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
- 格式:ppt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20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考点梳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一、单选题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1.C 2.C 3.B【解析】1.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
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误。
故选C。
3.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 对。
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对气温影响较小,AC错误。
当地地势不高,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对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学习的分析和辅导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与规律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
1、地球公转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总体是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季节移动的,例如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移动,造成地球上各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
例如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全球最热地带不在赤道,而在赤道以北,赤道低气压带也相应地北移到赤道以北地区,由此导致低纬信风带也相应北移,其余的气压带和风带均向北移动。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的分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均以赤道对称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3°26´~30°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6°34´南北两侧,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亦随之向北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到最北的位置,即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北地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向北移动到赤道,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到北纬30°~40°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动到北纬66°34´以北地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到南纬23°26´的两侧,南半球西风带可北移到南纬3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则移动到南纬66°34´以北地区,风带亦同样向北移动。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外流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内流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高,融化的冰雪多,河流水量大。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下列四座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是()【答案】D【解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是天山山脉,A错。
乙是太行山,B错。
丙是南岭,C错。
丁是大兴安岭,D对。
【考点】经纬度定位,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3.(17分)读伊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简述A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至少两点)(2)(4分)B城和C城纬度相当,但B城1月均温比C城高3℃左右,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自然原因。
(3)(6分)D湖是个时令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
判断该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3分)E地是该国的重要城市、港口、炼油中心。
分析E地发展炼油业的优势条件【答案】(1)(4分)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阿曼湾/印度洋); 波斯湾出入印度洋的门户; 波斯湾沿海石油出口的海上通道.(任答两点)(2)(4分)B、C两地冬季盛行偏北风,B北侧有高大山地阻挡了寒冷冬季风,消弱了冬季风对B地的影响.故B地冬季气温比C地高.(只要答出北部有山地屏障就可的满分)(3)(6分)夏季; (2分)原因:该湖处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水系流域降水少,注入湖泊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2分)湖泊面积此时最大.(4)(3分)石油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对石油产品需求量大;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方便产品出口.(每点1分)【解析】(1)、根据经纬度定位:A海峡为霍尔木兹海峡,其主要性表现为: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海上必经之地;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一、考试内容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2.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四、考点训练1.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盛行下沉气流2.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气压带风带怎么影响气候1、气压带风带移动怎么影响气候先说气压带,分为低压带和高压带。
低压带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以上升为主;高压带温度低,气压高,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
气压带移动,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之间由于存在气压差,所以会形成风带。
就拿地中海气候为例,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温低,但是降水比较多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热带草原气候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终年炎热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转换一下表达方式,如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特点: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分布在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降水分配均匀,全年湿润多雨,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极地气候成因:极地高气压带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出现,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3、五个气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1)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气压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常年在高气压影响的地区气候往往是干旱的,如热带沙漠气候。
→低气压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却成五致雨,常年在低气压影响下的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多雨或湿润的,如热带雨林气候。
→信风和极地东风因为都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进行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在它们影响下降水偏少。
→西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进行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形成云致雨,所以西风影响地区一般是湿润的,如温带海洋性气候。
→背风海岸降水较少,若风从海洋吹来,空气湿润,降水较多,如东亚南亚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的地区被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的交替影响,会出现干湿季交替的气候特点,如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典型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分布在10°——南北回归线之间,典型地区是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分布在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典型地区是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典型地区是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典型地区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