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复习: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训练_中考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5
专题二词语理解与运用(含关联词语)类型1 近义词选词填空1.[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轻快点缀感慨B.轻盈连缀感慨C.轻盈点缀感染D.轻快连缀感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
轻快:(动作)不费力。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与带有一定拟人色彩的词语“柔曼”搭配,“轻盈”更合适。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连缀:联接。
与“生活”搭配应选用“点缀”。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感慨”的主语应为人,不能为“讲话”。
2.[郴州]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春天的雨,()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细腻凉爽迅疾慈祥B.凉爽迅疾慈祥细腻C.细腻迅疾凉爽慈祥D.凉爽细腻慈祥迅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
细腻,指细致滑润,精细,细密深入。
凉爽,指清凉爽快。
迅疾,指形容速度非常快。
慈祥,指仁慈温和。
再看“春天的雨”“披”具有“温柔”等特点,可知第一个空选细腻。
第二空“夏天的雷”所具有的“猛烈”等如同“战鼓般的特点,可选迅疾。
第三空“秋天的风”,秋天到来天气变凉爽起来,可选“凉爽”。
第四空“冬天的雪”“多情的呵护”而又与“温厚”相一致,因此可选“慈祥”。
3.[株洲]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对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道德观念来②那一年他以同等申请了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③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A.判别学历全神贯注B.判别学历吹毛求疵C.评判学力吹毛求疵D.评判学力全神贯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词语理解与运用1.根据意思写成语。
(1)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2)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4)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5)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6)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7)重重叠叠的山峰。
()(8)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9)看到某种事物,心里感到悲伤。
()(10)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11)(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12)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13)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14)(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15)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三月樱花节期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雄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1.(2016,连云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D.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揽胜。
2.(2016,荆门)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面对这耸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
”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解析】A.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
句中的意思是舌尖上的浪费这一社会风气听了让人害怕。
应用“骇人听闻”,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A。
3.(2016,龙岩)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A.文艺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上海迪斯尼公司认为经济放缓不会阻止游客蜂拥而至....,因为它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湖畔萍水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
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
4.(2016,济宁)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对于跑鞋来说,舒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跑鞋制造商也是绞尽脑汁,重点考虑消费者双脚的感受。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运用及辨析1. (2分)A【解析】B项“有目共睹”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句中用来形容市容市貌的变化,不恰当。
C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句中用来形容滞销的空调,用错对象。
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与句中的“正”字语义重复。
2. (2分)C【解析】C项“浮光掠影”指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这和句中的“历历在目”语义矛盾。
3. (3分)C【解析】C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句中用来形容峨眉山的猴子,用错对象。
4. (2分)A【解析】A项“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句中用来形容天气寒冷,属于望文生义。
5. (3分)A【解析】B项“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句中用来形容禁毒任务,不合语境。
C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
句意想表达的是这项规定让旅客不用再花钱,用“一文不名”不恰当。
D项“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句中形容工作人员的努力,不合语境。
6. (2分)A【解析】B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也形容唐突进入,指鲁莽不礼貌的行为。
句中形容小偷的行为,用错对象。
C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句意想表达对别人的嘲笑不放在心上,用“充耳不闻”不恰当。
D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
句中形容春天的美景,不合语境。
7. (2分)C【解析】C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句中用来形容游客观赏灯光秀的样子,不恰当。
8. (2分)A【解析】A项“见异思迁”指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与语境不符。
9. (2分)A【解析】B项“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
这和句中的“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语义矛盾。
C项“拍手称快”的意思是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复习目标:正确辨析运用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
题组训练(一):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细细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
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
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
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B.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C.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成语的构成方式多样,妙趣横生,由反义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就很有意味,如“长吁短叹”“吐故纳新”等。
下边有两个这样的成语,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①.居()思()②.博()通()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明末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多躁者,必无_________之识;多畏者,必无___ 之见;多欲者,必无____之节;多言者,必无_____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言近旨远,值得玩味。
A.卓越笃实沉潜慷慨B.慷慨沉潜笃实卓越C.笃实慷慨卓越沉潜D.沉潜卓越慷慨笃实5.把下面给出的三个词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表意完整的文字。
(用词可不分先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安定幸福二、知识点梳理:1.主要考点有: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和新生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语、成语、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等。
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①选择填空式;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
此外,一些省市考查了网络流行语,例如“蛮拼的”“醉了”等,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这就要求考生做个有心人,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
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
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来形容“集市”就错了。
突破攻略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点解读中考对词语的考查主要在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揣摩词语的含义;二是根据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范围等,准确地将词语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从考查的内容来说,大多是要求学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和实践中运用词语。
合理准确地运用词语:(1)词语表义符合语言环境的整体意义;(2)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3)词语组合的顺序要正确;(4)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情色彩;(4)要符合语法规范及用语习惯。
