例。
男性47名,女性39名。
年龄39-80岁,平均(60.44±8.99)岁。
本次86例患者均满足:①原发性肺癌;②经病理学诊断为NSCLC ;③术前均未行任何形式的放化疗;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
所有病理标本均经病理科常规处理,待免疫组化分析。
1.2 方法。
病理标本均于病理科进行常规处理,中性福尔马林液(10%)固定,石蜡包埋,厚度为4 μm 连续切片,HE 染色,进行病理诊断;sp 免疫组化法,鼠抗人单克隆抗体(NapsinA 、CK7、p63、Ki67)及DAB 显色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非小细胞肺癌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1 引言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该领域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
虽然对于免疫治疗适宜人群筛选和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但PD-L1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IHC,简称免疫组化)检测是评估肿瘤组织PD-L1表达状态的一种有效且最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以识别或辅助预测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2 国内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应证按照《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内容推荐,目前针对晚期NSCLC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中国已有多个PD-1/PD-L1抑制剂适用于一线、二线或以上治疗,其中PD-L1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伴随诊断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一线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
PD-L1检测结果也可作为补充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作为二线或以上治疗提供信息。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测标记物PD-L1指标使用随着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NSCLC患者PD-L1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等也随适应证需要作为伴随诊断或补充诊断而相应获批。
其中最大特点是各个药物分别对应不同的PD-L1试剂克隆或平台,且其判读阈值也各不相同。
本共识建议选择我国NMPA批准的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或抗体试剂,具体推荐内容详见表1 。
除PD-L1(22C3)试剂盒获批以外,其浓缩液也于2020年5月获NMPA 批准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用于实验室自建检测(LDT)。
PD-L1免疫组化检测的获批试剂对应药物各有不同,因此各检测平台和试剂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也是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关注的重点。
4 PD-L1检测适用人群及检测时机4.1 PD-L1检测适用人群建议在兼顾检测成本、临床送检需求与实际操作的前提下,尽量为所有可能具有免疫治疗机会的NSCLC患者提供PD-L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临床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CC)(10%)。
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最重要的是病理诊断部分,肿瘤的鉴别诊断常常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实现,那么肺癌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本文带大家一起解读。
定义:免疫组化(IHC)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
免疫组化在肺癌中的作用1. 判断是否患有肺癌和肺癌的恶性程度;2. 对肺癌进行更深入的病理分型以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3. 在发现转移瘤的时候帮助确定原发部位。
CSCO指南推荐指标肺腺癌:TTF-1、Napsin A;肺鳞癌:P40、CK5/6,P63(P63也可表达于部分腺癌中,前二者对鳞癌的特异性相对更高);小细胞癌:CD56、Syno、CgA、INSM1、TTF-1、CK、Ki-67。
(一)腺癌➤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1. 75%-85%肺腺癌表达,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鳞癌通常不表达;2. 分化越差(如浸润性粘液腺癌、胶样腺癌)则越可能表达缺失;3. 在肺的转移性腺癌中,TTF-1几乎不表达。
➤Napsin A(新天冬氨酸蛋白酶 A)1. 70%-90%的肺腺癌表达,3%肺鳞癌表达,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与TTF-1结合是检测腺癌最好的标志物组合;2. 在肺腺癌中表达也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3. 部分转移性肺癌表达,如肾细胞癌、少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腺癌、胆管细胞癌等。
