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48 KB
- 文档页数: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精疲力竭B. 恣意妄为靡靡之音C. 豁然开朗纵横捭阖D. 惟妙惟肖水乳交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周一开始,每天增加一节课。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他不仅学习努力,而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我们班上的优秀学生。
D.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革故鼎新B. 指鹿为马C. 奋不顾身D. 雕虫小技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B. 那里的风景美得让人心醉。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那条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5. 下列诗句中,描绘春景的一项是: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 下列名篇名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但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荣耀光荣B. 奇迹奇幻C. 质朴质疑D. 精彩精湛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和《西游记》。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不仅有历史,还有文化。
C. 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D. 他的想法很有创意,值得我们思考。
9. 下列词语中,含有比喻义的一项是:A. 风驰电掣B. 精疲力竭C. 美轮美奂D. 一帆风顺10. 下列句子中,符合逻辑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厚,但里面的内容并不多。
职高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斟酌B. 恣意C. 瞠目结舌D. 斡旋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板一眼,从不马虎。
B. 他对我们的帮助真是雪中送炭。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与他人为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C.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仍然坚持学习。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二、填空题4.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
”是《论语》中孔子对“仁”的描述。
(2)“_________,_________。
”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达。
5. 请根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完整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静夜思》,是李白的名句。
(2)“_________,_________。
”是《春望》中杜甫对战争的感慨。
三、阅读理解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四、作文7.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1. D(应为“旋”)2. B(A项“一板一眼”指做事认真,不马虎;C项“不骄不躁”指不骄傲,不急躁;D项“独来独往”指一个人来往,不与他人为伍)3. D(A项“不仅”和“而且”后的内容应调换;B项“防止”与“不”重复;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5.(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文章主要讲述了“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职高大专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迸发(bèng)恣意(zì)蹉跎(cuō)B. 缄默(jiān)恣意(zì)蹉跎(cuō)C. 缄默(jiān)恣意(zì)蹉跎(cuó)D. 缄默(jiān)恣意(zì)蹉跎(cuó)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文学等多个方面。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要坚持不懈。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B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倍功半。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老当益壮。
C. 她对这个问题一窍不通,却还要装模作样。
D. 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真是功不可没。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覆盖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好,还乐于助人。
C. 他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
D.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领导的指导,个人的奋斗。
答案:A6.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A. 狡猾B. 机智C. 虚伪D. 顽固答案:B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C. 他工作非常认真,从早忙到晚。
D. 他的知识很广博,无所不知。
答案:A8.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精神矍铄(jié shuò)B. 胸无点墨(diǎn mò)C. 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D.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人缘很好。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被迫延误。
C.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解决。
D. 他的声音大得可以传遍整个教室。
3.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滔滔不绝B. 人才济济C. 无边无际D. 一望无际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这本书很有趣,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C. 他做事非常认真,像一块磨刀石一样。
D.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5.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是:A. 水落石出B. 鹏程万里C. 水深火热D. 眉清目秀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B. 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个城市的美,美得让人陶醉。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漫步B. 走向C. 读书声D. 悠然自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花儿在微笑。
B. 风儿轻轻地吹。
C. 星星在眨眼。
D. 雨滴在跳舞。
9. 下列词语中,属于动词的是:A. 读书B. 知识C. 学习D. 智慧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C.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座山。
D.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______。
”2. 《孟子》中,孟子说:“______,人恒爱之;______,人恒敬之。
”3. 《庄子》中,庄子说:“______,而得其所哉!”4. 《离骚》中,屈原说:“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惊鸿一瞥B. 蹉跎岁月纵横捭阖C. 风驰电掣碧空如洗D. 欣欣向荣雅俗共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B.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职场中立足。
C. 他的文章读起来津津有味,让人百读不厌。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项是:A. 她在比赛中一鸣惊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B. 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C. 她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为人谦逊有礼,深得大家的好评。
4. 下列词语中,与“美轮美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雅致大方B. 富丽堂皇C. 精益求精D. 气势磅礴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不来?”他焦急地问。
B. “你喜欢什么?”“足球、篮球、乒乓球。
”C. “你的作业写完了没有?”“写完了。
”D.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我觉得很好。
”6.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是那么的慈祥,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B. 他()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本书。
C. 我()地吃着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笑声。
D. 他()地望着远方,仿佛在沉思。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夜晚的星空,像一张张笑脸,照亮了大地。
