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
- 格式:ppt
- 大小:14.71 MB
- 文档页数:43
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1.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解析。
-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像在说柳树像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
“碧玉”呀,是那种翠绿翠绿的美玉,把柳树说成是用碧玉打扮起来的,这柳树得多美呀,而且还长得高高的,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那儿呢。
- “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的意思。
你看,柳树的枝条就像一万条绿色的丝带垂下来,风一吹呀,就像丝带在随风飘舞,那画面可美了。
这诗人可真会观察,把柳树的枝条写得这么生动。
- 然后“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开始好奇了,这么细细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呢?这就像我们看到一件特别精致的东西,就会想是谁做的呀。
- 最后“二月春风似剪刀”,哇,原来诗人觉得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些细细的叶子裁剪出来的。
这个想法可太有趣了,把春风比作剪刀,既巧妙又很有创意呢。
1.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解析。
- “黄河远上白云间”,你看这黄河水呀,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直流到白云中间去了。
这得是多远的距离呀,诗人这一写,就把黄河的那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写出来了。
- “一片孤城万仞山”,“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万仞山”就是很高很高的山。
在这么多高山中间,有一座孤零零的城,这城看起来就很孤单,被群山包围着,感觉有点可怜巴巴的呢。
-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可太有名了。
就是说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这边来。
那玉门关外的士兵们听到羌笛吹奏这样哀怨的曲子,就更觉得凄凉了,因为没有春风,没有杨柳,没有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只有孤独的城和高高的山,还有那哀怨的羌笛声音。
这诗把边关的那种荒凉、战士们的那种思乡之情都写出来了,可真厉害。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古诗二首》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二、易写错的字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三、读一读,记一记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四、多音字六、会写字组词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六、古诗理解《村居》1.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11个生字,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默写古诗重点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说活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
1、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说到春天的古诗,你的脑海中是否出现了这首诗(出示)《春晓》。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首《村居》(出示《村居》全诗)。
2、介绍诗人。
(出示诗人资料)。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写,他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人们提起他,一般就是因为他写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村居》。
3、释诗题。
“村”是乡村,“居”是居住。
诗的题目意思是居住在乡村看到的景色。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古诗)这首诗请小朋友自己结合上面的注音自己读准它。
(补充: 趁,前鼻音)2、(出示无拼音莺、童、拂、堤、醉、鸢)这六个生字你会读吗?自己试试看。
(生自读)3、(出示加拼音莺、童、拂、堤、醉、鸢)你们读对了吗?“莺、童”是后鼻音,跟老师读,(师范读)“醉”,是平舌音。
(师范读)4、(出示词语: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那么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们,小朋友们,快自己读一遍吧!(生自读)老师也来读一遍,你们检查一下刚刚自己读的是否正确噢!(师读,生听)5、古诗读出节奏感。
(出示停顿符号:223)送入古诗中,小朋友们读一读,注意一下古诗的停顿。
(生自读,师再范读)听到了吗,用223的停顿读起来更顺畅,更舒服。
三、释诗意,赏析古诗。
1、诗人高鼎亲眼看到的怎样的景象呢?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行,(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
“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
“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领,感受韵味。
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