➤CK7(细胞角蛋白-7)1. 敏感性高,几乎100%肺腺癌表达;2. 特异性差,30%-60%肺鳞癌表达,表达广泛见于乳腺、胃、卵巢、子宫等多个器官的腺癌,需与TTF-1、NapsinA联合应用。
P63、TTF-1、Napsin-A在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摘要】目的:通过对527例非小细胞肺癌P63、TTF-1、Napsin-A表达的分析,探讨这三个免疫组化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P63、TTF-1、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X?检验,以P<0.05为标准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8.5%,在肺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6.5%,X2=365.889,P=0.000差异显著;TTF-1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在肺腺癌中阳性表达为率92.9%,X2=443.710,P=0.000,差异显著;Napsin-A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在肺腺癌中阳性表达为率86.3%,X2=287.312,P=0.000,差异显著。
结论:P63、TTF-1、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于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P63,TTF-1,Napsin-A,非小细胞肺癌,鉴别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5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417例,女110例;年龄为20~83岁,中位年龄61岁;肺鳞癌的272例,肺腺癌的为255例。
1.2 方法1.2.1主要试剂(1)I抗:Napsin A:LEICA;P63:迈新,TTF-1:迈新(2)II抗:鼠抗体napsin A单克隆抗体(ARP,American Research Products,Inc)鼠抗体TTF-1单克隆抗体(北京中山技术有限公司)(3)通用型SP试剂盒(北京中山技术有限公司)(4)DAB显色剂:罗氏1.2.2实验过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块切成4um厚切片,每个蜡块各做4张切片。
第一张用HE染色,第二张用0.01%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第三,四张分别进行抗-napsin A,抗-TTF-1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的细胞组织学亚型分类进展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它的组织学亚型多种多样。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NSCLC 的组织学亚型分类标准也随之不断升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
截至目前,NSCLC 最常用的组织学亚型分类系统是根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划分为以下几个亚型:1. 腺癌:占 NSCLC 的40% ~ 50%。
腺癌细胞形态多样,常呈小管状、实变状、乳头状和粘液腺型等多种形态,也有混合型。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K7、TTF-1 阳性。
2. 鳞癌:占 NSCLC 的25% ~ 30%。
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呈鳞状或立方形,亦有多形性。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40、p63、CK5/6 阳性。
3. 大细胞癌:占 NSCLC 的10% ~ 15%。
细胞形态多变、异型,缺乏特异性。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TTF-1 阴性,CK7 及 CK20 不完全阳性。
4. 慢性支气管炎型肺癌 (CCLC):占 NSCLC 的5%。
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伴有纤维化和肺泡萎缩。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K7、TTF-1 阴性,CK5/6、p63、p40 阳性。
5. 神经内分泌肺癌 (LCNEC):占 NSCLC 的2% ~ 3%。
细胞形态呈中小细胞,胞浆鲜红色、丰富多角质,并且有核异形现象。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TTF-1、CD56、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 及 NCAM 均阳性。
6. 滤泡型腺癌 (LPA):占 NSCLC 的1% ~ 3%。
微小腺泡状成分较多,瘤细胞直径均小于或等于30μm。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K7、TTF-1、Napsin A 均阳性。
此外,还有一些较罕见的NSCLC 组织学亚型,如光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淋巴瘤样癌及甲状腺癌样癌等,这些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与预后影响较大,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NSCLC 组织学亚型分类的发展和进展提高了临床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对于患者的预后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LCC)(10%)。
