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728.50 KB
- 文档页数:6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获得工程师或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掌握电子学和工业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在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设备、过程控制、机电自动化系统与装置及电力拖动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分析、设计、运行、仿真及调试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部分本科毕业生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位教育。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1. 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要求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
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②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初步应用。
③要求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④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现代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进行基本的实际应用。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电子类技术技能,能解决常规性的工程技术问题。
(5)专业知识:具备电子学和工业自动化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般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掌握一定的控制电路设计思想并能运用于实践。
2. 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应用知识能力:掌握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过程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设备、电力拖动系统等领域的设计与管理能力;(3)创新能力:了解控制理论的前沿知识,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发展,具有对新的控制技术和控制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宽厚、复合、创新”特征的自动化工程研究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具有电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善于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及应用等。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较好的掌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施工、系统维护、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能力;(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1-2个学科方向前沿和发展趋势;(6)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定位自动化专业为长安大学名牌专业,根据学校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专业定位为“工程研究应用型”。
着力培养工程研究应用型国内一流自动化专业人才。
为满足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的要求,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坚持体现外语四年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和专业实践不断线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自动化技术发展或特色行业为背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突出计算机课程群和双语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工程意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和控制为主线,确保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并鼓励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引言: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已成为人才市场的热门需求。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系统化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套1200字以上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中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2.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自动化技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自动化领域中的跨学科、跨行业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1.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制定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
必修课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选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如智能控制、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程主要以授课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课程主要以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强化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室实验、工程实践和实习,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提供跨学科培养机会:自动化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人才,可以提供跨学科培养机会。
例如,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专业进行交叉课程设置,让学生有机会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1.引言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自动化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自动化技术人才,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培养目标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自动化领域核心理论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课程设置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自动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的课程包括:- 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控制器设计、系统建模和参数辨识等内容。
- 电气工程基础: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原理和电力系统等内容。
-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介绍传感器和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内容。
- 自动化系统设计:介绍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包括PLC编程、SCADA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内容。
- 工程实践与实习: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外,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实践教学。
我们设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验室实验、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研究,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新与科研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也注重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6.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志愿者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具有本专业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3、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信息、控制和系统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一定的从事自动化新技术开发和交叉学科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控制、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控制系统仿真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118七、实践环节八、考试课程总表119九、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应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各门成绩达到合格,学分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方可毕业。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工程、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控制技术等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2. 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的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4.掌握本专业的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本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有: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等;5.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
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通常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基础
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核心课程:包括控制系统、电子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动
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工程实践等实践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项目的参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机器视觉、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专业培养需求。
5. 实习和实训:通过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工作要求。
6. 毕业设计:学生在大四进行毕业设计,要求完成一个针对自动化领域的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和实践,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7. 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8.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综合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以上是一般的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引言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具备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毕业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培养目标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2. 具备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3. 具备自动化技术应用与维护的能力;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工作;5. 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如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等。
2. 实践教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等。
实验课程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习环节则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了解行业实践和应用场景。
课程设计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毕业要求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工程中;2. 技术能力:学生应具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自动化项目;3. 实践能力:学生应通过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5. 综合素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工作。
2011级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工学,电气信息类,080602)一、培养目标专业名称:自动化代码:080602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或实际岗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毕业生能够在面向各种条件下企业生产一线从事自动化与控制系统中设备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1. 政治思想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能体现哲理、情趣、品味、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2。
知识要求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现代物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理论,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
3. 能力要求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具有应用计算机、常规测试仪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进行工程设计、设备维护和管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4。
身体素质(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宽厚、复合、创新”特征的自动化工程研究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具有电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善于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及应用等。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较好的掌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施工、系统维护、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1-2个学科方向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定位
自动化专业为长安大学名牌专业,根据学校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专业定位为“工程研究应用型”。
着力培养工程研究应用型国内一流自动化专业人才。
为满足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的要求,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坚持体现外语四年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和专业实践不断线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自动化技术发展或特色行业为背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突出计算机课程群和双语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工程意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和控制为主线,确保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并鼓励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四、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主要课程:自动化学科概论,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VC++,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自动化专业实践初步,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生产实习,工厂自动化控制综合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综合实验,微机应用综合实验,运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通过上述各环节,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学制
修业年限:四年。
七、学位授予
授予学位: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
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
本计划规定学生毕业应获得总学分为200学分,其中必须含课内学时及必修的实践环节188学分;毕业学分还包括12个综合素质学分,其中第二课堂8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
九、培养方案说明
在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时,充分考虑本专业毕业生多年来30%-40%考上研究生,其余就业的实际情况,为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层次,参考了国内20多所高校的培养计划,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材出发,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如下特点:(1)外语四年不断线。
将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认真阅读学习过二本英文原版教材。
(2)计算机应用不断线。
第一学年安排计算机科学导论和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学年安排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VC++;第三学年安排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第四学年安排开设以计算机应用为特长的专业选修课。
(3)专业实践不断线。
每学年结束时,设置2周综合性设计实验,通过该实验检查和检测学生该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的情况。
分别为第一学年安排工厂自动化控制综合实验;第二学年安排计算机程序设计综合实验;第三学年安排微机应用综合实验;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设计。
(4)特色培养与特长培养相结合。
自动化专业针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下设二个特色方向:汽车电子和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
汽车电子专业方向开设有汽车概论、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智能汽车和汽车总线技术及应用四门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专业方向开设有智能运输系统、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城市交通信号与控制、轨道交通自动控制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特长培养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两个方面:针对计算机软件编程的特长,设置了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选修课程和实验;针对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的特长,设置了FPGA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和智能仪器设计等选修课程和实验。
总之,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以自动化技术发展或特色行业为背景,加强外语训练、突出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和控制为主线,加强自动化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理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