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法典工作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法典标准
食品法典标准是国际公认的食品标准,由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
该委员会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组成,是全球性的、政府间的食品标准协调组织。
食品法典标准包括一系列食品加工、检验、贮藏、运输等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微生物限量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标准是各国制定本国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的参考依据,也是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重要技术法规和基础性文件。
中国是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成员国之一,参与了食品法典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以《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基本法律框架,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客观实际和消费者需求,整合转化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国内相关标准,形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是一个科学研究、依据法规和原则,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立法,研究并确定食品安全标准的非官方组织。
一、任务职责1、本着《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原则,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研究、协调和讨论食品安全法规和相关标准,探讨食品安全的有关科学问题,研究提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建议。
2、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促进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更新;3、研究和推动食品安全在全社会的宣传和教育,促进有关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4、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5、审核和发布有关食品安全要求及限制标准,维护社会正义和经济公正。
二、成立要件1、政府机构或单位有关职能部门;2、食品安全有关学科专家;3、食品安全有关科研、监管、执法等机构工作者;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成员、中科院主任和副主任、两院院士、各部委科技负责人等。
三、工作方法1、办事机构负责本委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和发布有关的实施办法等;2、按照章程规定,定期召开会议,充分讨论每一个食品安全标准,促进各方意见的得到协调;3、及时更新和修改有关食品安全标准,保持领先;4、负责收集、完善各方专家及机构资料,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召开各类有关的会议;5、依据有关规定,组织和参加各项技术推广、宣传和培训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6、办理其他委托的事务。
四、权利1、发展食品安全研究,指导科技资源部署;2、就立法及其他有关政策问题提出建议;3、了解国家食品行业各方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法规的资料;4、协同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政策的调整和变更。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规则的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489号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委办公室,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国家认监委、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为进一步完善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的程序、规则、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规范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现将《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年6月4日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水平,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我国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下简称CAC)各项工作。
第三条委员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的主管司局、国家认监委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组成。
国家卫生计生委为委员会主任单位,负责国内参加国际食品法典工作的组织协调;农业部为副主任单位,负责对外组织联络。
第四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主管司局负责人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其他成员单位指定1名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委员。
各成员单位应指定1-2名联络员。
委员和联络员代表成员单位参与委员会工作。
第五条委员会设秘书处,挂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委员会日常事务,组织协调参与CAC工作。
委员会设联络处,挂靠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对外联络,对外参会报名和提交正式意见。
第六条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牵头参加CAC及各属机构的活动(简称牵头单位,分工见附件),根据CAC会议安排,组建中国代表团参会。
第七条国家相关单位和行业协会可以自愿参与委员会活动。
鼓励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活动。
第二章协调工作要求第八条委员会重要事项由各成员单位协商确定。
内容简介《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紧密结合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分九章系统介绍了包括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标准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标准体系、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标签、认证与计量认证、食品认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等。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力求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粮食工程等食品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食品生产、科研、销售单位的技术人员,各级食品监督、检验机构的人员,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等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查看全部>>目录绪论1第一章我国食品法律法规2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2一、法、法律、法规的概念2二、法的基本特征3第二节我国的立法特征5一、立法体制5二、我国的立法程序6第三节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8一、我国食品法律法规概念8二、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9三、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督管理13参考文献20第二章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21第一节食品安全法21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21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21三、《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21四、食品安全法的意义22五、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的异同23 第二节产品质量法26一、产品质量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26二、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26三、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26四、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28五、产品质量法律责任29第三节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30一、计量法30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3三、商标法35四、食品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6参考文献37第三章标准概述38第一节标准化基础知识38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38二、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特征40三、标准化的目的40四、标准化的主要作用41五、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41第二节标准分类和标准体系42一、我国标准的分类42二、标准体系46第三节标准的制定48一、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48二、编写标准的基本原则49三、编写标准的要求50第四节标准的编写51一、概述51二、资料性要素的编写53三、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55四、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57五、分类、标记、标志和标签62六、采用国际标准63七、标准的代号和编号69第五节标准的实施、监督与管理73一、管理体制73二、标准的监督管理73三、标准的宣贯与实施74四、标准的修订76参考文献76第四章我国的食品标准77第一节食品标准概述77一、食品标准77二、存在问题79三、产品标准79四、食品产品标准80第二节食品基础标准及相关标准81一、名词术语类、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81二、食品分类标准82三、食品标签标准82四、食品检验规则、食品标示、物流标准87五、食品加工操作技术规程标准89第三节食品安全卫生标准89一、食品卫生标准89二、食品生产安全控制标准97第四节食品检验方法标准99一、食品检验方法标准99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100三、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标准101第五节食品添加剂标准107一、内容107二、分类110参考文献111第五章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112第一节国际食品法典112一、国际食品法典的发展历史112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13三、国际食品法典116四、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法典关系119五、中国CAC工作开展的现状119第二节国际标准化组织120一、ISO的概况120二、ISO的组织结构121三、国际标准的形成过程122四、ISO9000122五、ISO14000123六、ISO22000124第三节其他国际组织126一、世界卫生组织126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29三、世界贸易组织130第四节发达国家食品标准与法规132一、美国食品标准与法规132二、日本食品标准与法规136三、欧盟食品标准与法规138四、发达国家法规标准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144 