B. 他的眼睛,犹如两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那片湖水,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
D.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亮,震撼了整个校园。
8.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的学习榜样。
B. 她做事认真负责,是我们团队的中坚力量。
C.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D. 他的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
职高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鹜B. 恣意妄为C. 桀骜不驯D. 瞠目结舌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真是杞人忧天。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功成名就,真是一鸣惊人。
D. 他总是一意孤行,真是不屈不挠。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坚持不懈。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2. “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杜甫的《春望》。
3. “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文章文章正文:(此处省略文章内容)问题:1. 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对家庭的无私奉献?(10分)3.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15分)...四、作文题(共40分)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但内容必须积极向上。
3. 注意文章结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二、填空题1. 举头望明月2. 竹外桃花三两枝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三、阅读理解1. 文章通过母亲的日常行为和对话,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母亲形象。
2. 作者通过母亲早起做饭、夜晚缝补衣物等细节,展现了母亲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3. 文章的主题是歌颂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精疲力竭B. 妙手偶得C. 纵横捭阖D. 欣欣向荣答案:A解析:A项“精疲力竭”字形正确;B项“妙手偶得”应为“妙手偶得”;C项“纵横捭阖”应为“纵横捭阖”;D项“欣欣向荣”应为“欣欣向荣”。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B.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C. 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D. 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答案:B解析:A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与“使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存在主语不明确的问题;B项中,“他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C项中,“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D项中,“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B. 画蛇添足C. 水滴石穿D. 破釜沉舟答案:D解析:A项“胸有成竹”为成语;B项“画蛇添足”为成语;C项“水滴石穿”为成语;D项“破釜沉舟”为成语。
二、填空题4.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应填入哪一项?(1)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团结互助,________()。
(2)他学习成绩优异,是班级的________()。
(3)他虽然年纪小,但________()。
答案:(1)A (2)C (3)B解析:(1)A项“齐心协力”表示大家齐心协力做某事;(2)C项“佼佼者”表示优秀的人;(3)B项“有模有样”表示有样子、有风范。
5. 下列句子中,下列词语应填入哪一项?(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
答案:(1)A、B、C、D (2)A、B、C、D解析:(1)A项“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A项“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职高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职高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包含了多种类型的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题目及其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再接再励C. 穿流不息D. 一愁莫展答案:A解析:B项中的“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C项中的“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D项中的“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保的。
D.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
答案:D解析:A项中的“不仅...而且...”连接的两个分句位置不当,应将“学习好”与“品德高尚”对调;B项中的“由于...因此...”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C项中的“关于”多余,应去掉。
二、填空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此句出自《滕王阁序》,是王勃描写滕王阁美景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解析: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他性格中有许多矛盾的特点。
一方面,他聪明、机智、富有同情心,对封建礼教有着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他有时又显得任性、放荡不羁,对世俗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
2.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答案: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以智慧、忠诚和谋略著称。
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在小说中,诸葛亮多次以巧妙的计策帮助刘备取得胜利,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瞒天过海(mái tiān guò hǎi)B.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C. 眼疾手快(yǎn jí shǒu kuài)D.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作文比赛。
B. 这个方案如果得到批准,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价值。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户外活动被迫取消。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在对着湖面梳洗它的秀发。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一颗星星在黑夜中闪烁。
C. 那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D. 他的歌声如同夜莺,清脆悦耳。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老师激动地说。
B. 我曾经去过许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C. “你知道吗?”他问我,“这本书的作者是谁?”D. 他说:“我明天去北京,后天回来。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变换后:昨天他去了图书馆。
B.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
变换后:我已经看过了这本书。
C. 原句:老师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变换后:老师告诉我们,珍惜时间。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变换后:这个问题的解决很难。
6. 下列各句中,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修改后:他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B. 原句:这次比赛,我们队获得了第一名。
修改后:这次比赛,我们队赢得了第一名。
C. 原句: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修改后: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职高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忖度(cǔn)B. 箴言(zhēn)C. 缜密(zhěn)D. 踌躇(chóu)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B.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秀。
C. 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有趣。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B. 好事可以变成坏事C. 事物都有两面性D. 人生无常,难以预料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长得眉清目秀。
C. 他做事一丝不苟。
