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81 KB
- 文档页数:3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延续了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聚焦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了逐渐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本课设计了三个实验,难度逐渐递增。
探究活动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简单分析出折射条件。
探究活动2融入生活实际,通过铅笔实验,让学生发现光倾斜照射时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探究活动3让学生在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和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试着去猜测光的传播路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
本课会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分析-推理-验证-总结的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通过研讨,让学生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知识去解释世界,用理性去看待世界。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但是对光的折射原理不熟悉,不过他们必定对某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
教师从生活现象入手,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是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在不同的介质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高合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水、玻璃杯、激光笔、鱼缸、假金鱼、玻璃胶、实验记录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回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提问:那在水中呢?学生回答:光在水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
教师提问:那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后,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学生做出假设:假设1为光继续沿直线传播;假设2为光不会继续沿着直线传播……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学生巩固知识,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知识设置新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学生的意见分歧推进课堂环节。
小学科学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标题: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探究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传播方向,并能够分析和解释光的传播路径;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平面镜、光源、纸板、直尺、电池等;学生用品:实验记录本、铅笔;教师用品:黑板、粉笔、草稿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优秀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方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提出问题(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光,你们觉得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请思考一下。
”3. 实验观察(10分钟)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验装置:一面平面镜和一个光源。
b.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分析光的传播路径,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a.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做出解释。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在平面镜上反射的?5. 教学展示(10分钟)a. 教师向学生讲解光的传播方向和光的反射规律,并在黑板上绘制图示。
b.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图示,完成实验报告中有关光的传播方向的知识点。
6. 自主实验(15分钟)a.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小组发放实验器材和提示,让学生设计并进行自主实验。
b.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
7. 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与推理。
8. 结论验证(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b.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由。
9. 归纳总结(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重要观点和规律,整理归纳到板书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方向吗》教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这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当我们把手伸入鱼缸中,会发现胳膊“错位了”,这说明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路线有所差异。
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体,物质是由颗粒组成的,光从一种类型的颗粒射进另一种类型的颗粒,会影响光的传播方向。
观看视频思考通过视频引导,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思考核心问题。
2. 科学探索探索一:光线透过空气进入水中之后传播路线的变化。
实验材料:激光笔、水、透明玻璃杯实验步骤:(1)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空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
(2)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盛有水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
(3)将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表示出来。
实验记录:观察内容:激光笔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进入水中。
我看到的现象:光线发生了改变(偏折)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本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这个核心问题的第一个实验,用以验证学生的猜测,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光斜射进水里的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获得实验结论。
学生刚开始绘制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能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店出发到眼睛之间确定一条线,表示空气中光的路线(即折射光线)。
再将真实笔尖和折射光线与水面相交处的点连线,这条线就是入射光线了,最后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上补上箭头即可。
实验记录:观察内容: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我看到的现象:倾斜时铅笔出现弯折现象,好像断了,垂直时铅笔没有出现弯折现象。
我的解释: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铅笔不会出现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名称与课时】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课程标准】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5~6年级进阶学习目标:5~6年级进阶学习目标: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发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前一课的内容是研究了光的传播是否会遇到阻碍。
这一课是研究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继续传播,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变化。
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活动1是学生通过实验能观察激光折射的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2是学生观察在水中的铅笔,这个现象对学生并不陌生,但怎样画出光的路线图来表示光发生的变化,是很难的,需要教师介入指导。
活动3,是在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上,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并发现鱼身上的光经过鱼缸的两侧会发生两次折射,进入人眼,让我们看起来有两条小鱼的虚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样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现象,认识到光斜射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铅笔在水中的位置,能在教师指导下,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并意识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人的大脑判断“光是沿直线传播”产生的视错觉。
·依据光的折射规律,猜测光如何传播,发现鱼反射的光会经过鱼缸的折射进入人眼。
科学态度目标·对光在不同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产生研究兴趣。
·敢于在已有发现的基础上,大胆推测和归纳,表达自己的见解。
·能建立在科学已有理论上进行分析,知道人眼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事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的变化是由规律的。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璃等反光物体才会改变传播方向。
