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国防概述[17页]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一章国防概述第一章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基本含义(一)国防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防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二)国防与国家密不可分P3①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而产生②国防为国家和民族提供安全保障,并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辨析】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P4二、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政治要素构成我国国防的政治要素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意志、防务政策、国防性质、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武装力量建设方针。
其中社会政治制度是所有政治要素中对国防最具有影响的要素(二)国防的经济要素国防对经济的依赖关系体现在三方面:P4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的大小决定国防总体需求最大可能(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国防潜力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另一方面,它决定了一个国家军力扩张的极限以及能够承受的战争规模和持续时间(决定国家所需的各种人力、武力、财力)(三)国防的科技要素【辨析】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P5科学技术在国防中产生的影响P5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②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是军队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军队结构的小型化、合成化、多元化的趋势,都是科学技术的杰作③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④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四)国防的自然要素P6国防的自然要素是指一切与国防有关的自然条件。
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地国防政策、国防制度、国防预算、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科技、国防教育训练和军事法规【辨析】武装力量是最本质要素不排斥其它军事要素在国防力量中的构成作用P7三、国防的职能P7(二)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国家领土---国家存在的物质前提:在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中国的领土包括领陆、领海和领空陆地领土:9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3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总面积:12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陆地边界线:2.2万公里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线:1.4万公里(三)保卫国家的统一(四)维护国家安全(五)保障国家发展【辨析】和平时期国家发展的侧重点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与国防的关系P9(六)巩固国家的地位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现代国防又叫大国防、社会国防、全民国防(二)国防的基本特点 P10----所有国防(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作用的功能。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三)捍卫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中立型,防御自卫型(我国)。
二、我国国防历史(一)古代国防历史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薪对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役制。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二)近代的国防中国近代五次对外战争及战后条约1840 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56 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暖挥条约》1884 年至1885 年中法交战(中法战争中国战役胜利)一《中法新约》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辛丑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钓鱼岛划给日本中国古代国防建设: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城和京杭运河)(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可喜局面。
三、主要启示(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我国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权威性③强制性④适用性⑤稳定性二、国防法规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一)国防法规对国防建设的调整作用(二)国防法规对武装力量的调节作用(三)国防法规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化作用(四)国防法规是取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是宪法和国防法规规定的基本任务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履行兵役,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护国防设备,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接受国防教育,支持和协助国防运动。
国防和军队知识国防和军队知识第一节国防知识一、国防概述、国防的基本含义: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国防相辅相成。
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是国家的向征,靠国防维护。
而国家性质和政策又决定着国防的建设和发展。
由于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兴盛,民族振兴、人民安康幸福的基础。
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建设。
国家与国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防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二、国防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
国防为国家和民族提供安全保障,并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
三、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国防的基本类型第一类:进攻性国防。
1、扩张型:即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肪。
2、联盟型:即以联盟的形式进行防卫。
第二类:防御性国防。
1、自卫型: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国防类型。
2、中立型:采用严守中立国防政策国家的国防。
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属自卫型国肪。
现代国防的主要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2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从内涵上,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在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时,国防目标要首先解决存亡问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情况下,要致力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同时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自强精神、爱军习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等。
二、国防历史国防历史的启示(一)、国防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强大(二)、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国家、人民的现代化军队是建立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三)、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前提与关键三、新中国国防建设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边防、海边、武装力量建设;战争动员;战略物资的储备;人防建设;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教育;国防法,军事理论研究;后备力量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通信、能源、航天等方面的建设。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的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四个要素:①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②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③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④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一元体系&多元体系)、中立型(瑞士)、自卫型(中国)。
4.现代国防的特征:⑴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⑵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综合角逐⑶国防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
⑷聚集综合国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5.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⑴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⑵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⑶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⑷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国防法规1.我国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法律,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规章,第四是地方性法规。
我国国防法规按调整领域可以划分为16个门类。
2.公民有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兵役义务(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3.公民的国防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第三节国防建设1.国防领导在组织上具有最高层次性,在意志上具有最高权威性,在内容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在活动方式上具有严密的整体性等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
3.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中央军委组成人员为: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第一章国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熟悉掌握国防的基本含义、基本类型、基本特征,进一步了解中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发展,不断强化当代中华儿女的国防观念,切实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中国国防历史回顾教学内容: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三、中国国防历史回顾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授课要求: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严禁随意走动,禁止交头接耳;三、如有手机的同学请关机或放臵振动。
引入: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的根本大计。
进入新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表面缓和,但潜在的安全威胁却从来没有消除,“天下仍很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必须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赢得战争、维护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一)国防的含义有国才有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国”源于“或”,“或”者,“邦”也,“邦”者,“国”也。
“或”字结构中,“口”代表着人口,一横代表着土地,“戈”字代表着武力。
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
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于是战国时期便有了“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
1955年简化汉字,以“玉”代“或”而形成现代的“国”字。
“玉”字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也称“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
什么是国防呢?1997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规定:“三句话概括”:“1、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2、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3、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