D. 他的心像明镜一样。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歌颂的是()A. 友情B. 爱情C. 师生情D. 亲情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是()A. 说话要算数B. 行动要迅速C. 做事要果断D. 思考要周全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花儿对我笑。
B. 风儿轻轻地吹。
C.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D. 太阳从东方升起。
1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低头思故乡。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论语》)答案:其不善者而改之。
13.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出自李煜的《__________》。
答案:虞美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B. 胸无点墨(diǎn)C. 振聋发聩(kuì)D. 碌碌无为(wé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行端正。
B. 因为他的努力,所以老师对他寄予厚望。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
D. 为了这次比赛,他废寝忘食,连续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
3.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写作时,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实质。
B. 畏首畏尾:形容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
C. 精卫填海:比喻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D. 青出于蓝:比喻后来居上,超过前辈。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书中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书中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的争斗。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灵巧B. 精巧C. 憔悴D. 俊俏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满天的星斗,就像无数只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
B. 那条小河,像一条长长的银带,蜿蜒在田野间。
C. 那朵白云,像一只雪白的鸽子,悠然地飘荡在天空中。
D. 那座山峰,像一位巨人,巍然屹立在远方。
7.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谦虚B. 谦卑C. 谦逊D. 谦和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行端正。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
C. 为了这次比赛,他废寝忘食,连续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
D. 因为他的努力,所以老师对他寄予厚望。
9. 下列句子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品行也一直很端正。
单招职高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急中生智B. 别出心裁(错别字:心-新)C. 一愁莫展(错别字:愁-筹)D. 声名狼籍(错别字:籍-藉)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很乐于助人。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运动。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D.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D.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知识渊博,像海洋一样深。
D.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牛。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难道我们不能克服这个困难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互相帮助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心灵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的未来。
C.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通过不懈的努力。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职高语文往届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碧波荡漾心旷神怡B. 一诺千金义不容词C. 风和日历金榜提名D. 声名狼籍目不窥园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左传》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答案:A4. 下列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是:A. 窗外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B. 那座山,高耸入云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D.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答案:B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A. 李白B. 孟浩然C. 王维D. 杜甫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范仲淹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________》。
答案:静夜思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有孤傲、多疑的一面。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亲情和友情极为珍视,但因身世的不幸和家庭的变故,使她内心充满了忧郁和不安。
1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忠义著称,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
宋江性格宽厚,待人以诚,善于结交朋友,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权谋和手腕。
他在梁山好汉中具有极高的威望,最终领导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体现了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情怀。
四川省职高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瞭望寥廓气概寥若晨星B. 嘹亮寥落气概寥寥无几C. 瞭亮寥廓气慨寥寥可数D. 嘹望寥廓气慨寥寥无几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是事半功倍。
B. 她虽然年纪轻轻,但处理问题却能举重若轻。
C.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从不马虎了事。
D. 他虽然学富五车,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命不凡。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向往。
3.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写)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5分)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几个例子来支持他的观点?请列举并简述这些例子。
(10分)4.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YY”,这与文章主题有何联系?请分析。
(5分)5. 请对文章进行评价,并提出你自己的看法。
(5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写)二、填空题1. 月亮2. 自然3. 后天下之乐而乐三、阅读理解1. 作者主要观点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2. “XX”指的是:(根据文章内容解释)3. 作者提到了X个例子,分别是:(列举并简述)4. “YY”与文章主题的联系是:(进行分析)5. 文章评价及个人看法:(提出评价和看法)四、作文(作文部分根据考生个人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精疲力尽(jīng jīng lì lìn)B.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C. 井井有条(jǐng jǐng yǒu tiáo)D. 鸡毛蒜皮(jī máo suàn p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天气的原因,所以取消了这次旅行。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图片精美。
C. 他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很孤僻。
D.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运动会。
3. 下列词语中,与“执着”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坚持B. 放弃C. 犹豫D. 退缩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天上的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着光芒。
B.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C. 他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
D. 她的声音像黄鹂一样动听。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今天要去图书馆,明天再去公园。
B. 这个故事很有趣,尤其是结尾部分。