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1)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2)词语的恰当搭配及组合(包括关联词);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3)成语的辨析、理解与运用。
考查形式对词语运用与理解的考查,中考题型多以:(1)选词填空(含关联词);(2)加点词语是否恰当(选择题);(3)情感色彩的变化(较少)等方面命题。
例题解析1.(2020河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
”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① 要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② 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③ 。
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①因为②所以B.①如果②就C.①不是②而是D.①不仅②更(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示例二: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解析】(1)“关注‘小我’”和“关注‘大我’”是递进关系,“不仅…更”是递进关系,“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如果…就”是假设关系,“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
故选D。
(2)答题要点:这是语句衔接题,根据上下句内容,补写句子。
2016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复习: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训练_中考语文备考集训:1.(2015,恩施)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________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________得越厚重。
________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那么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________的文字,需慢慢________才能________其深邃的内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才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A.积淀沉淀既然美轮美奂体味品味B.沉淀积累如果优美绝伦品味玩味C.积累积淀既然美轮美奂玩味品味D.沉淀积淀如果优美绝伦品味体味D2.(2015,贵阳)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在龙场(今修文县)的三年期间,潜心悟道,________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了"致良知"思想。
这些学说和思想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________对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因为修文是王阳明学说________并传播的始发地,所以人们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
A.创作因为所以诞辰B.创立不仅而且诞生C.创作不仅而且诞辰D.创立因为所以诞生B3.(2015,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B4.(2015,宁夏)将备选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
(只填序号)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润的过程,是通过( )、( )、( )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①潜移默化②言传身教③耳濡目染②③①5.(2015,邵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绮丽:鲜艳美丽)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砥:磨刀石)C.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
(蛮拼的:挺努力的)D.气温高达三十六度,我们的交警依然坚持上路指挥交通。
想一想,我也是醉了。
(醉了:陶醉了)(醉了这里指"无语了,深受感动、服气了"的意思)D6.(2015,重庆A卷)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选词: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选词:果实造句:芬芳的花朵,红艳的果实,这是草木努力成就自己的见证,做人何尝不是这样?不经努力奋斗,怎能有甘美的果实?7.(2015,烟台)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B.5月9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活动,展示了中俄两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C.说起燕赵大地,很多人会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联系起来;讲到齐鲁之邦,大家常会把那里的人同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联系起来。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D8.(2015,凉州)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卫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战争与和平》,真是妙手偶得啊!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C.为迎接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她和她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舞台剧。
D.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人云亦云的话题。
B9.(2015,滨州)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位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
B.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景点有"禁止拍照"的提示,还是义无反顾地拍照留影。
C.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不懈的追求。
D.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B10.(2015,黔西南)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
C.《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D.《观潮》全文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A11.(2015,葫芦岛)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水污染防治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B.青年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枉费光阴,面对时代的召唤,昂首阔步,一马当先。
C.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苦心孤诣地学习,希望在中考时取得理想成绩。
D.我们在加油站、车站、公园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奇葩翻译",令人忍俊不禁。
C(A、B、D三个选项运用正确。
C项"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用在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属于不合语境。
)12.(2015,安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C.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13.(2015,长沙)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傍晚时分,橘子洲上长1200多米的彩灯如出水巨龙腾跃江面,点亮了长沙的璀璨夜空。
B.湖南卫视着力打造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校园文化的魅力。
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好,非常逼真,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A.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B.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D.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竞赛。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词语的意思、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
)14.(2015,襄阳)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还要有具体而微的部署。
C.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东方之星"游轮翻沉后,率先赶到的武警官兵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险救人行动中。
B(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此处不合语境。
A.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C.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D.毫不犹豫:没有片刻迟疑。
)15.(2015,天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歌唱为谁服务,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过犹不及。
B.日方指出保钓人士登陆钓鱼岛属于非法入境,为此保钓人士据理力争,明确表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充满浪漫色彩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运动的序曲。
C16.(2015,乌鲁木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胜利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浴血奋战换来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B.过去数十年,七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严重下滑。
七国集团的存在真的符合本国最大利益吗?集团内部对此也是莫衷一是。
C.2015年昆明南亚博览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商家,他们的展台上摆放的新产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D.中考前夕,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
C(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密集。
A.可歌可泣: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B.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