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积乾《卫生统计学》2观察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D)。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E.总体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B)。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总体统计量E.计算统计指标3.参数是指(B)。
A.参与个体数B.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参与变量数4.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白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人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E.ABO血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无方向性C.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大小二、名称解释(答案略)1.变量与随机变量2.同质与变异3.总体与样本4.参数与统计量5.误差6.随机事件7.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生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而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的一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而卫生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人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
2.某年级甲班、乙班各有男生50人。
从两个班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
如果甲班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乙两班分别抽取的10人,测量其身高,得到的分别是甲、乙两班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身高只是甲、乙两班所有同学平均身高的一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一般很难恰好相等。
因此,不能仅凭两个样本均数高低就作出两总体均数熟高熟低的判断,而应通过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才能作出判断。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02527026英文名称:Health Statistics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妇幼卫生专业授课科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医学统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数:96执笔人:刘钢陶育纯一、课程教学目的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加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性。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方法、居民健康统计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学习流行病学等学科、阅读专业书刊和从事卫生防疫工作打下一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2.列出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进行居民健康统计分析。
3.熟练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
4.养成统计逻辑思维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与规律 4 2 6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8 4 12第四章方差分析 4 4 8第五章相对数 4 2 6第六章χ2(卡方)检验 4 4 8第七章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4 2 6第八章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4 2 6第九章非参数统计 4 2 6第十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4 2 6 第十一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4 2 6 第十二章调查设计 6 2 8 第十三章实验设计 6 2 8 第十四章居民健康统计 4 2 6 考试 2 2 学时合计64 32 96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任务和学习目的2、列出卫生统计工作步骤3、区分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4、解释几个基本概念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内容]1、概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和任务;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2、卫生统计工作步骤:统计全过程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3、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4、几个基本概念:变异与变量;总体与样本,频率与概率[教学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statistics, health statistics, population, sample, variation, variable, data, quantitative data, categorical data, ordinal data, frequency, probability[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教案《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 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141005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英文名称:Health Statistics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学分: 5适用对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卫生统计学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卫生统计学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调查设计及实验设计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医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等常用统计指标,并用之评价人群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的分析,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非参数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分析,非参数统计方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取多媒体课件.板书.统计学计算器.计算机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教学中采取课堂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形式辅以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则适当增加自学比例。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安排以分析.讨论.计算相结合的形式。
(五)实践环节1.名称卫生统计学实验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SAS系统的基本操作(进入.退出系统以及工作过程);熟悉SAS程序的基本结构。
通过电脑实验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掌握平均数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熟悉制作常用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要求和规则。
通过试验观察和验证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通过电脑实验了解抽样分布及t分布的特征;掌握总体均数和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的计算。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54学时)《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是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尤其是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各类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应用科学。
它既是学生学好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做好毕业课题的重要工具,更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从事预防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使学生能根据不同问题,正确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达到能应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专业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教学中应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卫生统计学教学分理论课教学、讨论与实习两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制剂等专业教材版次及主要参考书目:1 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 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3 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4 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1.1 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卫生统计学第二版习题册方积乾答案与解析第一章绪论1、统计资料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资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答:(1)1定量资料(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2无序分类资料(二项分类资料、无序多项分类资料)、3有序分类资料(即等级资料);(2)例如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应归为等级资料,若将该五个等级赋值为5、4、3、2、1,就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2、统计工作可分为那几个步骤?答: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3、举例说明小概率事件的含义。
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0.05,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2)不能随机分组;(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是操作简单,统计量的计算较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量庞大时,逐一编号繁复,有时难以做到。
(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4)整群抽样:优点是易于组织和操作大规模抽样调查:缺点是抽样误差大。
3、调查设计包括那些基本内容?答:(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3)选释调查方法和技术;(4)估计样本大小;(5)编制调查表;(6)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7)制定资料的收集计划;(8)指定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计划;(9)制定调查的组织措施。
4、调查表中包含那几种项目?答:(1)分析项目直接整理计算的必须的内容;(2)备查项目保证分析项目填写得完整和准确的内容;(3)其他项目大型调查表的前言和表底附注。
卫生统计学Ⅲ教学大纲基础、法医、临床医学5年制、口腔、妇幼、护理、医技与医学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Ⅲ(Health StatisticsⅢ)课程号:504130030课程属性:专业课/类级平台课先修课程: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18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卫生统计学是以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侧重预防医学中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考试课。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统计设计的原则,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掌握群体健康的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为学习其它课程,阅读专业书刊,以及毕业后从事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等工作和科研奠定牢固的统计学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与实习,自学与讨论,见习与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彻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避免与相关学科(特别是流行病学,儿少卫生学和社会医学)重复。
理论讲授尽量从实例入手,讲清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阐明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统计思维方法。
对有关统计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不必深究其数学推导。
实习课要联系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实例,针对不同内容采用选择题、计算分析题、讨论题、思考题等多种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以利于活跃思想,培养及开发学生智能。
提倡自学与讨论。
可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提供思考问题,学生独立回答。
卫生统计学选择题(方积乾)一、选择题(一)A1题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被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B)A.脉搏B.血型C.肺活量D.红细胞计数E.血压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B)A.性别B.体重C.血型D.职业E.民族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A)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4.上述资料可以转换为(C)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C)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6.统计量(E)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7.因果关系(C)A.就是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B.可以用统计方法证明C.必定表现为数量间的联系D.可以通过单独考察两个变量间关系得出E.可以通过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来证明(二)A2型每一道题以一个小案例出现,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3一个最佳答案。
1.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
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
这180万儿童是(C)A.目标总体B.研究总体C.1份样本D.1份随机样本E.180万份样本2.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
请问此结论是针对(C)而言。
A.180万儿童B.每个儿童C.所有使用索菲克疫苗的儿童D.所有儿童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二、是非题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