C.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还是个热心肠的人。
D. 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比赛,也感谢大家的支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出师表》中,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登鹳雀楼》。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虞美人》。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那就是书法。
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文字的技艺,更是一种艺术。
职高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B. 穿流不息C. 一诺千金D. 声名狼籍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出错。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
C. 他不学无术,却妄图一鸣惊人。
D. 他虽然学富五车,但总是谦虚谨慎。
4.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明月松间照D. 清泉石上流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曹雪芹B. 贾宝玉是主要人物之一C.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D.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请写出《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主人公是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________》。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10.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12.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3.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对梁山好汉的影响。
15. 论述《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作文题(50分)16.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A5. D二、填空题6. 吴用7. 《水调歌头》8. 《游山西村》9. 《岳阳楼记》10. 赤壁之战三、简答题11.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发生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最终将其击败,保护了唐僧的安全。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huǎng)恣意妄为(zì)B. 风驰电掣(chè)震耳欲聋(zhèn)C. 蹉跎岁月(cuō)精卫填海(tian)D. 豁然开朗(huò)鸡鸣狗盗(d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殊荣,被誉为当代书法界的领军人物。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纵横交错)B. 众里寻他千百度(千方百计)C.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D. 指点江山(指手画脚)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 我问他:“你去哪儿?”他说:“我去图书馆。
”C. 这本书中有很多插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D.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好像一个大圆盘。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C. 花园里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D. 他的歌声高亢激昂,如同一把火在燃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告诉我们()。
7. 《出师表》中,“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话表明了()。
8. 《赤壁赋》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话形容了()。
9. 《阿Q正传》中,“阿Q精神”是指()。
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主要事迹有()。
职高高考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1. 题目: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只有积累了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2. 题目:下列哪个句子表达了“来之不易”的意思?A. 艰苦奋斗,才有所得。
B.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C. 睡个好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D. 先苦后甜,付出总会有回报。
答案:D. 先苦后甜,付出总会有回报。
3. 题目:下列哪个成语与“一步一个脚印”意思相同?A. 功到自然成B. 事半功倍C.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答案: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4. 题目:以下哪个句子是正确的?A. 奋斗是朵美丽的花朵,绚烂而又耀眼。
B. 奋斗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C. 奋斗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应该尽力避免。
D. 奋斗是追求目标的唯一方式。
答案:B. 奋斗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二、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以“奋斗与成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提示:1. 引出话题:人们常说“奋斗可以换来成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 主体段落:阐述奋斗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个人努力、定目标、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积累经验等。
3. 结尾段落:总结奋斗与成功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文)奋斗与成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奋斗可以换来成功。
”对于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成功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
下面我将从个人努力、定目标、克服困难、锲而不舍以及积累经验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奋斗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首先,个人努力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成功来自于源源不断的个人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成功。
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每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都需要付出努力,细碎的一步步积攒起来,才能走向成功。
其次,定目标是奋斗的方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yù)B. 惊愕(è)不已C. 风驰电掣(zhì)D. 摇头晃脑(hu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突变,导致这场演出被迫取消。
B.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很快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展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
D. 他的建议虽然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却很困难。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勤奋B. 勤恳C. 勤劳D. 勤勉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B.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C. 他跑得很快,像一阵风。
D. 那座山像一条巨龙蜿蜒。
5. 下列成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后生可畏B. 一丝不苟——认真负责C. 走马观花——粗略观察D. 画龙点睛——点石成金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进取。
B.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C.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D. 他很聪明,很勤奋,很有毅力。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一项是:A. 读书B. 学生C. 高兴D. 学习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是谁的书?B. 你去过北京吗?C. 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学习?D. 这本书是谁借的?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快,像一阵风。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 她很漂亮,美得像天仙。
D. 这场比赛非常激烈,双方拼得你死我活。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B. 雨后的空气清新,像泉水一样甘甜。
