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13 KB
- 文档页数:9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5、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联系生活,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实例。
3、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积极预防传染病意识,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理解人类是如何抵抗疾病的。
2、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免疫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问题引入提问: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病原体?导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而我们却能够健康地生活着,这是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多数人安然无恙,而有人却出现全身发痒等过敏反应,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得过天花的人,不再被传染?要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二、以一些生活现象为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一)、下面请看“资料分析”的投影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并自己去讨论或者找资料、看书来解决下列问题: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了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是将细菌涂在损伤的皮肤,又会出现什么结果?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伤口化脓,脓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感染病菌后的皮肤红肿后,有时候为什么会自然痊愈?3、人体内不断地产生新细胞,同时有不断地产生衰老、死亡的细胞,为什么这些死亡、衰老的细胞没有在人体内堆积起来呢?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者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设计目的: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在阅读书本中获得知识,在讨论中学会学习。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知识回顾:教师提问:1.什么是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什么是病原体?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哪些?学生回答师: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吗?生:知道。
师: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生:会出现排斥反应。
师: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师: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79页、第80页、第81页,结合图片,思考:(课件呈现问题)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3.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时间5分钟。
)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师:P80图8-5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生:看图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点拨:
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防止疾病产生或使疾病痊愈,并且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三道防线保卫自身的原理如图所示:
7.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比较
项目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出生后才形成
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形成因素与该病原体斗
争过的人才有
由遗传因素决定
作用特点针对某一特定
病原体,具有
专一性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
体,作用范围广,对多
数病原体都有效
器官或细胞脾脏、扁桃体、
淋巴结、胸腺
等
皮肤、黏膜、吞噬细胞
等
所含
防线
第三道防线第一、第二道防线
是否
遗传
不能遗传具有遗传性
举例麻疹病毒侵入
人体后,人体
产生抗体唾液中的溶菌酶
归纳三道防线
保卫自身的原
理
分析思考比较
特异性免疫和
非特异性免疫
指导分析归纳三
道防线保卫自身
的原理
指导分析思考比
较特异性免疫和
非特异性免疫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总结概括。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熟悉归纳对比的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交流与探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区别抗原、抗体的概念。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展示以下图片和数据(1)一个喷嚏含有细菌的数量。
(2)超市手推车扶手上的细菌的数量。
(3)清洁工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到细菌无处不在,免疫系统在保证人体健康方面功不可没,初步认识到免疫系统对健康的重要性。
2.过渡: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答: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讲授新课一、人体的三道防线(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1.展示“小明患上乙型流行性感冒,一个星期后痊愈”的漫画。
我们一起来了解小明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2.讲述:有一群“不怀好意”的病原微生物正在空气中飘荡,寻找合适的地方栖身。
它能否一举成功呢?它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身体的“免疫大军”又如何与它战斗?3.展示病原微生物落在小明皮肤上的图片及教材第80页图8-5(皮肤的保护作用)。
观察发现病原微生物不能直接透过皮肤进入身体,从而得出皮肤能够机械性的阻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4.展示教材“资料分析”中资料1 “链球菌的实验”,提问:根据实验结果,皮肤还具有什么作用?皮肤除了机械阻挡的功能外,皮肤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5.提问:病原微生物哪肯“罢休”,它们找到了鼻孔,试图“穿孔而入”,它们能“随心所欲”吗?展示鼻毛、呼吸道纤毛和黏液的图片。
接着展示教材图8-6,提问:呼吸道粘膜上纤毛有什么作用?思考:呼吸道上的黏液可以粘住病原微生物,纤毛不断摆动,可清除病原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计划免疫的原理、程序和意义,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相关政策。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免疫的概念、特点、功能;计划免疫的原理、程序、意义。
2. 难点:免疫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相关内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免疫的类型、免疫调节机制,重点阐述计划免疫的原理、程序、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5. 小组讨论:讨论我国计划免疫的政策和自己在生活中所接受的计划免疫。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为类似课题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家或防疫工作者,进行免疫与计划免疫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二初二生物教案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一、导入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反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二、新授人体的三道防线㈠资料分析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索P76商量2.解析商量: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力量。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休侵入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纤毛可清扫异物2.其次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商量: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备作用。
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应付去除产生抗体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分?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诞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三、小结人体三道防线四、作业完成课课练习板书:其次节免疫与打算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教案《人教版八班级生物下册《免疫与打算免疫》教案二》来自网!/JiaoAn/ShengWuJA8/84935.html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打算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打算免疫的意义。
一、导入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二、新授㈠免疫的功能免疫:免除疫病,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1.观看P78图,说说免疫的功能。
2.免疫的功能反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去除体内年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去除体内产生的`异样细胞思索:免疫是否总是对人有益?3.免疫与人类健康维护人类健康不利排斥移植器官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缘由:人体反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的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时可以为学生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本节的内容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丰富的动画、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让学生感知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这个内容不是教师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部分也充分地运用了教材的资源,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