随着肺腺癌和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 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是小活检标本(占70%)的诊断,此时有效的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显重要。
免疫标志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NSCLC 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的分子学改变(如EGFR、EML4-ALK),用于满足NSCLC 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
在越来越多的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抗体(组合)达到对NSCLC,特别是小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
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1)TTF-1TTF-1 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 的肺腺癌表达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的强阳性,约20% 的肺腺癌不表达TTF-1。
TTF-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alar 细胞特征的腺癌几乎全部表达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1)。
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50% 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90% 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
通常认为肺鳞癌不表达TTF-1。
因此,TTF-1 主要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不能鉴别肺腺癌和肺NETs。
在非肺源性肿瘤中,除了甲状腺癌几乎全部表达TTF-1 以外,少量子宫内膜、子宫颈、卵巢、乳腺和结直肠的腺癌也表达TTF-1。
与Napsin A 不同,所有类型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均不表达TTF-1。
表1. TTF-1 和Napsin A 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腺癌中的表达(2)Napsin A Napsin A也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0%-90% 的肺腺癌表达Napsin A,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TTF-1,TTF-1 和Napsin A 是目前诊断肺腺癌最优秀的抗体组合之一。
与其他Ⅱ型肺泡标志物(TTF-1、细胞表面糖蛋白)相似,Napsin A 在肺腺癌中表达也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表1)。
约3% 的肺鳞癌表达Napsin A,肺NETs 不表达Napsin A,因此可以用于肺腺癌和NETs 的鉴别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肾组织表达Napsin A,高达80% 乳头状RCC 和34% 的透明细胞RCC 表达Napsin A。
部分女性生殖系统来源的腺癌表达Napsin A,见于约7% 的卵巢腺癌和15% 的子宫内膜腺癌,其中高达2/3 的透明细胞腺癌表达Napsin A。
其他组织器官发生的小部分腺癌也表达Napsin A,如甲状腺的乳头状癌和差分化(间变性)癌、胆管细胞癌等。
(3)CK7几乎100% 的肺腺癌均表达CK7,极高的敏感度使CK7 成为肺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常用的抗体之一,特别是在鉴别肺原发性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时,CK7 常作为首选的抗体组合成员。
但CK7 的特异性较低,30%-60% 的肺鳞癌表达CK7。
在非肺源性腺癌中,CK7 表达广泛见于乳腺、胃、卵巢、胰腺、子宫、尿路上皮等多种器官和部位发生的腺癌,因此,在肺腺癌鉴别诊断时,需与其他特异度较高的抗体(TTF-1、Napsin A)联合应用。
(4)肺泡表面糖蛋白(SP-A、SP-B)SP-A、SP-B 仅表达于约50% 的肺腺癌。
其表达的组织学谱系较窄,主要见于分化程度较高的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alar 细胞分化特征的腺癌,在差分化肺腺癌常常表达缺失,对于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具有杯状细胞特征的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肺泡表面糖蛋白几乎无诊断价值。
(5)Cam5.2Cam5.2 是常用的低分子量角蛋白,包括CK8 和CK18。
几乎100% 的肺腺癌表达Cam5.2,约35% 的肺鳞癌和20% 的肺LCC 也表达Cam5.2。
此外,Cam5.2 可表达于人体几乎所有类型的腺癌,特异性较低使Cam5.2 在肺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均非常有限。
2. 肺鳞癌常用免疫标志物(1)p63 及ΔN p63(p40)p63 和p40 是肺鳞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
高于90% 的肺鳞癌p63 呈强烈核表达,一般认为p63 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0%-33%,且常常呈局灶性低水平表达。
p63 诊断肺鳞癌的敏感度高达97.4%,但特异度较低,仅有72.8%。