C. 他跑得快,像一阵风。
D. 这场比赛非常激烈,双方拼得你死我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C.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D.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努力。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 下列作家中,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A. 苏轼B. 陆游C. 辛弃疾D. 文天祥5.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6. 下列成语中,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 温故知新B. 不耻下问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诗歌集。
C.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创作的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
8. 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是四种基本的文学体裁。
B.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是四种文学风格。
职高语文试题(附答案)2010-01-01 13:24:49| 分类:中职语文试题|举报|字号订阅一、选择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惆怅(chóu)贻误(dài )攫取(jué)稗官野史(bài)B.驿站(yì)缔造(dì)戎装(rónɡ)引吭高歌(hánɡ)C.陶冶(yě)拖沓(tà)俨然(yǎn)椎心痛恨(chuí)D.摇曳(yè)轶事(yì)唾弃(tuò)声势赫奕(hè)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哗众取宠等闲视之栩栩如生置之度外B.装腔作势有的放失一丝不苟大显生手C.盛气凌人因地制宜安然无恙心不在焉D.门当户对余音绕梁同病相怜闲情逸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①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的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行迹____而久未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 精要限制秘密B. 精辟限制隐密C. 精辟局限神秘D. 精当制约诡秘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学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团员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
C.学好语文,不仅对将来从事工作有益,而且学习其他各门功课也是十分重要的。
D.为了创建文明校园,学校全面推行文明用语和师生忌语6.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答道:“”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7.下列各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①我们班今天又来了一个新同学②我们班今天又新来了一个同学.①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的朝阳之中B.②我们来到这朝阳的一片明朗的金黄色之中。
C.①这场两点钟开始的比赛将决定谁是冠军。
②这场决定冠军的比赛将在两点钟开始。
D.①他完全没有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
②他没有完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
8.下列词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A.臆造杜撰谬误武断B.丰富附会遭遇准确C.结果生动可靠作风D.孤立伎俩晦涩教诲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说明书的写作形式可分为短文和条文式两种。
C.写作广告词只要主题鲜明,可以不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D.演讲词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场合的,写作时应考虑适应对象和现场的问题。
10.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田田的叶子”中的”田田”,是用来形容荷叶圆圆的样子。
B.“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是指有见识的内行人C.“哗众取宠”是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搏得好感或拥护。
D.“不了了之”是指用不过问的办法把事情拖过去就算完结。
二、补写名句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5分)11、千呼万唤始出来,()12、()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1314、出师一表真名世,()15、今宵酒醒何处,()三、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一) ①简牍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在考古学理论中称作“含有文辞的遗物”,如在汉代,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凡诏书、文书、簿记、书信等等,皆书于简牍。
②我国简牍帛书自二十世纪以来相继大批出土和公布,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考古学家们把简牍帛书与殷墟甲骨,敦煌文书、清代故宫档案并称为我国最重要的四大古史资料。
③近年出土的长沙简牍,大致包括五类.其一为券书,其二为司法文书,其三为长沙郡民簿,其四为名刺、官刺,其五为帐簿类。
④我国历年出土并公布的简牍总数77538片。
其他各地零星出土的有些还在整理中,如湖南东汉勾栏遗址简牍、上海博物馆自香港购回的楚简等等。
⑤在国外也曾发现了一些“含有文辞的遗物”。
18世纪末,拿破仑帝国远征埃及,其部下在尼罗河流域发现了罗塞塔石碑。
石碑上的文字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释_了线索。
再比如,德国人发掘赫梯国的首都哈吐沙时,_了数千片公元前14世纪的泥板文书,捷克人赫罗兹尼释读并_了泥板上的赫梯文字,从而_了赫梯帝国的历史之谜。
16、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发现翻译提供揭开B.发现提供揭开翻译C.提供发现翻译揭开D.提供揭开发现翻译17、上文中和下面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段是现代书目的种类很多,按著录的范围,内容、方式来说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多种形式。
A.第①段B.第③段C.第④段D.第⑤段的一项是”含有文辞的遗物“.下列不属于18.A.长沙简牍B.哈吐沙泥板C.罗塞塔石碑D.赫梯文字(二)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9、以上两段文字描写了祝福的情景,寓意很深刻。
下列见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段描写,反映出鲁镇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揭示出人们迷信与落后。
B.两段描写,描绘了鲁镇人们迎接福神的热烈景象,表达穷苦人们摆脱命运,渴望光明的心情。
C.两段描写,反映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当时人们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仍没变革。
D、两段描写,描绘出农村贫富对立的图景,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0、两段景物描写的方法相同之处在于、两段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分别是:21①段②段22、在②段中,“祝福“一词使用了引号,其主要作用是:23、在②段的横线上,应填入恰当的一项是:A、一扫而光飞舞 B 、一笔勾销游荡C、一下笼罩缭绕 D 、一扫而空蹒跚(三)废墟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
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
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
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
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
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
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
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
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
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
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遏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
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
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
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
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24.A. 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 “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谴文人的矫揉。
C. “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 “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25.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