)4.揭题:同学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吧!(板书: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进而思考激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式,由此便自然地过渡到本课要研究的课题——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探索与研讨探索: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现象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的解释”可先不写。
2.研讨汇报。
(教学提示:根据各小组的需求进行投影。
)3.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研讨帮助卡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帮助卡中“我的解释”。
探索与研讨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让学生描述并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拓展与小结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教学延续。
首先,通过回顾前一节课有关光的知识,回忆生活中所见的现象,推测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出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然后,通过“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进入水中,从侧面观察现象”“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水中,从侧面观察现象”“调整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三个探索活动,验证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
最后,通过研讨交流,解释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在水面发生偏折,即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从而达成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
1.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四节“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本节内容着重探讨了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光的传播特性,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
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因介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2. 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光线在遇到平滑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方向在遇到不同介质时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加深对光的传播特性的理解。
3. 学生已经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光的传播方向在遇到不同介质时是否会发生改变,以及这种改变与折射现象的关系。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光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如水池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如下:1. 科学探究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 科学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应用能力。
教科版五上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2.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3.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4.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5.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光的传播》视频资料。
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这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上图中,当我们把手伸入鱼缸中,会发现胳膊“错位”了,这说明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路线有所差异。
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物质是由颗粒组成的,光从一种类型的颗粒射进另一种类型的颗粒,会影响光的传播方向。
观看视频复习旧知,学生根据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思考问题。
讲授新课探索:光线透过空进入水中之后传播路线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射进水中,发现光线不管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水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光线的传播方向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发生了偏折,从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一个激光笔、水、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口方、杯身学生实验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用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测,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光斜射进水直的玻璃杯)。
实验步骤:(1)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空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
(2)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盛有水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
(3)将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表示出来。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是上一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不同的是,本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从实验中收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生虽然不是很熟悉光的折射现象,但当说到将一根筷子放入水中时会看到一根“弯折”了的筷子,学生便会有所理解。
三、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传播路径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三)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学习形式: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五、学习过程设计:学生阅读实验材料清单和做好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玻璃杯、淀粉、激光笔、铅笔、水槽( 玻璃鱼缸)、可以沉底或漂浮的小玩具、卡纸、安全剪刀(一)聚焦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水缸中究竟有几个西红柿呢?其实这个水缸中只有一个西红柿。
光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这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索实验一:探究激光从空气中照射到水中传播路线的变化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接三分之二的水,然后用激光笔将激光射入水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现象?请你参考实验记录单,将看到的现象画下来并拍照上传吧!温馨小提示:在昏暗的环境中效果更明显哦~实验实验二:观看实验视频1探究铅笔放到水中后传播路线的变化视频内容:实验二:探究铅笔放到水中后传播路线的变化实验材料:玻璃杯、铅笔、水实验步骤:1、将水杯装三分之二的水2、将铅笔竖直插入水中,观察光发生的变化3、将铅笔斜着插入水中,观察光发生的变化实验三:观察浸泡在水槽中的小玩具视频内容:实验三:观察浸泡在水槽中的物体实验材料:水槽、可以沉底或悬浮的小玩具、水、卡纸、安全剪刀实验步骤:1、找一个透明的水槽,为了方便观察可以在水槽相邻的两个侧面贴上深色的卡纸2、在水槽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水,将小玩具放入水中3、寻找观察角度,使水中的玩具看起来是两个同学们,可尝试一下画出小玩具看起来是两个时光的路线图吗?请参考实验记录单3尝试一下吧!(三)研讨通过刚才的实验,当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请你说一说吧!学生通过录音自己的想法上传学习平台你是通过怎样的角度使小玩具看起来是两个的?(四)拓展光并不是只遇到水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遇到冰晶也会如此。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
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本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材中,用一张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提出学习的核心问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第二部分:探索,前面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三部分:研讨,把教材中三个实验需要解释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交流,获得结论。
【学生分析】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
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之前了解得不多。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折”了。
由于解释这一现象需要用到的专业词汇较多,因此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实验盘、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装满水的玻璃杯、硬币、激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