相当比例的肺非鳞癌表达p63,肺NETs 不同程度表达p63,在TC 和AC 中p63 不表达或呈较低水平(6%)表达,p63 在13.5%-18% 的LCNEC 以及约22% 的SCLC 中表达。
p40 的敏感度与p63相似,但特异度优于p63,高达96.8% 的肺鳞癌均强表达p40,仅在3%-5% 的腺癌中表达,且常呈局灶阳性(<5%)表达。
肺NETs 中,p40 不表达于肺类癌,仅在3.6% 的LCNEC 中表达。
此外,2.4% 的间皮瘤表达p40。
(2)CK5/6CK5/6 是肺鳞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100% 的肺鳞癌表达CK5/6,其表达与鳞癌的分化、分级无关,但也有研究显示,20% 的低分化鳞癌不表达或仅低表达。
2%-33% 的肺腺癌可表达CK5/6,但常呈局灶性低水平表达。
75%-100% 的胸膜上皮样恶性间皮瘤也表达CK5/6,联合应用其他特异性间皮瘤标志物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CK5/6 与DSG3 组合可以诊断92.6% 的鳞癌。
在p63 不表达的情况下,单一的CK5/6 表达并不足于支持鳞癌的诊断。
(3)CK34βE12几乎100% 的肺鳞癌均表达CK34βE12,但高达89% 的肺腺癌同样表达CK34βE12,与p63、p40 比较,CK34βE12 特异性低且敏感性并无优势,因此不作为一线抗体使用。
DSG3 新近被广泛应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诊断,85%-90% 的肺鳞癌表达DSG3,其几乎不表达于肺腺癌(﹤2%)。
DSG3 和Napsin A 鸡尾酒抗体能区别85% 以上的肺腺癌和鳞癌。
其他上皮性标志物如MOC-31、CEA、COX-2 等在肺鳞癌和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价值非常有限且意义不大。
3. 肺NETs 常用免疫标志物(本共识除外SCLC)肺NETs 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20%-25%,包括TC、AC、LC-NEC 和SCLC,TC、AC 和SCLC 的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而LCNEC 的诊断则常需要结合免疫标志物。
CgA、Syn 和CD56 是最常用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组合,其中CgA 的特异性最强。
41%-75% 的LCNEC 表达TTF-1,约60% 的LC-NEC 表达CK7。
Ki-67 增殖指数对肺NETs 具有诊断和分级双重意义,TC 的Ki-67 增殖指数≤ 5%,属于低级别NETs,AC 为5%-20%,属于中级别NETs,LCNEC 通常≥ 60%,属于高级别NETs。
LCNEC 的诊断除依靠形态学特征,还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或电镜检查证实神经内分泌。
免疫标志物在NSCLC 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1. 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诊断TTF-1、Napsin A、CK5/6 和p63(p40)是目前鉴别肺腺癌和鳞癌最常用的抗体组合之一。
鉴于p63 在10%-33% 的肺腺癌中呈局灶性低表达,因此在判断p63 染色结果时,仅弥漫性强表达于胞核时才能判读为阳性。
同样对于CK5/6,只有弥漫强表达时才能判断为阳性(弥漫性表达定义为﹥50% 的肿瘤细胞表达)。
通常TTF-1/p63 组合在腺癌和鳞癌均是一个阳性而另一个阴性,如果TTF-1/p63 均阳性,倾向于诊断腺癌,因为p63 可以在腺癌中表达而TTF-1 几乎不在鳞癌中弥漫表达;如果TTF-1/p63 均阴性,则仍然怀疑腺癌,因为TTF-1 在差分化腺癌中缺失表达的现象较常见,而p63 在鳞癌中的表达非常稳定,一些所谓「p63 阴性的低分化鳞癌」其实可能是实体性腺癌;但TTF-1/p63 双阴性也可见于其他类型腺癌。
所有鳞癌标志物均不能鉴别转移性鳞癌、肌上皮癌、尿路上皮癌、上皮样恶性间皮瘤,甚至包括肉瘤和大细胞淋巴瘤。
p63 在部分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等)中表达,而p40 在上述大细胞淋巴瘤中不表达,因此选择p40 代替p63 能有效避免将肺或纵隔的大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鳞癌(表2)。
表2. 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标志物2. 肺腺癌与硬化性肺细胞癌(sclerosing pneumocytoma)的鉴别诊断硬化性肺细胞瘤由两型细胞组成:表面细胞和上皮圆形细胞,两型细胞均可能起源于呼吸道多潜能原始上皮细胞,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的分化特征,因此表达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免疫标志物,如TTF-1、Napsin A 等。
但与肺腺癌弥漫一致性表达上述指标有所不同,硬化性肺细胞瘤两型细胞之间的表达模式有明显的特征。
90%-100% 的硬化性肺细胞瘤两型细胞均表达TTF-1,但与表面细胞比较,圆细胞的染色强度稍弱。
表面细胞弥漫一致性表达Napsin A、CK-pan、CK7 和肺泡表面糖蛋白,大部分表达Cam5.2;而圆细胞不表达CKpan 和肺泡表面糖蛋白,不表达或仅呈局灶性弱表达Napsin A,仅31% 的病例表达CK7,17% 的病例表达Cam5.2。
除此之外,圆细胞通常一致性表达vimentin。
需注意的是,上述指标的表达模式只有在手术切除标本中才能充分显现,对于小活检标本,免疫标志物对于鉴别硬化性肺细胞瘤和低级别腺癌非常困难。
3. 肺原发性癌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1)肺腺癌与转移性腺癌的鉴别诊断肺是多种类型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其中腺癌可能来自胃肠道、乳腺、卵巢、子宫内膜和前列腺等器官,未知原发部位的转移性腺癌占所有肺癌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