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成本理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5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目标1、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2、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3、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中,对企业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
他认为:1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关于交易费用:包括两类,一类是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一类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2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4通过企业这种主要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解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1、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4个。
2、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短期生产函数:假定资本等其他因素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
随着劳动量的连续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基本概念、图形和位置关系(三)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
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四)规模报酬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效益,是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前的关系,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当企业规模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当企业规模适中时,扩大企业规模报酬不变;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