参考文献145第六章认证与计量认证146第一节认证、计量认证基础概念146一、认证146二、计量认证148第二节认证与计量认证的发展概况151一、国际认证发展概况151二、国内认证发展概况152第三节计量认证的内容、对象和依据154一、计量认证的内容154二、计量认证的对象155三、计量认证的依据155第四节计量认证的程序和评审准则156一、计量认证的程序156二、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160参考文献162第七章食品生产的市场准入和认证管理163第一节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163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概念和类型163二、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的监督管理164三、食品安全行政处罚165第二节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165一、食品市场准入内容与必备条件165二、食品市场准入标志167三、市场准入现场审查工作的要求167四、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的要求168 第三节良好作业规范(GMP)169一、食品GMP的意义169二、食品GMP的基本精神170三、推行食品GMP的主要目的170四、食品GMP的基本原则170第四节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170一、发展历史及现状170二、HACCP计划的前提条件171三、七个原理172四、体系验证173第五节无公害食品174一、无公害食品概述174二、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174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6四、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178第六节绿色食品178一、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178二、绿色食品的概念179三、绿色食品标准体系179四、绿色食品的标志180五、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程序181六、绿色食品的管理183第七节有机食品认证183一、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183二、世界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发展183三、我国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发展185四、有机食品的认证程序186五、认证标志与管理188六、有机食品发展中心189七、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异同189 参考文献190第八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191第一节文献与标准文献检索191一、文献的定义和类型191二、文献检索193三、标准和标准文献194四、标准的分级、分类及其内容195第二节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196一、标准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196二、食品标准文献的检索196三、食品法律法规文献检索201参考文献203第九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用分析204第一节食品与食品安全204第二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206第三节食品安全标准207第四节食品生产经营208第五节食品检验215第六节进口食品安全216第七节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217第八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218第九节法律责任219参考文献223·查看全部>>前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食品产业的一件大事,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问题:中国作为CAC的成员国,简述它的成长历程及工作开展的现状。
一、CAC简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3年共同建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确保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的一个制定国际食品标准的政府间组织。
CAC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国际协调一致的食品标准体系,促进食品贸易的公平竞争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CAC总部设在罗马,目前全球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3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国组织(欧盟)加入CAC.覆盖了世界上99%的人口。
CAC大会每年或每两年召开1次.轮流在意大利罗马和瑞士日内瓦举行.各成员国政府应派官方代表团参加会议。
食品法典明确要求一个国家作为CAC成员国必须设立一个联络点,同时建议设立国家一级的CAC委员会。
CAC的工作内容是制定食品法典标准、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操作规范和指南。
主要作用是通过国际法律地位与约束力,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公平贸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工作是通过执委会下属的法典委员及其分支机构会进行的。
如下是工作分配表。
二、中国加入CAC的成长历程1983年7月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CAC第15届大会1984年得到批准正式加入CAC1986年成立了CAC国内协调小组1999年11月成立了"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
2000年协助荷兰举办了第32届CCFAC(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会议)2004年更名为“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2006年,我国在第29届国际食品法典大会上成功当选为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国。
2006年协助挪威举办了第28届CCFFP(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2007年卫生部协助主持国荷兰政府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员会会议2008年4月中国代表团参加第40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会议2007—2009年,农业部成功主持了CAC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39、40和41 届会议2010年7月份参加了国际食品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64次会议中国加入CAC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加入CAC初期,主要以学习和了解为主我国于1983年7月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CAC第15届人会,1984年正式加入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简介(1999版(一)食品法典的涵义“Codex Alimentariu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意即食品法典(或译”食品法规”)。
它是一套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国际标准、食品加工规范和准则, 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消除国际贸易和不平等的行为。
1962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全球性会议, 讨论建立一套国际食品标准, 指导日趋发展的世界食品工业, 保护公众健康, 促进公平的国际食品贸易鼓展。
为实施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规划, 两组织决定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下称CAC), 通过制定推荐的食品标准及食品加工规范, 协调各国的食品标准立法并指导其建立食品安全体系。
(二)食品法典的范围食品法典以统一的形式提出并汇集了国际已采用的全部食品标准, 包括所有向消费者销售的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标准。
有关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标签及说明、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通用条款及准则也列在其中。
另外, 食品法典还包括了食品加工的卫生规范化(Codes of Practice)和其他推荐性措施等指导性条款。
(三)法典标准的性质法典标准对食品的各种要求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完好、卫生、不掺假和正确标识的食品。
所有食品法典标准都是根据标准格式制定并在适当条款中列出各项指标。
一个国家可根据其领土管辖范围内销售食品的现行法令和管理程序, 以”全部采纳”、”部分采纳”和”自由销售”等几种方式采纳法典标准。
食品法典汇集了各项法典标准, 各成员国或国际组织的采纳意见以及其他各项通知等。
但食品法典绝不能代替国家法规, 各国应采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总结法典标准与国内有关法现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积极地采纳法典标准。
(四)食品法典的内容及作用食品法典委员会自1962年成立以来己制定了许多标准、导则和规范。
目前(1997年)食品法典共包括245个通用标准和食品品种标准, 41种食品加工卫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